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精准农业中,田块内的作物状态及其生产环境的空间差异是进行农业精准管理的关键。遥感可在不同的电磁谱段内周期性地收集地表信息,已成为人们研究、识别地球和环境的主要方法。遥感信息为精准农业所需空间信息差异参数的快速、准确、动态获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阐述了红星农场开展卫星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上的应用研究与示范的进展,总结了所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作物营养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农田作物生长状态的实时信息,为实施精准农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该文综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作物N、P、K及叶绿素营养状况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今后研究的设想,以期促进高光谱遥感技术在作物营养领域的应用,为精确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病害特征在作物病害识别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害特征指作物在感染上病害时,在生理、形态和结构上发生病变特征,而病害识别则是利用提取出的作物病害特征来对作物进行病害识别,通常在病害形状、纹理和颜色作为识别特征的3个重要指标。将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到病害特征提取识别中的研究与发展,分别从形状、颜色、纹理的特征提取出发,基于部分学习方法的病害识别,对近些年作物病害特征提取识别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几种特征在病害识别研究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对病害特征在农业检测识别应用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提高智能采棉机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现单个、重叠和遮挡棉花的识别,避免误采摘和漏采摘。针对不同形态棉花的识别,常规的特征提取方法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因而采用基于迁移学习的棉花识别方法和基于迁移模型的特征提取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棉花识别研究。首先更改AlexNet、GoogleNet、ResNet-50模型分类层和设置相关参数,用训练好的迁移模型对棉花验证集识别,然后利用训练好的迁移模型进行棉花数据集特征提取,再用训练集的特征训练ELM模型,统计不同隐含层神经元个数的ELM模型对棉花的识别准确率。AlexNet、GoogleNet、ResNet-50迁移模型识别率依次为92.03%、93.19%、93.68%;使用特征提取再与ELM结合的方法,准确率比对应迁移模型分别提高了1.97、1.34、1.55百分点。结果表明,迁移模型对小样本棉花识别也有较高准确率,基于特征提取与ELM相结合的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效精准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精准农业发展趋势明显,高光谱遥感作为该领域前沿技术,应用广泛。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HSI)技术具有波段多、光谱窄、数据量大优点,利用光谱特征研究作物生长信息、各种光谱模型及精细分类和识别。文章重点论述近5年国内外HSI技术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system,UAS)遥感系统中对作物生长信息快速无损检测应用的研究进展,通过数据集扩充与注释、最佳波段组合和利用,配合反演方案开发与训练,以及精确图像处理技术评估作物氮素营养、生物量和产量、病害或胁迫、表型及植物功能特征等生长信息,该技术精准快速反映农业生产中许多具体问题,为现代化精细化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随着精准农业的发展,对农作物病害进行快速准确地识别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作物病害识别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依赖人工提取特征,图像分割难度较大,特别在复杂环境下的识别效果不佳。而随着深度学习中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下文简称CNN)在图像识别领域上的不俗表现,不少研究人员将CNN应用于农作物的病害识别。研究表明,基于CNN的深度学习方法是目前对农作物病害分类识别最先进、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将阐述传统病害识别技术的原理和缺陷,并详细介绍了CNN技术原理及其在农作物病害识别中的应用案例,基于CNN的农作物病害识别在未来发展和应用上提出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7.
黄翀  侯相君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21):4144-4157
【目的】及时、准确地作物分类制图是农情监测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探究深度学习技术在时间序列遥感作物分类与早期识别中的应用潜力。【方法】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为例,以哨兵2号全年可用卫星影像为数据源,构建年时间序列NDVI数据集;采用循环神经网络构架,搭建针对结构化时序数据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开展遥感作物分类,并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通过输入不同长度时间序列遥感数据,探究满足一定制图精度条件下的作物最早可识别时间。【结果】作物年生长时序特征对于大多数作物遥感分类识别都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基于年时间序列NDVI数据的Bi-LSTM模型作物分类总体准确率达90.9%,Kappa系数达到0.892。通过测试不同时间序列长度对作物分类的影响发现,对大多数作物来说,其分类精度随着数据时间序列长度增加而不断提高,冬小麦、水稻等作物在生长季早期即具有较为独特的分类特征,因而利用生长季早期的时间序列影像即可获得较高的制图精度,而棉花、春玉米等作物需要完整生长序列影像才能更好地保证分类精度。【结论】卫星影像时间序列蕴含的结构化特征信息可以有效地降低特定时段的作物光谱混淆;双向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同时考虑前向和后向的时间状态信息,可以学习作物不同阶段的光谱变化特征,在水稻、棉花、春玉米等易混淆作物的识别上表现优异;模型能够有效地把握样本总体上的变化趋势,在农作物多分类任务中表现出较好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本研究通过集成深度学习和遥感时间序列,为及时、快速的区域作物高精度制图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枣树和棉花是新疆地区的两大优势作物。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对作物进行识别,更加快速、准确地获取枣树和棉花的种植面积及其分布区域,以利于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及农作物的精确管理。【方法】 本文以新疆阿拉尔市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像素与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通过比较光谱角制图(SAM)、支持向量机(SVM)、CART决策树(DTs)、随机森林(RF)这4种机器学习算法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分类中的作物识别精度,探究影像获取时期(2016-05-10、2016-09-07、2016-10-08)及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技术对作物分类精度的影响。【结果】 5月份影像(即棉花覆膜期影像)作物分类精度最高,10月份影像次之,9月份影像最差;与基于像素的作物分类方法相比,面向对象的作物分类方法可以使各时期的作物分类总体精度得到一定提高(除SAM之外),各时期分类精度分别提高了4.83%、7.77%、7.22%,最高分类精度分别为93.52%(2016-05-10)、85.36%(2016-09-07)、88.88%(2016-10-08),均实现了较好的作物分类效果。【结论】 5月份(棉花覆膜期)影像对棉花和枣树分类效果最好,该时期的棉花被地膜覆盖,且枣树表现出明显的植被光谱特性,两种作物生长早期呈现出差异化的光谱特征,因此棉花和枣树的遥感识别应在作物生长早期进行;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光谱、纹理及空间信息,特别是纹理信息的加入,可以取得比基于像素方法更高的分类精度,且提供一种高效提取田块边界的手段,对当地农田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在棉花和枣树识别过程中,纹理特征的重要性高于光谱和空间特征,红光和绿光波段在所有波段中对棉花和枣树的识别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作物生长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土壤和杂草等背景的识别、叶面积和株高测量、叶片的形态识别、作物营养信息监测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该研究领域面临的技术难题,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复杂背景的识别是前提,高效的图形图像算法是关键,作物的长相长势监测是重点,同时应注重网络化平台及系统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是精准农业支持技术的核心部分之一,也是温室生长智能化操作与管理软件的核心部分。本文综述了作物生长模型建立的过程,及目前国内外在精准农业和智能温室中的运用现状,进一步提出现阶段我国开展蔬菜作物模型和专家系统研究的若干方法。并展望了蔬菜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精准确农业和智能温室应用领域中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