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用林分密度控制图编制可变密度收获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编制杉木林分密度控制图。为提高精度,用改进单纯形法对等树高线和等直径线作了进一步的优化。精度检验表明林分密度控制图适用。引入林分密度指数,将林分密度控制图导成可变密度收获表,保证了图表之间输出结果的一致性,为可变密度收获表的编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讨论林分密度和收获量关系的基础上,用在遂昌县227块标准地的调查数据,建立了遂昌县杉木人工林密度和收获量关系。经检验,方程的估计精度较高。用该方程可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表),估测森林资源调查时的林分蓄积量和模拟林分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3.
辽东山区现有林经营管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提出了辽东山区现有林分类技术标准;对商品林经营管理提出了采用里查德生长函数,拟合参数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编制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进行商品林密度控制;在多形地位指数模型基础上,引进林分密度指数,把编制的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推导成可变密度收获得表,对商品林的收获进行预测和控制,建立了商品林立地、密度与收获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技术体系。同时,探讨了辽东山区公益林的经营理论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产杉木林分合理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半峰宽原理探讨高产杉木林分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最大密度模型与最大密度线模型的林分合理密度经t检验存在显著差异;林分平均胸径及林分平均单株材积与林分密度存在显著回归关系.高产杉木林分合理密度经加权确定其范围为0.56~0.90,即合理密度在0.56N_(max)~0.90N_(max)之间.林分合理密度可为高产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福建将乐林场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杉木的生长过程,编制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为林业生产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编制方法。【方法】以福建省将乐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1996和2007年两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和固定样地资料,先确定杉木林分3个地位级的划分标准,再根据已有的杉木林蓄积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式,取含碳率为0.5,推算杉木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最后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密度的杉木碳储量估计模型。【结果】编制了福建将乐林场不同地位级的杉木碳储量林分密度控制图,图中包含了等树高线、等直径线、等疏密度线、最大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举例说明了该图的使用方法,对于林分平均直径14.0cm、林分密度2 000株/hm2的Ⅱ地位级的杉木人工林而言,其林分碳成熟龄为20年,此时林分碳储量为57.4t/hm2。【结论】编制的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可用来预估福建将乐林场杉木碳储量,但其精度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遂昌县杉木人工林密度和收获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讨论林分密度和收获量关系的基础上,用在遂昌县227块标准地的调查数据,建立了遂昌县杉木人工林密度和收获量关系。经检验,方程的估计精度较高。用该方程可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表)、估测森林资源调查时的林分蓄积量和模拟林分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7.
根据漳平市森林资源建档队收集的1164块杉木实生林标准地资料,编制了漳平市杉木林分密度控制图.  相似文献   

8.
现有林分密度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选择了1952年斯珀尔提出的评价林分密度的四个标准,对国内外现有的十二种密度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林分密度指数(SDI)、相对密度(RD)、树冠竞争因子(CCF)、树木面积比和点密度既能反映树冠平均生长,又与林分疏伐直接相关,并为描述林分最大密度,预测死亡率,以及林分疏伐时最佳林分密度的确定等提供了方便的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密度控制图是一个集设计、展示、评价不同经营措施的有效工具,为同龄林经营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首先是构建热林中心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图,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尾松林分密度进行评估,进而构建密度预警图,并根据预警图提出相应的森林经营建议。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热林中心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年建立的238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以及2013年和2015年的复测数据,采用Reineke自然稀疏方程,构建马尾松密度控制图,基于最优密度的上下限以及二类调查数据,构建马尾松人工林的密度预警图。结果基于最优密度上下限、优势高模型、材积模型以及地位指数模型构建了热林中心马尾松人工林的密度控制图;根据密度控制图和现有林分的密度情况,构建了热林中心密度预警图,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经营建议。结论本研究将热林中心马尾松分为高密度林分,低密度林分以及合理密度的林分,并根据林分所处的状态提出不同的经营建议。高密度的林分,采用疏伐的措施,将林分引向最优密度区间;低密度的林分,采取补植珍贵树种的方式,促使林分朝着合理密度方向发展,落入合理区间的林分,不采取任何与密度调控相关的经营措施,使林分按照原来的经营模式发展,为热林中心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高产杉木材分合理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半峰宽原理探讨高产杉木材分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最大密度模式与最大密度线模的林分合理密度径t经验存在显著差异;林分平均胸径及林分平均单株材积与林分密度存在显著回归关系。高产杉木材分合理密度经加权确定其范围为0.56-0.90,即合理密度在0.56Nmax-0.90Nmax之间。林分合理密度可为高产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林分密度是林分生长特征因子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其影响规律及确定适宜密度,对培育和管理林分都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选择林龄10,15,20,25 a且立地条件相似的6种林分密度(1 050,1 850,2 355,3 825,5 133, 5 533株·hm-2)下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对不同密度下油松人工林分的生长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林分密度与平均胸径和材积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与树高呈显著的负相关性,与林分蓄积量呈不显著的负相关;②从整体看,林龄对林分各生长指标都存在正相关,但不影响林分生长指标的总趋势;③从林木的长势情况和林地生产力方面考虑,林分合理密度应控制在1 800 ~ 2 300株·hm-2。图4表2参12  相似文献   

12.
以闽北地区 80块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资料为基础 ,研究林分蓄积与林分密度和优势木平均高的关系 .建立了林分蓄积与林分密度及优势木平均高的收获模型 M=a1Hb1 Nα- a2 Hb2 Nβ,通过生产弹性、边际产量分析 ,研究了密度效应及优势高效应 ,并根据立地及密度效应模型研究了林分密度、林龄、立地指数对林分蓄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秦岭东段油松飞播林地表可燃物载量进行系统测定,比较不同密度林分之间的差异,分析林分因子对地表可燃物载量的影响,为油松飞播林可燃物管理、林火预测预报及林分健康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在秦岭东段丹凤县流岭飞播林基地44 a油松飞播林中设置3个密度梯度共14块样方,调查样方内地表可燃物载量及相关林分因子,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不同密度油松飞播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差异及林分因子与地表可燃物载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秦岭东段油松飞播林地表可燃物载量为19.90~58.08 t·hm-2,其中64%的林分可燃物载量超过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临界条件——30 t·hm-2。各类型可燃物中,下层枯落物载量占比最大。2)不同密度林分地表可燃物总载量由大到小表现为:低密度、高密度、中密度。下层枯落物载量表现为低密度林分显著大于中、高密度林分。灌木枯枝1 h时滞可燃物载量表现为高密度林分显著大于中密度林分。地表枯枝1 h时滞可燃物载量表现为高密度林分显著大于低密度林分。3)地表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因子的关系表现为灌木枯枝1 h时滞可燃物载量和地表枯枝1 h时滞可燃物载量与密度呈正相关,与枝下高、胸径、树高呈负相关;灌木枯枝10 h时滞可燃物载量与树高和冠幅呈负相关;草本层可燃物载量与冠幅呈正相关。秦岭东段油松飞播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大,有发生较大森林火灾的物质基础。不同密度林分地表可燃物载量差异较大。密度、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对不同可燃物载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该区域油松飞播林进行可燃物调控和林火管理的关键是定期清理林下枯枝落叶和易燃灌草,合理调整林分密度并引进难燃阔叶树种营造结构合理的防火混交林。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人工幼林密度与个体生长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孟家岗的樟予松密度试验样地定期观测和集中调查材料为基础,对林分密度与林木个体生长和形质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30a以下的幼林,林分密度与林分平均直径、林分平均高、冠长、冠幅、轮枝内枝数、枝直径、枝长和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林分密度越大,林分平均直径、林分平均高、冠长、冠幅、枝直径、枝长和林分平均单株材积越小,轮枝内枝数越少;林分密度越小,林分平均直径、林分平均高、冠长、冠幅、枝直径、枝长和林分平均单株材积越大,轮枝内枝数越多。但是林分密度与不同生长级林木平均直径、平均高、冠长、冠幅、轮枝内枝数、枝直径、枝长和平均单株材积的关系比较复杂。总的来看,密度对各个指标的影响程度因林木生长级的增大而减少,因林木生长级的降低而增大。密度对上层木的树高、冠长、冠幅、树冠上层枝直径和枝长等的影响比较小;而对林木直径和单株材积,即使是上层木,影响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15.
柳杉人工林林分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标准地材料建立柳杉人工林林分生长模型并提出预估方法。当森林经理调查获得小班各林分因子后,应用本文研制的林分生长模型及相应的预估方法,可对无人为干预的柳杉人工林的蓄积量、断面积、优势高、平均高、平均胸径、株数等因子进行连续预估,为及时有效地更新柳杉人工林的小班资源数据并掌握其资源动态变化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林分生物量相容性线性模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该文以甘肃省小陇山锐齿栎林分为例,通过图形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陇山锐齿栎林分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W)与林分活立木蓄积量(V)、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密度(2N)均存在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采用代数和法,分2级控制,建立了林分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W)与林分活立木蓄积量(V)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密度(2N)两种形式的生物量相容性线性模型,以95%的可靠性估计,两种形式的 模型对锐齿栎林分各组分生物量的预估精度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类清查数据,利用立地分级方法构建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的生长模型,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中相关因子的更新。同时,根据森林蓄积量、生长量和消耗量与平均年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等林分因子之间的关系,构建估测模型。通过辽宁省鞍山市森林资源年度动态监测的应用示范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模型可用于更新二类调查数据,蓄积等预估模型可以有效反映森林资源的年度消长;本方法能够提高地区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能力,并增强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在闽中山地不同密度湿地松林分的研究表明,湿地松速生期早,是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优良树种.湿地松造纸林树冠重叠系数为1.2517时,可获得较大的蓄积量.通过湿地松生长模型的建立,导出湿地松的适宜经营密度上限.根据湿地松短周期的培育目标,确定出湿地松纸浆林的两种密度模式,即间伐模式(初植密度为3247株/hm2,第10年间伐,强度25%,第15年主伐)和不间伐模式(初植密度为2438株/hm2,第15年主伐).研究结果可为湿地松纸浆林的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次生林抚育保留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秦岭林区中龄次生林抚育间伐保留密度进行了长期定位研究,提出了林分组成为4栎3榫3山扬的混交次生林的抚育合理密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分的合理保留密度为l500拂/hm^2,在此密度下,树高年生长量的变幅为0.1lm,胸径年生长量的变幅为0.09cm,蓄积的年增长量为17.00m^3/hm^2,这些指标在各保留密度中都达到了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