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森林旅游资源资产评估是森林旅游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而森林旅游资源的质量评价与森林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是森林旅游资源资产评估的基础。对森林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森林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综述,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发展起来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福建森林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福建省森林旅游资源调查,结合本省森林旅游资源实际,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对森林旅游资源进行质量评价,为全省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太极城城市森林旅游风景资源的调查,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太极城城市森林旅游主要资源有5类44处,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分值为25.53分,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为8.0分,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为7.0分,综合得分为40.53分,达到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Ⅰ级标准,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最后,对太极城城市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陇南地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森林旅游风景资源质量和开发建设进行探索,正确认识景观资源,开发价值,为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充分实现森林旅游资源的最大效益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通过对洋汤河森林公园风景质量和开发价值进行评价,可以看出,制约陇南地区森林风景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开发建设条件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普陀森林旅游资源的调查,全面阐述了西普陀森林旅游资源状况,并采用GB/T18005-1999方法对西普陀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分析了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西普陀森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沈阳福陵森林公园是沈阳市一处重要的旅游景区,属于自然资源型的森林旅游区,在对其进行了实地调查以后采取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方法对森林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定性方法,直观描述了福陵森林公园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旅游环境质量和开发利用条件几个方面,然后采用"三三六"评价方法对其进行了评价。根据福陵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实地调查结果,按《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GB/T18005-1999)进行评价,对福陵森林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的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开发利用条件进行了分析评定,有利于确定森林公园资源的保护标准、利用形式、开发规模和服务功能。计算结果说明福陵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资源价值高,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根据对福陵森林公园的评价结果,提出了几点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7.
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层次分析法为研究手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科学分析确定了森林景观资源的评价因子体系及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建立了一个森林资源在森林旅游产业开发方面较完整的层次结构体系和数量化评价模型。分析认为,影响林景资源评价的项目层有3个。因子层有12个。林景资源评价体系的建立,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遂川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森林旅游开发角度出发,认真地分析了遂川森林旅游资源现状、特点及景观质量,提出了遂川森林旅游开发的对策,为遂川森林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护、发展以及提高齐云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的质量,本文从景观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3个方面对齐云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资源进行评价。并以此3大类指标构建齐云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森林公园的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10.
森林景观的旅游吸引力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刺激人们的旅游动机以进行旅游活动,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而产生良好效益的各种客体和因素的总和。森林景观是陆地上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通过剖析影响森林景观旅游吸引力的因子关联.并引入心理物理学方法与模糊评价方法,建立森林景观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①森林景观具有旅游吸引物撞击旅游者的吸引力场域,主观上体现着旅游者对森林旅游资源的消费偏好;②森林景观的旅游吸引力在客观上反映了森林景观本身的奇特度、完整度、组合度等特性;③森林景观的旅游吸引力因旅游者文化层次、民族风俗、个人偏好产生差异性。只有在考虑客源特征一致的前提下,旅游吸引力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森林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森林旅游资源3种类型及其代表性旅游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结合陕西人文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开发陕西森林旅游资源的基本方针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台州市森林风景资源储量、质量、分布情况及其保护利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旨在摸清台州市森林风景资源质 量和空间分布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保护利用措施,为森林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采用森林公园风景 资源、旅游资源评价国家标准,结合实地调查法进行资源质量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台州市森林风景资源丰富多样,包含5 大主类,20个亚类,131个基本类型,资源呈聚集性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全市资源质量评价结果和空间分布情况,提出合理 保护修复、科学编制规划、发展全域旅游、完善基础设施等保护与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森林康养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品级较高,具备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资源优势。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比分析,运用RMP分析理论,依照《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分类评价体系对江西省森林康养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客源市场的选择定位,江西省森林康养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和产品创新的环境。在资源和市场的基础上,对江西森林康养旅游产品进行了设计。针对江西省森林康养旅游发展问题从建立健全森林康养产业的开发体系和运行体系、搭建森林康养科研平台、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森林康养资源和环境、打造江西森林康养旅游品牌、全方位及深层次开发森林康养旅游产品、引入培育各类市场主体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胶南市森林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 ,在此基础上 ,根据当地森林旅游发展实际 ,提出了胶南市森林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森林旅游资源分类与调查及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是森林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基础与前提.文中对国内外森林旅游资源的内涵演变、分类、调查及评价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指出旅游资源内涵的演变是研究者对旅游业的认识由观光旅游向狭义旅游业再到广义旅游业逐步变化的客观表征, 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主要呈现为物质属性、市场重要性与学科差异3类, 旅游资源调查的共性内容为地理位置、物质属性、利用与保护前景, 旅游评价多采用层次评价法; 对森林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不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楼观台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资源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楼观台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资源评价与分析褚泓阳(西北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森林旅游环境资源,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它是以优美的森林环境为主体,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和健康要求为宗旨,利用森林优美的风景资源,特有的气候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游人的体...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省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为评价对象,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森林风景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以“四类八级”定性评价标准确定拟纳入《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保护目录》的资源体对象,再以森林风景资源质量为评价核心,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立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定量评价因子和评价指标体系,为建立我国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及评定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五佛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考国内外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资料的基础上,配合实地调查五佛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从风景质量和旅游开发两方面对公园进行综合评价,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构建该森林公园评价模型,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得出公园的综合评价值为8.4070,说明五佛山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价值高,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据此,针对公园的旅游开发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河南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的详细调查结果,按照《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有5主类151处代表性景观资源单体,并对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公园生态类型多样、植物区系复杂、生物种群丰富、生态系统完整、珍稀古树众多,拥有原生性极强的森林植被景观资源,保持着天然的面貌,保护价值高;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综合评分值为43.6分,达到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I级标准,其资源和旅游价值较高;同时探讨了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三元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现状的调查,合理地进行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的定性、定量评价,为森林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