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幼兔饲养中影响成活和增重主要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兔具有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等优点。兔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幼兔死亡率高。山西省幼兔平均成活率为57%,全国兔的死亡率为30%-50%,严重影响养兔业的发展。通过日喂量测定和兔出血症感染试验,探讨出精料、青草日喂量和兔出血症感染是幼兔饲养中影响成活和增重的主要因素。一日内的精料喂量以占体重的2.5%,消化能0.322兆焦/公斤体重、食入粗蛋白质3.90克/公斤体重,青草(含干物质30%)25%,消化能0.912兆焦/公斤体重、食入粗蛋白质3.10克/公斤体重为适宜。这样,幼兔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增重相对提高23.3%,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最低。日喂量如果过大,会引起消化不良,造成营养物在盲肠等大肠内的积聚,使腹泻和腹胀等消化道病增多,成活率降到60%-75%。60日龄的幼兔即可感染兔出血症(RHD),感染死亡率(18.5%-66.7%)与日龄呈正相关,r=0.9698,P<0.01,相关关系极显著。在幼兔饲养中做到料、草日喂量适宜,断奶与防疫同步,对提高成活率和增重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48只经粪检球虫卵囊阳性的仔兔均分为4组,第1组兔注射中草药缓释剂,饲喂无抗球虫药饲料;第2组兔拌料口服氯羟吡啶或地克珠利;第3组拌料口服中草药散剂;第4组兔不用任何抗球虫药为对照组。2个月内定期粪检球虫卵囊,结果用药组平均减卵率分别为96.8±2.3%、90.2±3.5%和93.2±3.2%,对照组球虫卵囊比试验前增加了232.8±72.3%。试验期间各组兔的平均增重分别为1.48±0.14 kg、1.31±0.11 kg、1.30±0.14 kg和0.73±0.06 kg;料重比为2.34、2.92、2.97和5.67;死亡率分别为0、16.7%、8.3%和58.3%;用药组的经济效益分别为18.13元/只、11.16元/只和9.87元/只,对照组每只亏损6.31元。试验期2个月,各组兔的球虫病防治成本分别为0.14元/只、0.19元/只、2.20元/只和0元/只;使用中草药缓释剂防治兔球虫病比口服中草药散剂可节省中草药原料用量90%以上。  相似文献   

3.
酷暑对兔体温和猪瘟定型热比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无猪瘟抗体原料兔作试验,研究酷暑对兔体温变化及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脾淋乳浆液后产生定型热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兔体周围气温达38℃时,100%的兔体温超过41℃;当环境温度达35.5℃时,100%的兔体温超过40℃。这些试验兔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暑症状。发生中暑的试验兔群,在22℃的GMP生产动物房内饲养3 d后,每只注射含4 000个发热单位的猪瘟兔化弱毒脾淋乳浆液,5个试验组所产生的定型热比率分别为47%、65%、73%、54%、63%;而饲养于17~25℃舒适气温中的无猪瘟抗体兔群,转移到22℃的GMP生产动物房,注射相同病毒量后,产生定型热比率为98%、96%。上述结果表明在猪瘟兔化弱毒脾淋疫苗生产中,GMP生产动物房必须给兔子提供最舒适的室温,原料兔在生产后期和运输过程中也应避免中暑。但中暑过的试验兔,若能产生定型热,其脾淋毒价仍符合制造活疫苗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 1985年5月,雁北地区暴发了一种对家兔危害极为严重的兔瘟(即兔病毒性出血病)。其特点是发病迅速,传播,快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是一种毁灭性传染病。一、流行情况 1.发病率和死亡率兔瘟主要为害3月龄以上的青、成年兔和老兔,2月龄以下的仔兔很少发病,刚断奶的仔兔和乳兔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5.
兔形目(Lagomorpha)按传统分类习惯被划分为兔类(Harcs)、穴兔类(Rabbits)和鼠兔类(Pikas)三大类群,已得到国际公认。但是,兔类实际上仅是一个属——兔属(Lepus)。按过去的分类系统,划归在兔亚科(Lcporinae)中,丝毫体现不出兔类在兔形目中作为三大类群之一的分类地位。然而,若结合生态与形态一并研究,则发现兔类与穴兔类初生的幼兔形态与生态明显有异:兔类终生在地面生活,初生的幼兔全身具毛,眼睁开,不久便能走路;为避天敌,需迅速奔跑,后腿变长,而奔跑中需氧多,后鼻孔变宽(翼内窝的宽度大)。穴兔类产仔在地下洞穴中,初生幼兔没毛,闭着眼,不会走动;避天敌主要靠迅速钻洞,奔跑慢,后鼻孔窄。它们生态与形态差异如此之大,在相似性大,而差异性小的野兔来说,应作为演化中新变所产生的新征。兔属可独立成亚科,称兔亚科为宜。穴兔类中,古兔亚科(Palacolaginae)自成独立亚科;其余的穴兔类应另立一新亚科,为穴兔亚科(Rabbitinae, nom. nov.)。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繁殖兔、仔幼兔行之有效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制技术 ,该技术能使商品兔出栏率提高到 80 %以上 ,养兔效益提高 5 0 %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1.原料。新鲜或晒干粉碎的兔粪40%、米糠25%、玉米面35%。2.配制发酵剂稀释液。按发酵50千克兔粪、米糠、玉米面混合料计算,需发酵剂100毫升、黄糖  相似文献   

8.
<正>兔吃了发霉变质的饲料引起中毒,立即用10%红糖水灌服,成年兔每只灌服20毫升,幼兔灌服10毫升,一天2次,一般连灌2~3天即愈。  相似文献   

9.
2000年7月中旬,乌鲁木齐市近郊某养殖户饲养的家兔发生了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和病原分离鉴定,诊断为兔瘟、兔球虫、兔波氏杆菌病所致。现将诊断、病情控制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兔场自1998年4月、1999年3月分两批从邻县个体兔场引进种兔50余只自繁自养,数量已达500余只。免疫程序为每满6个月用兔瘟、兔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注射免疫(幼兔免疫首期为30日龄)。2000年7月初,仍用兔瘟、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对30日龄断奶幼兔进行免疫接种。注射后第9天开始发生死亡,每天死亡10~20只。经现场调查了解,兔场建设简陋,座落在居民住宅区内,无任何消毒措施,每次清粪后仅用漂白粉消毒。由于消毒不严格,圈舍散发着浓浓刺鼻的氨臭味;饲喂饲料不全价,饲草质量差且单一,部分饲料有霉变;兔群杂,毛色各一;母兔乳汁少,仔兔不够吃;整群外观消瘦,仔兔腹泻较多,粪便中带有粘液。兔群在注苗前,曾因兔腹泻投喂庆大霉素、呋喃唑酮拌料,进行了连续30天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兔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兔的小肠或胆管上皮细胞内引起的,是兔业养殖中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4~5月龄的幼兔对球虫的抵抗力较弱,其感染率可高达10%,患病后幼兔的病死率也较高,一般可达70%。耐过的病兔很难康复,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文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介绍兔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11.
兔瘟是兔病毒性出血症的俗称,由兔瘟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来势凶猛,传播迅速,发病率极高,病期较短。该病四季均易发生,以春、秋、冬季发病较多。各类品种的家兔均易发生,但以长毛兔对此病最为敏感。兔瘟主要发于2月龄以上的青、壮年兔,3月龄以上的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达95%以上,幼兔发病率较低。此病对养兔业可造成毁灭性的经济损失,须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卵巢打点注射质粒pIRES2-EGFP生产转基因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转染兔卵母细胞,探索建立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可定量生产转基因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4只成年新西兰雌兔,每侧卵巢内分别打点注射0.25 mL 0.5~0.8 mg/mL的质粒,注射后第3日、第16日和第31日进行人工辅助配种;卵巢注射后第3日、第16日和31日随机各取1只雌兔卵巢做冰冻切片,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应用PCR 和 Southern 杂交检测转基因新生仔兔阳性率.结果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卵巢注射后第3日配种的雌兔卵巢冰冻切片及48 h以后的胚胎呈现绿色荧光;卵巢注射报告基因后第3日配种的雌兔后代阳性率最高,PCR 和 Southern 杂交检测结果分别为72.7 %和45.5 %;第31日配种的后代阳性率最低,分别为36.8 %和15.8 %;第16日配种、第3日配种和第31日配种雌兔的阳性后代数量呈递减趋势.卵巢注射后第3日配种,虽然后代阳性率较高,但是其产仔数最少.实验结果表明,用注射器直接对卵巢打点注射外源基因生产转基因兔的方法操作简便、高效,为日后大规模制备一些大型家畜的转基因后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渝西地区兔球虫病的流行情况和兔球虫种类,为该地区兔球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氏计数法检测渝西荣昌、永川、大足等 8 个区 14 个兔场共 1 273 份 粪样本,并收集卵囊,鉴定兔球虫种类。【结果】发现 14 个兔场均有感染球虫,平均感染率为 90.65%,璧山 和江津的感染率最高,为 100%,2 月龄以下兔感染率极显著高于 2~4 月龄、4~9 月龄及 9 月龄以上年龄段兔, 感染率为 98.19%。小型养殖场兔球虫感染率极显著低于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感染率为 86.53%。8 个区的克粪便 虫卵数(Oocysts Per Gram,OPG)为 9.65×103 ~6.56×104 ,其中 2~4 月龄 OPG 最高、为 6.31×104 。对药物使 用情况调查显示,未使用球虫药养殖场的感染率为 92.31%,OPG 为 4.42×104 ; 使用球虫药养殖场的感染率为 89.19%,OPG 为 2.75×104 。在 14 个兔场共鉴定了 10 种艾美耳球虫,其中优势虫种为穿孔艾美耳球虫(Eimeria perforans)、大型艾美耳球虫(E. magna)、盲肠艾美耳球虫(E. coecicola)和中型艾美耳球虫(E. media), 检出率分别为 25.20%、23.38%、11.96%、10.02%。【结论】渝西地区普遍感染兔球虫,且多为混合感染,因此 应加强该地区兔球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正>一、幼兔的饲养管理 从断奶到3月龄的小兔,称为幼兔。幼兔阶段的特点是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差,因此要特别注意护理。否则,生长发育不良,易患病而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5.
1菌痢通常使用痢特灵、氯霉素、庆大霉素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兔菌痢,改用谷维素(医药店有售)治疗有极好的效果.给药方法:谷维素15~20mg,兔空腹时用温开水调匀,给患兔灌服,每日2~3次,连用2~3日即可治愈.实践证明,用谷维素治疗兔菌痢有以下优点:一是疗效好,治愈率高达95%;二是疗程短;三是给药简单方便;四是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注射缓释中草药防治兔球虫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兔粪便中球虫卵囊的减卵率随中草药缓释剂注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注射中草药缓释剂2.0 ml/只的第3组平均减卵率超过了口服药物的第5组(饲料中含0.0125%氯羟吡啶或地克珠利0.003%)和第6组(饲料中含1%中草药散剂),而不用抗球虫药的第4组球虫卵囊比试验前增加了(232.8±72.3)%。第3组兔的平均增重(1.48±0.14)kg分别比第1组(注射中草药缓释剂1.0 ml/只)、第2组(注射中草药缓释剂1.5 ml/只)和第4~6组提高了17.5%,11.3%,102.7%,13.0%和13.8%;料重比(2.34)分别下降了33.7%,22.3%,58.7%,19.9%和21.2%。第1~6组兔死亡率分别为16.7%,0,0,16.7%,8.3%和58.3%。2.0 ml/只中草药缓释剂组的经济效益分别比口服西药组和口服中草药散剂组提高62.5%和83.7%,而不用抗球虫药组每养一只兔要亏损6.31元。以治疗量3倍的大剂量中草药缓释剂注射兔,没发现兔有中毒症状、局部炎症或组织病变。说明供试中草药缓释剂对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某些养兔户由于各方面的认识不清,经验不足,饲养管理粗放,如大、小兔不分群,不重视平时的消毒工作,无免疫或免疫程序不合理,诸此原因常导致兔瘟的发生和流行.该病发生突然,常呈急性败血症迅速死亡;三月龄以上的青壮年兔和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90%~10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必须认识兔瘟,防治兔瘟.  相似文献   

18.
《饲料博览》2005,(7):57-57
1仔兔、生长兔饲料配方18~30日龄仔兔补充料配方:玉米30%、豆饼22.5%(炒熟粉碎下同)、麦麸12%、米糠10%、草粉20%、骨粉2%、食盐0.5%、一喂灵1%、兔球丹2%。每只兔每天喂10~20g,另补青饲料50~100g。1 ̄2月龄仔兔:玉米20%、豆饼20%、麦麸15%、米糠15%、草粉25%、骨粉3.5%、食  相似文献   

19.
肉兔饲养饲料配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仔兔、生长兔饲料配方18~30日龄:玉米30%、豆饼22.5%(炒熟粉碎,下同)、麦麸12%、米糠10%、草粉20%、骨粉2%、食盐0.5%、一喂灵1%、兔球丹2%。每只兔每天喂10~20克,另补青饲料50~100克。1~2月龄:玉米20%、豆饼20%、麦麸15%、米糠15%、草粉25%、骨粉3.5%、食盐1%、生长素0.45%、速大壮0.05%。每只兔每天喂30~50克,另加青饲料200~300克。3~5月龄:玉米10%、豆饼25%、麦麸15%、米糠10%、草粉35%、骨粉3%、食盐1.5%、生长素0.45%、速大壮0.05%。每只兔每天喂60~80克,另加青饲料400~600克。6月龄后:玉米15%、豆饼11%、麦麸20%、草粉50%…  相似文献   

20.
1.新西兰兔新西兰兔是著名的优良肉用兔品种,原产于美国。我国已引入多年,具有早期生长速度快,产肉力高,肉质肥嫩的特点。同时,毛皮质地也很好。新西兰兔被毛有纯白色和橘红色两种类型。白色新西兰兔,眼色粉红;橘红色新西兰兔,眼淡褐色,眼周围有很小或不明显的白环;头粗重,嘴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