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脂肪水平对冬毛期银狐能量代谢、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肪酸组成及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4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银狐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含10%、12%、16%、20%、24%混合油脂(鸡油∶豆油=1∶1)的试验饲粮,试验饲粮对应的脂肪水平为12.85%(A组)、14.71%(B组)、18.72%(C组)、22.23%(D组)、26.11%(E组)。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75 d。结果显示:1)饲粮脂肪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冬毛期银狐干物质日采食量、日采食代谢能、平均日增重和代谢能增重比(P0.05或P0.01),而对总能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冬毛期银狐血清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水平呈升高趋势,且E组血清TG水平显著高于A、B组(P0.05),A组血清GLU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饲粮脂肪水平对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脂肪水平对冬毛期银狐肝脏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及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脏中PUFA和MUFA的比例升高,而SFA的比例则下降。4)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冬毛期银狐肝脏中L-FABP mRNA相对表达量基本呈增加趋势,其中E组极显著高于A、B、C组(P0.01)。由此得出,过高的饲粮脂肪水平不利于冬毛期银狐充分利用饲粮中营养物质;提高饲粮脂肪水平可增加冬毛期银狐血清TG和GLU水平,同时促进肝脏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沉积;提高饲粮脂肪水平可上调冬毛期银狐肝脏中L-FABP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脂肪酸的转运,减轻高脂饮食对肝脏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择冬毛期蓝狐72只,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Ⅳ组),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4%、7%和10%豆油的4种试验饲粮,以探讨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脂肪对日采食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的日增重高于其他组,Ⅱ组公狐的日增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的料肉比低于其他组,其中Ⅱ组母狐的料肉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公狐Ⅱ组的日食入氮显著高于Ⅰ组(P<0.05);日粪氮排出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公狐和母狐的日尿氮排出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组;Ⅱ组的日沉积氮、氮沉积率、氮表观消化率和氮生物学效价高于其他组,并且日沉积氮、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效价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高于Ⅳ组。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蓝狐的食入脂肪量、脂肪消化率和可消化脂肪量也随之增加,达到了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的差异。母狐Ⅰ组的总胆固醇极显著地低于Ⅱ组和Ⅲ组(P<0.01);甘油三酯以Ⅲ组最低,公狐Ⅲ组的甘油三酯显著低于Ⅰ组和Ⅳ组(P<0.05),母狐Ⅲ组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影响(P>0.05);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血清总蛋白呈现先升后降,公狐以Ⅱ组最高,Ⅰ组最低,两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的体长、干皮长、针毛长度和针毛直径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母狐Ⅱ组的绒毛长度极显著地高于Ⅳ组(P<0.01),公狐Ⅰ组的绒毛直径显著地高于Ⅲ组(P<0.05)。综合各项试验指标,冬毛期蓝狐日粮中添加4%的豆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日粮中禽脂水平(30和24 g/kg)以及是否添加外源乳化剂溶血卵磷脂(LPC)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脂肪酸表观消化率以及日粮表观代谢能(AME)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68只1日龄AA肉仔鸡(公雏),按照2×2因子设计,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试验中测定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及日粮AME.结果表明,禽脂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脂肪酸表观消化率以及日粮AME没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LPC提高肉仔鸡体增重(P<0.05)、降低料重比(P<0.05)、提高14~17日龄日粮AME(P<0.05).添加LPC有提高14~17日龄肉仔鸡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的趋势(P=0.086).日粮中添加外源乳化剂LPC提高了C18:0脂肪酸的表观消化率(P<0.05),对其他脂肪酸、粗蛋白质以及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这些结果表明,在含禽脂的日粮中添加500 mg/kg LPC能改善肉仔鸡生长性能;LPC改善肉仔鸡生长性能的作用是通过提高脂肪表观消化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脂肪对断奶至2月龄肉兔生长发育、能量和蛋白利用、十二指肠酶活、血液生化指标及盲肠发酵的影响。选用112只断奶新西兰兔,随机分成7组,每组16只,分别饲喂添加不同种类(猪油、豆油)和水平(0%、2%、4%和6%)油脂的日粮。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油脂能显著提高肉兔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添加4%油脂时平均日增重最高为29.33 g,料重比最低为3.31∶1;能量消化率和代谢率随油脂添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高(P<0.05);氮沉积和可消化氮转化为沉积氮的效率随油脂添加水平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以4%油脂添加量最高,分别为0.81 g/d和58.70%;添加油脂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P<0.05),4%添加量时酶活最高为224.01 IU/g;和添加豆油相比,添加猪油显著提高了血液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P<0.05);添加油脂对盲肠pH、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丙酸、丁酸比例及乙丙酸比例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结果,断奶至2月龄肉兔脂肪的适宜添加量为4%。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冬毛生长期公貂对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的消化代谢规律.选择健康的90日龄公貂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公貂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26%(I组)、28%(Ⅱ组)、30%(Ⅲ组)、32%(IV组)、34%(V组)和36%(Ⅵ组)的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冬毛生长期公貂对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的采食量、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排出量、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尿氮,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32%蛋白质水平时蛋白质消化率达到最高;Ⅲ组和Vim的钙消化率显著高于I组、Ⅱ组、Ⅳ组和V组(P<0.05);Ⅲ~Ⅵ组的磷消化率显著高于I组和Ⅱ组(P<0.05);Ⅲ组、Ⅳ组、V组、Ⅵ组的食入氮极显著高于I组和Ⅱ组(P<0.01);I组和Ⅱ组的粪氮显著低于Ⅲ~Ⅵ组(P<0.05);I组和Ⅱ组的氮沉积显著低于Ⅵ组(P<0.05),且Ⅱ组的氮沉积亦显著低Ⅳ组(P<0.05).由此得出,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达到32%时,冬毛生长期公貂对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最好,基本能满足公貂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2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蓝狐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各组分别饲喂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为0∶12(Ⅰ组)、3∶9(Ⅱ组)、5∶7(Ⅲ组)、7∶5(Ⅳ组)、9∶3(Ⅴ组)和12∶0(Ⅵ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7 d。结果表明:1)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玉米油添加比例的升高,平均日增重逐渐升高。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体长、针毛长度和绒毛长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Ⅵ组鲜皮长显著高于Ⅰ组(P0.05)。2)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干物质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蛋白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食入氮、粪氮、尿氮、氮沉积、净蛋白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然而,氮沉积随饲粮中玉米油添加比例的升高呈上升趋势,Ⅰ组最低,Ⅵ组最高;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以Ⅴ组最高。综合各指标,从保证蓝狐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考虑,冬毛期蓝狐干饲粮中玉米油与棕榈酸的适宜比例应当维持在9∶3(即亚油酸含量为3.76%)。  相似文献   

7.
不同脂肪对育成期蓝狐生产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豆油、猪油和脂肪粉3种不同脂肪对育成期蓝狐生产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7周龄健康的蓝狐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含6%豆油、6%猪油和6%脂肪粉的3种试验日粮。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筛选出适宜添加的脂肪类型。结果表明,各组间的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饲喂豆油有降低日采食量的趋势;脂肪粉组的日增重显著低于豆油组和猪油组,公狐组间差异显著(P<0.05),豆油组和猪油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料肉比以豆油组最低,脂肪粉组最高,并且豆油组公狐和母狐分别与脂肪粉组差异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饲喂脂肪粉能提高干物质消化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消化率以豆油组最高,其次是猪油组,脂肪粉组最低,豆油组和猪油组均极显著地高于脂肪粉组(P<0.01);钙消化率以豆油组最高,并且显著地高于猪油组和脂肪粉组(P<0.05),磷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试验指标,育成期蓝狐日粮中添加豆油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对冬毛生长期银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毛皮性状的影响。选取70只120日龄、平均体重为(5 973±94)g的健康雄性银狐,随机分成7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银狐。采用二因子试验设计,赖氨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0.50%,蛋氨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0.25%、0.50%、0.75%,基础饲粮中赖氨酸含量为1.15%,蛋氨酸含量为0.66%。试验期51 d。结果表明:1)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对冬毛期银狐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交互作用对营养物质采食量、排出量及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营养物质采食量、蛋白质排出量及蛋白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干物质排出量、干物质消化率、脂肪排出量及脂肪消化率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饲粮蛋氨酸水平仅对干物质排出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3)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交互作用对血清总氨基酸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血清总氨基酸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4)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交互作用对毛皮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饲粮赖氨酸或蛋氨酸水平对毛皮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从降低饲养成本和减少排放角度考虑,冬毛期银狐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赖氨酸(实际含量1.65%)和0.25%蛋氨酸(实际含量0.91%)对银狐生产有利。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45日龄健康雄性水貂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6组水貂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28%(Ⅰ组)、30%(Ⅱ组)、32%(Ⅲ组)、34%(Ⅳ组)、36%(Ⅴ组)、38%(Ⅵ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Ⅳ组的采食量和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组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和Ⅴ组(P<0.05或P<0.01),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的磷消化率显著高于Ⅱ和Ⅵ组(P<0.05),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食入氮和尿氮随之提高(P<0.05或P<0.01),但对粪氮、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及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Ⅳ、Ⅴ和Ⅵ组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极显著优于Ⅰ组(P<0.01).由此得出,饲粮蛋白质水平达到34%时,各种营养物质消化率、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铜源对育成期雌性银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寻求育成期雌性银狐饲粮中适宜铜源。试验选取40只平均体重为(3 315±11)g的健康雌性银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银狐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甘氨酸螯合铜(Ⅰ组)、蛋氨酸螯合铜(Ⅱ组)、硫酸铜(Ⅲ组)、柠檬酸铜(Ⅳ组)的试验饲粮,各试验饲粮中铜源的添加水平以铜计均为30 mg/kg。基础饲粮中铜含量为5.47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不同铜源对育成期雌性银狐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Ⅳ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Ⅳ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Ⅱ组(P<0.05)。不同铜源对育成期雌性银狐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总蛋白、尿素氮、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铜蓝蛋白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Ⅳ组尿素氮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略高于其他组。不同铜源对育成期雌性银狐的血清白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Ⅳ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Ⅰ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5),Ⅰ和Ⅲ组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得出育成期雌性银狐饲粮适宜铜源为柠檬酸铜。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亚油酸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90±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蓝狐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6组蓝狐分别饲喂亚油酸水平为0.11%(Ⅰ组)、0.52%(Ⅱ组)、0.92%(Ⅲ组)、1.33%(Ⅳ组)、2.14%(Ⅴ组)和3.36%(Ⅵ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1)饲粮亚油酸水平极显著影响育成期蓝狐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1),对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饲粮亚油酸水平由0.92%升高到3.36%,平均日增重逐渐升高,料重比逐渐降低,但上述指标Ⅳ和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亚油酸水平极显著影响育成期蓝狐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干物质消化率(P0.01),对蛋白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均以Ⅵ组最高,干物质消化率以Ⅴ组最高,但上述3个指标在Ⅳ和Ⅴ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饲粮亚油酸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粪氮、尿氮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0.01或P0.05),对食入氮、氮沉积和净蛋白质利用率无显著影响(P0.05)。粪氮以Ⅵ组最高,与Ⅱ、Ⅳ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尿氮以Ⅱ组最高,与Ⅲ、Ⅳ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Ⅵ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最高,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降低环境污染以及保证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的角度综合考虑,饲粮亚油酸水平为2.14%较适宜。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对冬毛期北极狐生长性能、肝脏脂肪酸组成及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和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157日龄、平均体重为(5 658±47)g的健康雄性北极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饲粮中添加12.00%鱼油和2.00%豆油,n-6/n-3 PUFA比值为3.00;Ⅱ组饲粮中添加9.38%玉米油和4.62%豆油,n-6/n-3 PUFA比值为18.03;Ⅲ组饲粮中添加12.00%玉米油和2.00%豆油,n-6/n-3 PUFA比值为40.83;Ⅳ组饲粮中添加1.50%鱼油和12.50%玉米油,n-6/n-3 PUFA比值为136.36。各组饲粮除油脂组成和配比不同外,其他原料一致。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饲粮n-6/n-3 PUFA比值对冬毛期北极狐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有极显著影响(P0.01)。Ⅰ和Ⅳ组的ADG极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1),Ⅰ、Ⅱ和Ⅳ组的ADFI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Ⅳ组的F/G极显著低于Ⅱ和Ⅲ组(P0.01)。2)饲粮n-6/n-3 PUFA比值对冬毛期北极狐肝脏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PUFA、n-3 PUFA和n-6 PUFA的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对肝脏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Ⅰ和Ⅳ组肝脏n-3 PUFA含量极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1),Ⅱ和Ⅲ组肝脏n-6 PUFA含量极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1)。3)饲粮n-6/n-3 PUFA比值对冬毛期北极狐肝脏L-FABP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极显著影响肝脏FATP mRNA相对表达量(P0.01)。Ⅰ和Ⅳ组肝脏FATP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1)。由此可见,饲粮添加1.50%鱼油与12.50%玉米油的混合油脂,即饲粮n-6/n-3 PUFA比值为136.36时,上调了肝脏中FATP基因的表达,增加了肝脏长链脂肪酸的转运及利用效率,促进了冬毛期北极狐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对冬毛期雌性蓝狐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20日龄、体重相近的60只健康雌性蓝狐,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2%、0.4%、0.6%、0.8%和1.0%,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0.6%添加组蓝狐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体长和皮长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42%和1.26%(P0.05),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4%添加组蓝狐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蓝狐脂肪消化率(P0.01),各组蓝狐脂肪消化率随着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提高;0.6%添加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2%、0.4%添加组(P0.01),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对蓝狐蛋白质消化率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0.4%添加组蓝狐食入氮显著低于除0.6%添加组外其他各组(P0.05);0.6%添加组粪氮和尿氮含量均最低,而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蛋白质效率比均最高。综合各项指标,冬毛期雌性蓝狐饲粮中添加0.6%精氨酸(饲粮总精氨酸水平为2.04%)可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对育成前期蓝狐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设植物性蛋白质(P植)和动物性蛋白质(P动)2个蛋白质来源,豆油(F植)和猪油(F动)2个脂肪来源,配制4种试验饲粮(P植F植、P植F动、P动F植、P动F动)。选取(55±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蓝狐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公母各占1/2),每组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P植组蓝狐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P动组(P<0.05或P<0.01),但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却极显著低于P动组(P<0.01);F动组蓝狐的粗脂肪消化率极显著低于F植组(P<0.01),但氮摄入量、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效价则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植组(P<0.05或P<0.01)。由此得出,蓝狐对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中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较高,但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却极显著低于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所以蓝狐实际生产中要想以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为主则要考虑氨基酸平衡问题;豆油的脂肪消化率虽较高,但猪油可以提高氮的利用和沉积,所以动、植物混合油脂的生产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对冬毛期北极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3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雌性北极狐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饲喂基础日粮+0.02%硫酸黏杆菌素;Ⅲ组饲喂基础日粮+1 mL乳酸菌微生态制剂(乳酸菌活菌数为3×109 CFU/mL);Ⅳ组饲喂基础日粮+10 mL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冬毛期北极狐平均日增重(P<0.05),并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可显著提高冬毛期北极狐粗脂肪和总能表观消化率(P<0.05);添加高水平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可显著降低冬毛期北极狐血清总胆固醇水平(P<0.05)。此外,抗生素组北极狐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谷草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当北极狐日采食活乳酸菌数达到3×109 CFU/mL时即可促进其生长,粗脂肪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当北极狐日采食活乳酸菌数达到3×1010 CFU/mL时,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长期添加硫酸黏杆菌素可能造成北极狐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规格吉富罗非鱼(GIFT)对不同植物油的利用效果,筛选出大规格吉富罗非鱼饲料中合适的植物脂肪源。分别以大豆油(SO)、棕榈油(PO)、棉籽油(CO)、菜籽油(RO)、磷脂油(SL)和大豆油∶棕榈油∶棉籽油∶菜籽油∶磷脂油=1∶1∶1∶1∶1的混合油(MIX)为脂肪源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229.92±0.31)g的吉富罗非鱼8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50尾。结果表明:对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棉籽油组和混合油组显著低于菜籽油组(P0.05)。菜籽油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混合油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混合油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菜籽油组和磷脂油组(P0.05)。混合油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棕榈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大豆油组、菜籽油组、棕榈油组和磷脂油组在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大豆油组和菜籽油组肌肉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对于肌肉中n-3系脂肪酸/n-6系脂肪酸,菜籽油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棉籽油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棉籽油组肝脏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菜籽油组则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对于肝脏n-3/n-6,菜籽油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系数均高于肝脏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系数。在饲料脂肪酸组成与肌肉或肝脏脂肪酸组成的相关系数中,均以棕榈油组最大,磷脂油组最小。由此得出,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和磷脂油可以作为大规格吉富罗非鱼(体重为230~790 g)饲料中良好的脂肪源。大规格吉富罗非鱼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一定程度上被饲料脂肪酸组成影响,但肝脏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泌乳3~5个月,2~5胎次,体重相近,健康无病,产奶量相近(P>0.05)的奶牛36头,随机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喂给基础日粮,试验1、2和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油菜籽(350 g/d·头)、菜油(150 g/d·头)和脂肪酸钙(200 g/d·头)。通过30 d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2、3组的奶牛日均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相对提高0.88(P<0.05)、0.31(P>0.05)、0.70 kg/d·头(P<0.05)。各组间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及饲料干物质利用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1、2、3组牛奶中乳蛋白和非脂乳固体有增加的趋势,但不明显(P>0.05);试验1、2、3组与对照组的乳脂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每头奶牛每天可增加纯收入1.08元,试验2组亏损0.06元,试验3组亏损0.14元;从而认为在日粮中添加油菜籽、菜油、脂肪酸钙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其中以添加油菜籽的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