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贵州乃至全西南地区的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和研究利用严重滞后的实际情况,简要慨述玉米耐瘠种质的鉴定技术体系。科学的耐瘠鉴定技术体系是使真正的玉米耐瘠材料得到保存和充分研究利用,实现种质扩增,使玉米育种有所突破的一大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贵州乃至全西南地区的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和研究利用严重滞后的实际情况,简要慨述玉米耐瘠种质的鉴定技术体系。科学的耐瘠鉴定技术体系是使真正的玉米耐瘠材料得到保存和充分研究利用,实现种质扩增,使玉米育种有所突破的一大途径。  相似文献   

3.
昭黄24号是由昭通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黄粒玉米新品种,2020年通过云南省审定,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区种植。昭黄24号表现出产量水平高、抗性强、品质好、适应性广、活秆成熟、根系发达、耐密性好等优势。介绍了昭黄24号选育过程及高产栽培要点,以期为西南玉米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世成  陈明清  陈思建  曹和燕  彭莉 《种子》2012,31(9):116-119
康白508是用自育自交系WZ-1作母本,WZ-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白粒、优质、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2009~2010年参加陕西省陕南玉米区域试验,2011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玉2011021号)。该品种含有地方优质种质血缘和国外优质种质血缘,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与耐寒性强、耐粗放栽培之特点,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粮饲兼用。  相似文献   

5.
正华盛882是陕西华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针对陕南丘陵多雨、高湿气候选育的稀植大穗优质型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7028号。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丰产稳产、长势强壮、耐荒耐瘠、耐阴湿、抗病抗倒,2015~2017年在陕西、甘肃陇南、四川、重庆、湖北、云南、贵州、广西等省适宜生态区种植,表现适应性广、稳产性突出、抗逆性强、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市场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茂胜 《种子世界》2014,(10):51-52
<正>玉米是陕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20万hm2。划分为两个区,一是全省春玉米生产区,包括陕南三地市、渭北和陕北三地市。关中夏玉米生产区,包括咸阳、西安、渭南及宝鸡。关中灌区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雨热同季,排灌条件良好,拥有种植玉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陕西省玉米的高产区和主产区,常年种植夏玉米,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60%以上,总产占全省玉米产量的近70%1生产现状1.1缺乏高产稳产综合抗逆性强耐密植品种近几年,关中夏玉米区粗缩病、茎腐病、大小斑病等  相似文献   

7.
腾龙 208 是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用自选系 XF133 为母本、自选系 XF313 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育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于 2013-2014 年参加陕南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 年平均产量 7725.8kg/hm2,比对照豫玉 22 增产 9.3%,13 个试验点次全部增产,具有较好的稳产性。2014 年参加陕南夏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7351.5kg/hm2,比对照豫玉 22 增产 8.8%。2015 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陕南夏播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玉米新品种大丰26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丰26号是山西省大丰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耐密植、超高产、高抗病虫的玉米新品种,适宜东华北、西南玉米中晚熟区域春播种植.2009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玉2009003.  相似文献   

9.
四川属我国西南玉米产区,为选育适合四川盆地周边山区种植,且具耐阴湿、瘠薄、抗病的玉米新品种,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经多年选育,最新育成杂交玉米新品种宜单十号,并于2007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川审玉2007013。  相似文献   

10.
四川及西南山区玉米生态、生产突出特点是坡土旱地、土壤贫瘠,阴雨寡照、雨养种植.干旱频发、后期阴雨多降温快、病虫害重;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劳动力缺乏,耕作粗放,投入不足,对高产稳产品种的依赖性强。因此提高品种抗病、耐旱、耐瘠性和稳产性是四川及西南玉米育种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三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耐密型玉米新组合sw6176在贵州西南部高海拔地区产量与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及施肥量(N、P、K)等主要栽培因素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Y=27.54033-1.08301 X1+1.55888 X2+0.21569 X3-0.15528 X21+0.79908 X22-0.15528 X23-1.13750 X1X2-1.01250 X1X3+0.18750 X2X3,确立了耐密型玉米新组合sw6176(素176×正696)在贵州西南部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合理的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播种时期是4月10日,密度为4341株/667m2,施N量为39.97kg/667m2;优化方案最高产量可达14287.14kg/hm2。各因素对耐密型玉米新组合sw6176产量的影响是种植密度播种时期施肥量。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玉米新品种户单109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适于陕北、关中及陕南海拔650 m以下地区春播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种正红311的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004年和2005年四川省玉米区域试验山区Ⅰ组资料,采用适定性参数法、高稳系数法以及Eberhart-Russell模型,对正红311的丰产稳产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正红311区试平均产量为519.31kg/667m^2,比对照川单15号平均增产17.52%,丰产性突出。正红311产量稳定,适应性强,适宜种植范围广,环境指数在300~600kg/667m^2之间,均比对照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并具有耐瘠、耐粗放种植能力强等特点。在四川及西南相似生态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玉米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低温冷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非生物逆境因素。综述了玉米芽期和苗期耐冷性鉴定指标、种质筛选和遗传特性,为玉米耐冷性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玉米芽期和苗期分田间和室内进行耐冷鉴定研究,应用一系列指标筛选出一些耐冷自交系、杂交种和群体。玉米耐冷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不同时期可能受不同的遗传机制控制。今后应在完善耐冷鉴定指标基础上,从基因资源挖掘、遗传机理解析、种质扩增与改良、新品种培育等方面深化玉米耐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玉13是汉中市瑞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自育自交系B9901作母本、RY-01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单交种,2008—2009年参加陕西省陕南生态春播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陕西省陕南生态春播玉米品种生产试验。2010年4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陕审玉2010013号。  相似文献   

16.
玉米耐低温冷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典型的喜温C4作物,低温冷害胁迫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非生物逆境因素。为了研究低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归纳了玉米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生理生化指标、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及耐冷遗传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国内外抵御低温冷害所采取的方法,探讨了玉米耐低温研究的方向,提出玉米耐低温研究应更加注重玉米耐冷种质资源的创新及耐冷基因的挖掘利用。  相似文献   

17.
玉米耐低磷研究现状及磷高效育种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缺磷是影响作物产量提高和资源持续性发展利用的世界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筛选土壤磷利用效率高的作物品种,玉米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但在中国以西南、华南为代表的一部分地区,由于土壤有效磷含量偏低,严重制约玉米产量的提高,而在其他玉米产区由于磷肥的高度滥用,导致土壤结构发生改变,有效磷积累并不能满足玉米等作物的可持续性吸收利用。因此选择和培育玉米磷高效品种是提高土壤磷素利用效率.解决中国部分土壤有效磷缺乏对玉米产量影响的一条有效途径。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玉米耐低磷种质资源的筛选、遗传研究及相关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玉米磷高效育种策略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先玉1170和先玉1171的审定引发西南山地玉米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小红 《中国种业》2015,(12):33-34
美国先锋玉米种子公司在西南审定2个玉米品种先玉1170和先玉1171,因其产量稳定、抗病、抗倒、适应性强在西南受到农户喜爱,通过对2个品种特征特性观察和西南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分析,提出了未来几年西南玉米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7):2381-2390
为合理科学地利用玉米(Zea mays)耐深播这一抗逆优异特性,培育耐深播抗逆高产优良新品种是提高玉米生产中抗旱节水能力、增强抗倒伏特性及苗期避冷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本研究对玉米种子耐深播能力形成的主要调控因素及耐深播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玉米种子的耐深播能力主要是由中胚轴和胚芽鞘共同伸长决定的,且中胚轴的影响更为突出。深播下玉米中胚轴和胚芽鞘中积累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乙烯(ETH)、油菜素甾醇(BR)及独脚金内酯(SL)等内源激素调控了其细胞的伸长与扩大或细胞数目的增减。木质素的生物合成及降解代谢能够改变玉米中胚轴和胚芽鞘细胞壁的松弛度,进而抑制或促进中胚轴和胚芽鞘的生长。目前已在玉米中胚轴长、胚芽鞘长、出苗率及苗长等耐深播相关性状间检测到了多个QTLs (Quantitative trait loci)位点或连锁的SNP、SSR、InDel标记,其在玉米的10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并检测到了11个玉米耐深播相关候选基因。这些研究为今后进一步解析玉米耐深播特性的分子遗传机理、挖掘耐深播优良基因/QTLs位点、改良创制优异种质资源并进行耐深播抗旱育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在有限氮投入下通过增密种植实现玉米增产增效,需要进一步挖掘耐密品种的光氮匹配利用潜力。揭示不同耐密品种冠层光氮空间分布和匹配特征差异,及其与玉米产量形成及氮效率的关系,对探索玉米产量效率层次差异消减途径具有指导意义。本试验以常规品种KH8和耐高密品种MC670为试验材料,在减氮增密条件下,系统分析了常规和耐密型玉米品种冠层光氮分布及匹配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耐高密品种MC670穗位以上透光率较常规品种KH8高20.6%。两品种的比叶氮(specific leaf nitrogen, SLN)均表现为上层叶片、中层叶片显著高于下层叶片; MC670上层、中层叶片SLN显著高于KH8,但下层叶片差异不显著。KH8和MC670的光氮匹配系数分别为1.28和0.86,MC670的光氮匹配系数与理想值差异较小,说明MC670的光氮匹配程度优于KH8。综上所述,与常规品种KH8相比,耐高密品种MC670冠层具有较低的消光系数和较高的氮消减系数,使耐高密品种冠层具有较优的光氮匹配程度,同时使其中上部冠层具有更高的光合氮比例、光合氮效率和光合生产力,这是其实现较高的氮肥生理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及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