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日光温室是北方地区实现蔬菜越冬生产的基本设施,设计和建造一个优型的日光温室,是保护地内作物生产能够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根据辽西地区实际,详细总结了辽西优型标准化日光温室的规划与建设技术,以供参考。优型日光温室规划与建造标准一是具有良好的采光屋面,能最大限度地透过自然光照;二是具有优良的保温和蓄热构造,能够在温室密闭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散热;三是温室的长、宽、矢高和后墙高、前坡屋面和后坡屋面等规格尺寸及温室规  相似文献   

2.
天津地区不同墙体处理对日光温室保温性能影响初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了合理地确定日光温室后墙的材料与结构,于2010年11月1日-2011年3月6日在天津市西青区开展了不同墙体构型的日光温室模拟试验,设置了3种不同厚度土墙以及3种不同构型砖墙共6种墙体处理。结果表明:晴天、多云、寡照天气条件下夜间土墙均为热源,对温室保温性有较大贡献,白天土墙为热汇蓄积热量;夹层墙的墙体夜间放热能力较弱,但白天升温较快,利于提高温室的最高温度;土墙厚度为1.5 m的温室不能保障蔬菜生产的安全,该棚型温室易受低温影响;土墙占地较多,且保温性并不比砖墙处理的温室优越,因此不宜选用;为使冬季温室内可获得较高的温度、节约土地和降低建筑成本,建议选择37 cm砖墙+12 cm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护层为后墙的温室,该后墙温室增温、保温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异质复合墙体日光温室的设计建造及保温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河北省现有日光温室保温性能差、土地利用率低、抗自然灾害能力弱、使用年限短、标准化水平不高的问题,设计建造新型异质复合墙体日光温室及利用巡检仪测定其保温性能,筛选出页岩实心砖、页岩多孔砖作为墙体承重材料,酚醛板、HD-STP真空绝热板、水泥基复合保温砂浆作为墙体保温材料,挤塑聚苯板作为后屋面保温材料;设计建造了4种异质复合墙体日光温室,净跨度10m、矢高4.5m,内砌页岩实心砖或页岩多孔砖,外贴保温隔热材料的墙体结构;37cm厚的页岩实心红砖+5cm厚的酚醛板的墙体传热系数为0.05W/m2.K,传热系数最小、保温性能最优;冬暖Ⅱ型日光温室墙体(底部2.9m、顶部1.5m厚的粘土碾压成型土墙)传热系数为0.12W/m2.K,居第2位、保温性能居第2位;第3、4、5位依次为37cm厚的页岩多孔砖墙+5cm厚的酚醛板墙体0.53 W/m2.K、37cm厚的页岩多孔砖墙+ 1cm厚的STP真空绝缘板墙体0.6 W/m2.K、37cm厚的页岩实心红砖+5cm厚的保温砂浆墙体1.35W/m2.K。本设计建造的异质复合墙体(37cm厚的页岩实心红砖+5cm厚的酚醛板)保温蓄热性能良好且优于冬暖Ⅱ型日光温室墙体,该温室可完全替代冬暖Ⅱ型日光温室。  相似文献   

4.
西宁冬季日光温室气温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青海省大通县日光节能温室的小气候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站资料,系统研究日光温室内外温度的变化特征,建立基于逐步回归方法的温室内最高和最低气温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天况下温室内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均呈“单峰”型,且变化幅度为:晴天>多云>阴天;(2)不同天况下温室内日最高和最低温度明显高于室外最高和最低温度;(3)相关分析表明,温室内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与日照百分率的相关性最高,与10 cm地温的相关性最低;(4)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最高和最低温度,多云和阴天天气下的模拟效果优于晴天。研究结果为高寒冷地区生产避开低温冷(冻)害,掌握冬季绿叶菜的适播期,及时播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或地区,设施园艺整体发展水平与种植效益的高低,与设施设备,特别是温室水平息息相关。据农业部花卉统计数据分析,2011年我国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9.33万公顷,其中包括节能日光温室在内的温室面积2.34万公顷,比10年前2002年的1.74万公顷增加了34.5%。从各省的统计数据看,温室大多分布在辽宁、河北等秋冬季需要加温的北方地区和江苏等冬季阴冷潮湿的江南地区。尽管云南、广东是我国最主要的花卉主产区,但由于气候条件好,光照充足,这两个地区的花卉栽培设施仍以大(中、小)棚和遮阴棚为主。  相似文献   

6.
三连栋日光温室温度场分布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冀中南地区冬季雾霾天气严重,日光温室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保温功能,设计建造了三连栋日光温室,为进一步验证其性能,应用MATLAB软件对三连栋日光温室进行二维温度场的拟合和图像绘制。结果表明:00:23三连栋日光温室的温度为8日>9日>10日;06:23为温室一天的最低温度,10日的06:23为3天最低温度;12:23为多云~阴的8日温室的最高温度,14:23为阴~晴的9日温室的最高温度,12:23—14:23为晴天的10日温室的最高温度,3天温室最高温均能达到30℃,16:23温度下降较快。多云~阴的8日、阴~晴的9日09:23—10:23依次从温室的北、中、南栋的上中部开始升温,16:23先从温室下部开始降温;晴天的10日09:23—10:23依次从温室的南、中、北栋开始升温,16:23依次从温室的北、中、南栋开始降温。在温室温度最低时或最高时,北栋北后侧中下部区域为温度的最高点或最低点。8—10日09:23与18:23(15~20℃)、08:23与20:23(10~15℃)温室温度各栋之间及各区域基本相同。同一天内温室地温中栋最高,地温白天北栋最低、夜间南栋最低;10日夜间南栋地温最低,最低地温13℃,白天中栋地温最高,最高地温22℃。光照强度9日<8日<10日。三连栋日光温室在2月中旬喜温果菜类即可定植,较单膜塑料大棚提早定植25~30天,同时又规避了冬季低温阴雪雾霾天气出现频次高的时段,三连栋日光温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一、试管苗的出瓶移栽 (一)温室及设备洋兰多为原产于热带的附生兰,栽培温室应为中、高温温室。若在晚秋、冬季及早春,用日光温室培育出瓶后的组培苗,可在室内搭设面积3平方米(1.5×2米)左右的复层塑料薄膜棚,内设“凹”字形层板三层,用以摆放栽培容器。棚的前面(向阳面)下方开一通气窗;后面上方装一排气扇,下方设一小门。棚顶外面可盖竹帘或遮荫网调节光照强度。每一棚内用一800—1000瓦电  相似文献   

8.
1.周年栽培方式(AYR)与营养膜技术(NFT) 波兰将切花菊生产分为长日照系统和短日照系统,前者专门用于繁殖种苗并通过其营养生长阶段,后者用于开花。研究表明切花菊有年产6轮的潜力,将其生产分为两个系统不仅可提高产量,而且栽培管理方便。荷兰将长日—短日温室系统与营养膜技术相结合,产量由以前的每平方米163支,提高到227支,其中冬季增产60%。长日与短日系统面积比为15:85,即15%的面积用于营养生长,85%用于开花。爱尔兰利用营养膜技术使温室空间利用率达90%  相似文献   

9.
利用四倍体刺槐的根段进行容器苗繁殖,方法简单快捷,成本低成活率高,易于移栽和运输,是扩繁和推广四倍体刺槐种植地域的基本方法之一。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下面介绍利用农村普通的蔬菜温室大棚进行种苗扩繁的方法。大棚准备工作1.环境设施:农用节能日光温室大棚,大棚后墙每间隔8米、距地1.5米处应有一换气通风口(最好安装有双向排风扇和挡风棉帘)。光照:光照强度控制在5000Lux 左右。温度:控制在15~25℃,基质温度能保持在15~20℃,避免空气与基质温差太大。湿度:育苗期保持在60~90%,湿度达不到70%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湿度。2.工具:剪刀、塑料盆、温度计、湿度计、地膜、石蜡、铁铲、喷雾器等。  相似文献   

10.
系统调查了日光温室樱桃番茄上温室白粉虱成、若虫及其丽蚜小蜂寄生后的黑"蛹"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植株上的垂直分布:温室白粉虱成、若虫在上部较幼嫩且已充分展开的叶片上的数量最多,单位调查部位平均分别高达1.6,17头;温室内的水平分布:成虫较随机,未见明显的规律;若虫在棚顶通风口正下方、偏阴面的植株上数量最多,单株平均最高达40头,最南端的阳面植株上数量最少,单株平均仅为7头;丽蚜小蜂寄生温室白粉虱黑"蛹"的空间分布:垂直分布在植株上部最多,单株平均达20头;水平分布在近北部甬道的植株上最高,单株平均达88头,最南端植株上最少,单株平均仅3头.表明温室白粉虱成、若虫喜在通风、透光良好且较幼嫩的植株上部取食、产卵和活动,其丽蚜小蜂寄生黑"蛹"的空间分布与其若虫寄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州周边4个辐射观测站 (武汉、郑州、西安1961-2017年,南阳1990-2017年)日照百分率和实测日太阳总辐射值,结合一元线性回归法拟合出适用于计算随州太阳总辐射的公式参数,再将随州本站及周边17个市县气象站2011-2016年日照百分率代入公式,推算出随州市境内月太阳总辐射值,再利用气候学计算方法和空间插值法对全年和各个季节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展开剖析。其结果显示:随州市太阳总辐射的区域分布受其撮箕样地形影响,全年和各季节均表现出南多北少的特性,太阳总辐射在冬季为低值季,夏季为高值季,春秋适宜;年际和各季节的太阳总辐射值均呈减小趋势,且夏季减小速率最大;春夏秋三季的太阳总辐射偏大偏小期与全年变化步调相似,但冬季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新疆海岛棉品种的亲缘关系和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INQUE(1)统计方法,利用P=μ+G+ε模型对23个已定名的新疆海岛棉品种的产量及品质等性状的2年资料进行了遗传及聚类分析;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6个定名品种间的30个F1品质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3个品种的纤维长度、比强度、整齐度、反射率、黄度及单株皮棉产量、铃数、衣分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比新...  相似文献   

13.
昆虫的分布型是种群的属性之一,无论在理论生态、虫情预测还是害虫科学治理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麦秆蝇(Meromyza saltatrix Linne)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春小麦的主要害虫,1978年大发生时曾造成全区小麦减产1亿公斤.经1980—1981年对三个点六块田麦秆蝇卵田间分布型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其结果是:(1)麦秆蝇卵与小麦着麦秆卵茎(下简称小麦着卵茎)在田间均为聚集分布,并符合负二项分布.经M—M回归分析α=O.4633>0,β=1.081>1.(2)经正态独立性检验.小麦着卵茎的资料代换公式为:log(x+1/2),log(x+k/2).(3)田间调查小麦着卵茎,确定是否需要防治的序贯抽样方程为:a_1=0.3895N-0.455,d_2=0.3895N+5.  相似文献   

14.
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研究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特征对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布局、农民增收、促进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8—2016年的新疆棉花生产数据,使用区位商、区位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的影响程度,揭示了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经历了持续增长(1988—1999年)、缓慢减少(2000—2004年)以及波动增长(2005—2016年) 3个阶段, 2016年已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5,其专业化集聚水平自1992年起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主导地位日益增强;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区域特征明显,南疆棉区的变化主导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变化;新疆棉花种植业的集聚水平自1988年起呈现出波动中下降后缓慢回升的趋势,其高值集聚区由喀什地区转移至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新和县等地,高-低集聚、低-高集聚及低低集聚变化不大;推动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性土地面积比重、棉花比较收益、机械化水平以及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玉米叶片光合生理与抗旱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对玉米叶片净光舍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总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a/b比值(Chl a/b)、最大荧光(Fm)和PsⅡ光化学效率(Fv/Fm)比对照均有所下降,基础荧光(Fo)增加;Pn和Ctd a/b比值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07**,P<0.01;r=0.8804**,P<0.01),Fo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则呈显著负相关(r=-0.764 0*,P<0.05),Fm和Fv/Fm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则呈显著正相关(r=0.711 6*,P<0.05;r=0.772 3*,P<0.05).因此,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b比值、Fo、Fin和Fv/,m可以用来评定不同玉米品种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6.
打顶后涂抹萘乙酸对海岛棉根系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新疆棉花栽培技术中“打顶”措施与棉花早衰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低氮(1.0×10-3 mol·L-1)和高氮(4.0×10-3 mol· L-1)两种供氮水平下,不打顶、打顶、打顶后涂抹羊毛脂和打顶后涂抹羊毛脂+萘乙酸处理对棉花功能叶丙二醛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供氮水平下,棉花打顶、打顶后涂抹羊毛脂和涂抹羊毛脂+萘乙酸处理比不打顶处理根系活力增幅分别为94.4%~110.0%、55.9%~85.7%和51.5%~147.4%,差异显著;丙二醛(MDA)含量增幅分别为12.0%~17.3%、5.2%~6.5%和9.7%~10.9%,差异不显著.打顶和打顶后涂抹萘乙酸可促进棉花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和总吸收面积.  相似文献   

17.
新疆孜然黄酮超声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新疆孜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新疆孜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分别考察了溶剂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结果的影响。选用L9(34)正交试验对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采用总还原力法和DPPH法,测定了新疆孜然的抗氧化活性。孜然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70%乙醇浓度,料液比1:35,超声提取时间80 min,超声提取功率125W。正交试验中影响黄酮得率的因素依次为:超声功率,料液比,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孜然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总还原力,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明显,IC50值为0.109 mg/mL。超声提取是一种理想的提取方法,新疆孜然黄酮作为抗氧化剂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春庆  李岩  吴承来 《种子》2016,(8):118-120
去雄是玉米杂交制种的重要环节,研究明确去雄叶片数对制种产量的影响,对于指导机械化去雄具有重要意义.以郑58、昌7-2、Lx 9801三个自交系为材料,研究去雄带1~5片顶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雄带1片叶产量最高,随着去叶片数的增多产量开始明显降低,不同材料对去叶片数产量反应不同.去掉叶片数大于1片叶时,去掉叶片数每增加1片,在新疆单位面积产量减少5.52%,在甘肃减少6.77%.去叶片数(x)与单位面积产量(y)的关系方程,在新疆为:y=-51.161x2-175.77 x+9 545.9(R2 =0.978 7**);在甘肃为:y=-124.55 x2 +228.48 x+7 935.5(R2=0.954 9**).机械化去雄时,适当增加密度是减少机械去雄对产量影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莱芜日光温室气温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探明冬春季目光温室内气温的变化规律,于山东莱芜进行温室内小气候观测试验,对各月份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气温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2、1和2月份的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为08时,阴天会推迟1h.且最低气温均在番茄的生长界限温度以下;3和4月份的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分别为07和06时;且最低气温均在阴天最高,多云天次之,晴天最低;(2)温室内外气温相关性阴天时最大,多云天次之.晴天最小;且白天相关性明显小于夜间;(3)冬季温室内增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高寒冷凉地区日光温室温度变化规律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开展精细化设施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实现高产、稳产的反季节蔬菜栽培,达到农业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利用青海省大通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日光温室小气候观测数据及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日光温室内温度变化规律,同时建立了该地日光温室内平均温度及最低温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室内年平均气温日变化均表现为“1升2降”的过程,08:00—14:00为升温阶段,最大升温速率多云天(5.46℃)>晴天(5.34℃)>阴天(1.6℃);14:00—21:00为快速降温阶段,降温速率多云天(2.79℃)>晴天(2.69℃)>阴天(1.56℃),21:00—08:00(次日)为缓慢降温阶段,降温速率晴天(0.57℃)>多云天(0.53℃)>阴天(0.49℃)。平均温度预报模型为Tave=3.991+0.688T1+0.113T4,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达到0.7062,ABSe和RMSe为1.45、1.85℃,≤2%的准确率75%,≤4%的准确率96%;最低温度预报模型Tmin=-3.05+0.366T3+0.692T1-0.098T2,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R2)达到0.8373,ABSe和RMSe为1.15、1.55℃,≤2%的准确率81%,≤4%的准确率99%,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