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从源头控制真菌毒素污染,本实验开展了玉米黄曲霉毒素污染拮抗微生物高通量筛选及生物防治研究。从江苏、山东、山西和河南等主产区的健康玉米籽粒内分离到1 055株木霉菌,其中,10株木霉菌拮抗带宽超过8 mm,抑制率为36.5%~90.0%。活体实验发现,7株木霉对黄曲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4.2%~87.0%,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抑毒率为40.5%~85.0%。试验菌株中,HNA12、T40-3和T85-5对黄曲霉菌的防治效果最高,分别达到87.0%、68.8%和64.5%,HNA12、T21-1和T40-3抑毒率最强,分别达到85.0%、75.2%和68.5%。田间试验显示,菌株HNA12的促生率及抑毒率最高,分别达到10.5%及90.5%,生防潜力巨大。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菌株HNA12被鉴定为哈茨木霉。拮抗机制实验证明,菌株HNA12发酵产物及其蛋白提取物对黄曲霉菌生长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可以作为微生物制剂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2.
发霉饲料中毒通常为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一种常见的中毒病。发霉的玉米、花生、谷、豆饼、米糠中往往有大量的黄曲霉菌株生长繁殖,当温度或湿度适宜时,黄曲霉菌就会迅速繁殖,产生损害动物肝脏的代谢性产物黄曲霉毒素。当鸡食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便可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3.
弯曲乳酸杆菌HB02抑制黄曲霉生长及产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厌氧培养法对1株具霉菌抑制活性的弯曲乳酸杆菌(HB02)进行了培养,用气相色谱和比色法测定了培养物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及乳酸的含量,并通过共培养法检测了该菌对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在双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而在改良MRS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快。37℃培养48h后培养液中乙酸51.75mmol·L^-1、丙酸0.77mmol·L^-1、丁酸0.37mmol·L^-1、乳酸28.06mmol·L^-1。乳酸试验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的乳酸越多,培养基pH值越低,黄曲霉菌丝产量越低,而黄曲霉毒素B1的产量则有增加的趋势,表明乳酸所致低pH值只能抑制黄曲霉生长而不能抑制其产毒。当HB02与黄曲霉共培养时,黄曲霉菌丝产量和黄曲霉毒素B,产量均比黄曲霉单独培养时低(P〈0.01)。结论:HB02可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及黄曲霉毒素B1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正>霉玉米中毒一般指的就是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采食被黄曲霉等特定真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即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大的中毒病。主要破坏肝脏、血管和中枢神经,病畜表现全身出血、消化障碍和神经症状等。1发病机理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猪采食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玉米、黄豆、棉籽饼及饲料等而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种,其中黄曲霉毒素B1、B2、  相似文献   

5.
发霉的玉米、花生、谷、豆饼、米糠中往往有大量的黄曲霉菌株生长繁殖,当温度或湿度适宜时,黄曲霉菌就会迅速繁殖,产生损害动物肝脏的代谢性产物黄曲霉毒素.当鸡食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便可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吡咯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WY6-5的抑菌作用,评价其对储藏期花生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及毒素的防治效果,分析抑菌作用机制,鉴定活性物质,并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为储藏期真菌病害及毒素的防控提供新材料。【方法】采用非接触培养皿对扣培养法,检测菌株WY6-5对黄曲霉的抑制效果,添加活性炭,验证挥发性物质的抑菌作用;密闭储藏环境,检测WY6-5产二甲基二硫对花生黄曲霉及毒素的抑制效果;收集处理后的花生籽粒,锇酸固定,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检测黄曲霉细胞显微结构变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检测黄曲霉细胞内部结构的显微差异;购买活性物质标准品,梯度稀释,与黄曲霉菌丝和孢子对扣培养,分析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吡咯伯克霍尔德菌WY6-5分离自茶园根际土壤,可产生挥发性物质二甲基二硫,并高效抑制黄曲霉的生长,抑菌率达95%以上;同时,在高水活度(aw)条件下,WY6-5还可抑制储藏期花生黄曲霉和毒素污染;两种水活度下,对照组中发病率高达100%,黄曲霉毒素总含量分别为399.32 μg?kg -1(aw 0.859)和3 143.19 μg?kg -1(aw 0.923);WY6-5添加组,花生黄曲霉发病率降为2%(aw 0.859)与21%(aw 0.923),毒素含量降为4.86 μg?kg -1(aw 0.859)和121.37 μg?kg -1(aw 0.923),与对照组相比,对毒素的抑制率达98.78%和96.14%。扫描电镜观察显示,WY6-5产生的挥发性气体能抑制黄曲霉孢子的萌发,透射电镜显示,黄曲霉细胞结构未呈现明显损伤。挥发性物质二甲基二硫抑菌作用明显,对黄曲霉菌丝生长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0 μL?L -1(物质体积/培养体积),对孢子萌发的最低抑菌浓度为50 μL?L -1(物质体积/培养体积)。【结论】吡咯伯克霍尔德菌WY6-5可产生高效抑菌挥发物二甲基二硫,在低浓度下即可完全抑制黄曲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并能抑制储藏期花生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为储藏期真菌病害及毒素的防控提供了新型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菌是一种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生长繁殖。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一些菌株代谢产物,存在于各种发霉变质的饲料中,畜禽食用后造成全群发病,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1株海洋芽孢杆菌抑制黄曲霉生长和毒素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从海洋中分离筛选出1株抑制黄曲霉活性高的微生物,利用16S rDNA特异性扩增技术对其菌种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黄曲霉菌丝延长、孢子萌发和毒素合成的影响,用Beacon黄曲霉毒素检测试剂盒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一株海洋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其菌体对黄曲霉菌丝延长、孢子萌发和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都有明显地抑制作用,1×109CFU·mL-1菌体对黄曲霉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87%,1×108CFU·mL-1菌体对黄曲霉毒素合成的抑制率可达50.75%.初步认为其抑制机制是该海洋巨大芽孢杆菌可产生某种次级代谢产物来抑制黄曲霉孢子萌发和菌丝延长.  相似文献   

9.
正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的一种代谢产物,毒素B1、B2、G1、G2的毒力最强,具有致癌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B1、B2呈蓝紫色荧光,G1、G2呈黄绿色荧光,它们都具有致癌作用,导致人类和动物肝损害和肝癌,其中又以B1的致癌性最强。牛食入黄曲霉毒素后,由奶中分泌黄曲霉毒素M1和M2,对人类有害。病因:畜禽黄曲霉毒素中毒原因多是采食黄曲霉菌污染的花生、玉米、豆类、麦类等饲料所致。本病一年四季均可  相似文献   

10.
沈霞 《现代农业》2014,(4):106-107
<正>污染食品的致癌物种类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类化合物和3.4一苯并芘三种强致癌物。一、黄曲霉毒素酷暑季节,空气湿热。大米、花生等粮食常常要长霉。在霉菌中有一种菌,叫黄曲霉菌,这种菌会分泌出一种最厉害的致癌毒素,人们称它为黄曲霉毒素。黄曲霉菌最喜欢湿热的环境,当温度在30~38℃.湿度达到80~85℃,粮食含水量在20~25%时,黄曲霉菌就能迅速繁殖起来。当温度达刭了28~32℃时,湿度在70%以上时,黄曲霉菌就可产生毒素。因此,在我国南方湿热地区受污染较重,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一般很少受到污染。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是很大的。它的毒性比敌敌畏大100倍,致癌强度比3.4-苯并芘大4000倍。19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