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改良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以贡菊为对照,测定了不同品系昆仑雪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及槲皮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较适宜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Alitima HP C18 5μm色谱柱(250mm×4.6 m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40℃,进样量5μL。不同品系的昆仑雪菊与贡菊主要活性成分相似,但其含量差异显著。用该方法测得昆仑雪菊和贡菊中的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及槲皮苷的含量均高于药典规定的含量标准,其中昆仑雪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槲皮苷的含量显著高于供试贡菊。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红茂草中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红茂草的合理采收期。[方法]取不同生长时期的红茂草,根叶分开洗净、烘干、粉碎后,用醇溶法提取不同器官中的生物碱,在210nm波长下测定OD值,计算生物碱含量。[结果]红茂草叶片中的生物碱含量最高,根仅次之,二者无显著差异。同一生长期根与叶片的生物碱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生长期叶片中生物碱含量差异不显著,根中和全草中的生物碱含量差异极显著。盛花期、结荚期根中的生物碱含量最低,为3.84%,初花期、枯死期最高,为5.92%。初花期叶片中生物碱含量最高,为6.36%,枯死期最低,为5.56%。初花期的全草生物碱含量最高,为6.14%。[结论]初花期为红茂草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3.
为金银花药材的生产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设5个施氮水平、4个采收期,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采收期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23g/株可明显提高绿蕾期、白蕾期、白花期和黄花期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含量和木犀草苷含量;在白蕾期采收,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均较高,可作为金银花中药材的适宜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4.
张芳  张永清  于晓  崔清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06-5307,5636
[目的]探讨蚜虫危害对金银花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了金银花正常植株和蚜虫危害植株中的绿原酸、马钱苷、咖啡酸、木犀草苷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蚜虫危害后金银花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均比正常植株要低,其中绿原酸含量降低了5.99%,马钱苷含量降低了5.25%,木樨草苷含量降低了15.09%。[结论]在金银花栽培过程中防治蚜虫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金银花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方法,对金银花75%甲醇提取液中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芦丁和木犀草苷8种成分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8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R2>0.999 0);平均回收率为98.98%~102.84%(n=6);相对标准偏差为0.90%~4.11%。10批金银花样品均表现为绿原酸含量最高,含量为26.93~31.90 mg/g,且8种成分含量的RSD均符合标准。【结论】该方法简单稳定,适合金银花中有效成分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为明晰朱砂梅品种群梅花花色表型差异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以花色由浅至深呈梯度变化的6个朱砂梅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色差仪和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品种盛花期花瓣的花色表型及花色苷含量,通过荧光定量PCR及相关性分析,对花色苷合成结构基因(PmCHS、PmCHI、PmF3H、PmF3′H、PmDFR、PmANS、PmUFGT)及转录因子编码基因(PmMYB1、PmbHLH3)的转录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各品种间花瓣花色苷含量与花色红度的变化趋势一致;PmMYB1、PmbHLH3、PmF3′H、PmDFR、PmUFGT的相对表达量与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转录因子编码基因PmMYB1与PmbHLH3的相对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结构基因PmF3′H、PmDFR、PmUFGT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推测转录因子编码基因PmMYB1PmbHLH3通过正向调控结构基因PmF3′H、PmDFR和PmUFGT的表达从而调控朱砂梅花瓣的呈色。  相似文献   

7.
“华金6号”金银花新品种药材适宜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确定"华金6号"金银花新品种药材适宜采收期。【方法】采集三青期、二白期及大白期后不同时间内的花蕾,用游标卡尺和电子天平测定花蕾的长度、最粗处直径、干重等指标;HPLC法测定绿原酸及木犀草苷含量。【结果】在三青期至大白期,花蕾外观性状变化明显且呈上升趋势,花蕾长度、直径及干重分别由0.17cm、2.05cm、0.19g上升至0.24cm、2.80cm、0.25g,大白期后第2天至第11天,三者均趋于稳定;在三青期至大白期,绿原酸含量由33.59mg/g下降至24.32mg/g,木犀草苷含量由0.55mg/g上升至0.95mg/g,大白期后第2天至第11天,绿原酸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最低至17.73mg/g,但木犀草苷含量持续上升,最高至1.93mg/g。【结论】"华金6号"金银花在整个大白期内,花蕾干重,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均相对稳定,考虑到花蕾发育的一致性及药材外观性状,本研究认为"华金6号"金银花在整个大白期内均可采摘。  相似文献   

8.
不同刈割时期对紫花苜蓿干草调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刈割时期的紫花苜蓿干草品质的研究表明:盛花期刈割的苜蓿干燥速度快于初花期和结荚期,晾晒28h以上即可成功调制优质干草,初花期和结荚期刈割的苜蓿成功调制干草需要晾晒32h;调制干草的适宜含水量是20%左右;初花期苜蓿叶的蛋白质含量是茎的2.41-2.95倍,苜蓿干草的叶量是决定苜蓿品质的主要因素;不同刈割时期调制的苜蓿干草茎叶比差异较大,结荚期明显高于盛花期和初花期,是初花期的5-7倍。在初花期刈割,调制干草中茎叶比变化较小,叶损失少,可获得高质量的干草。  相似文献   

9.
土壤水分对棉纤维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花铃期缺水,严重影响纤维伸长,可溶性糖含量低,纤维素积累量少;初花期至盛花期,土壤相对湿度由80%降至60%,明显抑制纤维伸长,纤维素积累量减少;花铃期充足供水或初花期适当控制水分,盛花期土壤相对湿度达80%,能促进纤维伸长,有利于前期纤维中可溶性糖的增加和后期纤维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研究药用菊花红心13号、NJK-2、优单6号、似贡2号、大花6号等品种类型木犀草苷、绿原酸、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挥发油、多糖等成分在花期的动态积累过程,为药用菊花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杭白菊5个品种类型花序6个开放程度的木犀草苷含量、绿原酸含量、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采用蒸馏法测定挥发油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菊花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除似贡2号外,其余品种类型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总黄酮的含量最大值均出现于80%开放,即药用菊花普遍采收时期;而似贡2号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总黄酮的含量最大值出现于胎菊时期。5个品种类型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总黄酮的含量最小值都出现在100%开放时;多糖和挥发油的含量则不同品种有较大差异,但总体呈现随着开放程度增加而逐步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生育期红三叶草的生长情况和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变化,为红三叶草种植及适时收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生育期红三叶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性能指标和营养成分指标,分别在两个收获期(即第一茬和第二茬)初花期和盛花期测定红三叶草的生长性能指标;并在每个生育期采集10个1m2样方的鲜草,自然风干后,分别测定红三叶草干物质(DM)、粗灰分(Ash)、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磷(P)的含量。【结果】在生产性能方面,第一茬盛花期在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方面极显著高于初花期(P0.01),分别高出27.65%、69.94%、76.96%;第二茬盛花期的株高、干草产量极显著高于初花期(P0.01),分别为15.23%和47.67%,但在鲜草产量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在营养物质含量方面,第一茬盛花期的NDF和ADF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初花期5.24%(P0.05)和27.06%(P0.05),而第一茬盛花期的Ash和Ca分别显著低于初花期8.73%(P0.05)和13.50%(P0.05),但在DM、CP和P含量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茬盛花期的NDF和ADF含量分别显著高出初花期5.82%(P0.05)和9.20%(P0.05),而第二茬盛花期的Ca和P含量方面分别极显著低于初花期6.57%(P0.01)和24.14%(P0.01),但在DM、Ash和CP含量方面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合来看,在生产性能方面,第一茬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比第二茬分别显著高出46.50%和35.30%(P0.05);在营养物质含量方面,第一茬的Ca、NDF和ADF含量比第二茬分别显著高出16.54%(P0.05)、23.09%(P0.05)和29.54%(P0.05),而在DM、Ash、CP和P方面,第一茬与第二茬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红三叶草两个茬次的盛花期在Ash、Ca、P含量均显著低于初花期,而NDF、ADF含量均高于初花期,但是,两个茬次的不同生育期在CP含量方面差异不显著,在株高、产量方面分别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初花期,在盛花期刈割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宁夏引种金银花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原产地山东省平邑县和引种地宁夏自治区贺兰县不同花期的金银花为试材,HPLC测定绿原酸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引种地金银花大白期绿原酸含量最高,为3.792%。原产地金银花银花期绿原酸含量最高,为4.076%。原产地金银花二白期和银花期绿原酸含量明显高于引种地。原产地金银花各个花期总黄酮含量均明显高于引种地,原产地以金银花二白期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968%,引种地以金银花金花期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683%。以上差异因山东平邑和宁夏贺兰的最低月均气温、年均降水、海拔等生态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所造成的。[结论]原产地与引种地金银花中的绿原酸、总黄酮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指导雪菊生产,分别对雪菊花蕾、小花、中花和大花中的活性物质总黄酮、绿原酸、茶多酚、总糖、总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大花百粒干重最大为7.425g,小花总黄酮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5.845%和19.715%,花蕾期绿原酸、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6.594、9.900、14.337mg·g-1。Ca、Zn、Cu的含量均在花蕾期最高,分别为6445.3、84.12、35.19mg·g~(-1),Mg和Mn在小花期含量最高,Fe的含量在大花期最高,花蕾期最低。花蕾期和小花期活性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可以确定为雪菊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4.
金银花不同花期花蕾质量及指标成分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期,以封丘大毛花金银花为材料,测量其7个不同花期鲜花蕾和干花蕾的千蕾质量,利用HPLC研究其不同花期花蕾千蕾质量及指标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封丘大毛花7个不同花期的千蕾质量差异明显;不同花期绿原酸含量为0.350%~2.501%,木犀草苷含量为0.036%~0.207%,不同花期指标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最佳采收期为二白期到大白期。  相似文献   

15.
以切花寒菊‘雪白’和‘雪中花’为材料,研究了低温下2个寒菊品种舌状花在不同开放期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和POD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升-降-升过程中,两品种相对电导率、MDA含量的变化与温度变化趋势相反,SOD、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自然低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的变化持续积累。随温度变化,‘雪中花’和初花期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变化分别较‘雪白’和盛花期平稳,调节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的能力也分别强于‘雪白’和盛花期,表明‘雪中花’抗低温能力强于‘雪白’,而初花期强于盛花期。  相似文献   

16.
越橘查耳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越橘花色素苷合成的分子机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越橘(Vaccinium spp.)果实中克隆了查耳酮合酶基因(CHS)的全长cDNA,命名为VcCHS,GenBank登录号为JN654702.VcCHS全长1438 bp,包含107 bp的5 ′非编码区、71 bp的3′非编码区和1个长度为1 260 bp编码419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CHS家族普遍存在的功能活性位点:Cys(C)164、His(H)303、Asn(N)336和特征多肽序列(RLMMYQQGCFAGGTVLR).多重比对分析发现越橘VcCH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葡萄(Vitis vinifera)CH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90.2%.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序列与杜鹃花目的植物聚为一类.VcCHS基因在果实发育的整个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转录表达,花期和果实成熟期表达量较高,绿果期表达量最低.VcCHS相对表达量变化与花色素苷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并均在果皮组织中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浓度(0.001、0.010、0.100和1.000μmol/L)冠菌素(COR)处理忍冬花和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中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OR处理对忍冬花、老叶和新叶中主要成分含量产生影响,1)0.010μmol/L处理使忍冬花中的绿原酸和芦丁含量分别增加19.75%和13.80%,总体趋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作用;2)1.000μmol/L处理使忍冬老叶中的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分别较对照高49.72%、28.57%、56.64%、72.78%和49.08%,总体趋势表现为高浓度促进作用;3)1.000μmol/L处理使忍冬新叶中的异绿原酸A含量增加16.83%,对木犀草苷和总含量都有促进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采用花可选用0.010μmol/L冠菌素处理,采用叶可选用1.000μmol/L冠菌素处理;这可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忍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适期刈割 适期刈割有利于苜蓿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与质量的提高。一般以初花期至盛花前期最佳,此时蛋白质含量高,草质好。盛花期产量虽高,但纤维素增多,草质变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夏大豆进行全程化控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总量一定时,在大豆苗期、分枝期、初花期、盛花期喷施不同剂量的药剂化控,都能提高大豆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剂量大,叶色值含量高;株高、结荚高度,以分枝期20 g+初花期30 g及苗期5 g+分枝期10 g+初花期20 g+盛花期15 g降低较多,初花期1次喷施50 g降低较少;化控各处理的茎粗变细,倒伏重于对照,初花期1次喷施50 g的最重;分次喷施的各处理分枝数、株荚数、粒数都明显高于不喷及只喷1次的;产量以分枝期喷量20 g,初花期喷30 g效果最好,较CK增产达17.1%,少量多次优于1次喷施,1次剂量过大,不但不增产,反而减产。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海南桑叶种质资源的品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桑叶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桑叶中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台湾长果桑总黄酮含量最高,为5.97%;绿原酸含量最高的为一串红,0.429%;芦丁含量最高的为一串红,为0.284%;桂桑6号异槲皮素的含量最高,为0.253%,农桑14号紫云英苷的含量最高,为0.087%;桂桑6号槲皮素的含量最高,为0.008 2%。经分析评价,筛选出台湾长果桑、油桑、桂桑优12黄酮成分含量较高的桑叶资源,可根据需要选择栽种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