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6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0 g/hm2、50%醚菌酯干悬浮剂40 g/hm2、15%氯啶菌酯乳油60 g/hm2、12.5%腈菌唑乳油50 g/hm24个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较好,分别为87.5%、83.6%、82.8%、和81.7%,优于常用药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 g/hm2的防效74.8%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 g/hm2防效68.0%。结果说明,氯啶菌酯、烯唑醇、醚菌酯和腈菌唑4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2005-2006年在小麦苗期至拔节期分别进行了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的最佳施药剂量、施药适期、作物安全性、不同喷雾器类型等施用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在120~240 g/hm2剂量下,冬前施药90 d后的鲜重防效为77.7%~90.2%;200 g/hm2株防效约95%。春后施药150~360 g/hm290 d后的鲜重防效为79.6%~91.0%;300 g/hm260 d后的株防效为84.1%~91.4%。  相似文献   

3.
经药剂对比试验明确 ,80.3%克蜗净可湿性粉剂 170倍液喷雾防治大豆田蜗牛 ,具有很好防治效果。大豆苗期施药1次 ,药量120~150g/667m2或苗期施药2次 ,药量 200~240g/667m2,末次药后 15d调查 ,田间蜗牛比对照下降77.05% ,保叶率达85.42%,大豆增产52.25%  相似文献   

4.
A04034、A04008和嘧菌酯等药剂在盆栽试验中对水稻稻瘟病表现出很高的杀菌活性,均优于对照药剂三环唑。其中A04034的活性最高,EC50仅为2.12μg/mL。10%A04034悬浮剂有效成分40、60、80 g/hm2防治水稻稻瘟病,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90.50%、94.20%、95.42%。25%嘧菌酯乳油有效成分60 g/hm2的防效为92.82%。10%A04034悬浮剂有效成分60 g/hm2的防效与用25%嘧菌酯乳油有效成分的60 g/hm2的防效无显著差异。10%A04008悬浮剂有效成分40、60、80 g/hm2,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68.25%、74.98%、76.43%,60 g/hm2的防效低于嘧菌酯。3种药剂的防效均高于三环唑。  相似文献   

5.
陈文瑞 《植物保护》2003,29(2):53-54
用 50%杀螺胺乙醇胺粉剂600、900、1200g/hm2、6 %密达颗粒剂 7500g/hm2和 2 %灭旱螺颗粒剂 7500g/hm2防治蛞蝓 ,以 50%杀螺胺乙醇胺粉剂 1200g/hm2和 6%密达颗粒剂 7500g/hm2防效最好 ,药后 3d和 7d防效都达 90%以上 ,但药后 14d防效下降 ,仅为 80%左右。建议蛞蝓发生严重田块在药后 10~15d施第 2次药 ,可有效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6.
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100~200 g/hm2剂量,在大刺儿菜2~5叶期与6~8叶期对水量225 kg/hm2,防除大刺儿菜效果均较好,鲜重防效达85%以上,对小麦安全,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7.
几种药剂对甘蓝上斜纹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6%虫酰·苏+Bt(满贯)可湿性粉剂60 g/667 m2对斜纹夜蛾防治效果较好,防效为83.36O~87.36%,持效期为3~5 d,显著高于16 000 IU /μL苏云金杆菌(千胜)悬浮剂 50 mL/667 m2的62.56%~68.65%和4.5%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防效21.43%~44.54%,低于9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20 g/667 m2防效85.25%~97.44%。  相似文献   

8.
加工番茄二代棉铃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新疆加工番茄田二代棉铃虫,放蜂量为4-8万头/667 m2,田间卵寄生率48.10%-92.40%,放蜂田较化防田蛀果率减退21.80%-42.30%。其防效达64.60%;应用Bt粉剂60 g/667 m2防治也具有较好的防效,效果达86.2%。田间释放螟黄赤眼蜂4万头/667 m2结合喷施Bt粉剂60 g/667 m2,其蛀果率减退35.90%。  相似文献   

9.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研究了稻水蝇危害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产量(y,kg/hm2)与田间虫口密度(x,头 /m2)、穗损失率 (x5,% )间0.01水平显著时的关系符合方程:y^=9433.965-6.6637x1-402.7469x5;产量损失(Y,kg/hm2)与田间虫口密度(x,头/m2)间关系符合下列方程 :Y^=-13.4989+6.0043x(r=0.9647**)。通径分析显示 ,穗损失率和虫口密度对产量建成直接效应最大 ,分别为-0.9218和-0.1422  相似文献   

10.
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目前市场上供应的 7种农药 ,在田间分别防治稻纵卷叶螟低龄期和高龄期幼虫。试验结果表明 :防治稻纵卷叶螟低龄期幼虫 ,以5%锐劲特悬浮剂50ml/667m2效果最佳 ,药后3d防效达100% ,药后10d防效仍维持在85.29% ,校正防效为86.11%。 75%乙酰甲胺磷可湿性粉剂50g/667m2 、40%毒死蜱乳油60ml/667m2 、78%精虫杀手可湿性粉剂均表现出较高速效性 ,药后 3d校正防效分别达96.56%、96.15%和92.73% ;防治稻纵卷叶螟高龄期幼虫 ,以75%乙酰甲胺磷可湿性粉剂药效最好 ,药后 3d防效和校正防效分别为88.9%和89.81%,其次为35%纵卷清可湿性粉剂80g/667m2和5%锐劲特悬浮剂50ml/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