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闫立英 《种子》2000,(1):69-70
衡量番茄杂交种子质量的主要标准有纯度、净度、发芽率、含水量四大指标。外贸番茄杂交制种对杂交种子纯度要求 98%以上。在制种全过程中 ,从播种到收获任何环节上失误 ,都可能导致杂交种子纯度下降。总结几年来外贸番茄杂交制种实践经验 ,对影响杂交种子纯度的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保证种子纯度的关键技术措施 ,为番茄杂交制种提供依据 ,供制种农户、制种单位及有关技术人员参考。1 种子纯度的影响因素种子纯度是指本品种种子数占供试样品种子数的百分率。导致番茄杂交种子纯度下降的原因是混入异品种种子或自交种子。1.1 混杂种子混杂种子…  相似文献   

2.
《保鲜与加工》2001,1(4):58-58
1成熟标准   一般番石榴呈熟绿时采摘 (由深绿到淡绿色 ),有的国家和地区倾向于稍熟些果实;供应当地市场应在黄色软化时采摘,供应外地市场应在硬黄时采摘。 2质量标准   果实颜色是重要质量指标,其次是大小、形状;无虫害和腐烂;硬度和纤维含量 (红细胞多少 );果肉颜色 (有白、黄、粉红、红等 )因品种而异;果实中种子的多少 (越少越好 );芳香气味的浓淡;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酸度; Vc含量 2~ 4 mg/g· FW,一些品种还富含 VA。 3适宜的贮藏温度   成熟绿果和部分后熟果, 8~ 10℃下, 2~ 3周;   后熟可食果, 5~ 8℃…  相似文献   

3.
番茄ps-2雄性不育系01222的育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保加利亚引入并选出的含有番茄ps - 2基因的雄性不育新品系 0 12 2 2进行了杂交制种试验。结果表明 ,该不育品系虽然会发生自交 ,但座果率极低 ,其中正常果率只占 2 9% ,其余均为僵果。通过开花后 1~ 3d人工去雄授粉和蕾期去雄杂交制种试验比较说明 ,即使 3d后的处理杂交种子纯度仍可达 99%以上 ,符合国际种子质量标准 ,但是杂交座果率、单果种子含量却随开花天数的增加而降低 ,以蕾期和开花后 1d处理最佳。表明该不育系是一个很有应用价值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4.
闫翠香  邵小明 《种子》2020,(1):97-101,110
掌叶覆盆子野外种群的更新由根蘖繁殖完成,实生苗罕见,种子繁殖力低。本研究从掌叶覆盆子种子的结实特性、采种期、储藏时间、母树来源、激素含量变化与种子萌发等方面对其种子繁殖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掌叶覆盆子种子数量充足,群体内结实特性保持着一致性;当年熟果种子活力达到75.33%,储藏时间超过1年种子活力迅速下降且发芽率为0;不同母树来源种子发芽率无差异;青果、黄绿果时期种子活力和发芽率都较低,熟果和过熟果实种子活力达最高值且基本一致,但熟果GA 3/ABA比值最大,发芽率最高;不管是否添加外源激素,随着果实过熟程度加深,种子发芽率迅速下降,种子休眠程度也随之加深;酸蚀和激素可有效破除休眠,提高发芽率。采种时间、储藏时间、酸蚀和赤霉素催芽等是影响掌叶覆盆子繁殖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为了提高樱桃番茄采种产量和质量,降低杂交一代种子的生产成本。以不同成熟度果实直接剖果取种和其后熟处理收获的F1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果实成熟度和后熟处理对樱桃番茄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种果半熟期采后经室内后熟至完熟的处理最佳。种子千粒重、活力和对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完熟期采果制种的质量相当,而制种产量提高了12.1%。  相似文献   

6.
该试验共设8个播期处理,研究了播期对榨菜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榨菜北方制种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以3月25日至4月1日播种产量最高,种子质量最好;发芽试验表明,榨菜种子有31d左右的后熟期。  相似文献   

7.
刘骞  齐宏伟 《种子科技》2009,27(11):33-34
2008年我单位在赤峰市翁牛特旗某基地繁制玉米杂交种子4000余亩,在做花期去雄准备工作时遭遇大风雹灾,植株损伤严重,有的叶片只剩叶脉,植株倒伏、倒折严重。一些公司和制种户决定放弃种子田管理,而我公司制种面积大、品种多,为使公司和制种户的经济损失都降到最低,经公司和制种户商议,决定管理好种子田,最终在公司、当地领导和制种户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生产出了感观好、纯度高、发芽率达标的合格种子。现将补救措施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烤烟雄性不育杂交种制种产量和效率,本文就授粉时期对杂交成果率、单果种子数和种子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结果是:授粉时期与成果率、单果结实种子数和种子产量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回归关系,花冠打开前1d到花冠打开后1d授粉的成果率、单果结实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均高,单株产量达到15.28g。  相似文献   

9.
杂交玉米去雄效果低的原因与提高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玉米去雄是保证玉米种子纯度、提高玉米种子质量的一项关键环节。但从2005年贵州省种子总站玉米花检通知书上看.我区玉米种子纯度、净度和发芽率与其他区相比都比较低,甚至于有的种子还达不到国家二级种子的标准.被定为不合格种子。反应出我区杂交玉米去雄效果低。  相似文献   

10.
张维俊 《种子科技》2003,21(6):364-365
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去雄是保证种子纯度,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因此,一定要把好去雄这一关。1去雄效果低的原因1.1制种田早期间苗不彻底间苗不彻底,制种田内留有双苗,是影响去雄不彻底的一个因素。双苗在生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株苗都比单苗弱小或一株大一株较小的现象,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由于其中一株苗常会偏侧生长,或长势弱的苗不易被发现,去雄时往往只抽去一株而忽略了另一株,发生漏抽现象,造成散粉自交而影响种子纯度。1.2未清小苗去雄时期的小苗一般不可能正常结果穗,但它仍然可以正常露雄散粉。由于它比较矮小,容易漏…  相似文献   

11.
3种鸢尾属植物种子吸水及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冰  毕晓颖  郑洋 《种子》2012,31(1):34-37
对单花鸢尾(Iris.uniflora)、细叶单花鸢尾(I.uniflora var.caricina)和矮紫苞鸢尾(I.ruthencia var.nana)种子吸水规律进行测定,并研究温度和光照对这3种鸢尾属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鸢尾种子生活力均为99.0%;种子含水量均在6.0%以上,其中矮紫苞鸢尾种子含水量最多,为7.5%;种子吸水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分急剧吸水期、稳定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3个阶段;3种鸢尾种子在变温35℃/25℃下发芽率最高,均达到了80%以上;光照能促进对3种鸢尾种子萌发,在光照24 h下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比黑暗24 h下的高。  相似文献   

12.
欧洲大黄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莉  赵一鹏  蔡祖国  唐米米 《种子》2007,26(3):35-37
调查了5个欧洲大黄品种种子在蛭石、滤纸和MS培养基3种基质(处理)上的发芽特性,探讨了不同品种种子发芽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种子在滤纸上表现出良好的发芽特性,但不同品种间种子萌发出现较大差异,其中Guardsman品种发芽率最高,可达80%,且发芽迅速出苗整齐;而Earlycherry等品种的发芽率较低,都在50%以下,且发芽缓慢出苗不整齐。  相似文献   

13.
蓝莓人工杂交及幼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通过有性杂交、实生选种等方法对蓝莓进行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以获取蓝莓栽培品种杂交果实,提高蓝莓实生育苗效率,选取Chippewa、Bluecrop、Darrow、Northland、Duke和Powderblue 6种不同蓝莓栽培品种作为亲本,进行人工杂交授粉试验,并对杂交得到的种子进行幼苗培育。结果表明:低温干燥有利于蓝莓花粉的贮藏及活力保存;不同倍性蓝莓品种间存在杂交不亲和现象;杂交果实成熟后其横纵径和单果重存在差异;杂交授粉产生的种子出苗率为4%,使用赤霉素(GA3)能显著提高出苗率,并总结出蓝莓人工杂交与幼苗培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瑞文  李玲  郭赟  黄艳  张新叶 《种子》2017,(5):40-43
研究了不同光照时间对不同家系毛红椿种子活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黑暗、全光照条件下均会抑制种子活力;光照16h条件下毛红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苗高显著高于其它光照处理;宣恩5号、宣恩4号、宣恩6号3个家系种子发芽率高于其它家系;宣恩4号家系种子发芽势最高,出苗最整齐;建始家系幼苗生长最快,苗高最高.宣恩1号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处理对小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张霞  王绍明  樊宪伟  李学禹 《种子》2003,(4):10-11,16
对小拟南(Arabidopsis pumila)种子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H2O2溶液浸泡、变温、不同光照条件、不同培养基质处理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H2O2对小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合适的变温处理可使小拟南芥种子完成后熟并解除休眠,成熟种子具有较宽的萌发条件范围,由于光照可使小拟南芥种子休眠缩短或被解除,从而提高种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16.
Treatment with UV-C of tomato fruit on the vine was conducted using a mobile unit that was designed to be conveyed between the rows of tomato plants in a commercial glasshouse. Trusses of fruit both at the ripe and mature green phase were treated with UV-C doses of 3 and 8 kJ/m2. Ripe fruit were picked 8 h after treatment and kept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up to 16 d during which colour development and texture were monitored and compared to untreated controls. Mature green fruit treated on the vine with UV-C doses of 3 or 8 kJ/m2 showed only a slight loss in green pigmentation in contrast to the tomato colour index (TCI) of control fruit which increased sharply 5 d after treatment. The TCI of ripe fruit treated with UV-C at a dose of 8 kJ/m2 showed a lag of 10 d before increasing to a final value comparable to that of untreated fruit. Fruit treated with a dose of 3 kJ/m2 did not display a lag but the increase in TCI occurred at a lower rate than for the controls. Firmness remained higher in fruit treated with the highest UV-C dose compared to fruit treated with the lower UV-C dose and controls. Fruit covered with UV impermeable film on the same plants as those that had received a UV-C dose of 3 kJ/m2 had become ripe by day 6 in a manner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ntrols. By contrast, fruit from trusses adjacent to those that had been treated with a UV-C dose of 8 kJ/m2 remained green over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Ripe fruit treated as described above were inoculated with spores of Penicillium digitatum after UV-C treatment and their firmness monitored over 12 d. A dose response effect was found with fruit treated at the highest dose remaining firmer than those treated at the lower dose and the controls.  相似文献   

17.
光照和沙埋对沙生针茅种子萌发与幼苗出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沙生针茅种子萌发特征和休眠机理的研究,采用种子萌发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光照、划破种(果)皮及切除不同比例胚乳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和模拟野外条件对不同沙埋深度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光条件下;移走胚乳75%时,种子萌发最快;不同沙埋深度以0.5 cm的浅层沙埋时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最高而休眠率最低;沙埋超过2 cm后,种子萌发率、幼苗出土率与沙埋深度呈负相关,休眠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沙生针茅种子为休眠型暗条件萌发类型。人工播种应以0.5~2 cm深度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不同处理方法对巨柏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巨柏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巨柏种子发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0℃水温浸种是最佳的处理,水温过高反而抑制其萌发.发芽温度为12.5~17.5℃时巨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随着温度的再降低或增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反而下降.浓度为300 mg/L GA浸种后,巨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随着PEG模拟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巨柏种子的发芽率受到影响,发芽势受到严重抑制.低浓度的PEG对巨柏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光照可以提高巨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大百合种子胚后熟引起的休眠问题,以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大百合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激素结合变温层积处理的方法对大百合种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百合种子变温层积90天后加入6-BA 50 mg/L浸泡24 h 能促进胚生长,胚率为45.873%(层积120 天后)、萌发率45.33%(从第1粒种子萌发开始30天后统计萌发率),发芽时间较空白对照提前6天,同样层积条件下加入6-BA 20 mg/L的胚率为23.008%,萌发率为30.33%,加入SNP 13.9 mg/L 的胚率为27.163%,萌发率为31.33%;空白对照胚率为16.741%,萌发率为26.67%。综合胚率、萌发率和发芽时间筛选出层积90 天后加入6-BA50 mg/L浸泡24 h有利于大百合种子胚后熟并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将通过低温(3℃~5℃)干燥处理花椰菜完全开放的花和不同大小的蕾,利用花粉活力测定、花粉萌发观察和杂交结籽率检测等手段分析了低温保存对其花粉活力及授粉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天开放花的花粉活力和萌发率最高,分别达到91.3%和45.6%,授粉效果也最好,每角果平均可收获11.3粒种子。3℃~5℃干燥储存8 d后花粉活力和萌发率显著降低,储存16 d后花粉杂交结籽率显著降低,不适合作为花粉供体;开花前1 d和2 d的蕾,3℃~5℃干燥储存8 d的花粉活力分别为88.3%和85.2%,萌发率均为32.4%左右,授粉杂交结籽率分别达到9.8和8.3粒种子/角果。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花粉活力及萌发率逐渐降低。3℃~5℃干燥储存32 d的花粉杂交结籽率仍可达到8粒种子/角果。本研究结果为花椰菜杂交一代制种和组合测配的花粉保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