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介壳虫是园林植物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发现苗木上有介壳虫时必须彻底清除,防止带入苗圃或种植园区。2)冬季或早春喷35度石硫合剂,以消灭越冬介壳虫产的卵。介壳虫若虫孵化后,先群居取食,爬行一段时间后即固定危害,一般固定35度石硫合剂,以消灭越冬介壳虫产的卵。介壳虫若虫孵化后,先群居取食,爬行一段时间后即固定危害,一般固定37 d后就可形成介壳,介壳形成后的几天体壁软弱,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在第1  相似文献   

2.
介壳虫是一类小型昆虫,大多数虫体上被有蜡质分泌物。雌雄异体。雌虫无翅,雄虫有1对膜质前翅,后翅转化为平衡棒。日本球坚蚧、朝鲜球坚蚧、草履蚧和康氏粉蚧是目前果树上常见的4种介壳虫,一般不易识别,给防治造成一定影响。现将这几种介壳虫的区别与防治作以对比,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5年调查云南省丽江地区油橄榄介壳虫种类及为害情况,并采用两种药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实验基地有油橄榄片盾蚧和矢尖盾蚧两种介壳虫为害,不同品系油橄榄上发生的介壳虫种类有显著差别。48%乐斯本乳油和40%速扑杀乳油对两种介壳虫均有防治效果,对若虫防效高于成虫,两次药后防效明显高于一次药后。  相似文献   

4.
书讯     
正落叶果树植保专家、"中国好人"——胡作栋研究员,从事介壳虫研究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其与张富和研究员主编的《落叶果树介壳虫及其天敌昆虫原色图谱》已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对38种介壳虫(附彩色图片182幅)、65种介壳虫的天敌昆虫(附彩色图片66幅)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了  相似文献   

5.
正落叶果树植保专家、"中国好人"——胡作栋研究员,从事介壳虫研究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其与张富和研究员主编的《落叶果树介壳虫及其天敌昆虫原色图谱》已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对38种介壳虫(附彩色图片182幅)、65种介壳虫的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4月22日,山东省平原县王大卦镇花园村凯特杏园内二年生枝上发现了桑白蚧越冬受精雌虫(图1)。桑白蚧别称桑盾蚧、桑介壳虫、桃介壳虫等,属同翅目盾蚧科,除危害杏树外,寄主还有柿、桃、苹果、梨、李、樱桃、葡萄、无花果、桑等树种。1危害特征一是群集性。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在枝干上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严重影响国槐景观价值的3种主要害虫(锈色粒肩天牛、介壳虫、国槐尺蠖)的影响原因、识别特征和防治方法,最后总结其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寿冰 《北方园艺》2010,(3):152-154
通过对潍坊市区园林植物介壳虫危害情况进行普查,共调查到14种介壳虫,其中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紫薇绒蚧(Eriococcus legerstroemiae Kuwana)、桑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ni-Tozzetti))危害最为严重。结合园林植物养护的生产实际,从绿色环保角度出发,提出了介壳虫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桑白蚧又名桑盾蚧、桃白蚧,是同翅目盾蚧科拟白轮盾蚧属的一种昆虫,近年来各地桃园发生严重,造成树势衰弱,甚至全株死亡。1形态特征1.1成虫雌成虫橙黄或橙红色,扁平卵圆形,长约1 mm,腹部分节明显;雌蚧介壳圆形,直径2~2.5 mm,略隆起,有螺旋纹,灰白至灰褐色,壳点黄褐色,在介壳中央偏旁。雄成虫体长0.6~0.7 mm,有翅1对;雄蚧介壳细长,白色,长约1 mm,背面有3条纵脊,壳点橙黄色,位于介壳的前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乡核果类果树上的桑白、朝鲜球坚介壳虫为害猖獗,为探讨其有效的防治方法,1981~1983年我们与本乡的张官、前百、徐家等村的果树虫情测报点一起,在探讨这两种介壳虫发生规律的同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设如下处理:①石硫合剂(俗称硫黄水)。②乐果乳剂。③敌敌畏乳剂。④1605乳剂。⑤洗衣粉(1983年增设)。分别于介壳虫卵孵化期、朝鲜球坚介壳虫越冬若虫爬出蜡质层活动期喷布。结果看出,5种药剂中以硫黄水、洗衣粉效果最好,杀虫率均近100%。喷硫黄水在介壳虫卵孵化期,用0.3~0.5度;在越冬若虫爬出活动期用5度;洗衣粉一般用800倍液。 1984年对硫黄水、洗衣粉的重复试验表  相似文献   

11.
介壳虫危害园林树木的枝、干、叶、果等,吸取植物汁液而使植物受害,常造成植物生长势衰弱、落叶、局部或整株死亡。此外,介壳虫还排泄蜜露导致"煤污病"的严重发生,降低园林树木的观赏价值。针对介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探讨介壳虫的防治方法,为有效防治介壳虫的危害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经实地调查发现,北京市平谷区桃园桑白蚧、康氏粉蚧和扁平盔蜡蚧3种介壳虫发生危害较为严重。通过调查统计和防治试验,基本掌握了这3种介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提出加强苗木检疫的同时,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在介壳虫的孵化期喷40%杀扑磷乳油1 000倍液或4%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防治,能有效控制其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3.
以蓝莓介壳虫为试虫,采用喷雾法,对螺虫乙酯和矿物油对介壳虫的防效进行了田间试验,通过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治效果反映了2种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药剂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螺虫乙酯2 000倍液虫口减退率及校正防治效果优于其1 500、3 000倍液,因此用螺虫乙酯防治介壳虫选2 000倍液;矿物油100倍液虫口减退率及校正防治效果最高,但矿物油200倍液防治效果在药后7d与其100倍液间无显著差异,若用矿物油防治介壳虫,从经济角度考虑,选用矿物油200倍液。  相似文献   

14.
2006-2007年作者对德州市果园介壳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果树的介类主要有朝鲜球坚蚧、日本球坚蚧、日本龟蜡蚧和康氏粉蚧.通过调查明确了其发生规律,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为果树介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九)网纹绵介壳虫网纹绵介壳虫是夏秋季的主要害虫,在小枝、叶柄和夏秋梢上发生数量最多。以若虫、雌虫群集在柑桔枝梢、或叶部和果实上吸食汁液,发生数量大时,极易诱致烟煤病,叶被害部变成黄斑,甚至脱落影响结果。网纹绵介壳虫以若虫越冬,间有少数雌虫越冬,四川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4、5月,第二代7、8月,卵孵化为若虫后先爬出母体为害,多集中在小枝叶柄及叶背叶脉附近,待脱皮后才迁移。每个雌虫一生平均能产卵600余粒,产卵后雌虫体缩小干涸死  相似文献   

16.
介绍兰花生产中常见的病害(炭疽病、白绢病、叶枯病、软腐病等)和虫害(蓟马、介壳虫和蚜虫等)的为害特征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果树幼果期喷药一定要慎重,因为此时果皮嫩薄,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果锈。凡是能杀介壳虫的药,多属于有机磷类农药,易刺激果面。如40%杀扑磷乳油是杀介壳虫的特效药,但对幼果刺激很大,宜在萌芽前和套袋后使用。现介绍一种既杀介壳虫,又不伤果面的简单易行的好办法———药物涂干法:将蚜虫1414(1)(5%啶虫脒乳油)100倍液加害虫1414(2)(20%丙溴磷乳油)100倍液加诺邦花果宝(15%氨基酸与多种微量元素)10倍液混合后,于下午或傍晚涂抹在树干上,注意同一部位连涂3遍,间隔2~4天,长度20~40cm。此方法曾在陕西大荔东七乡三中村王云飞的2000m2红沙桃树上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设施柑桔介壳虫的农业生态防治技术,研究了4种柑桔园常见杂草灰灰菜、牵牛子、红花酢浆草和拉拉藤对设施柑桔介壳虫及成虫产卵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杂草诱集介壳虫效果不同,且差异较大。其中,灰灰菜的诱集效果最好,平均每株诱集介壳虫可达27.9头,其次为拉拉藤,平均每株诱集介壳虫4.5头,酢浆草和牵牛子每株诱集数量小于4头,诱集效果较差。不同杂草诱集介壳虫产卵效果不同,仅灰灰菜诱集介壳虫产卵,拉拉藤、红花酢浆草和牵牛子不能诱集介壳虫产卵,单株灰灰菜平均诱集介壳虫产卵块高达15.7块。  相似文献   

19.
早春是仙人掌及多肉植物各类介壳虫为害的高发期,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受介壳虫刺吸为害后春季生长受阻,叶(茎)色转暗,甚至出现片状的已被蜡质盾壳的成虫,往往令爱好者举足无措,只得丢弃以防虫害的进一步扩散。笔者近期在北京植物园观摩学习期间注意到该园技术人员采用酒精刷除结合换盆处理介壳虫为害严重的植株,效果明显且简单易行, 其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十二、球坚介壳虫球坚介壳虫可为害仁果类,核果类和葡萄等多种果树。雌成虫体长4~5毫米,体呈球形,红褐色或紫褐色。体后端近乎垂直,前端及两侧的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