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栀子又名山枝子,黄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以果实和根系入药.栀子性寒、味苦,果实还可作中药材,有清热利湿、凉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火牙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肝炎、尿血和跌打损伤等症.其叶在饮料、果酒生产工艺中是极佳的天然绿色染料.其花可食用,栀子还是优良的化工原料.因此,栀子用量大、销路好、经济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2.
<正> 栀子,俗称黄栀子,树高1~1.5米,以果实、根系入药,性寒、味苦,有清热、止痛等功能,主治风火牙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肝炎、蚕豆病、尿血和跌打损伤等症,果实还是食品工业的色素原料,并大量出  相似文献   

3.
栀子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栀子又名黄栀子、红栀子、山栀,属茜草科常绿灌木。植株高100~300cm,果实为肉质带革质桨果.可入药,具有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之功效,同时也是饮食行业中重要的天然色素原料。栀子种植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4.
黄栀子又名栀子、枝子、黄枝,为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我国南方山区野生栀子分布广泛,民间采果、根、茎入药,或将果作为食品、家具的染料。黄栀子人工栽培历史不久,却发展迅速,开发用途更为广泛。黄栀子成熟果实为常用中药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能,以黄栀子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品多达上百种。成熟果实含天然栀子黄色素,开发成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果酒、饮料、化妆品。花白色、肉质,可食用,风味独特,烘干成品可作蔬菜。  相似文献   

5.
卓根 《农技服务》2006,(11):12-13
黄栀子,别名山栀子、黄果树、红枝子,属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以果实和根入药。用于热病高烧、实火牙痛、口舌生疮、鼻衄、吐血等,外敷可治扭伤瘀肿。黄栀子产于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四川等省,以湖南产量最高,浙江品质为佳。我国秦汉就有栽培栀子的历史记载。黄栀子,树  相似文献   

6.
栀子又名山枝子、木丹、黄栀子、白蟾花、玉荷花、黄果树。其花洁白如玉、芳香馥郁,是理想的观赏花卉。栀子树有抗烟尘、抗有毒气体能力,凡种植栀子的地方,空气较新鲜洁净。其果肉可酿酒或提取黄色染料,其木材可供雕刻。栀子以果实入药,其味苦、性寒,具有泻火除烦、泄热利湿、凉血止血等功效,是常用  相似文献   

7.
栀子     
《天然产物分离》2004,2(3):39-40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别名黄栀子、山栀子,茜草科,常绿灌木,以干燥的成熟果实入药:具有泻火解毒、清热利尿、凉血散瘀的作用,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等症。  相似文献   

8.
黄栀子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的栽培与成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栀子又名栀子、山栀子、红枝子等,为茜草科常绿灌木,其果实可入药和提取天然色素,是重要的医药、化工、食品原料。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大面积种植黄栀子,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种后第4年即可产栀子6000kg/hm2以上,获得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对指导当前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充分开发利用闲置荒山坡地,治理水土流失,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栀子又名黄栀子,系茜草科常绿灌木。以果实入药,具有泻火、凉血散瘀、治肝炎、疗血尿等功能,并可作食品、印染的色素原料。栀子喜温、光、肥,幼年树喜湿,成年树较耐干旱,宜在果园、茶园、菜园周围和房前屋后、荒山、荒地等处栽培。其栽培技术于下:  相似文献   

10.
山栀的原名为栀子,黄栀,为多年生茜科栀子植物,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山栀以成熟果实入药,有清热利尿,活血的功效;生栀子偏于清肝湿热,膀胱湿热;外用治扭挫伤等。栀枝叶茂花美,香气浓郁,白花绿叶,四委长青,  相似文献   

11.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子、红枝子、山枝,是常用中药材,以果实供药用。栀子不仅是重要的中药资源,而且也是化工、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据调查,在中药材专业市场,栀子2009年价格与2008年同比升幅为58%,2010年价格与2009年同比升幅在136%以上,  相似文献   

12.
栀子的特征特性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栀子又名黄栀子、红栀子、山栀,属茜草科多年生常绿灌木。以果实入药,有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之功效,主治热病高烧、火烦不眠、实火牙痛、口舌生疮、鼻衄、吐血、眼结膜炎、疮疡肿痛、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蚕豆病、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扭挫伤。除药用外,同时也是饮食行业中重要的天然黄色素的原料。近年来天然黄色素国际市场需求量日渐增多,市场价格长期趋势稳中有涨。栀子种植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3.
丝瓜络又名丝瓜筋,以果实的网状纤维或果实入药,性味甘凉而无毒,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利尿消肿的作用.它是中医常用的一味中药.  相似文献   

14.
栝楼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峰  张永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13-14716
栝楼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果实、果皮、种子及块根分别作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和天花粉入药,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肌缺血、降低胆固醇、抗癌和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中药。为了更好的利用栝楼资源,深化栝楼的化学成分和药效学研究,现对其化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栀子别名黄栀子 、山栀子、红枝子、山枝,是常用中药材,以果实供药用.栀子不仅是重要的中药资源,而且也是化工、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据调查,在中药材专业市场,栀子2009年价格与2008年同比升幅为58%,2010年价格与2009年同比升幅在136%以上,2011年4月中旬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升幅达210%.栀子市价为何攀升?从其产销情况分析便可得知.  相似文献   

16.
调查栀子果实成熟度与果实大小、栀子苷含量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不同成熟度的果实样品百果重呈前期上升、后期下降的变化,栀子苷含量积累随果实成熟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药用栀子果实适宜的采摘时期为果实1/2~3/4变红时。  相似文献   

17.
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以其果实入药和提取天然色素,是重要的制药和食品工业原料。采用GAP规范种植技术,满足其地道产地自然条件,选种育苗,合理修枝整形,科学施肥,适时采收加工,正常年份每公顷可产栀子干品2700~3000kg,折干率为40%~47%,比一般栽培增产20%以上,所产药材均达优质、绿色标准。不仅满足了市场对优质中药材的大量需求,也为栀子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栀子,又名山栀子、黄栀子、黄枝子等,以果实入药,味苦、性寒,具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等功效。除药用外,栀子还是天然色素的良好原料,用它提取的栀子黄色素、蓝色素广泛应用于饮料、糕点、酒等食品添加剂,市场前景广阔。栀子对土地条件要求不严,平原、丘陵、山地皆可种植。一、品种选择应选植株高1.5米左右、冠幅大、茎干粗壮、产量高、色素含量高、朔果中等大小的优良品种,现栽培的主要有赣湘1号、秀峰1号和湘栀子18号。选苗标准:苗高35 ̄40厘米,直径0.8 ̄1.0厘米,木质化程度高。二、壮苗培育1.播种育苗:(1)种子准备。在栀子成熟前,…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分光度法、HPLC法对3个栀子品种混-1、B13-1、C13-1果实、果仁、果皮中的栀子黄色价、栀子苷含量、总皂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B13-1、C13-1果实的栀子黄色价较高且数值相当,混-1果实的色价相对较低;C13-1果实中的栀子苷含量最高(3.86%),B13-1次之(3.14%),混-1最低(2.84%);3个品种的栀子黄色价、栀子苷及总皂苷的含量均以果仁中最高;3个栀子品种中,品种B13-1任何部位的栀子黄色价都是最高的;C13-1果实中栀子苷、总皂苷含量较其他品种高,B13-1果仁中栀子苷含量较其他品种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栀子果实的质量,对6个产地的栀子果实的鲜重、长度、直径进行测定,对果实中的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含量进行测定,构建了栀子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对栀子样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地为浙江温州的栀子的果实质量最大,直径最长,农艺性状显著区别于其他产地,且其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6个产地栀子的定量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7。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有效区分了不同产地的栀子药材,将6个产地的栀子分为4大类。通过上述分析,明确浙江温州所产的栀子综合性状最优,为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栀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