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座蔸莲套种杂交晚稻双高产栽培技术湖南湘潭县农业局王永红,王牧民湘潭县自1980年起连续几年进行湘莲套种杂交晚稻试验、示范,一般亩产通心白莲80公斤以上,杂交晚稻500公斤左右。1985年大面积推广,截至1995年,湘潭县累计推广莲稻套种23.5万亩,...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9,(10):59-60
为遵义市播州区大面积推广稻-鱼种养模式提供参考,2017年5~12月在遵义市播州区乐山镇、鸭溪镇进行大边沟稻鱼种养模式、坑凼稻鱼种养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大边沟稻鱼种养模式的水稻产量为516.5公斤/亩,产出建鲤59.9公斤/亩,比坑凼稻鱼种养模式产出建鲤多11.8公斤/亩。  相似文献   

3.
“稻-稻-萝卜”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祖坦 《福建农业》2006,(10):10-11
充分利用闽侯县紧靠福州市地理优势,发展“稻-稻-萝卜”种植模式,既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又能达到培肥地力效果。我局于2004年在荆溪镇关东村示范推广“稻-稻-萝卜”高产栽培模式,经现场验收,每亩早稻产量493.5公斤,晚稻产量483.8公斤,萝卜产量3250公斤,比种植双季稻增收一季萝卜,增加产值1950元,增加纯收入1065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站推广稻一鱼轮作种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6年推广该模式2600亩。实现早稻亩产610公斤,鱼亩产410公斤.年亩产值4500元以上.效益是种植双季稻的3倍。  相似文献   

5.
津稻1187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津稻1187品种从引进到大面积推广,在我区已有近十年的历史,最近五年为推广高峰期。全区水稻4万亩,津稻1187品种占总栽培面积的80%以上。除1991年突发性稻飞虱危害以外,其余年份该品种产量均在千斤左右。1989年我区高产栽培试验261亩,平均亩产650公斤。1992年不同密度试验,每亩净产稻谷801公斤。后沽乡、大田乡大面积种植亩产均达5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6.
早稻—再生稻—冬种栽培模式是指双季稻或较低海拔单季稻区培植再生稻的一种栽培模式。龙岩市近年来进行了对早稻—再生稻—冬种栽培模式的探索。1999年全市推广这种模式4062亩,头季稻平均亩产524.6公斤,再生稻亩产331.6公斤,两季合计亩产856.2公斤。连城县朋口镇天马村建立示范片518亩。  相似文献   

7.
“中国建莲之乡”建宁县依据自然资源状况,调整农业结构,采用复合种植模式优化配置农田。莲-烟-稻高效栽培模式是利用当年新植莲子的水田,冬季翻梨晒白整畦栽植烤烟,第2年烟叶采收后轮作水稻,实现了两年三熟制栽培。莲-烟-稻高效栽培模式有效地协调了烟粮、烟莲争地的矛盾,提高了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自种植业结构调整以来,我县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瓜-稻”栽培模式在丹阳、蓼沿、潘渡、东湖等乡镇普遍推行,2005年累计种植面积达2万亩.已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瓜-稻”比“稻-稻”每亩年可增收1640-3140元,除头一季西瓜获高效益外,还能充分利用西瓜后作土壤肥力、光温资源等优越条件,夺取晚稻的超高产,每亩晚稻产量可达到600-700公斤:  相似文献   

9.
Ⅱ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培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清流县引进示范推广.2007年在李家、龙津、嵩口等地进行规模示范表现良好。龙津镇俞坊村百亩烟后稻高产栽培示范经实割验收,平均亩产593公斤.比对照谷优527亩增93公斤,高产田块亩产达659公斤.增产增效显著。现将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湘西州最近探索出马铃薯--中稻新型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这种模式既能充分利用耕地和温光等自然资源,又能通过水旱轮作,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矛盾,实现持续高产稳产.   据调查分析:示范区马铃薯667平方米(1亩)产值一般在850元以上(按0.4元/公斤价计算),中稻667平方米产值在630元左右(按54元/50公斤价计算),两季合计产值1480元,扣除成本295元(马铃薯162元、中稻133元),667平方米纯收入1185元.与冬闲-中稻栽培模式相比,667平方米增产527公斤,增加纯收入735元;与油菜-中稻栽培模式相比,667平方米增加产值678元,增加纯收入615元.实践证明,马铃薯-中稻栽培模式是山区特别是中高海拔山区稻田实现两季667平方米产量过吨粮的发展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冬种马铃薯高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暖,光热资源丰富.适宜开展“稻-稻-马铃薯”、“稻-菜-马铃薯”耕作模式。近年来,惠安县冬种马铃薯生产有长足的发展,栽培面积达5000多亩,亩产达1200-1500公斤.平均亩产值2240元,平均亩利润1300元。冬季种植马铃薯,能充分利用冬闲田,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项目。几年来,我们对马铃薯的高优栽培技术开展了一些探索,取得较好成效。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当地农民种植反季节蔬菜积极性得到提高。2006年全乡共发展蔬菜面积2万多亩。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解决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突出矛盾的问题。根据当地气候有利条件,摸索出“菜-稻-菜”高山栽培模式。该栽培模式经过示范、试验,其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目前正逐步在全乡推广。  相似文献   

13.
我地摸索出的大棚芦蒿、春毛豆、伏青菜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目前已推广近2000亩。一般可亩产芦蒿1000公斤,毛豆500公斤,伏青菜600公斤,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我地摸索出的大棚芦蒿、春毛豆、伏青菜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目前已推广近2000亩。一般可亩产芦蒿l000公斤,毛豆500公斤,伏青菜600公斤,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超级稻吉粳88具有高产、抗病、抗倒、米优的特征。一般平均亩产600公斤左右,高产栽培条件下亩产可达790公斤以上。适应区域:吉林省四平、长春、松原、通化、吉林等平原稻区,辽宁省北部的昌图、开原、新宾等稻区,黑龙江省五常、内蒙古、宁夏及新疆的部分稻区。去年栽种面积100万亩。今年,据不完全统计,仅吉林省推广面积可达350万亩以上。推广面积骤增,面临品种单一,气候条件等原因稻农如何应对?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超级稻吉粳88的主要育种人,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张三元研究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耕地规模化,集约化向种植大户、企业、合作社流转。为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复种指数,改稻-稻连作为烟-稻轮作种植模式,一年二熟,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获得了粮食和经济的双丰收。第一茬烤烟一般平均亩产量可达150—180公斤/亩,第二茬晚稻亩产量可达500—620公斤。  相似文献   

17.
杨海峰 《当代农业》2013,(22):28-29
塑料大棚西瓜、伏菜、四季豆、菠菜一年四熟高效栽培模式.经过江苏省连云港地区的科技示范户种植.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已向周边辐射推广.该模式亩产西瓜2750公斤.伏菜1350公斤,四季豆1150公斤.菠菜1100公斤,总产值12380元.亩成本3300元.净收入9080元.  相似文献   

18.
油菜是我市主要油料作物,年种植面积达80万亩,平均亩产159公斤,最高达到251公斤。自2003年引进推广稻茬油菜免耕技术以来,年推广达20万亩以上,实践证明,油菜免耕具有省工省时、节约成本、培肥地力、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 山主峰所在地,全年平均温度16℃ -18℃,降雨量1600-2000毫米,无 霜期240-260天,耕地分布于海拔 500-800米的有11.2万亩,占全县 耕地总面积的56.8%,分布于此海拔 范围的田地十分适宜于发展春马 铃薯-中稻-年两熟栽培模式。我 县常年种植春马铃薯5万多亩,一 般亩产1800-2000公斤,最高亩产 达2500公斤以上,亩产值1500- 1800元,比种植单季中稻亩增产值 600-800元,是适宜于山区发展的 好项目。现将春马铃薯主要栽培技 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晶  杨通文 《农家科技》1998,(11):11-11
<正> 稻茬免耕栽培小麦,是中稻收获后在田中按一定的规格划线开厢,将沟泥挖起均匀铺放在厢面上,锄细整平后直接播种小麦,并获得较高产量的一项新技术。1997~1998年,我县成片示范推广10000多亩,平均亩产371.7公斤,比大面积常规栽培的小麦亩产212.3公斤增产28%,效果十分显著。稻茬免耕栽培小麦,不仅能增产增收,而且还具有省工、省力、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