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为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香蕉中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电离、正负离子扫描,单四极杆串联质谱以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对样品进行检测,采用基质匹配标准品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在0. 05~0. 50μg/L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基质标准曲线分别为y=3. 17×10~4x+1. 18×10~6(r=0. 999 4)、y=6. 04×10~3x+8. 3×10~5(r=0. 999 3)。在0. 1、1. 0、10. 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 9%~107. 5%、93. 6%~102. 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 2%~9. 0%、3. 2%~9. 3%;苯醚甲环唑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 0、3. 3μg/kg,噻呋酰胺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 5、3. 3μg/kg。样品经测定,发现不套袋处理下,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的半衰期分别为11. 0、14. 7 d;套袋前施药,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的半衰期分别为23. 1、16. 1 d; 2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都是35 d。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单萜酚类化合物与杀菌剂混配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筛选能够防治水稻、玉米纹枯病的药剂,本研究分别将百里香酚、香芹酚与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混配,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R. solani的抑菌活性,并以孙云沛法评价了单萜酚与杀菌剂混配的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香芹酚、百里香酚与噻呋酰胺以1:5、1:4、2:3、3:2、4:1和5:1比例混配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其中香芹酚和噻呋酰胺4:1混配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0.928 mg/L,共毒系数(CTC)为1397.39;香芹酚与苯醚甲环唑以3:2、4:1和5:1比例混配以及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以2:3、4:1和5:1比例混配也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对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增效作用明显,香芹酚与噻呋酰胺的4:1混剂对R. solani抑菌活性高,具备应用于水稻、玉米纹枯病的防治的潜力。天然单萜酚类化合物与杀菌剂以一定比例混配能够显著提高其抑菌活性,在杀菌剂研发、筛选中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月  张群  林靖凌  吕岱竹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173-4174
对比了4种不同套袋方式下丙环唑在香蕉上的残留降解情况.按推荐施药剂量1.5倍施用1次,不同时间间隔多次采样并测定丙环唑残留量.套袋方式下施药,丙环唑无初始沉积量;不套袋方式下施药,施药后也不套袋,丙环唑的降解半衰期是12.7d,施药后套袋,丙环唑的降解半衰期是17.1d.香蕉套袋可以有效阻挡农药在蕉果上的附着,从而降低丙环唑在香蕉上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丙硫唑、噻呋酰胺、氟环唑及苯醚甲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的毒力。结果表明,丙硫唑和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的活性较高,EC50分别为0.228 1、0.290 4 mg/L;其次是噻呋酰胺,EC50为0.624 6 mg/L;苯醚甲环唑活性最差,EC50为4.404 6 mg/L。选择丙硫唑和噻呋酰胺6种配比(5∶1、3∶1、1∶1、1∶3、1∶5、1∶7)测定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联合毒力,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24.96、164.91、193.19、224.93、226.61、274.09,表明两种药剂间的联合毒力具有增效作用,其中以有效成分质量比为1∶7时,增效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研究乳油、悬浮剂、水乳剂3种不同剂型对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中残留消解动态的影响。按高剂量(有效成分浓度187.5 mg/kg)施药1次后,苯醚甲环唑乳油、悬浮剂、水乳剂3种剂型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12、12 d。以高剂量、低剂量(有效成分浓度125.0、187.5 mg/kg)2个浓度分别在香蕉上施用3种不同剂型的苯醚甲环唑,结果表明,乳油、悬浮剂、水乳剂3种剂型的苯醚甲环唑以相同的施药浓度施用在香蕉上以后,消解规律相似,在香蕉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12、12 d。乳油、悬浮剂、水乳剂3种剂型对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上的消解动态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2010-2011年进行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悬浮剂对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悬浮剂1000~2 000倍液可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3次施药后l0d防效为75.25%~87.43%,其1 000倍液的防效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微乳剂l 500倍的防效,其2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和对照药剂1 500倍处理相近,且在供试剂量下对香蕉植株生长无致害性影响.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悬浮剂可作为香蕉叶斑病防治中的新药剂,在发病初期开始施药,使用浓度为100001 500倍.  相似文献   

7.
选择丙环唑、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3种三唑类杀菌剂,研究其在香蕉全果、果肉和果皮中的冷冻储藏稳定性。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香蕉样品中丙环唑、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3种杀菌剂的定量限分别为0.01、0.005和0.01 mg/kg。实验分别测试了0.1和3.0 mg/kg两种不同浓度的三种杀菌剂在香蕉不同基质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高浓度(3.0 mg/kg)时,储藏360 d后,丙环唑、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在全果、果肉和果皮3种样品基质中的浓度均能稳定在90%以上;在低浓度(0.1 mg/kg)时,储藏360 d后,丙环唑在全果、果肉和果皮3种样品基质中的浓度也能稳定在90%以上;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果皮中储藏360 d后的浓度稳定在95%以上,但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在全果和果肉中分别降低至83%和76%。3种杀菌剂在香蕉果皮中最容易保持稳定,其次为香蕉全果,在香蕉果肉中更容易降解。  相似文献   

8.
苯醚甲环唑防治香蕉叶斑病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5%苯醚甲环唑稀释2000~4000倍防治香蕉叶斑病,在发病初期使用,平均防治效果最高达70%。施药3次后,25%苯醚甲环唑稀释2000倍、3000倍、4000倍及25%丙环唑乳油稀释1500倍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0%、69.5%、62.6%、73.0%,25%苯醚甲环唑稀释2000倍、3000倍的防治效果与25%丙环唑乳油稀释1500倍相比,差异不显著,可作为香蕉叶斑病防治中的轮换用药。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农药,指导水稻生产,本研究借助于开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支持,以10%己唑醇乳油、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为供试药剂,以汴稻1号为试验对象,开展了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己唑醇乳油和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达到87.99%和87.67%,极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处理;且对水稻安全,可分别使水稻较不施药对照增产8.9%和8.5%。因此,上述两种药剂可以作为今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药剂,建议在生产上重点推广使用,也可以用10%己唑醇乳油、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种药剂交替使用或按比例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苯醚甲环唑在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北京、萧县、杭州及长沙4个地区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并探讨了土壤微生物、温度、含水量及药剂质量分数对其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4个地区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1.63~21.77 d.土壤微生物对苯醚甲环唑降解起主导作用,灭菌土壤降解半衰期是非灭菌条件下的6.09倍;15~40℃范围内,温度升高,土壤中苯醚甲环唑降解加快,15~25℃降解速率增加幅度较大;士壤含水量过高(150%)和过低(25%)都不利于苯醚甲环唑降解,而土壤中药剂质量分数的增大对苯醚甲环唑降解则起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0%丙硫唑悬浮剂和30%氟环唑悬浮剂毒力较高,其EC50分别为0.228mg/L、0.2904mg/L;其次为250g/L噻呋酰胺悬浮剂,EC50值为0.6246g/L;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的室内抑菌效果较差,EC50值为4.4046g/L。用20%丙硫唑和250g/L噻呋酰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质量比5:1、3:1、1:1、1:3、1:5、1:7配比,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24.96、164.91、193.19、224.93、226.61、274.09,其中两者按有效成分质量1:7时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24%噻呋酰胺(满穗)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4%噻呋酰胺(满穗)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在纹枯病发生前期施药1次,防治效果83.9%,显著优于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20%井冈霉素水溶粉剂施药2次的效果。24%噻呋酰胺悬浮剂持效期长,一般发病年份,每季水稻施1次药即能有效控制纹枯病为害。24%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纹枯病的适期在病害发病前期,在病害中后期施药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丙硫多菌灵、嘧菌酯、噻呋酰胺、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井冈霉素6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225 g/hm2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在药后7 d和14 d均较好,分别达到85.94%和68.25%。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防控水稻纹枯病,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以常规药剂11%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另选用4种药剂开展了水稻纹枯病田间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325 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40 mL、15%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40 mL、32%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20 mL、40%丙硫菌唑悬浮剂30 mL均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与每667 m~2用11%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35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5.
苯醚甲环唑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苯醚甲环唑在苹果上的残留特性和使用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苹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1~10.3d和11.0~14.1d。苯醚甲环唑10%可湿性粉剂66.67mg(a.i)/kg、100mg(a.i)/kg,施药4~5次,末次施药后7d收获的苹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均低于0.5mg/kg。推荐该药在苹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d。  相似文献   

16.
为减轻豇豆炭疽病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生物农药几丁聚糖、生化复配制剂咪鲜·几丁糖和化学农药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防治豇豆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大棚秋季豇豆炭疽病发生较重情况下,每公顷用2%几丁聚糖AS 2 250 g、46%咪鲜·几丁糖EW 450g、10%苯醚甲环唑WG 900 g(对照药剂)和24%噻呋酰胺SC 360 ml,5~8天施药1次,连续施用3次,药后7、14、20天,防治效果均在83%、78%和73%以上,且4种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该4种药剂尤其是几丁聚糖和咪鲜·几丁糖不仅可以作为防治炭疽病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理想药剂,确保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验证35%噻呋酰胺·氟环唑悬浮剂公顷用量225、300mL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第1次施药于水稻分蘖末期,第2次施药于水稻破口期,末次施药后25、36d调查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达98%以上,这2个处理剂量防效差异不大。35%噻呋酰胺·氟环唑悬浮剂对水稻增产效果明显,增产为4.36%~4.46%。  相似文献   

18.
柑橘和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残留动态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状况.结果表明,柑橘中苯醚甲环唑消解速度较快,橘皮中半衰期为7.95~12.65 d、橘肉中7.95~12.65 d、全果中7.95~12.65 d;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消解相对缓慢,半衰期为12.33~17.95 d.2年试验结果中,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按照施药浓度1000和2000 mg/kg,施药3、4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1 d,柑橘全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该药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为减轻豇豆炭疽病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生物农药几丁聚糖、生化复配制剂咪鲜·几丁糖和化学农药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防治豇豆炭疽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大棚秋季豇豆炭疽病发生较重情况下,每亩用2%几丁聚糖水剂150 g、46%咪鲜·几丁糖水乳剂30 g、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 g(对照药剂)和24%噻呋酰胺悬浮剂24 ml,5~8 d施药1次,连续施用3次,药后7、14、20 d,防治效果均在83%、78%和73%以上,且4种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该4种药剂尤其是几丁聚糖和咪鲜·几丁糖不仅可以作为防治炭疽病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理想药剂,确保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为减轻豇豆炭疽病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生物农药几丁聚糖、生化复配制剂咪鲜·几丁糖和化学农药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防治豇豆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大棚秋季豇豆炭疽病发生较重情况下,每公顷用2%几丁聚糖AS 2 250 g、46%咪鲜·几丁糖EW 450g、10%苯醚甲环唑WG 900 g(对照药剂)和24%噻呋酰胺SC 360 ml,5~8天施药1次,连续施用3次,药后7、14、20天,防治效果均在83%、78%和73%以上,且4种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该4种药剂尤其是几丁聚糖和咪鲜·几丁糖不仅可以作为防治炭疽病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理想药剂,确保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