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尔酮合酶是花色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为研究玉簪查尔酮合酶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基于玉簪转录组数据库信息,利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紫萼玉簪查尔酮合酶基因,命名为HvCHS,构建pCAM-BIA3301-HvCHS载体,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验证HvCHS基因功能.结果表明:HvCHS基因的ORF全长1 176 bp,编码39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42.798 kD,等电点为6.48,是亲水性的同源二聚体蛋白;预测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与大花君子兰Clivia miniata(ARI70436.1)、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AFM36770.1)的同源性较高;转基因烟草的花瓣中花色苷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烟草,说明HvCHS基因的过表达能够促进花色苷积累.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对紫萼玉簪根系3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萼玉簪(Hosta ventricosa)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以及入冬自然降温过程采样的试验,测定2种低温过程中根系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低温胁迫试验中,紫萼玉簪根系的MDA质量摩尔浓度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各项指标在0℃胁迫的变化幅度均大于4℃胁迫的。自然降温过程中,SOD活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MDA质量摩尔浓度呈现上升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现上升趋势,但变化速度较慢。当地温自然降至2~3℃时,三项指标变化趋势均趋于稳定,认为紫萼玉簪根系基本进入越冬休眠的地温温度为2~3℃。  相似文献   

3.
紫萼玉簪系百合科玉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紫萼、紫玉簪。主要分布于华东、西南等地区,东北南部地区有少量分布,极具观赏价值和绿化功能。全草有治疗胃痛、跌打损伤、蛇咬伤等功效。  相似文献   

4.
绿化新宠-紫萼玉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萼玉簪[Hosta ventricosa (Salisb.)Stearnn.]系百合科玉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紫萼、紫玉簪。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东、西南等地区,东北南部地区有少量分布,极具观赏价值和绿化功能。此外,全草有治疗胃痛、跌打损伤、蛇咬伤等功效。  相似文献   

5.
Pb2+对紫萼玉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紫萼玉簪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铅( 125,250,500,1000,2000 mg·kg-1)胁迫对紫萼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b2+浓度小于500 mg·kg-1对紫萼玉簪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浓度提高,Pb2+胁迫对紫萼玉簪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浓度为1000和2000 mg·kg -1抑制作用明显,同时POD活性随Pb2+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OD活性随着Pb2+浓度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说明低浓度Pb2+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提高生物量;高浓度则抑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超声波提取法获得紫萼玉簪花、叶、根的提取物,测定其对稗草、苘麻、狗尾草和车前4种常见农田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萼玉簪花、叶、根的提取物对4种杂草种子的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对4种杂草种子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大,其中紫萼玉簪叶和根提取物的抑制效果好于花提取物的抑制效果,紫萼玉簪8月和9月提取物的抑制效果好于其他时期的提取物,在质量浓度为0.08 g/mL时,对杂草种子萌发的抑制率90%。  相似文献   

7.
玉簪属植物在乌鲁木齐地区的引种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4种玉簪属植物-玉簪、紫萼玉簪、东北玉簪、白粉玉簪在乌鲁木齐地区引种观测,研究其生长状况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玉簪属植物耐寒、耐阴,适应性强,引种成活率高,在疏林下长势良好,适合在乌鲁木齐地区栽培和园林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2008年我们在齐齐哈尔市青年林场,创建了园林花卉苗木实习实训基地。该基地主要以引进和培育地被植物为主。现仅介绍林下优良地被植物紫萼玉簪的实用价值及栽培管理技术:该植物我们采用了温室内播种育苗,林下栽植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已大面积进行推广,应用于园林绿化。1形态特征及特性紫萼玉簪[hosta ventricosa(salisb.)stearnn.]系百合科玉簪属,别称:紫萼、紫玉簪,紫花玉簪,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高20~50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早春萌芽期的紫萼玉簪为研究对象,随着春季自然温度逐渐升高采样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得出结论:在早春萌芽期自然低温状态下,紫萼玉簪地上部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与温度均呈负相关,而可溶性糖含量与温度呈正相关;地下根系丙二醛(MDA)的含量与温度呈负相关,SOD活性与可溶性糖的含量与温度的升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玉簪属(Hosta)植物的花叶嵌合体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究与玉簪属植物花叶性状稳定遗传有关的嵌合体特性,以性状稳定并具应用价值的花叶玉簪品种Hosta 'So Sweet'为材料,对叶片不同色块的生理和形态解剖学进行研究,并比较与野生种紫萼Hventricosa叶片的差异结果表明,花叶玉簪叶片黄色部分的叶绿素a、叶绿素总含量均显著低于叶片其他部分和紫萼叶片,而叶绿素b含量明显较高;花叶玉簪比紫萼多1条酯酶同工酶谱带,可能为特异性条带;叶绿体超微结构中,从绿色部分一过渡色部分一黄色部分出现由椭圆形转变为圆形、基粒类囊体肿胀、囊泡产生和噬锇颗粒增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紫萼玉簪皂苷提取的最优条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及超声时间)方法,研究最适紫萼玉簪皂苷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15,温度70℃,超声时间50min。  相似文献   

12.
刘筱  易守理  高素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244-8246
[目的]研究铅对紫萼玉簪幼苗的毒害机理,为园林植物铅污染的预测预报以及相关修复措施的提出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温室砂培盆栽试验,通过在盆栽沙子中浇施铅溶液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125、250、500、1 000、2 000 mg/kg)外源重金属铅对紫萼玉簪幼苗叶片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紫萼玉簪幼苗叶片SOD、CAT活性随铅胁迫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活性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且始终表现出较高的活性。SOD活性在2 000 mg/kg处理下仅为对照的1.55倍;CAT活性在2 000mg/kg处理下达到最低,与对照持平;而POD活性则在2 000 mg/kg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的1.72倍。[结论]CAT是对高浓度铅毒害相对敏感的指标,它的敏感性高于POD,也很可能高于SOD。  相似文献   

13.
以六种大兴安岭地区引种花卉植物为研究材料,对其抗旱性进行研究。通过综合评价分析得出,八宝景天和费菜的抗旱性最强,鸡冠花和美女樱的抗旱性最弱,福禄考、紫萼玉簪居中。  相似文献   

14.
《山西农业科学》2016,(5):575-578
根据洋葱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了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Ac SAMS)引物,利用RT-PCR技术和RACE技术克隆了洋葱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的c DNA全长,命名为Ac SAMS。该c DNA全长1 475 bp,ORF为1 191 bp,编码396个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c SAMS氨基酸序列与紫萼同源性为95%,与短花药野生稻为94%,与桔梗和粳稻为93%。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Ac SAMS与唐菖莆SAMS的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的克隆可为进一步研究Ac SAMS在抗旱、抗冻、耐盐等抗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为开展抗逆基因工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CC-NBS-LRR基因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抗病基因核苷酸结合位点(Nuc leotide b ind ing site,NBS)设计简并性引物,从陆地棉cDNA中进行RT-PCR扩增。获得含NBS保守域的EST,进一步用RACE技术和TAIL PCR技术获得其中1个EST的全长基因序列,并获得GHNBS基因的5′调控序列。此基因被命名为GHNBS。该基因的编码区长2 583 bp,编码861个氨基酸,GHNB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R基因具有28%的同源性。GHNBS与拟南芥的其他几个NBS-LRR基因比较发现,它们在保守区外的相似性相当低。Southern杂交和网上数据库搜索分析都表明GHNBS是1个寡拷贝基因。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GHNBS在棉花的蕾、花瓣、韧皮部、根及叶中均有表达且在根、叶中表达量比其它部位强,在木质部基本不表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紫萼玉簪生长初期对酸雨与镉(Cd)复合污染的生理生态响应,探究该物种在复合污染下的自我更新能力,分别以紫萼玉簪种子和幼苗为供试材料,采用2因子5水平完全随机试验,研究不同梯度(pH分别为6.5、5.5、4.5、3.5、2.5)模拟酸雨与不同质量浓度重金属Cd~(2+)(0、10、30、50、100 mg/L)复合污染胁迫下,该植物种子和幼苗的生理生态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酸雨和Cd复合污染比单一污染对紫萼玉簪种子和幼苗造成的伤害更大,两者之间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协同作用,且这一作用在高强度复合污染下表现得尤为突出;紫萼玉簪种子和幼苗对低强度酸雨和低质量浓度Cd胁迫有一定的耐受性,其中,低质量浓度Cd~(2+)(10 mg/L)处理对种子萌发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幼苗对Cd胁迫的耐受能力弱于成苗,在本试验条件下,耐受的临界质量浓度值为30 mg/L。过氧化氢酶活性对Cd污染胁迫的敏感性高于超氧化物歧化酶,尤其在与酸雨复合作用下敏感性增加,表现在重金属Cd~(2+)质量浓度为30 mg/L时就到达峰值,这也进一步导致其在高质量浓度Cd~(2+)污染时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下降,使活性氧的产生速率超过抗氧化酶系统的清除能力,从而使幼苗完全丧失了自我保护的能力。综合各指标结果认为,紫萼玉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分别在低强度酸雨(pH≥5.5)与低质量浓度Cd~(2+)(≤10和30 mg/L)污染胁迫下能顺利进行自我更新,而高强度复合污染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极为不利。该研究结果对复合污染地区的土壤环境修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沙田柚生长素响应基因SAU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所包含的生物信息学。[方法]以沙田柚自交和异交花柱为材料,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在差异表达基因中鉴定出SAUR基因。[结果]该基因全长857 bp(登录号为MH281940),开放阅读框(ORF)为381 bp,编码126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质理论等电点为5.76,相对分子质量为13.74 kD,含有1个与Auxin_inducible superfamily蛋白相同的保守结构域。沙田柚SAUR基因在自交1~3 d花柱中的表达量(RPKM)分别为8.42、56.02、53.45;而在异交1~3 d花柱中的表达量分别为11.98、36.74、8.53。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克莱门柚和甜橙SAU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9%。系统进化树显示,沙田柚SAUR基因与克莱门柚和甜橙的亲缘关系很近,属同一进化分支。[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深入研究沙田柚自交不亲和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RT-PCR与RACE-PCR相结合的方法,从‘糯米糍’荔枝Litchi chinensis花芽中分离得到了‘糯米糍’荔枝LEAFY同源基因(LcLFY)的cDNA全长序列.基因全长1 397 bp,其中编码区1 171个碱基,推测编码390个氨基酸.采用半定量PCR技术研究了LFY同源基因在荔枝花芽分化进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糯米糍’荔枝花芽分化开始时检测到LFY同源基因的表达,在花序原基出现前后表达增强,但在花分化的阶段表达水平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9.
于冰  沙伟  刘卓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87-11590
[目的]对东亚砂藓(Rhacomitrunm japonicum)的Cu/Zn SOD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利用RT-PCR技术获得东亚砂藓Cu/Zn SOD基因的cDNA,同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东亚砂藓Cu/Zn SOD基因cDNA长565 bp,包含一个长为465 bp的ORF,编码154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的该蛋白的分子量为15.5 kD,理论等电点为5.77,负电荷残基(Asp+Glu)总数为18个,正电荷残基(Arg+Lys)总数为12个,不稳定系数是13.36;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了5个蛋白保守区,均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超家族所有;Blastn比对表明东亚砂藓Cu/Zn SOD基因与毛尖紫萼藓、小立碗藓相关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9%和82%。[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紫萼藓科植物的抗旱性及苔藓Cu/Zn-SOD在抗非生物胁迫方面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技术从雄性中国荷斯坦牛的基因组DNA中克隆了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 in ing R eg ion on the Y Chrom osom e,SRY)的编码区全长序列,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a/SRY,并将其在大肠杆菌(E.coli)中进行了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SRY基因编码区长687 bp,编码229个氨基酸;表达载体pET-28a/SRY构建成功;表达产物中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33 ku的SRY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