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三文鱼发病前一般有如下征兆1.离群鱼或游于水面、排水部的鱼或在池壁、池底缓游的鱼增多。2.游泳方式异常,出现突进式、旋回式、竖直上下式、曲体或侧体游动或擦磨活动。3.活泼度、集群性下降,摄饵反应迟钝,摄饵量减少。4.体色发暗、变黑或呈灰黄色。5.体表局部浮肿或充血,出现白点或白色粘液。6.鱼鳍缺损,基部充血或颜色变白。二、常见疾病及其防治(一)传染性胰脏坏死症症状:鳃色淡、贫血,前腹部膨胀,消化道无饵,含透明白色粘液,肝脏白色或充血,幽门垂出现凝血块。主要危害开食2~4周稚鱼。防治:因病毒深入卵内部,尚无有…  相似文献   

2.
一、发病和防治情况2002年6月10日,戈沽一口2.5亩的池塘发生了虾病,症状是:南美白对虾的触须变红、尾扇的尖部变红,有的是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最为明显,全身也呈红色。病虾活动减弱,在池边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有时作旋转游动或垂直游动,反应迟钝,摄食量减少。病虾头胸甲的鳃呈淡黄色,壳变硬,肝胰脏变异不明显,机体无黑斑症状。开始,一天死虾10多只,后来死亡数逐渐增加。根据以上症状,我们诊断为弧菌性红体病。按照一些有关资料上介绍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首先采用二溴海因进行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3克/米3,同时投喂药饵。施药后的第三…  相似文献   

3.
一是从养殖鱼类的吃食情况判断:在天气、水温和其他环境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鱼的摄食量突然下降,甚至停止摄食,即有鱼病发生的可能。二是从鱼的活动情况判断:若鱼在水中(水面)离群独游,游动迟缓,或停止游动浮在岸边;鱼表现急躁不安,在水中狂游,打转、斜游,或时常跃出水面,或是头朝下尾朝上尾巴翘出水面,这些异常情况都是鱼生病的迹象。  相似文献   

4.
王桂香 《齐鲁渔业》2009,26(3):56-56
1 防治鱼烂鳃病和肠炎病 每100kg鱼用大蒜素10ml,拌入饵料中投喂,3天为1个疗程;或每100kg鱼每天用10%人工合成大蒜素200g拌饵投喂,连喂6天。  相似文献   

5.
1.防治鱼烂鳃病和肠炎病每100千克鱼使用大蒜素10毫升,拌入饵料中投喂,3天为一个疗程;或每100千克鱼每天用10%人工合成大蒜素200克拌饵投喂,连喂6天。  相似文献   

6.
1 诊断1 .1 目检 病鱼体表、鳍条、鳃上均发现有 0 .5~ 1mm的白色小点状突起 ,个别重度病鱼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点 ,全身体表如同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 ,粘液增多 ,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 ,多漂浮于水面不游动或缓慢游动。因鳃组织被破坏 ,病鱼经常呈浮头状漂浮于水面。1 .  相似文献   

7.
中华绒螯蟹的摄食量和胃容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实验室水族箱控温条件下,以个体重3—50g的河蟹为试验对象,探讨了河蟹日摄饵率与不同饵料,水温和蟹体规格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测定了不同规格河蟹胃的物理最大容纳量(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在15—25℃范围内,河蟹的日摄饵率与水温呈指数式递增.25℃时,河蟹对小鱼、配合饵料和熟黄豆的日摄饵率分别是15℃时的1.77、1.68和2.33倍;而在同一水温条件下,河蟹对黄豆的摄饵率最低、小鱼最高,表现出对小鱼有较好的嗜食性。20℃条件下,河蟹的日摄饵率与规格呈负相关关系.统计结果表明,三种饵料中,不同规格的河蟹对配合饵料的摄食随意性较大;河蟹的胃容量与体重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合体重与摄饵率、胃容量之相关方程,推算了一定水温条件下不同规格河蟹的日投饵次数.  相似文献   

8.
<正>热带鱼蓝鲨(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又称苏氏圆腹、虎头鲨、淡水鲨、巴丁鱼或八珍鱼,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优良淡水养殖种类。淡水鲨鱼营底栖生活,属杂食性鱼类,幼鱼以浮游动植物为饵,也摄食人工饲料,成鱼则摄食水生植物和人工饲料。该鱼十分贪食,故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对环境适应性强,河流、池塘均可养殖,养殖8个月可增重1 kg。该鱼性胆小,游动快捷,受惊扰在水中不停地跳跃。淡水鲨鱼抗低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的常见疾病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义 《水产养殖》2002,(4):25-26
1 烂鳃病1.1 病原 柱状纤维粘细菌。1.2 症状及流行情况 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少食或不食;鳃分泌大量粘液,鳃丝腐烂,严重时鳃丝上附有污物。黄颡鱼鱼种和成鱼均可发病,4~6月为发病高峰,可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0.
浅述鱼类的摄饵促进物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鱼类对某种饵料的嗜好程度是由于饵料中含有的摄饵促进物质的状况决定的.摄饵促进物质又可以分为摄饵引诱物质(feeding attractant)和摄饵刺激物质(feeding stimulant).所谓摄饵引诱物质是指能将鱼群吸引到饵料周围的物质,而摄饵刺激物质是指能诱起鱼类食欲并促进其完成吞食饵料过程的物质。然而由于鱼是生活在水中的,这两种物质的特性很难根据鱼类的行动进行区分.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只是将这两种物质统称为摄饵促进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