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在广西灵川县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两优1号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2007年在广西灵川示范种植30hm^2,平均产量达9.04t/hm^2,表现株叶型好,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米质优。介绍了该组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超级杂交稻的引进示范与高产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安庆市自1999年开始引进试种超级杂交稻新组合两优培九和培矮64S/E32,至2001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全市3a种植面积共38138.67hm^2,各年平均单产为9.44-9.96t/hm^2,最高单产达13.38t/hm^2,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促进了超级杂交稻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同时总结了安庆市示范推广超级杂交稻的成功经验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将乐县于2006年引进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Q优6号试种成功,2007年示范种植100 hm^2,表现株叶形态好、适应性强、产量高、米质优,2 a产量8.23~8.42 t/hm^2,比汕优63增产8.6%~11.6%,比当地优质稻组合两优2163增产14.3%。总结了该组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2011~2014年,石门县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共示范推广超级杂交稻26533.3 hm^2,平均产量达9156 kg/hm^2,总产稻谷242935.8 t。介绍了实施超级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的措施与经验,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需在超级杂交稻品种适应性、抗性筛选、配套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领域加大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5.
超级杂交稻的生育特性及经济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5个超级杂交稻组合和汕优63为供试材料,设计从4月20日到6月20日的7个播期,研究超级杂交稻组合的生育特性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两优培九、P88S/0293、协优9308、协优9320的生育期显著长于汕优63,适宜作一季稻栽培;国稻1号的生育期与汕优63相近,可作一季稻或双季晚稻栽培;两优培九、P88S/0293、国稻1号表现较强的感温性,协优9308和协优9320还表现一定的感光性,协优9320和协优9308的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国稻1号较短;超级杂交稻组合具有明显的穗重优势,表现穗大粒多;协优9308和协优9320具有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在适宜条件下,5个超级杂交稻组合的产量优势明显;产量≥10.5 t/hm2的平均穗粒结构是:有效穗222.93万/hm2,每穗总粒数216.15粒,结实率83.75%,千粒重27.42 g。  相似文献   

6.
2007年三系超级杂交稻丰源优299(丰源A/湘恢299)在湖南绥宁县基地制种123.7hm^2,平均单产达到了4.27t/hm^2的超高产水平。介绍了丰源优299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对其高产优质制种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产量表现,2007年在长沙、桂东和南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超级杂交稻地上部植株氮素吸收量的基因型差异显著.其中准两优527最高,3地点平均为155.3kg/hm^2,两优293最低,3地点平均为129.6kg/hm^2;(2)不同超级杂交稻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汕优63和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10个品种3地点平均产量为9.22t/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2.1%;(3)超级杂交稻氮素需要量均低于对照品种汕优63和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10个品种3地点平均为14,53~17.21kg/1000kg。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超级杂交稻产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业部认定的6个超级杂交稻组合、3个省级主推超级杂交稻组合、2个苗头超级杂交稻组合和普通高产杂交稻汕优63(对照)为材料,研究了超级杂交稻在长江流域7个生态试验点的产量稳定性.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红莲优6号、C两优87和Y两优1号4个组合表现超高产且在各试验点产量稳定性较高,结实率高而稳定,在8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其它组合则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表现较高的产量和结实率.对超级杂交稻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分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16,(6):59-64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和Y两优900及超高产杂交稻苗头品种超优千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0,210,300,390 kg/hm~2)对不同时期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优千号和Y两优2号产量较高,其后依次为Y两优900、Y两优1号和两优培九。不同氮肥水平下,两优培九和Y两优1号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在施氮量300 kg/hm~2下达到最高;其余品种的产量则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390 kg/hm~2处理与300 kg/hm~2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品种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在施氮量300 kg/hm~2处理下达到了高产高效的平衡。较高的干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是高产的主要因素;在大量颖花数基础上,保持高结实率是超级杂交稻进一步增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甬优6号在浙江乐清作连晚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杂交稻甬优6号在浙江乐清市作连晚栽培示范,9 hm^2示范方平均产量达9.36 t/hm^2,全生育期139~140 d,群体结构合理,经济性状良好,后期较耐低温,较抗白叶枯病,但对细条病较敏感。根据甬优6号作连晚示范种植的主要表现和经验及高产栽培试验研究,认为甬优6号适合在乐清市作连晚推广,纯氮用量要达到210 kg/hm^2以上,插植密度在16.5万~19.5万穴/hm^2为宜,秧龄达到35 d,要注意细条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