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适宜河北山前平原高产限水区冬小麦节水稳产的种植模式,于2014-2015年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最大叶面积指数、群体变化、表层土壤水分含量、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秸秆覆盖(微喷灌)、全膜覆土穴播(不灌水)、垄上覆膜(膜侧条播,淋灌)、免耕沟播(每沟淋灌)、免耕沟播(隔沟淋灌)、微喷灌对照、畦灌对照共7个处理,畦灌对照灌水量为150mm(越冬水和拔节水各75mm),各微灌处理灌水量均为30mm(拔节水)。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较微喷灌对照增产2.1%,差异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二者相同;秸秆覆盖处理冬前、返青期、拔节期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均高于微喷灌对照。秸秆覆盖处理、微喷灌对照较畦灌对照分别减产0.6%和2.6%,差异不显著,而水分利用效率同为31.7kg·hm-2·mm-1,较畦灌对照增加32.1%,差异极显著。秸秆覆盖处理成穗率显著高于微喷灌对照,微喷灌对照成穗率显著高于畦灌对照;秸秆覆盖处理冬前0~20cm土层含水量较微喷灌对照、畦灌对照分别增加6.36%和5.92%,差异均显著。秸秆覆盖处理下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水消耗量略低于膜侧条播处理,而高于其他微灌处理,说明秸秆覆盖模式在降水量偏少的年份有利于冬小麦利用0~2m土壤贮水。  相似文献   

2.
微喷灌模式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微喷灌技术的节水潜力及其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灌溉方式(微喷灌和畦灌)为主区,灌溉量和灌水时期为副区,微喷灌和畦灌分别设置了6个和12个灌水量水平,分析了微喷灌冬小麦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特点。结果表明,两种灌溉模式下小麦供水量(降水+灌溉水)与产量均呈2次曲线关系,达到最高产量的微喷灌、畦灌供水量分别为228.7和325.8 mm,相应耗水量分别为386.3和449.7 mm,微喷灌的最高产量和WUE较畦灌分别提高5.8%和16.3%。供水量190.0 mm下微喷灌小麦达到最高产量,相应耗水量为348.8 mm,WUE较畦灌提高26.7%。在较低灌水量范围内,相同灌水量下微喷灌小麦叶片渗透势、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高于畦灌小麦,尤其是在生育后期;在最高产量时微喷灌小麦叶片各项生理指标明显高于畦灌或与之相当。与传统畦灌比较,在限水灌溉条件下,微喷灌能显著提高小麦生育后期叶片生理活性,增产效果突出,节水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以全生物降解地膜为试验材料,常规聚乙烯(polyethylene, PE)地膜为对照,在1膜3行、1膜4行和1膜6行种植模式下,探究5 cm、10 cm、15 cm、20 cm和25 cm土层土壤温度的变化及覆膜对K07-12产量和纤维品质等的影响,为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PE地膜相比,全生物降解地膜在1膜3行、1膜4行和1膜6行种植模式下的5~25 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分别降低1.24℃、1.95℃和2.41℃,K07-12籽棉单产分别下降26.26%、24.70%和16.53%。全生物降解地膜和PE地膜均在1膜4行种植模式下获得最高的籽棉和皮棉单产。同一种植模式下,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与PE地膜处理的马克隆值有显著差异,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广西秋、冬旱常年发生,蔗地土壤水分不足是影响翌年宿根蔗发株及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试验采用对比法设计,在秋季干旱条件下,对生长中后期的新植蔗进行微喷灌处理,并以不喷灌为对照(CK),探讨微喷灌处理对翌年宿根蔗发株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喷灌处理具有促进翌年宿根蔗地上部生长的作用,表现为发株早、发株数多、发株率高,同时株高、假茎粗、单株干重极显地著优于CK;微喷灌处理对宿根蔗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促进粗根形成和提高蔗根含水量,但根长较CK短,根系的纵向生长不及CK,对根条数的影响不明显。研究中还发现,微喷灌处理的蔗株粗细较一致,株高生长个体间差异则较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引进的12份红麻新品种在福建福安进行多年多点丰产性对比试验鉴定和生产性对比示范,并分别以粤743,青皮3号为对照,结果表明,福红951、福红952、福红14号、福红11号、福红15号、金光无刺2号等6个品种,原麻产量比对照粤743增高14.4%-27%,其中福红3号、福红952、福红14号、福红15号比对照粤743增产20%以上;干茎产量比对照粤743增产9.15%-26%,其中福红3号、福红951、福红952、福红14号、福红15号比对照粤743增产16%以上。上述这几个品种是麻纺与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品种。栽培特性研究表明,在福建福安以4月下旬播种比较有利于一播全苗,4月底至5月底为苗期,日平均生长量为1.8cm;6月初至7月中旬为红麻旺长期,日平均增长量达4.75cm,7月中旬-9月中旬为稳长期,日平均生长量为2cm。在栽培上宜在5月底重施旺长肥,7月中旬后酌施稳长肥,以满足高产群体对肥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以马铃薯克新1号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察右中旗进行了滴灌与半固定式喷灌两种灌溉方式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半固定式喷灌相比,滴灌灌溉方式可使马铃薯极显著增产,增产率14.86%,大薯率显著提高7%;从马铃薯现蕾到收获,在土壤湿润深度相近情况下,单次灌水量不及对照的1/3,全生育期可节水48.2%;水分生产效率每立方米5.14妇,比对照高1.7kg;水分生产效益每立方米2.03元,高于对照0.72元;肥料利用率比对照高20%左右;纯收入比对照每公顷增加2385元,增收率19.5%。滴灌较半固定式喷灌更适于在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稻秆还田对水稻主要病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秸秆还田小区试验,初步探讨了多年秸秆还田对15个水稻品种病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的老稻田15个水稻品种的稻瘟病、鞘腐病、纹枯病的病情指数都高于对照稻田的病情指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主栽品种空育131,叶瘟病情指数增加了2.3%,穗颈瘟增加了2.6%,鞘腐病增加了2.2%,纹枯病增加了0.4%。  相似文献   

8.
为给‘宝岛’香蕉生产提供适宜的施肥方式,试验采用低压微喷灌研究不同施肥量对香蕉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传统施肥(干撒肥料,CK)为对照,设置3个低压微喷灌施肥量处理,依次为传统施肥量的100%(T1)、80%(T2)和60%(T3)。试验结果表明:较CK相比,T1 和T2表现为生长势强,抽蕾期提前约30 d,产量分别提高8.80%和6.87%以上,每公顷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1.84万和12.03万元。因此,T2是为生产中较好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9.
寡雄腐霉制剂"多利维生"对水稻的促长与防病增产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栽培池浮床以及实验室毒性试验对寡雄腐霉制剂“多利维生(Polyversum)”对水稻的促长和防病增产效果进行了研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0.5g/L多利维生浸种早稻金早47,其秧苗茎蘖数、绿叶数和单株干重分别较浸种灵浸种(CK)有明显增加。在水稻营养生长期喷施多利维生能促进根系生长,汕优10号的最大根长和根干重分别较CK增加了6.50cm和0.41g/株,增幅分别为19.60%和5.05%;秀水11则增加了8.04cm和2.84g/株,增幅为22.57%和73.20%。喷施多利维生可以促进水稻分蘖,使分蘖高峰期提前,田间封行时间有所提早。在水稻3叶1心、分蘖期和齐穗期分别喷施0.1g/L多利维生,与不喷施对照比较,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在水稻齐穗期喷施多利维生能提高结实率与千粒重。田间病害调查和实验室毒性培养试验结果均表明,多利维生处理对水稻真菌病害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生物降解膜对南疆棉花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全生物降解膜对南疆农业生产中棉花农艺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型聚酯全生物降解地膜(简称"降解膜")为处理、普通聚乙烯(PE)地膜为对照(CK),分析降解膜对棉花试验区土壤温度、水分、养分以及棉花产量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解膜的破损率表现为棉花生育期5-8月较小(0.03%~3.3%),到9月收获期显著增大(29%)。(2)降解膜处理的棉花出苗率显著小于CK。(3)棉花生育期内,降解膜膜下5 cm、15 cm和25 cm的平均土壤温湿度均小于CK。(4)棉花生育期内,0~20 cm和20~40 cm土层,降解膜和CK间的土壤速效氮、磷、钾、盐分和pH均无显著差异。(5)降解膜处理的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均与CK无显著差异。表明南疆棉花生育期5-8月,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不明显,但吐絮期后,降解率显著增大。尽管降解膜处理的棉花出苗率、棉花生育期不同土层(5 cm、15 cm、25 cm)的平均土壤温湿度均小于CK,但是降解膜处理对棉花生育期不同土层(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养分(速效N、P、K)含量、盐分和pH无显著影响,且对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综上分析认为,在南疆棉花生产中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取代普通聚乙烯地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全生物降解地膜对南疆花生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南疆花生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型聚酯全生物降解地膜(简称:降解膜)覆盖为处理、普通聚乙烯PE地膜覆盖为对照(CK),分析降解膜覆盖对花生试验区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及产量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显示:①降解膜的破损率随花生生育进程表现为6-8月较小(3%~14%),到10月收获期显著增大(29%).②降解膜处理的花生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③花生生育期内,降解膜覆盖0~30 cm平均土壤温度较CK高0.35℃,其中,膜下5cm、15cm和25cm分别较CK高0.38℃、0.39℃和0.27℃,但两处理间的平均土壤温度差异均不显著.降解膜覆盖0~30 cm平均土壤含水率较CK高2.08%,其中,膜下5 cm和25 cm分别较CK高3.39%和4.74%(p<0.05),而膜下15 cm的较CK低1.89%(p<0.05).④降解膜覆盖对花生不同生育时期(6月和10月)、不同土层(0~20 cm和20~40cm)的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盐分、土壤容重以及土壤pH均无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认为,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PE地膜应用于南疆花生栽培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好农友”有机液肥在建三江科研所试验,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株高比对照增加3.5-8.0cm,移栽前4d喷的比对照百株地上鲜重增加35.8%,地下鲜重增加46.7%;分蘖多,平方米有效穗数多,实粒数多,产量提高10.2%-34.9%。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30%龙灯福连悬浮剂对冬枣抗病性的影响。[方法]试验设30%龙灯福连悬浮剂和常规真菌药剂2个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啧施30%龙灯福连悬浮剂对冬枣主要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喷施杀菌剂30%龙灯福连悬浮剂,冬枣树褐斑病、青癍病和锈病的病叶率分别为0~0.43%、0.55%~1.12%、0,校正防效分别为95.92%~100%、98.15%~99.11%、100%,与对照差异显著。[结论]30%龙灯福连悬浮剂对褐斑病、青斑病、枣锈病的病害防治效果显著,而且省工、省时,可作为防治冬枣真菌性病害药剂。  相似文献   

14.
黄静  肖文军 《茶叶通讯》2006,33(3):10-14
以膜孔径为0.2μm,膜表面积为0.1m2的SiO2的陶瓷膜对浓度为2%的绿茶液加入外源果胶酶,在温度为35℃,压力为0.3mPa的条件下微滤,研究了外源酶对绿茶液微滤工效、料液品质及微滤过程对外源酶酶促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酶微滤的平均膜通量提高30ml/min,终点膜通量提高30ml/min。同时,微滤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糖、儿茶素的得率分别提高5.4%、2.2%、1.7%、1.0%、6.2%、10.1%;微滤过程有利于提高外源酶作用效果,微滤后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的得率比酶促平衡原料液分别提高9.6%、14.2%、1.1%、6.0%、11.2%。  相似文献   

15.
黑亚16号亚麻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黑亚16号是以高纤、抗病、抗倒、早熟的俄罗斯亚麻品种俄-5为供体,以我所育成的优质、高纤、抗旱品种黑亚7号为受体进行DNA导入,于2000年D4代决选出了亚麻新品系D96021-1。经两年鉴定试验和两年区域试验均表现出高纤、优质、抗病、抗倒等优点。2005年生产试验原茎产量5842.3kg/hm^2,比对照增产11.8%;长麻产量986.6kg/hm^2,比对照增产18.1%;全麻1469.7kg/hm^2、比对照增产18.6%;种子产量405.9kg/hm^2,比对照增产15.8%;长麻率20.6%,比对照高0.9个百分点;全麻率30.8%,比对照高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绿亨一号是新型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土壤杀菌剂,主要对产枯病等苗期病害有特效,试验说明,绿亨一号在人参出苗前灌溉土壤2cm-3cm对人参立枯病防效达94.2%,土壤处理对人参立枯病防效达90.7%。  相似文献   

17.
大豆新品种地神22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豆新品种“地神22号”在黄淮海夏大豆产区属中熟偏早品种,抗旱性强,抗倒伏,抗病毒病、炭疽病、紫斑病和根腐病等多种病害。其蛋白含量达48.16%,脂肪含量为16.25%。该品种在河南省经过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234.1lkg/667m^2,比对照增产12.7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11,密度以1.25~1.5万株/667m^2为宜。667m^2施有机肥2~3t,配合施碳酸二铵15~20kg,硫酸钾10kg。初花期追施尿素5~10kg/667m^2。  相似文献   

18.
从1997-2000年福建省早籼食用优质稻品种(组合)生态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的产量水平为5.50t/hm2,杂交稻的产量水平为6.70t/hm2,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21.82%,与对照种78130相比,常规稻比对照种减少10.15%,杂交稻比对照种增产8.19%,杂交稻比稻增产的主要因素在于有效穗与每穗粒数,杂交稻生育期比常规稻迟3.1d,抗性方面两者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2001年的试验观察表明,在无旱的春夏,对甘蔗喷施3次“旱地龙”,能促进甘蔗伸长,增粗,至2001年11月12日,株高比对照增加6.82%,总伸长量比对照增加8.5%,甘蔗产量提高了12.31%,666.7m^2含糖量比对照提高15.48%,起到了“有旱抗旱,无旱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啤酒原料作物研究所经过7年选育的啤酒大麦新品种垦啤2号,具有丰产、酿造品质优良和抗倒伏、抗干热风等抗逆性强的特点,其株高70.5~77.2cm,多点试验平均单产(每公顷产量,下同)7635.3kg,比对照法瓦维特增产7.9%,生产试验示范平均单产6775.1kg,较对照法瓦维特、甘啤3号、哈瑞特(Harrington)分别增产9.04%、11.1%、9.5%,适宜我省河西啤酒大麦产区种植,也适宜在西北同类灌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