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品种宁粳28为材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分下限对膜下滴灌旱作水稻组织相对含水率、叶绿素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下限为100%FC时,膜下滴灌水稻组织相对含水率、叶绿素及光合能力最高,土壤水分下限为80%FC时次之.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加气滴灌对蓝莓光合生理的影响,以3年生蓝莓为试材,分析不同滴灌模式下蓝莓叶片光合色素及光合参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加气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蓝莓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且加气频率不同其作用效果也有所不同;但加气处理对蓝莓叶片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影响不大,在整个试验期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常规滴灌相比,加气滴灌处理植株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试验初期增幅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差异越来越明显;此外,在加气滴灌条件下,蓝莓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明显增大,叶片胞间CO2摩尔分数(Ci)大幅减小,且叶片净光合速率(Pn)指标与气孔导度(G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胞间CO2摩尔分数(Ci)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膜下滴灌灌溉定额对油葵光合特性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油葵"康地562"为材料,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希尼套海嘎查村进行了膜下滴灌灌溉定额对油葵光合生理特性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试验,定期测定了土壤含水率和作物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现蕾期油葵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凸抛物线"规律;胞间CO2摩尔分数日变化呈"凹抛物线"规律。同一灌溉定额条件下,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的日光合速率、日蒸腾速率和日气孔导度等指标均比畦灌技术较高,且产量提高了19.17%。试验条件下,膜下滴灌油葵产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苹果幼树生理指标对土壤水分调控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苹果幼树的适宜生长条件,以山西果树研究所的基砧为八角海棠、中间砧为SH6的5 a生晋富1号为试材,滴灌处理共设置4个土壤水分下限:80%θc(W1)、70%θc(W2)、60%θc(W3)、50%θc(W4),对照处理(CK,地面灌溉)灌水下限为60%θc(θc为田间持水率),各处理灌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通过分析苹果幼树生理指标的月变化规律,发现各处理的叶片气孔导度、叶片光合速率、叶片蒸腾速率月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先增后减;叶片水势月变化趋势为明显下降-逐步升高-小幅下降,叶片水分利用率月变化趋势为先减后增.经过差异性分析发现:滴灌条件下,W1和W4的叶片气孔导度、叶片水势、蒸腾速率差异显著,W3和W4的光合速率差异显著,各处理的叶片水分利用率无显著性差异;灌水下限相同时,W3和CK的叶片光合速率差异显著.本研究基于TOPSIS综合分析,确定了各试验的贴进度,其中W3的贴进度最大,即滴灌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0%时,最适宜苹果幼树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以3a生矮砧红富士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50%、60%、70%)幼龄苹果树叶片光合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通径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量化各影响因子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土壤水分不足时,净光合速率主要受土壤含水率影响;当土壤水分充足时,净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气孔导度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地面灌溉条件下气孔导度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更积极。蒸腾速率主要受土壤含水率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土壤水分充足时,蒸腾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更敏感。相同条件下,土壤含水率越高蒸腾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扬黄工程供水延伸区的膜下滴灌马铃薯为研究对象,依据2014-2015年灌溉试验数据分析了不同补充灌溉水量对马铃薯根区土壤水分、叶片光合生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提出适用于当地的补充灌溉模式。主要结论有: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主要利用0~60 cm土层土壤水分,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8月上旬为需水关键期;叶片光合速率(Pn)及蒸腾速率(Tr)均呈双峰抛物线型变化,峰值出现在12∶00和16∶00,14∶00有极小值;补灌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大增幅分别为53.11%和12.88%;综合分析提出研究区马铃薯膜下滴灌补充灌溉定额1 050 m~3/hm~2,灌水次数3次,即芽条生长期(5月中旬),块茎形成期(6月下旬)和块茎增长期(7月下旬)各1次。  相似文献   

7.
通过常规灌水量(W1)和在梨枣树萌芽展叶期亏水量(W2)2个灌水水平与常规施氮量(N1)、2/3施氮量(N2)、1/2施氮量(N3)3个氮素水平的耦合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耦合对梨枣树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水处理下,梨枣树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而胞间CO2摩尔分数先减少后增加;在亏水处理下,除了胞间CO2摩尔分数处理N2高于处理N3外,其他光合特性指标均小于处理N3,但净光合速率基本相同。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常规水中氮处理(W1N2)。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及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灌水方式对土壤水分及棉花生育后期(盛铃期)光合-光响应曲线特征的影响,通过测坑试验,设定3种灌溉方式(膜下滴灌、地下滴灌、微润灌),利用PR2测定土壤水分状况,利用光能利用率的下降点来界定光合作用弱光区域,并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土壤湿润体大小关系为:膜下滴灌地下滴灌微润灌,其中微润灌较地下滴灌土壤湿润体水分分布更均匀;界定后的光合作用弱光区域较传统区域增大;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结果相关度较高,且光合参数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灌溉用水量大幅减小的情况下,微润灌最大净光合速率为膜下滴灌处理的69.6%,为地下滴灌处理的88.1%,其节水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高原农区春青稞农田耗水规律、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以"喜马拉22"为试材,于田间设置了75%~80%θ_f(CF)、65%~70%θ_f(QK_1)、55%~60%θ_f(QK_2)和45%~50%θ_f(QK_3) 4个土壤水分下限调控水平和1个旱作处理(CK),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水平调控下的春青稞耗水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春青稞生育期耗水量、耗水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回升的趋势,且二者随土壤水分调控下限的降低呈直线下降,耗水强度基本在5 mm/d左右浮动。灌水较旱作处理提高了春青稞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增幅16.08%。QK_1、QK_2、QK_3较CF降低了春青稞干物质积累量及其相对生长率,且生长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相对生长率随土壤水分调控下限的降低而减小。干物质积累与气象因子间的回归分析表明降雨量与干物质积累间线性关系极显著,相关系数r=0.980 3。灌水较旱作处理提高了春青稞产量,增产幅度介于11.74%~53.46%之间。当土壤水分调控下限降至55%~60%θ_f时,春青稞产量达6 237.05 kg/hm~2,较CF提高28.30%。春青稞产量与生长季降雨量极显著正相关(r=0.994 5),与气温极显著负相关(r=-0.974),二者对产量的综合影响系数达99.23%,说明生长季降雨量、气温是影响高原农区春青稞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不同土壤水分管理下的CO 2气肥精细控制,建立了番茄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光合速率预测模型。实验设置了4个CO 2浓度与3个土壤水分条件的交互处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长期实时监测温室内环境信息,采用LI-6400XT型光合速率仪定时采集作物净光合速率信息;并用BP神经网络分别建立了番茄苗期、花期和果期的光合速率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对于苗期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 R 2为0.925;花期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 R 2为0.920,果期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 R 2为0.958;番茄各生长期的光合速率预测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改变CO 2浓度,得到的CO 2浓度与光合速率预测曲线与实测值相近,可反映实际土壤水分管理下的CO 2浓度最优值,对指导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CO 2气肥的精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灌水下限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日光温室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膜下滴灌,研究不同灌水下限处理对黄瓜的形态、根系、光合、保护性酶、产量、品质等造成的影响,并比较、筛选适宜灌水下限。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处理的灌水下限范围之内,随着灌水下限的增加,植株的株高差异不明显;根长密度、果实水溶性总糖含量随之减小;植株的叶面积、节点数、气孔导度、光合速率、产量、果实内的氨基酸、还原型Vc、水分含量随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水下限为85%FC的处理,其产量最高、品质最优,可以将其作为黄瓜温室膜下滴灌栽培的适宜灌水下限。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综合评价微咸水膜下滴灌对西葫芦的影响,优选西葫芦微咸水滴灌最优灌水方案。在日光温室大棚内,以西葫芦的幼苗期、抽蔓期、开花结果期土壤水分控制范围和灌溉水矿化度为试验控制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9组试验处理的微咸水西葫芦膜下滴灌试验。以西葫芦产量、西葫芦需水量、生育期结束土壤含盐量和微咸水利用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模糊综合评价将多指标评价转换为单指标评价,并结合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得出影响试验处理综合得分的因素排序为:灌溉水矿化度苗期土壤水分开花结果期土壤水分抽蔓期土壤水分;最优灌水方案是:灌溉水矿化度为3.5 g/L,苗期土壤水分控制在70%~90%θ_(FC),抽蔓期土壤水分控制在60%~80%θ_(FC),开花结果期土壤水分控制在60%~80%θ_(FC)。该研究结果能综合反映微咸水滴灌对西葫芦的影响,符合使用微咸水灌溉的实际情况,可为西葫芦微咸水高效安全滴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新疆棉花叶片光合与蒸腾特性对膜下滴灌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TM-48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了新疆棉花不同生长期叶片光合、蒸腾特性及其对膜下滴灌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生长期棉花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16:00之间,生长期间没有出现光合午休现象;而蒸腾速率并非单峰曲线,有波动变化;苗期、蕾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大于其它生育时期;随着棉花的生长发育,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开花期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最高;表观量子效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但在铃期较开花期出现小幅增加;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现多样化,早晚各出现一个峰值;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升后降趋势,蕾期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暗呼吸速率在开花期最高,吐絮期最低。  相似文献   

14.
灌水下限是果园灌水的重要指标,下限选择是否合理对果树生长有重要影响。以3 a生矮砧红富士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对新梢旺长期幼龄苹果树形态指标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梢旺长期幼树形态指标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但增速逐渐减缓。灌水下限为60%及70%田间持水率时,幼树生长旺盛,灌水下限为50%时,形成了水分胁迫,阻碍了植株的正常生长;随灌水下限的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摩尔分数、蒸腾速率逐渐降低且各处理差异显著,但叶片水WUE逐渐升高;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发现在蓄水坑灌条件下,灌水上限为90%时,新梢旺长期幼龄苹果树适宜的灌水下限为70%。研究成果将为试验区域内合理制定蓄水坑灌灌水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膜下滴灌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由于其显著的节水、节肥和增温效应,近年来在水稻生产中开始应用。本研究以"空育131"材料,采用随机试验设计,研明镁肥对寒地膜下滴灌旱种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寒地水稻膜下滴灌旱作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镁肥的施用增加了膜下滴灌旱种水稻的穗长和单穗重。施用镁肥,膜下滴灌旱种水稻的穗数/m2和结实率分别增加了3.95%和11.98%、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降低了0.47%和2.10%。镁肥的施用增加了膜下滴灌旱种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作覆膜土壤水分控制指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旱作覆膜条件下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土壤水分控制指标对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分析得出水稻旱作覆膜条件下的水分敏感期为拔节孕穗期。试验结果表明 :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的适宜灌水下限分别为 70 %、85 %、80 %和 70 %。这为合理灌溉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新疆大面积露地栽培种植的厚皮甜瓜品种金龙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甜瓜生长各个生育期设置不同的灌水下限,研究灌水下限指标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商品率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苗期灌水下限为60%θf、开花坐果期75%θf,果实膨大期80%θf,成熟期65%θf时,甜瓜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商品率均较高,且有利于增加单瓜重,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他各项品质指标也均在平均值以上。研究成果将为甜瓜露地膜下滴灌优质高产栽培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膜下滴灌技术在甜瓜露地栽培上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滴灌模式和灌水下限对甜瓜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膜下滴灌(MDI)、地表滴灌(DI)和地下滴灌(SDI)3种滴灌模式与4种不同灌水下限组合,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了滴灌模式和灌水下限对甜瓜耗水量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灌水下限下,MDI较DI平均增产16.0%,较SDI平均增产7.5%,SDI较DI平均增产7.9%,3种滴灌模式的单产均高于当地地面灌溉的单产(40.97 t/hm2);DI耗水量最大(平均239.3 mm),SDI次之(平均217.3 mm),MDI最小(平均193.0 mm).同一滴灌模式下:伸蔓期灌水下限为6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较灌水下限为4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平均增产21.0%,耗水量平均增加9.2%;果实膨大期灌水下限为8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较灌水下限为7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平均增产9.3%,耗水量平均增加6.7%.甜瓜各生育阶段适宜土壤含水率下限(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分别为:苗期65%,伸蔓和开花坐果期60%,果实膨大期80%,成熟期5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痕量灌溉方式在干旱区灌溉棉田的适用性。【方法】本研究以中棉所92为供试材料,系统监测了痕量灌溉不同埋管深度30 cm(D30)、40 cm(D40)和50 cm(D50)和膜下滴灌(CK)4个处理的棉花花铃期光合日变化及产量效应。【结果】①不同处理下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且D30处理各时段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其他处理。②不同处理下的胞间CO2摩尔分数日变化均呈广口"V"字形双峰曲线变化趋势,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4:00h。③D30处理的2年平均籽棉产量和平均皮棉产量最高,分别为5 734.28和2 454.53 kg/hm^2,其中籽棉产量分别比CK、D40和D50处理高出1.09%、7.63%和11.38%,皮棉产量分别比CK、D40和D50处理高出3.49%、8.32%和1.61%。【结论】综合光合性能日变化和产量分析得出,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采用埋管深度为30 cm的痕量灌溉技术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分条件是棉花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塔里木灌区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特征,于2014年4月18日至10月31日采用中子仪对膜下滴灌棉田0~120cm土壤水分进行观测,分析了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变化,采用水量平衡原理计算了膜下滴灌棉田耗水量。结果表明:4月中旬到7月中旬为土壤水分稳定期,7月中旬到8月底为土壤水分剧烈变化期,8月底到10月底为缓慢消耗期;0~20cm为土壤水分活跃层,20~60cm为土壤水分次活跃层,60~120cm为土壤水分稳定层;灌溉入渗水主要分布在0~40cm;膜下滴灌棉田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的耗水强度分别为0.63、2.62、7.01、0.71m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