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雪红 《科学养鱼》2002,(10):57-57
蝇蛆等鲜活生物饵料,因其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是饲养蛙等特种养殖不可多得的好饲料。1998年开始,我县兴起了养殖棘胸蛙热,采用人工繁育生物饵料,仿生态养殖的方式,已形成规模生产与社会效益。生物饵料培养技术已成为棘胸蛙养殖成败及降低成本、取得效益的关键。1998~2000年课题组在实施“棘胸蛙良种选育及养成技术研究”项目过程中,通过开展蝇蛆人工培育试验并吸纳群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其培育技术如下。蝇蛆的营养较丰富。据测定,鲜蛆含粗蛋白质12.9%,粗脂肪2.61%,并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酶和铁、钾…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通州区2009年将加大观赏鱼产业建设力度,进行产业化提升。主要内容包括:①建设观赏鱼良种繁育基地。以鑫淼水产总公司为龙头,繁育优良锦鲤、金鱼品种,开展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与试验,整体改良现有低质观赏鱼养殖品种。②建立养殖示范推广区。做到金鱼、锦鲤的三级养殖示范,推广良种养殖。③建立科技服务站。  相似文献   

3.
<正>为解决我县淡水养殖品种单一,效益不稳定的实际情况,探索和引进新的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效益,7月中旬,笔者考察了湖北省武汉亚龙水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新品种繁育公司的澳洲淡水小龙虾育苗车间和养成基地。初步认为,该品种养殖适应性强,市场售价高、养殖技术简单、养殖效益好,能够在我县及我省大部分地区养殖。  相似文献   

4.
虎纹蛙俗称田鸡、青鸡,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通过近年来虎纹蛙的养殖研究与技术推广,本文总结了华南地区虎纹蛙的成套养殖技术,并进行了虎纹蛙养殖效益分析。一、室内池场地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环境安静、通风向阳、周围没有对养蛙用水构成威胁的污染源。蛙池  相似文献   

5.
日本鳖,又名中华鳖日本品系,与现本地所养的中华鳖、台湾鳖、杂交鳖比较,其特点为生长快、病害少、体形好、裙边宽厚、味道鲜美、肉质结实、胶质多等。2003年以来我们从种源着手,引进日本鳖进行繁育及养殖,探索其繁养特性,总结一套日本鳖的繁养技术,以逐步提高我县鳖的良种率,促进养鳖业发展。现将日本鳖的繁育技术和繁育试验结果等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正江 《内陆水产》2002,27(12):26-26
蝇蛆、黄粉虫、蚯蚓等鲜活生物饵料,因其蛋白质量高,营养丰富,是饲养蛙类等特种养殖不可多得好饲料。1998年开始,我县兴起了养殖棘胸蛙热,采人工繁育生物饵料,仿生态养殖的方式,已形成规生产与社会效益。生物饵料培养技术已成为棘胸蛙殖成败及降低成本,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1998~000年课题组在实施《棘胸蛙良种选育及养成技术研》项目过程中,通过开展蝇蛆、黄粉虫、蚯蚓人工培试验并吸纳群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其培育技术如。蝇蛆培育技术蝇蛆的营养较丰富。据测定,鲜蛆含粗蛋白质2.9%,粗脂肪2.61%,并含有…  相似文献   

7.
我县自2001年开始发展鮰鱼产业,目前鱼养殖已形成集良种繁育、基地养殖、加工出口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是我县强县富民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8.
虎纹蛙生态养殖创高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纹蛙养殖的历史虽然已有十几年,但由于养殖技术方面的原因,目前成功养殖的还不多。作者根据十几年的养殖生产实践经验,从生态环境的控制、饲料的选择、投喂方式和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总结,提出了一套虎纹蛙生态养殖的高产技术,以促进虎纹蛙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一、营造适宜虎纹蛙健康生长的良好环境1.蛙池地点的选择虎纹蛙生态养殖池应设在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源丰富而又不受洪涝灾害影响、环境幽静、管理方便的地方。2.蛙池的修建或改建蛙池建造的特点:不设蛙岛,采用蝌蚪池、幼蛙池、养成池为一体的养殖方式。在一个蛙池内直…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产》2010,(4):65-65
为提高渔业养殖效益,酒泉市一渔业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合作,进行亚冷水性鱼类的研究、开发、繁育、养殖和推广。目前,已通过了由省科技厅组织的“西部内陆湖库亚冷水性鱼类规模化繁育和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鉴定。  相似文献   

10.
日前,由莱州市大华水产有限公司进行的“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公司在2002年以来进行漠斑牙鲆引进与苗种规模化生产研究和漠斑牙鲆养殖研究的基础上,于2004年以来开展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通过4年多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建立了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人工繁育、养殖工艺技术和养殖模式,实现了亲鱼自然产卵,验证了漠斑牙鲆适合于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共培育出性状优良的漠斑牙鲆子一代亲鱼200尾,繁育子二代苗种94.3万尾,延续了子一代鱼的优良性状。试验养殖,池塘养殖成活率达到90%,每667m^2产量达到276.8kg;工厂化养殖成活率达到95%,单产达到每平方米11.7kg;网箱养殖成活率达到86.9%,单产达到每平方米10.4kg。养殖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大口胭脂鱼是我国“九五”期间推广的水产养殖良种之一。沂水县作为临沂市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引进养殖该品种已3年多。在1998年人工繁育试验的基础上,1999年进行了生产性苗种繁育试验。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池塘静水孵化等常规人工繁育技术,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一批催产38组,获卵150余万粒,受精率78.2%,出乌仔82万尾。1试验材料和方法1.1池塘亲鱼培育池、鱼苗孵化池为土池,面积1~3亩,水深1.5~2m。按常规进行生石灰彻底清塘,灌注井水,施发酵牛粪,培育适口的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产…  相似文献   

12.
蛙类养殖技术之三虎纹蛙驯养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isa Wiegmann)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虎纹蛙属,又称水鸡、田鸡等,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在我国分布很广,遍布长江以南各省区,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为保护虎纹蛙的自然资源和满足市场需求,开展虎纹蛙的人工养殖就显得极其重要。福建省光泽县于1999年开始了虎纹蛙养殖技术的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性试验取得成功并投入规模化生产,辐射到全县及周边地区,现将虎纹蛙的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棘胸蛙俗名石硕.石磷、骨栋,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特别鲜美,誉为“百蛙之王”。由于人们的大量滥捕.近年来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开展棘胸蛙人工繁殖.为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种苗.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清源棘胸蛙生态养殖场通过10多年的潜心摸索。积累了丰富的人工育苗经验。2004年采用人工饲养的亲蛙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培育出变态幼蛙1万多只.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提高淡水养殖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了一条致富的好途径。现将棘胸蛙人工繁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斑点叉尾鲴俗称沟鲶.原产于美国,该鱼属淡水温水性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易饲养、适应性强、产量高、起捕率高等生产属性,其肉质细嫩、无鳞少刺、易加工。该鱼自1996年引入我县进行养殖以来.其养殖效益明显高于常规养殖品种.深受广大养殖户的喜爱。为适应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解决我县在该品种养殖中苗种短缺问题.在我县斑点叉尾鲴人工繁殖取得规模生产发展的基础上,2004年.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与城北湖渔场对斑点叉尾鲴苗种池塘高产培育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池蝶蚌原产日本,我所水产技术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和江西省的池蝶蚌研究项目,从日本引进池蝶蚌良种进行池蝶蚌生物学基础研究和良种繁育及育珠技术研究,在我所建成国家级池蝶蚌良种场和科研基地,并总结出一整套较完善的池蝶蚌良种繁育技术和健康养殖技术,现将池蝶蚌健康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环境的选择池塘养殖水深一般以1.5~2.5米为宜,大水面养殖水深不限。适宜养殖的水温为8~35℃,最适水温为20~32℃。池蝶蚌对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钙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鮰引入我县养殖已有4年.虽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仅限于一两个点上,没有很好地辐射推广产生规模效应。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茁种繁育技术不过关,通常情况下,叉尾鮰自然繁殖表现为“三低”,  相似文献   

17.
一.主导品种 1.品种名称:大黄鱼 2.品种来源:野生亲本和养殖优选亲本 3.审定情况: 1990年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取得突破后,大黄鱼从野生鱼类驯化成为一个新的养殖品种,目前已形成年育苗量10亿尾、年产量7万吨、产值30亿元的大黄鱼产业,并初步构建了包括原良种繁育在内的大黄鱼产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孔洁 《水产养殖》2011,32(11):27-29
锦鲤是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的大型名贵鱼类,由于体格健美、色彩艳丽、花纹多变、泳姿优雅,被誉为“水中活宝石”和“观赏鱼之王”。永靖县于2000年开始养殖锦鲤,通过引进锦鲤良种,历经多年的繁殖及选优技术,培育出了品质性能优良的锦鲤,为永靖县的休闲渔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也给广大养殖户获得了较高的养殖效益,本人于2004年初开展锦鲤的引种及人工繁育研究工作,经过7年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辽宁省盘锦市泥鳅人工繁育和养殖时间较早,但由于受气候、技术等原因,泥鳅人工培育苗种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需求,泥鳅养殖主要依靠天然野生苗种,成活率低,生长期短,养殖效益差。为提高泥鳅养殖效益,本文详述了泥鳅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要点。辽宁省盘锦市泥鳅人工繁育和养殖时间较早,但由于受气候、技术等原因,泥鳅人工培育苗种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需求,泥鳅养殖主要依靠天然野生苗种,成活率低,生长期短,养殖效益差。自2010年起我们进行了泥鳅人工繁育与养殖试验,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水面高标准池塘实行综合养殖是提高单产、扩大总产、增加养殖效益的重要前提。为了探索大水面高标准池塘综合养殖的最佳放养模式和技术经济措施,2006年我们在巴彦县呈祥水产良种繁育基地进行了大水面高标准池塘综合养殖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池塘情况池塘为200亩的大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