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植物WRKY转录因子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RKY转录因子是一个大的植物转录因子家族。该转录因子家族最显著的特征是家族各成员至少包含一个WRKY结构域,该结构域的N-端有一个高度保守的WRKYGQK基序,C-端为一个锌指类似结构域(zinc-finger-like motif),一般组成为C-X_(4-5)-C-X_(22-23)-H-X-H。WRKY转录因子通过WRKY结构域与下游目标基因启动子区的W-box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WRKY蛋白除了广泛参与植物种子萌发与休眠、叶片衰老、代谢、激素信号转导外,还参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生理生化反应过程的调控等新功能。综述了国内外有关WRKY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的调控功能,以期为全面研究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植物NAC转录因子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C(NAM、ATAF1/2、CUC1/2)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NAC蛋白的N端均存在1个高度保守的NAC结构域,而C端是变化的转录调控区。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进展,综述NAC转录因子在植物分生组织和器官边界的形成、根的发育、植物细胞次生壁的生长、植物衰老、激素调控和胁迫反应等过程中的重要调控作用,指出今后NAC转录因子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钙调神经磷酸酶B样相互作用蛋白激酶(CIPK)蛋白家族是由Ca2+介导的植物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家族,在植物抗逆和生长发育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将生物信息学方法和转录组数据分析相结合,挖掘出大麦31个HvCIPK基因家族成员并将其分为5个亚家族。HvCIPKs基因家族成员具有CIPKs典型的N端激酶结构域和C端NAF调节结构域;蛋白质分子量在40302.27~89926.43KDa之间,为亲水性蛋白;启动子总共包含11种与非生物胁迫、激素调控以及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蛋白互作网络预测结果显示,HvCIPKs与Na+、K+转运体、ABA信号通路关键蛋白(SOS1、AKT1和ABL2)存在相互作用关系;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HvCIPK1、HvCIPK2、HvCIPK6、HvCIPK9、HvCIPK11受盐碱胁迫的诱导表达。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大麦HvCIPKs基因家族功能及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AURKC基因在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anna mini-pig inbred line, BMI)精子发生中的功能特性及表达调控,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BMI 12月龄成年公猪的睾丸进行全转录组测序;采用RT-PCR技术从BMI睾丸获得AURKC全长编码序列,并分析其分子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及功能特性,构建多物种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和蛋白互作网络图;利用睾丸全转录组测序数据,借助相关数据库,对AURKC基因进行功能注释,预测调控的ce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竞争性内源RNA),并构建转录调控网络。结果表明:AURKC在BMI睾丸中原始平均表达量为721.25,其对应转录本ENSSSCT00000051895.2的平均表达量(TPM)值为18.37,该基因CDS长894 bp(GenBank登录号:OK042305),编码297个氨基酸,位于猪6号染色体,含7个外显子;氨基酸序列N端亲水,C端疏水,含269个氨基酸组成的结构域S_TKC,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比最大;进化分析表明,AURKC氨基酸序列在哺乳动物多物种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及进化同源...  相似文献   

5.
RpoS蛋白是RNA聚合酶的一种因子,能够调控一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因此在细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细菌中,RpoS蛋白的表达受到严格的控制,主要表现在3个水平的调控:转录水平,翻译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环境应力作用通过信号传导进入细菌细胞内,引起一系列微环境的改变,进而引起调控子的变化。通过调控子与RpoS蛋白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作用,达到控制其水平的目的。另外,由于RpoS蛋白在细菌中有特殊作用,因此RpoS蛋白水平的变化会引起众多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从而引起细菌对不同环境应力应答的变化以及细菌的某些特性的改变,为今后细菌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对RpoS蛋白的表达调控以及在几种常见菌种中功能的研究进展,由于RpoS蛋白的功能的复杂性,仍有大量的未知功能有待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6.
拟南芥花药发育中AtMYB103编码了一个定位在细胞核中的,具有R2R3结构域的MYB家族转录因子,在调控绒毡层发育,胼胝质降解以及花粉外壁形成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该转录因子的激活结构域并不明确.本文将AtMYB103的编码区分为7个不同片段,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与GAL4的DNA结合区融合,通过酵母实验确定了AtMYB103本身具有能够激活GAL4-BD转录起始的激活结构域,并将转录激活区定位于该转录因子蛋白肽链的C末端的62个氨基酸残基中.  相似文献   

7.
LuxR家族调控蛋白调控革兰氏阴性细菌群体感应系统,从而影响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分析LuxR家族调控蛋白序列,对其理化性质、亲水性/疏水性、亚细胞定位、信号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磷酸化位点、跨膜结构域和功能结构域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后续研究生物被膜形成机制奠定基础,也为生物被膜增强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结果表明:LuxR家族调控蛋白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定位在细菌的细胞质中;无信号肽结构,推断其为非分泌性蛋白;二级结构中含有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等结构元件;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对三级结构的稳定和功能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含有5个磷酸化位点,其中丝氨酸磷酸化位点包括第79位、第165位和第171位氨基酸,其中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包括第90位和第211位氨基酸;无跨膜结构域,推测LuxR家族调控蛋白不属于跨膜蛋白;LuxR家族调控蛋白参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含有2个保守结构域,分别为Autoind_bind和HTH_LUXR,该蛋白通过这2个保守结构域起到转录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锌指蛋白是一类能与DNA/RNA结合并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前期笔者通过酵母双杂技术筛选到1个可能与JAZ蛋白互作的巴西橡胶树锌指蛋白(命名为Hbzinc-finger),该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有2 262bp,编码753个氨基酸。该蛋白碳末端有1个PB1结构域,在336~381处氨基酸序列编码1个Zn F_ZZ锌离子结合结构域。红色荧光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Hbzinc-finger定位于细胞核,酵母自转录激活显示该蛋白有自转录活性。该基因的表达受创伤影响,表明橡胶锌指蛋白的表达可能受茉莉酸信号调控。  相似文献   

9.
从生物信息资源中寻找有重要功能的新ERF基因,命名为StERF1,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主要理化性质和功能进行分析预测,为下一步的试验策略提供参考。StERF1编码一个由247个氨基酸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203.9的蛋白质,该蛋白具有一个由5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保守ERF结构域(112~169),在N端有一个可能起激活作用的酸性结构域,在C端有一个可能作为核定位信号(NLS)的碱性结构域,它可以结合GCC-box顺式作用元件,推测StERF1是一个定位在核内发挥转录激活作用的ERF转录因子。它可能在调控植物乙烯信号途径、生物胁迫或非生物胁迫应答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典型的转录因子含有DNA结合域,转录调控域,寡聚化位点和核定位信号,转录因子通过这些结构域与相应的顺式元件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表达。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中特有的N-端含有WRKYGQK高度保守氨基酸序列的一种转录调控因子,它能够与(T)(T)TGAC(C/T)序列(W-box)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调节启动子中含W-box元件的调节基因和/或功能基因的表达,参与植物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文章主要论述近年来植物WRKY转录因子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大麦黄花叶病毒属成员,其基因组是由两条正义单链RNA组成,共编码10个蛋白。其中,VPg(Viral protein genome\|linked)作为病毒末端结合蛋白,与病毒基因组RNA 5’端共价连接。利用软件分析WYMV VPg蛋白氨基酸序列发现其N端具有核定位信号(NLS)序列,C端具有核输出信号(NES)序列。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VPg与GFP融合蛋白在烟草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发现,GFP\|VPg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利用eYFP(n)标记核仁结构蛋白Fibrillarin与VPg进行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发现,VPg与Fibrillarin互作且定位于细胞核中。根据VPg结构特点构建一系列缺失突变体与Fibrillarin的互作实验验证了它们之间的互作区域发生在N端NLS区域。  相似文献   

12.
13.
为构建新城疫病毒(NDV)V蛋白C端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用RNA试剂盒提取NDV F48E9株的RNA,通过反转录试剂盒将抽提的RNA反转录,以反转录合成的e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V蛋白C端基因(VCTD).通过酶切连接的方法将V蛋白C端基因克隆至pGBKT7载体上,命名为pGBKT7-VCTD.将pGBKT7-VCTD转化酵母Y2H Gold酵母感受态细胞,转化产物涂布营养缺陷型平板,观察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判定诱饵质粒有无自激活能力:同时挑取平板上的生长的菌落接种液体培养基培养,绘制生长曲线,判定pGBKT7-VCTD诱饵质粒有无毒性.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GBKT7-VCTD诱饵质粒,且该诱饵质粒在酵母细胞中无毒性和自激活能力.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GBKT7-VCTD诱饵质粒,为筛选NDVV蛋白C端纳米抗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贮藏有机物的细胞器。Fibrillin是一种由核基因编码的质体脂类结合蛋白,起源于光合原核生物蓝藻,并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质体中。其分子大小介于21~42 kDa,pI为4~9。它们含有导肽、脂类结合基序DLDKLQGKWRLLY和细胞粘附基序RGD以及蛋白激酶C结构域。研究表明,该家族基因的表达增强可以维持植物质体的稳定性,调控质体醌(PQ)、三酯酰甘油(TAG)和茉莉酸(JA)的合成,介导脱落酸(ABA)的抗逆信号传导过程。而且该家族基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耐逆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Fibrillin家族成员的蛋白结构特征、基因的表达与功能研究进展,并提供了本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罗汉果果实富含多糖和多酚类物质的特点,以广西罗汉果代表种质青皮果种的果实为材料,比较了改良Trizol法、改良异硫氰酸胍法、改良CTAB法和常规Trizol法4种不同的总RNA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改良Trizol法所提取的RNA呈现28S rRNA、18S rRNA和5S rRNA 3条清晰的谱带,且28S条带宽度接近18S的2倍,纯度高(D260/D280=201;D260/D230=202),完整性好(RIN=950),得率为(26000±1947) μg·g-1。RT\|PCR结果进一步表明,改良Trizol法提取的RNA完全能够用于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The intervening sequence RNA of Tetrahymena is an enzyme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A shortened form of the self-splicing ribosomal RNA (rRNA) intervening sequence of Tetrahymena thermophila acts as an enzyme in vitro. The enzyme catalyzes the cleavage and rejoining of oligonucleotide substrates in a sequence-dependent manner with Km = 42 microM and kcat = 2 min-1. The reaction mechanism resembles that of rRNA precursor self-splicing. With pentacytidylic acid as the substrate, successive cleavage and rejoining reactions lead to the synthesis of polycytidylic acid. Thus, the RNA molecule can act as an RNA polymerase, differing from the protein enzyme in that it uses an internal rather than an external template. At pH 9, the same RNA enzyme has activity as a sequence-specific ribonuclease.  相似文献   

17.
18.
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微生物通过碳代谢抑制作用(CCR)优先利用优势碳源,同时抑制非优势碳源的使用,进而达到最佳的生长和代谢过程。碳代谢抑制调控在细菌中普遍存在,但在不同物种间存有差异。大肠杆菌中以CRP蛋白为核心,而假单胞菌的碳代谢抑制调控以CbrAB\|CrcZ\|Crc为核心发挥作用,其中Crc蛋白是一个全局性的调控因子,CrcZ是一个新发现的非编码调控RNA,二元调控系统CbrAB控制CrcZ的表达,整个过程的调控复杂且高效。将国际上最新的相关进展与本实验室工作相结合,详细介绍了假单胞菌属中CbrAB\|CrcZ\|Crc调控系统的作用机制, 有助于提高对微生物碳代谢抑制调控以及环境适应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山融3号为试验材料,克隆了TaLTR cDNA序列(Low temperature-responsive RNA-bind-ing protein)。序列分析表明,TaLTR序列包含完整的ORF区,编码蛋白含有162个氨基酸,其氨基端包含一个RRM(RNA recognition domain)超家族保守的结构域,羧基端则富含甘氨酸;经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TaLTR参与低温、干旱、盐胁迫逆境反应。  相似文献   

20.
Chemical probing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footprint" 16S ribosomal RNA (rRNA) at each step during the in vitro assembly of twenty 30S subunit ribosomal proteins. These experiments yield information about the location of each protein relative to the structure of 16S rRNA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derivation of a detailed model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folding of 16S rRNA. Several lines of evidence suggest that protein-dependent conformational changes in 16S rRNA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ooperativity of ribosome assembly and in fine-tuning of the conformation and dynamics of 16S rRNA in the 30S subun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