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宇  付立东  李旭  隋鑫  任海  吕小红 《北方水稻》2013,(5):14-17,21
探讨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盐丰47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6 kg/667 m2的C处理,前中后期生长稳健,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协调,总颖花数、每穗成粒数多,单产最高为580.5 kg/667 m2,比D、E、B、A处理分别增加0.4%、3.7%、3.9%、7.2%。  相似文献   

2.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明不同机插方式下水稻适用穗型和适宜栽插规格,阐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形成特征,选用大、中和小穗型各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钵苗机插(行距33cm)、行距30cm毯苗机插和行距25cm毯苗机插3种机插方式(记为A、B、C),研究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其形成和穗部性状的影响。钵苗机插设置3种株距,分别为12cm、14cm和16cm(记为1、2、3),2种行距毯苗机插设置5种株距,分别为10cm、11.7cm、13.3cm、14.8cm、16cm(记为1、2、3、4、5)。研究结果表明:1)钵苗机插,随着密度降低,大穗型品种产量呈先增后减,以A2最高;中、小穗型品种产量呈递减趋势,以A1最高。毯苗机插,随着密度降低,大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呈先增后减,以B4最高,C方式呈递增趋势,以C5最高;中穗型品种B和C方式产量均呈先增后减,分别以B3和C4最高;小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呈递减趋势,以B1最高,C方式呈先增后减,以C2最高。同一密度下,钵苗机插产量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增产幅度表现为大穗型中穗型小穗型,2种行距毯苗机插差异不显著。对2种行距毯苗机插而言,同一株距下,大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高于C方式;中穗型品种株距为10cm、11.7cm、13.3cm,B方式产量高,而株距为14.8cm、16cm,C方式产量高;小穗型品种除株距为10cm外,C方式较B方式具有增产优势。2)随着密度降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减少,每穗粒数增加,群体颖花量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化不一。同一密度下,不同机插方式间单位面积穗数相当,钵苗机插每穗粒数显著高于毯苗机插,每穗粒数增幅表现为大穗型中穗型小穗型,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对2种行距毯苗机插而言,同一株距下,B方式单位面积穗数少于C方式,而每穗粒数则相反。3)随着密度降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品种穗长、着粒密度、单穗质量、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粒数呈增加趋势,一、二次枝梗数比值和一、二次枝梗粒数比值呈减少趋势。同一密度下,钵苗机插穗长、着粒密度、单穗质量、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粒数高于毯苗机插。因此,钵苗机插应用大穗型品种宜适当降低密度,充分发挥大穗优势,提高群体颖花量而高产;中、小穗型品种宜采用高密度栽插,增加穗数以获得高产。毯苗机插应用大穗型品种宜采用行距30cm,适当增加株距,依靠扩大穗型而高产;中穗型品种宜采用行距30cm,配置中等密度,协调穗粒结构而提高群体颖花量;小穗型宜采用行距25cm,适当减少株距,通过显著增加穗数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鲁南地区水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鲁南地区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1个中晚熟中粳稻品种的10项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农艺性状对水稻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全生育期>成穗率>结实率>有效穗数>株高>最高苗数>穗长>实粒数>总粒数.在鲁南地区水稻品种改良和应用的过程中,应重点选择千粒重...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水稻品种的单株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穗粒数穗长千粒重株高。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7个水稻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穗粒数穗长株高。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千粒重、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对7个早籼稻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产量高于常规稻,平均较常规稻高10.0%。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总颖花数和有效穗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与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总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均为正效应,其中,总颖花数贡献最大,结实率次之,千粒重作用最小。随生育期的推进,干物质积累量品种间差异逐渐减小,完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以陵两优106表现最高,金早47表现最低。干物质总积累量和干物质平均日积累量与总颖花数和产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相关度高于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综上所述,台州地区早稻生产宜选用两系杂交早籼稻品种在生产上推广。生产中注重提高单位面积穗粒数,促进干物质积累量,更有利于早稻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对高、中、低产粳稻品种的株高、穗长、有效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生物产量进行比较,认为高产、中产、低产品种在颖花数、结实率、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生物产量和有效穗数上存在差异,表现为高产品种较高,中产品种次之,低产品种最低,有效穗数表现相反趋势。另外,不论是高产品种还是低产品种,结实率均随颖花数的增加而变小,在相同颖花数量条件下,高产品种的结实率普遍高于低产品种。  相似文献   

8.
对水稻品种新稻22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结实率、每穗总粒数、有效穗、千粒重。产量9.0t/hm^2以上的合理穗粒结构为:有效穗数347.5万/hm^2,每穗总粒数132.5粒,结实率90%,千粒重25g左右。  相似文献   

9.
对高、中、低产粳稻品种的株高、穗长、有效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生物产量进行比较,认为高产、中产、低产品种在颖花数、结实率、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生物产量和有效穗数上存在差异,表现为高产品种较高,中产品种次之,低产品种最低,有效穗数表现相反趋势。另外,不论是高产品种还是低产品种,结实率均随颖花数的增加而变小,在相同颖花数量条件下,高产品种的结实率普遍高于低产品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裂区设计,在稻鸭种养有机栽培模式下研究了移栽密度对穗粒兼顾型品种沈稻47和穗数型品种沈稻505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增加,2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均增加;沈稻47齐穗前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干物质总积累量和产量明显增加,每穗颖花数、结实率明显减少;沈稻505每穗颖花数明显减少,结实率、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先增后降;品种和密度在产量等多个性状上互作效应显著;穗粒兼顾型品种沈稻47取得高产的适宜移栽密度为30.0 cm×9.9 cm(33.0万丛/hm2),穗数型品种沈稻505为30.0 cm×16.7 cm(20.0万丛/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