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堆型艾美耳球虫保定株裂殖子3-1E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E,用碱裂解法大量提取重组表达质粒,纯化后免疫接种1周龄雏鸡。分别设高(100μg)、中(50μg)、低(25μg)3个剂量组,同时设活卵囊接种组、非免疫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在7日龄时首免,14日龄加强免疫,1周后用2.5×105个E.acervulina保定株球虫孢子化卵囊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50μg的剂量可使试验鸡产生较强的抗球虫效果,攻虫鸡的卵囊产量下降67.67%,肠道病变记分降低66.96%,并使鸡的相对增重率达88.36%,ACI值为176.06。  相似文献   

2.
采用SOE-PCR将鸡柔嫩艾美耳球虫3-1E抗原基因与鸡IFN-γ基因用(GGGGS)3接头融合,扩增出IFN-γ/3-1E融合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roVAX中构建双价融合表达质粒proIE。通过IFA检测proI、proE、proIE重组质粒在转染细胞PK-15后的蛋白表达情况。将重组质粒于14、21日龄免疫AA肉鸡,28日龄感染5×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观察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与proE和proI相比,proIE双价融合DNA疫苗具有增强免疫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粪便中的卵囊排出量(P0.05),但体重增加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用E.acervulina重组质粒pcDNA3-3-1E免疫雏鸡,观察其对雏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将7日龄雏鸡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pcDNA3.1空质粒组、重组质粒免疫组和卵囊免疫组,每组30只。pcDNA3-3-1E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雏鸡,剂量为50μL/只(含质粒1g/L)。7日龄免疫1次,14日龄加强免疫1次。检测雏鸡血液T淋巴细胞增殖率,测定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与空质粒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重组质粒组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外周血中IgG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表明pcDNA3-3-1E裸质粒DNA能有效的提高雏鸡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构建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免疫保护性,本实验将E.tenella表面抗原基因3-1E(E)与鸡IFN-γ、IL-2基因分别串联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DNA-E-IFNγ、pcDNA-E-IL2,同时构建对照质粒pcDNA-E、pcDNA-IFNγ、pcDNA-IL2.经酶切鉴定得到预期大小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预期序列一致.将构建的重组质粒免疫鸡只,经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重组质粒在鸡体内可以正常表达;对感染鸡只的免疫保护效果显示,pcDNA-E-IFNγ、pcDNA-E-IL2组抗球虫指数(ACI)分别为181.04、187.30,具有高效的抗球虫效果,为将其进一步研制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抗球虫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鸡IL-2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河北株Et MIC-2质粒的免疫增效作用,将构建的pcDNA3.0-IL-2、pcDNA3.0-EtMIC-2和pc DNA3.0-IL-2-EtMIC-2质粒分别免疫雏鸡,研究其对E.tenella攻毒后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pcDNA3.0-IL-2-EtMIC-2重组质粒的免疫剂量为100μg、150μg时,抗E.tenella攻击的保护率均高达95%,抗求虫指数(ACI)分别为163和165,比免疫pcDNA3.0-IL-2和pcDNA3.0-EtMIC-2组分别提高了91.99%、94.35%和31.88%、33.50%。  相似文献   

6.
旨在评价表达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HMGB1基因质粒DNA免疫对同源株攻虫的免疫保护效果。将EtHMGB1基因插入pcDNA3.1(-)/myc-His A真核表达载体中,并在Hela细胞中进行体外瞬时表达。设计了pcDNA3.1(-)/myc-EtHMGB1免疫组、pcDNA3.1(-)/myc-His A免疫组、重组蛋白质+FCA佐剂免疫组、pcDNA3.1(-)/myc-EtHMGB1+重组蛋白质联合免疫组、FCA佐剂免疫组、未免疫攻虫组和未免疫未攻虫组7个试验组。分别于14和21日龄对鸡进行两次免疫,28日龄时除未免疫未攻虫组外各组用1×104个E.tenella孢子化卵囊攻虫,以平均增重、卵囊产量和病变记分作为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cDNA3.1(-)/myc-EtHMGB1重组质粒,转染后该质粒可在Hela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该重组质粒单独免疫、重组蛋白质单独免疫或重组质粒与重组蛋白质联合免疫均对鸡肠道病变改善效果不明显,但可显著提高增重,降低卵囊产量,尤以重组质粒与重组蛋白质联合免疫效果最佳,显示Prime-boost免疫策略可提高该重组质粒的免疫保护效果。上述结果显示HMGB1可作为未来球虫疫苗研制的良好候选抗原之一。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发表的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tenella)微线蛋白5(Micronemeprotein5,MIC-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出EnMIC-5部分基因片段。将基因片段与pMD18-Tsimple载体连接,重组质粒测序结果表明EnMIC-5基因大小为1470bp,编码490个氨基酸。EnMIC-5与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EnMIC-5,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约57.5ku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蛋白可被鸡感染E.necatrix阳性血清识别。用重组蛋白免疫昆明鼠,一免后15d即可检测到相应抗体,且抗体在三免后40d仍维持较高水平,证实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河北株重组IL-2-EtMIC-2DNA疫苗的免疫原性与抗氧化能力,将24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成8组,每组30只,Ⅰ、Ⅱ组分别为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Ⅲ、Ⅳ组在14、21日龄分别肌肉注射100μg的pcDNA3.0-IL-2、pcDNA3.0-EtMIC-2,Ⅴ、Ⅵ、Ⅶ组在14、21日龄分别肌肉注射50,100,150μg的pcDNA3.0-IL-2-EtMIC-2,Ⅷ组在21日龄免疫鸡球虫活疫苗;28日龄时,除Ⅱ组外,每只鸡接种4×10~4个E.tenella卵囊。结果显示:各免疫组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EtMIC-2抗体水平以及血清T-SOD、GSH-Px和TAOC活性较Ⅰ、Ⅱ组均呈现升高趋势,其中当pcDNA3.0-IL-2-EtMIC-2重组质粒的免疫剂量达100μg/只时,使试验21d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14,21,28d的血清EtMIC-2抗体水平和T-AOC活性,14,21d的血清GSH-Px活性以及14d的血清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单独免疫pcDNA3.0-IL-2和pcDNA3.0-EtMIC-2组(P0.05)。结果表明:IL-2可增强EtMIC-2基因的免疫原性和抗氧化能力,适量的pcDNA3.0-IL-2-EtMIC-2重组质粒可显著提高机体的细胞与体液免疫水平以及抗氧化能力,达到抗球虫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用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子孢子表面抗原基因原核细胞表达产物免疫雏鸡,观察其对球虫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将可溶性重组蛋白和包涵体重组蛋白经肌肉注射分别于7日龄、14日龄两次免疫罗曼小公雏,同时设攻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于第2次免疫后1周(28日龄)用1 ×104个E.tenella卵囊进行攻毒,观察其诱导产生的保护力.结果表明,3-1E可溶性蛋白组免疫无论从卵囊计数、盲肠病变计分和相对增重均优于包涵体免疫组.说明3-1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攻击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1鸡球虫病的防治措施1.1疫苗的选择肉仔鸡选用含柔嫩、堆型、巨型、和缓等4种艾美耳球虫的疫苗;种鸡选用柔嫩、毒害、布氏、巨型、堆型、和缓、早熟等7种艾美耳球虫的疫苗较为理想。1.2接种方法饮水免疫是最为简单易行的方法,因球虫卵囊易沉淀,所以一定要用悬浮剂。饮水要保持一定温度,不含化学物质,而且要做到均匀免疫,避免少数鸡漏免。经口直接滴服是最为准确的接种方法,一般要在雏鸡出壳后进行,拌料免疫时将球虫疫苗配制成水剂,均匀喷洒饲料,让出壳3d内的雏鸡自由采食,料量控制在全群鸡24h可吃完之内。1.3接种球虫疫苗后的饲养管理严格掌…  相似文献   

11.
对携带兔斯氏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5基因(MIC-5)真核表达质粒asd-pBMIC-5-IL-15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4550(X4550/asd-pBMIC-5-IL-15)进行了安全性、稳定性与免疫原性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菌在109CFU剂量以下对家兔安全;连续培养30代重组菌,重组表达质粒可稳定存在于X4550内,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用重组菌2次免疫动物后,既能诱导机体产生抗兔斯氏艾美耳球虫抗体,也能显著增强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抗球虫指数为164.4.试验表明,减毒沙门菌介导的兔球虫调节型DNA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评价表达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顶膜抗原1(Apical membrane antigen 1,Et AMA1)基因的DNA疫苗对雏鸡柔嫩艾美耳球虫人工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将Et AMA1基因和鸡IFN-γ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 CAGGS中,分别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 CAGGS-Et AMA1和p CAGGS-Et AMA1-IFN-γ。将重组质粒p CAGGS-Et AMA1转染进293T细胞中,经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实验鉴定,观察其在体外表达情况。将p CAGGS-Et AMA1和p CAGGS-Et AMA1-IFN-γ于7日龄和14日龄腿部肌肉注射免疫雏鸡,21日龄人工感染1×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第29日龄时处死试验鸡,以平均增重、卵囊产量和病变记分来评价重组质粒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p CAGGS-Et AMA1转染的293T细胞出现明显的红色荧光;两种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免疫组鸡的平均增重与未攻虫组的平均增重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未免疫攻虫组则与未攻虫组在增重方面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免疫组鸡相较于未免疫攻虫组在病变记分方面显著下降;免疫组的卵囊减少率分别为67.43%和72.89%;p CAGGSEt AMA1-IFN-γ组在增重、盲肠病变记分和卵囊减少率方面都优于p CAGGS-Et AMA1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构建的2种重组质粒对雏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将携带鸡柔嫩艾芙耳球虫540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5401的减毒沙门氏菌ZJ111菌株(ZJ111/pcDNA3—5401)口服接种于3日龄非免疫鸡,2周后进行第2次接种。结果表明.利用该减毒沙门氏菌作为戴体具有相对安全性,用限制性酶切分析和PCR鉴定证实,体内试验和体外培养的重组质粒在受体菌ZJ111菌株内比较稳定。用ZJ111/pcDNA3—5401(10^4cfu)口服接种非免疫鸡.2周后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二免后2周用柔嫩艾笑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攻击,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表明,重组ZJ111/pcDNA3—5401菌既能诱导产生抗鸡柔嫩艾芙耳球虫抗体,也能显著增强淋巴细胞增殖水平(P〈0.05);其抗球虫指数为164.98。试验结果显示,利用减毒沙门氏菌为戴体传递DNA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组织匀浆涂片及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检测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初次、二次感染雏鸡局部黏膜组织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氏腺的T细胞百分含量变化。结果发现,毒害艾美耳球虫一次感染雏鸡后,其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氏腺的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在一定时期内较对照雏鸡明显增加;毒害艾美耳球虫二次大剂量攻击性感染雏鸡后的初期,上述指标呈现一过性下降,随即开始回升,14 d较对照和一次感染雏鸡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利用RT-PCR方法从鸡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子孢子中成功克隆热休克蛋白90(Hsp90)基因,并构建其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pET30a-Hsp90和pVAX-Hsp90。重组表达的89 kD可溶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表明,其反应性和特异性良好。真核表达质粒pVAX-Hsp90体外瞬时转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成功表达。雏鸡真核表达质粒免疫后进行攻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pVAX-Hsp90组较空载体组及PBS组增重极明显(P0.01),且肠道病变减轻,OPG减少,抗球虫指数为166.17。综上初步评价了Hsp90核酸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表明Hsp90是一种潜在的鸡球虫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pcDNA3.1/IL-4重组表达质粒作为疫苗佐剂进入临床应用的生物安全性,本试验就pcDNA3.1/IL-4重组表达质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环境释放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将pcDNA3.1/IL-4重组表达质粒经肌肉途径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剖杀动物并摘取各种组织,抽提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分析其在组织内的分布及与细胞基因组发生整合的可能性,同时检测了免疫动物现场环境,以监测pcDNA3.1/IL-4重组表达质粒上的猪IL-4基因、CMV启动子基因和抗性基因是否在环境细菌中发生转移和扩散.结果表明,免疫后1 d在3/3小鼠各组织中仅注射部位肌肉存在重组表达质粒,免疫后5 d仅有1/3小鼠于注射部位肌肉中存在重组表达质粒,免疫后15 d所有小鼠的各组织中无重组表达质粒存在;未发现pcDNA3.1/IL-4重组表达质粒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和转化到环境其他细菌中.因此,认为pcDNA3.1/IL-4重组表达质粒对动物和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重组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必须解决其对机体和生物环境释放的安全性问题。本研究以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进行试验,探讨了其在小鼠体内组织的分布和生物安全性。将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经肌肉途径免疫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迫杀,并取各种组织抽提基因组DNA:一是利用PCR技术检测其在组织内的分布及与细胞基因组发生整合的可能性;二是以PCR技术检测免疫动物现场环境样品,监测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中的猪IFN-γ基因、CMV启动子基因和抗性基因是否转移和扩散到环境细菌中。结果表明,免疫24h后在小鼠的各组织中仅注射部位肌肉存在重组表达质粒,免疫5d后仅有1只小鼠注射部位肌肉和血液中存在重组表达质粒,免疫15d后所有动物的各组织中无重组表达质粒存在;同时未发现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和转化到环境其他细菌中。因此,认为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对动物和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构建柔嫩艾美耳球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Eimeria tenella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Et STK)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实现在DF-1细胞中的表达,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c DNA为模板,PCR扩增Et STK基因,将扩展产物与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flag连接,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flag-Et STK,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DF-1细胞进行表达,利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 uorescene assay,IFA)对其表达情况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 DNA3.1-flag-Et STK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显示在54 k Da处出现条带;IFA检测到特异性的绿色荧光,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pc DNA3.1-fl ag-Et STK成功地在DF-1中实现了表达。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柔嫩艾美耳球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的功能及球虫核酸疫苗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松  薜进 《养殖技术顾问》2011,(10):129-129
1流行特点 柔嫩艾美耳球虫引起的急性盲肠球虫病见于3~6周龄的雏鸡,很少见于2周龄以内的鸡群。堆型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引起的慢性小肠球虫病常发生在40~60日龄雏鸡;而毒害艾美耳球虫引起的急性小肠球虫病常见于8~18周龄的育成鸡。  相似文献   

20.
鸡球虫病是以危害雏鸡为主的一种急性流行性疾病,死亡率高。其病原体主要是艾美耳属的各种球虫,现已发现的艾美耳属球虫(Eimeria)有9种,即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布氏艾美耳球虫(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