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长白山不同地区2种膜荚黄芪不定根为试材,研究了IBA浓度对膜荚黄芪不定根生物量、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和龙黄芪与安图黄芪不定根生物量在培养3d时无显著性变化,并分别在培养7d的5mg/L和2mg/L IBA处理中达到峰值;2种黄芪不定根分别于培养3d的4mg/L和2mg/L IBA处理中呈现了毛蕊异黄酮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峰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产地蒙古黄芪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选取33个不同产地的蒙古黄芪及其根际土壤,测定其所含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并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与土壤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钙和有效镁利于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积累,吉林部分地区、宁夏地区、甘肃地区、内蒙古地区的土壤适合种植蒙古黄芪。  相似文献   

3.
异黄酮3′-羟化酶(Isoflavone 3′-hydroxylase,I3′H)是催化合成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关键酶.该研究从膜荚黄芪中克隆了I3′H基因cDNA全长,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结果表明:I3′H基因cDNA全长为1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药材黄芪中总黄酮及异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16个不同产地黄芪样品中总黄酮和4种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的含量,比较其差异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黄芪中总黄酮及4种异黄酮含量均存在差异,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中总黄酮和4种异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16份样品中有5份样品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符合药典不少于0.020%的要求。主成分综合得分结果显示,山西代县得分最高,其次为山西广灵、山西浑源泽清岭,且均为蒙古黄芪。SIMCA-P主成分分析可将16个不同地区的药用黄芪分为3类。[结论]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均可作为药材黄芪的基原物种。不同产地药材黄芪中总黄酮及异黄酮含量差异明显。应选择有效成分含量符合国家要求的地区进行黄芪的区域化种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产地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研究不同成分间的相互关联性.[方法]收集甘肃陇西及周边共7个产地36批次黄芪样品,分别测定总糖、还原糖、总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总皂苷和黄芪甲苷6种主要活性成分,对测定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36批次黄芪样品的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基本符合药典标准.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还原糖与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与总黄酮呈显著正相关,黄芪甲苷与还原糖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甘肃道地药材黄芪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相关性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生物合成黄酮类的关键酶和限速酶。该研究从膜荚黄芪中克隆了1个CHS基因,Genbank登陆号为KY086285(AmCHS)。AmCHS全长cDNA为1 473 bp,开放阅读框为1 170 bp,编码389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42 828.51 Da,等电点为6.0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mCHS蛋白与其它植物CHS同源,无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AmCHS在根、茎、叶中的表达水平与异黄酮的积累变化一致,证明了AmCHS的表达与膜荚黄芪异黄酮的积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以期为黄芪药材质量评定提供依据。采用Waters Symmetry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81∶19),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60 nm。结果表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浓度在0.145 6~0.698 7 m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5%,RSD为1.98%,所建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4个省份16个产地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所产黄芪中其含量最高。从各地平均值看,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甘肃省黑龙江省,且内蒙古自治区与其他3个省份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差异显著。省内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内蒙自治区和山西省产地之间差异较大,甘肃省和黑龙江省产地之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对长果颈黄芪植物生长与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通过设立室内接种AM真菌、不接种AM真菌以及室外自然状态下3个处理组,以植物生物量、毛蕊异黄酮和黄芪甲苷含量等为指标,考察AM真菌对长果颈黄芪植物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对长果颈黄芪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没有太大影响,但对根中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AM真菌与长果颈黄芪中的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含量呈正相关。AM真菌的施用能够提高长果颈黄芪的植物药用品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活性成分与硒元素的含量,分析不同产地黄芪之间的差异及黄芪中硒含量与活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为富硒黄芪的种植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总皂苷、总黄酮、总多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硒的含量,并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山西平鲁区黄芪总皂苷含量最高为1.557%,新疆昭苏县黄芪总黄酮含量最高为0.472%,宁夏隆德县黄芪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最高为0.091%,新疆博湖县总多糖含量和硒含量均是最高,分别为27.617%和0.323 mg/kg;硒含量与总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中黄芪样品可按照不同成分的含量差异分为3类。【结论】22个不同产地黄芪活性成分含量与硒元素的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以二年生膜荚黄芪为试验材料,探究生态因子对膜荚黄芪根中黄芪甲苷含量及其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测定二年生黄芪的黄芪甲苷含量,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黄芪甲苷合成途径中7个关键酶:乙酰辅酶A乙酰基转移酶(AACT)、甲羟戊酸激酶(PMK)、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MVD)、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IDI)、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PS)、角鲨烯合酶(SS)、角鲨烯环氧酶(SE)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湿度、温度、降雨量、最大降雨强度均会影响根部黄芪甲苷合成,其中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与黄芪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湿度、降雨量、最大降雨强度与黄芪甲苷含量呈负相关.黄芪甲苷合成关键酶基因在黄芪甲苷积累的重要时期表达较高,黄芪甲苷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相互影响,膜荚黄芪根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对黄芪甲苷积累大多为正相关关系;其中PMK基因与黄芪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为主要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自然存放、常规密封及气调密封3种方式分别贮藏6、12、18个月后, 测定党参、黄芪、地黄、款冬花4种药材的性状、含水量和主要成分含量, 探究不同贮藏方式下药材品质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在贮藏方式和时间交互作用下, 党参、地黄、款冬花的水分含量差异显著, 黄芪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3种贮藏方式的浸出物含量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而气调仓储降低最少。相关性表明, 党参的浸出物与苍术内酯Ⅲ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 苍术内酯Ⅲ和浸出物含量有所下降, 所以贮藏时间至少为18个月。黄芪在自然存放和常规密封状态下, 12个月的毛蕊异黄酮葡萄显著高于18个月, 气调贮藏方式的毛蕊异黄酮葡萄随着时间增加而降低, 但差异不显著, 且含量降低最少;黄芪宜采用气调密封贮藏, 贮藏时间至少为18个月。地黄在3种贮藏方式和贮藏时间交互作用下, 梓醇差异均不显著, 毛蕊花糖苷差异显著;随着时间增加, 毛蕊花糖苷不断降低, 气调贮藏和常规密封显著高于自然存放, 自然存放最多存放18个月。贮藏6个月时, 3种贮藏方式的款冬酮低于药典标准, 所以款冬花冬季采收后的自然存放和气调贮藏均不宜超过6个月。  相似文献   

12.
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是催化合成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从膜荚黄芪中克隆了CHI基因cDNA全长,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黄酮含量并进行了定量分析,为深入了解黄芪异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机制奠定了分子基础。结果表明,AmCHI基因cDNA全长为910 bp,开放阅读框为660bp,编码219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24 021.42 Da,等电点为5.41,Genbank登陆号为KY0862871。AmCHI蛋白定位于细胞质,无信号肽,属于稳定的亲水蛋白,氨基酸序列与豆科植物相似性较高,推测属于TypeⅡ型。总异黄酮含量根<茎<叶,CHI基因表达量根<茎<叶。  相似文献   

13.
大田试验条件下,通过N、P、K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分析1年生蒙古黄芪在不同因子水平及多因子配施下植株表观生长量(株高、地径、根粗、根长、地上鲜质量、地下鲜质量、冠根比)和根系药用成分(毛蕊异黄酮苷、刺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多糖)质量分数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氮素水平,N3的株高、根粗(R0,R1)、地下鲜质量与N2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N1和CK(P<0.05),N2的毛蕊异黄酮苷、刺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质量分数显著最高,多糖却最低(P<0.05)。不同磷素水平,除根长、冠根比外,其他表观生长量差异不显著(P>0.05);P3的毛蕊异黄酮苷质量分数显著最高,毛蕊异黄酮和多糖质量分数P2显著较高(P<0.05)。不同钾素水平下,株高、地上鲜质量表现为K2与K3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K1和CK(P<0.05),根粗、地下鲜质量、多糖质量分数K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他药用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N、P、K配施条件下,株高、根粗(R1)、地下鲜质量主要受N素影响显著,而根长生长受K素的影响最为显著;毛蕊异黄酮苷和刺芒柄花苷质量分数受N、K元素影响显著,而多糖质量分数受N、K、P影响均达显著水平(P<0.05),影响效果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K、P。单元素施肥时, N2、P2、K2对蒙古黄芪植株生长及药用成分积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三元素配施时,处理5(N2P2K3)有利于蒙古黄芪植株生长及根系多糖积累,而处理9(N1P2K2)有利于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建议种植生产中,根据目标收获物进行定向施肥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根瘤菌与微量元素处理对蒙古黄芪的生长、活性成分积累及富集与转运硒能力的影响,采用土培盆栽并结合不同处理组合,利用常规方法测定各生长指标,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等方法测定总多糖、总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及硒等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根瘤菌与高浓度硒肥(6 mg/kg)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黄芪干根中HPLC-UV法测定黄芪甲苷的方法,同时比较蒙古黄芪、野生黄芪和膜荚黄芪3种不同来源样本的黄芪甲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UV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结果]黄芪甲苷在0.05~0.5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为98.216%(RSD=2.85%);不同来源黄芪甲苷含量比较结果为野生膜荚≈蒙古。[结论]建立的HPLC-UV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相对稳定,方法简便,为今后黄芪干根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6.
Zn对水稻吸收转运C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探究锌(Zn)对水稻吸收、积累镉(Cd)的影响,为揭示水稻体内Zn、Cd互作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水培实验,研究Cd胁迫下施加Zn对水稻生物量、Cd含量、Cd积累量、根表铁膜成分、细胞壁组分及吸附解析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Cd处理相比,Cd+Zn处理地上部生物量显著下降;根及地上部Cd含量、积累量显著提高;根表铁膜中Fe含量及Cd含量分别提高18.70%和29.99%;比较单Cd与Cd+Zn的细胞壁组分发现,Zn显著降低了水稻根细胞壁中的果胶及半纤维素1(HCl)成分,导致Cd+Zn处理细胞壁吸附能力下降而解吸能力增强。研究表明,Zn促进Cd在根表铁膜中Cd积累量,降低细胞壁的阻隔作用,进而促进水稻对Cd的吸收及转运。  相似文献   

17.
水杨酸浓度对膜荚黄芪生物量、总黄酮和多糖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山膜荚黄芪幼苗为试材,探讨不同浓度水杨酸对黄芪幼苗的生物量、总黄酮、多糖积累和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μmol/L水杨酸对植株生物量基本无影响,而200、400μmol/L水杨酸对植株形成激素胁迫,抑制植株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总黄酮含量和自由基清除率随水杨酸浓度增加而提高,在400μmol/L水杨酸处理培养7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5.13μg/g和40.8%;多糖的积累有1个波峰,在200μmol/L水杨酸处理下达到峰值,为8.12 mg/g。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蒙古黄芪种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膜际栽培技术下设置DM为158 731株/hm2、ZM为185 278株/hm2、GM为266 800株/hm2,固定行距30 cm。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相关性分析了蒙古黄芪根系指标、光合指标、产量和质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根长、根鲜重及根干重显著正相关(P<0.05),与侧根数没有相关性;种植密度与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黄芪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种植密度与根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ZM密度下,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不同种植密度的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结果为ZM>GM>DM。综上所述,在膜际栽培条件下,ZM种植密度能够显著提高黄芪光合指标及产量质量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黄芪专用肥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在甘肃省黄芪主产区陇西县、渭源县、岷县研究了含腐植酸高塔熔体黄芪专用肥与常规施肥对黄芪根部形态特征、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化肥(纯养分)投入23.9%的条件下,施用含腐植酸高塔熔体黄芪专用肥(N-P2O5-K2O为20-26-8)1 200 kg/hm2较常规施尿素600 kg/hm2、磷酸二铵900 kg/hm2可使黄芪干根长增加1.28%~3.80%、干根直径增加19.51%~26.97%、干根重增加15.55%~17.33%,产量增加10.46%~15.49%,甲苷含量增加0.031~0.112百分点,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增加0.012~0.015百分点。纯收益增加14 193~18 862元/hm2。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白枪杆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以及不同器官C、N、P积累与分配,探究白枪杆对不同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方法】以1 a生白枪杆幼苗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处理分别是对照(CK)、轻度干旱胁迫(LS)、中度干旱胁迫(MS)和重度干旱胁迫(SS)对白枪杆幼苗生长、生物量的积累量与分配、根冠比、各器官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分析和各器官C、N、P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等指标测定。【结果】随干旱胁迫程度的上升,白枪杆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增长量显著降低(P<0.05)。叶片、茎和根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叶片生物量占比降低,茎和根生物量占比和根冠比降低。白枪杆幼苗C、N和P的积累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与适宜的水分处理相比,白枪杆幼苗各器官的C∶N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片和根的C∶P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白枪杆幼苗各器官N∶P低于14,表明生长主要受N限制。【结论】白枪杆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和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干旱胁迫程度的响应有差异,主要表现在随干旱胁迫程度的上升,白枪杆幼苗的苗高、地径增长量呈下降趋势,生物量的分配也倾向于地下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