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津冀地区葡萄园土壤肥力水平分析及施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中的养分丰缺决定了葡萄果实的产出质量,明确京津冀地区葡萄园的土壤养分状况,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有助于葡萄增产,为葡萄园合理施用肥料提供科学依据。采集了京津冀地区38个典型葡萄园的土壤样品,通过测定不同年限、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pH值、EC值、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等化学指标,分析京津冀地区主要葡萄产区的土壤性质随葡萄种植年限及土层深度不同、种植区域不同的演变规律,并对此区域的葡萄园土壤质量进行分析评价。京津冀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葡萄土壤中除全钾外在不同的土层都表现出了显著的变化,有效磷、速效钾整体而言表现出了富集的趋势。全磷含量平均值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整体而言含量仍较高,而有机质含量平均值较低且天津地区的有机质含量还在逐渐下降,pH值呈略高的碱性。为实现京津冀地区葡萄园的长期绿色可持续发展,应当注重碱性土壤修复以改善pH值较高的状况,减少磷肥的施用以减轻磷的富集,同时应加强有机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种植葡萄30年重茬3次和种植葡萄3年新建葡萄园的根区土壤养分变化,结合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葡萄园根区土壤对再植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葡萄园土壤有机质及大量元素N、P、K、水溶性Ca、Mg含量并未减少,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而微量元素变化较为复杂,随着葡萄种植时间延长,Fe、Mn含量减少,Zn、Cu含量增加,Zn/Mn、Zn/Fe、N/Fe、P/Fe、Zn/K等比例失调,其中Zn/Mn、Zn/Fe比例失调最为严重。与新植园土盆栽葡萄相比,连作园根区土盆栽葡萄的株高、茎粗、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较低,分别比新植园土盆栽葡萄降低39.80%、5.82%、47.97%、30.17%、30.36%和21.22%,表现出明显的重茬障碍症状。连作土壤中Fe含量减少,Zn/Mn、Zn/Fe比例失调可能是葡萄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评估典型酿酒葡萄产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对葡萄酒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采集宁夏银川贺兰山和青铜峡产区的代表性酿酒葡萄园土壤样品124份,测定土壤中Pb、Cd、Cr、As、Hg和Cu等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污染指数法分析评估土壤重金属在不同种植年限上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受调查的葡萄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土壤重金属污染标准值。土壤中各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0,表明该地区土壤污染等级为安全。就不同种植年限而言,土壤重金属内罗梅综合污染指数表现为6~10年>0~5年>16~20年>11~15年,种植年限为6~10年的葡萄园土壤重金属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其中以As、Cd和Cu较为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葡萄园行间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行内,尤其As表现较明显,而就土壤不同深度而言,Cu易在行内20~40cm土层积累。总体而言,银川贺兰山和青铜峡酿酒葡萄产区酿酒葡萄园土壤重金属处于清洁水平;部分种植年限和土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处于警戒水平。在酿酒葡萄园管理中应注重As、Cd等重金属输入方面的污染管控。  相似文献   

4.
涿鹿县为"中国葡萄之乡",但种植葡萄过程中反复埋挖葡萄藤破坏了土壤表面结构,极易引起风沙灾害。为此,对冀西北盆地葡萄种植区一些常见的风沙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评价了其风沙防治的效果,并系统研究了薤白的人工建群技术及利用葡萄伴生地被植物错季占位、延长地表覆盖时间的防沙途径,创建了葡萄园间作薤白防治风沙的生态经济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葡萄园间作薤白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风沙灾害,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农民通过间作薤白增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辽南葡萄主产区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红静  邢月华  刘艳  李波  蔡广兴 《土壤通报》2021,52(5):1149-1155
为了给辽南规模化葡萄园的养分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2016年在辽南葡萄主产区采集91个葡萄园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该葡萄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南葡萄主产区土壤pH平均值为6.2;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0 g kg?1,处于缺乏水平的样点占总样点的97.8%;土壤全氮、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为0.08 g kg?1和73.3 mg kg?1,处于缺乏水平的土壤样点分别占样本总数的85.8%和74.8%;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为70.4 mg kg?1,90.1%样点属于丰富水平,但变异系数较大;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58.0 mg kg?1,总体含量属于中等以上,处于中等以上和缺乏水平的样点占总样点的比例分别为68.2%和31.8%。不同地区、不同树龄和不同产量水平的葡萄园土壤养分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李官镇葡萄园养分状况好于许屯镇;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葡萄园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现显著升高趋势;不同产量葡萄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为高产园 > 中产园 > 低产园。建议根据产量和树龄情况,分区域进行葡萄园养分管理,适当减少磷肥和钾肥、增加有机肥用量,以保证养分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施肥是影响土壤养分供给的重要因素。在上海葡萄主产区金山区和奉贤区各选择一个典型规模化葡萄园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施肥条件对巨峰葡萄土壤养分供给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少量多次施肥方式的金山葡萄园其土壤速效养分的供给能力显著高于奉贤葡萄园;虽然奉贤葡萄园的钾肥施用量较高,但由于施用时机不当,巨峰叶片对K的吸收显著低于金山葡萄园;巨峰叶片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由于采用了疏花疏果的控产措施,金山葡萄园巨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显著低于奉贤葡萄园。总的来说,上海地区葡萄园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处于较高水平,葡萄园采用减量化施肥等科学的养分管理方式既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的投入,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毛葡萄是罗城县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该县毛葡萄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延长,虎天牛为害具有普遍和加重趋势,对毛葡萄的产量和效益构成了很大的威胁。通过对罗城县毛葡萄虎天牛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进行调查,总结提出绿色防治措施:优化葡萄园区环境治理;采用人工剪熏方式捕灭;悬挂太阳能杀虫灯诱杀;适时开展化学药剂防控。  相似文献   

8.
葛孟清  钟嵘  卢亚萍  黄超  肖鑫  房经贵 《核农学报》2022,36(11):2239-2248
为解决葡萄园中由葡萄修剪产生的大量叶片残留问题,提高修剪产生的叶片的利用价值,本试验以8612、玫瑰香、红鸡心3个红叶葡萄品种和葡萄园皇后、玫瑰露、秋红3个绿叶葡萄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软件对整张叶片的图像数据进行提取,计算色差值;利用超高效液相-质谱法(LC-MS)检测花色苷的成分和含量,探讨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花色苷不同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红色和绿色叶片色差指数L*a*b*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共检测到18种花色苷组分,包括花青素类(4种)、甲基花青素类(4种)、花翠素类(4种)、甲基花翠素类(2种)和二甲基花翠素类(4种)。以上5类花色苷在红色叶片中均被检测到,绿叶品种中未发现花翠素类和甲基花翠素类花色苷。花色苷定量结果显示,红色叶片不同发育时期花色苷含量为123.468~855.001 mg·100g-1,绿色叶片花色苷含量为4.407~44.517 mg·100g-1。甲基化类花色苷占比随叶片发育均逐渐增大。花色苷酰化修饰类型分析结果发现,香豆酰化类型花色苷含量高于其他酰化类型花色苷,在花色苷总含量中所占比例较高,而阿魏酰化和糖酰化类花色苷含量非常少。色差和不同类型花色苷成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色叶片的色差指数与更多类型的花色苷含量存在相关关系。红色葡萄叶片中花色苷种类丰富、含量较高,是花色苷类化合物的潜在来源,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本研究通过对叶片中花色苷成分和含量进行了详细调查,为今后葡萄园中叶片的加工再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主要葡萄种植区土壤肥力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小卓  史静  张乃明  李丽萍 《土壤》2014,46(1):184-187
土壤肥力状况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影响,为了摸清云南省葡萄园目前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合理施料提供科学依据,在云南省4个葡萄主产区采集典型葡萄园0~40 cm土层的土样137个,并测定了其养分含量。根据测定数据并结合已有研究,讨论了云南省葡萄园土壤的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氮、磷、钾养分建议分级指标。运用改进后的Nemerow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主要葡萄生产基地总体肥力水平较高,综合肥力指数为2.62,为Ⅰ级,达到肥沃级别;其中红河弥勒采样区土壤肥力处于较低水平,综合肥力指数为0.88,为Ⅲ级,整体肥力较低;综合肥力指数总体为:大理云南省文山昆明红河;全省来看,碱解氮、pH和有机质处于所有肥力指数较低水平,可通过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10.
沙漠边缘酿造葡萄生长气象条件及生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沙漠边缘新开发酿造葡萄生长发育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梅鹿辄"、"品丽珠"等7个酿造葡萄品种生育进程和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沙地酿造葡萄果实生长关键期在7月上旬到8月上旬,含糖量累积关键期为8月份。影响葡萄含糖量的气象因子主要有积温、阶段温度日较差累积值和相对湿度。在分析沙地葡萄园土壤水分随时间、深度变化的基础上,估算出沙地葡萄年生长期平均耗水423.2mm,萌芽到展叶期耗水最少,盛花到成熟期耗水最多,展叶到盛花期和成熟到落叶期耗水量大致相近。试验结果表明在沙漠沿线种植酿造葡萄具有耗水少、效益高的优势,既不减少耕地,又能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对绿洲生态环境保护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平县位于辽西北部半干旱地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光热及土壤条件尤其适于山葡萄(酿酒葡萄)的生产,因而建平县把以山葡萄为主的酿酒葡萄作为主导产业。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适宜建平县栽培的优良山葡萄品种有双红、双丰、双优、左山一及左山二。在此基础上,就葡萄园园地选择与整地、栽植时间、架式与整形、剪枝、水肥管理等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供生产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化学处理打破酿酒葡萄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于2001年10月~2002年9月在四川省攀枝花地区葡萄园进行.对4个葡萄品种(霞多丽、佳美、梅尔诺、黑虎香)休眠冬芽进行了化学处理.处理药剂及其浓度为16.7%CaCN2、0.5%~2.0%H2CN2、0.5%~2.0%H2CN2+1%吐温80;处理时期分别为12月25日、1月10日、1月25日.结果表明CaCN2、H2CN2、H2CN2+吐温80处理具有明显的提前萌芽效果,1月10日的处理效果最佳.不同葡萄品种对化学处理的反应有差异,霞多丽、佳美、梅尔诺、黑虎香分别提前萌芽16、13、11、4d.黑虎香的石灰氮处理出现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分条件下干旱区葡萄园土面蒸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哈盆地是中国著名葡萄生产基地,也是严重资源性缺水的极端干旱区。在农田水分循环过程中,葡萄棵间土面蒸发是水分散失的一个重要环节。准确测定葡萄灌溉期棵间土面蒸发量及变化规律,对于葡萄园采用科学的节水措施及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微型蒸发  相似文献   

14.
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其内在需求与主观意识都发生了转变,对农产品休闲娱乐功能的追求也更加强烈。葡萄作为人们喜爱的水果,有效开发葡萄园艺,既可以实现对人们需求的供给,同时满足了人们对于葡萄园的渴望。基于此,分析葡萄园艺种植的要点,从而提高葡萄园艺的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宣葡萄产区土壤硒含量与葡萄品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张宣地区葡萄园产区土壤硒分布状况,并与葡萄品质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张宣葡萄产区表层土壤硒含量低于中国表层土壤硒含量,在怀涿葡萄产区总面积占67.74%的土壤属于缺硒土壤,24.73%产区土壤为少硒土壤,足硒土壤面积较少;宣化葡萄产区面积达81.82%产区土壤为足硒土壤;土壤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该产区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硒含量的关系更密切;土壤硒含量与葡萄果实Vc有负相关关系,与果实中pH、单粒重呈正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土壤硒与酿酒葡萄品质关系密切;土层深度在土壤硒含量与葡萄品质的关系中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简介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葡萄生产主要病虫种类及其为害特点、主要病虫绿色防控现状,认为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不仅仅是进行单纯的病虫防治,还应与栽培模式、水肥管理、套袋、修剪等技术相结合。提出"采用新的种植方式;种植适应性强的品种;选择好种植时期并搞好修剪等工作;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树势;搞好果实套袋;搞好冬季清园;推广物理防控;重视生物防控"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葡萄机械化应用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与品质,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推动葡萄种植机械化进程,首先要确保葡萄园区能够满足机械的使用需求,对葡萄基地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现阶段,我国葡萄田间管理机械中田间除草机械设备、葡萄修剪机械设备发展落后,缺乏成熟的技术体系,另外,在葡萄收获机械上也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必须要不断完善我国葡萄机械规模,使之能够更好地为葡萄产业服务。  相似文献   

18.
当年著名的抗日根据地、日寇制造震惊中外的大惨案的地方--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村如今已建成欣欣向荣的葡萄生产专业村。在葡萄熟了的时候,你将会看到那美不胜收的村景:家家户户的宅旁、院内、房前、屋后爬满了葡萄藤蔓,葡萄蔓汇织在一起,漫过屋顶,越过畜圈,盖满天井,仿佛当空扯起了一块巨大的绿色天棚,在天棚上密密麻麻悬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紫红色的葡萄,阳光一照,闪闪发光,如珍珠,似玛瑙,好象把人们引进了艺术之宫,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正如有的参观者所说,潘家峪“远看是葡萄园,近看是村庄,进院不见院,户户葡萄香。”人们劳动之余,在葡萄架下看书下棋,歇阴纳凉,闲话古令,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19.
以山西吕梁山南部乡宁县为代表,基于乡宁站1972?20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乡宁戎子酒庄有限公司2009?2015年的酿酒葡萄实验观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乡宁地区酿酒葡萄种植的光、热、水等气候条件,并通过葡萄生长季的温度、降水、日照、光热系数以及成熟期的水热系数等指标,评价乡宁地区酿酒葡萄种植的气候适宜性,揭示吕梁山南部地区发展酿酒葡萄生产的气候优势。结果表明:(1)乡宁地区年无霜期平均为202.8d,≥10℃积温平均为3498.0℃·d,最冷月低温均值?4.4℃,极端最低气温?21.6℃,气候条件十分优越,适宜酿酒葡萄种植。(2)20世纪90年代以前,葡萄生长季积温少,可种植中、早熟酿酒葡萄品种,随着气候变暖,90年代以后,积温大幅增加,满足了种植晚熟酿酒葡萄品种的热量条件。(3)葡萄生长季光、温、水资源及其在关键发育时段的分布特征总体有利于葡萄生长发育和优质品质的形成,但4月中旬葡萄萌芽期霜冻概率为22.7%,存在低温灾害风险,夏季无38℃以上高温天气,7、8月个别年份降水偏多,易出现连阴雨天气,对葡萄糖度造成一定影响。(4)相关分析表明,葡萄糖度与葡萄成熟期光、热因子呈正相关,与水分因子呈负相关,成熟期湿度对葡萄糖度影响极显著。葡萄成熟前一个月(9月)平均气温21.9℃,降水量74.4mm,日照时数6.7h,气温日较差为10.6℃,水热系数为1.5,温度条件优越、日照充足、早晚温差大、降水少,具有优质酿酒葡萄生长的气候环境。种植试验表明,乡宁县葡萄含糖量达到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标准,具有经济栽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思  徐国前  张军翔 《核农学报》2020,34(12):2865-2871
为探究葡萄枝条覆盖对葡萄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5年生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葡萄园,设置葡萄枝条覆盖、玉米秸秆覆盖和清耕(CK)3个处理,2年后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葡萄园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56个细菌门类。3个处理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为丰度大于10%的主要优势菌。其中,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酸杆菌门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而绿弯菌门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由线性判别分析(LDA)可知,玉米秸秆覆盖处理优势菌主要有7种,而葡萄枝条覆盖处理只有1种优势菌。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覆盖处理均可以增加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其中以玉米秸秆覆盖处理整体效果较好。本研究为葡萄行内覆盖技术的应用及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酿酒葡萄的可持续栽培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