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旅游业正处于规划起步阶段,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是旅游开发前的重要步骤。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和区域特性三方面构建了1个包含21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公园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得分为7.832 5分,开发潜力为Ⅰ级。利用SWOT分析对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定性分析。对乌拉山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提出4点建议:1) 旅游发展保护优先,保护与开发相结合;2)发展旅游,首先要加强公园基础设施建设;3)发挥景观资源优势,突出森林生态旅游特色;4)分阶段逐步开展。  相似文献   

2.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为综合评价因子,筛选出17个与保护区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项目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均为优良等级,综合评价得分为84.4,等级为优,说明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客观性和科学性更强的森林康养指标体系,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及认证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现有森林康养相关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作为数据源,引入Meta整合的方法进行归纳汇总,结合国内已有指标体系和已发布标准,构建综合性更强的新的指标体系,再通过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和模糊关系合成原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从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区位条件3个方面整合构建了包含32个基础指标的三级指标体系,一定程度减轻了现有指标体系由于侧重旅游资源、景观规划、地理和林业领域,而出现的分类模糊和指代重复交叉等问题;(2)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环境条件权重隶属度最高,为0.497 5,其中人体舒适度和负氧离子含量2项指标被更多地认为对森林康养功效最有利;资源条件权重隶属度为0.368 8,其中森林面积和覆盖率指标权重显著高于其他指标,可能与现阶段关于具体森林结构对康养功效影响规律研究不足有关,区位条件指标隶属度最低,为0.133 7。【结论】将Meta整合的方法引入森林康养指标体系构建是可行的;综合评价结果能够呈现目前公众对森林康养指标的认可度。后续可深入研究人体舒适度、林分密度等对森林康养功效的影响以及加...  相似文献   

4.
养生旅游业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养生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该研究根据养生旅游业的发展特征、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和影响因素,构建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模型,通过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安徽泾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养生旅游资源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借鉴特尔菲法形成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对这一区域的乡村旅游资源与发展条件进行了科学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性指数特征为5.89,属于中等乡村,开发乡村旅游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6.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资源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实地调查数据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景观资源质量、环境条件、资源开发建设条件3个方面,选取22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景观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准则层中,景观资源质量的权重最大,其次是环境条件,资源开发建设条件的权重值稍低于环境条件;在选取的22个评价指标中,森林植被权重最大,山体的权重略次之,山体与森林植被共同构成景观资源的基本框架;水体的权重位居第三;电讯、供电供水和地方产品对景观资源综合评价的贡献最小;最终得出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资源综合评价等次为二等,说明其景观资源总体水平较高,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利用AHP法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其他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为例,采用AHP法构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模型,从生态旅游及历史文化资源要素、环境特征和开发条件3个方面筛选出生态旅游区的休闲娱乐价值、教育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生态环境、配套设施、交通条件、市场环境等22个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获得各指标权重,进一步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资源类型多样、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良好,旅游开发潜力较大,但是存在知名度不高、资源聚集度较低、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尚不完善等问题;根据评价结果对该地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郑晓英  赵向豪  陈彤 《新疆农业科学》2018,55(12):2343-2352
【目的】开展塔里木河流域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评价,为红柳生态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莎车县为实证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结果】莎车县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值为75.53,对应的潜力等级为Ⅳ级,表明开发潜力水平较高,适宜开发红柳生态旅游。红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地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对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贡献度较大,分别为32.72%、27.63%和21.52%,并成为红柳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支撑条件;而红柳旅游开发前景和旅游地社会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柳生态旅游开发。【结论】加强红柳的生态化、资源化与商品化利用;设置生态扶贫与旅游扶贫专项资金;打造红柳文化游精品路线;分层次、多渠道加大红柳生态旅游宣传。  相似文献   

9.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利用SWOT-AHP模型定量分析贵州省六盘水市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康养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提出适合其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对策。  方法  对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康养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定性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发展康养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定量分析,确定指标权重及加权分数,通过计算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旅游发展的总优势力度,绘制森林公园康养旅游发展战略四边形,确定战略四边形重心坐标P(x,y)、战略类型方位角θ和战略强度系数ρ,选择适合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旅游的发展战略和战略强度。  结果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康养旅游的优势>机会>威胁>劣势,战略四边形重心坐标P(x,y)=P(0.553 6,0.729 1),战略类型方位角θ为π/4~π/2。确定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康养旅游是属于机会型,应采取增长型战略;战略强度系数ρ=0.966 5>0.5,应采取正强度发展战略。  结论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旅游的发展应采取积极的增长型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优势(0.247 4)是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康养旅游的最大优势条件,基础设施薄弱(0.024 1)是影响森林公园发展康养旅游的主要劣势,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机遇(0.150 7)是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但也要应对来自周边康养旅游产品的挑战(0.068 8)。图2表2参20  相似文献   

10.
西南民族地区自然景观独特,气候条件优越,动植物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厚,是开发康养旅游产业的良好区域。本文以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结合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PPP等模式在茂兰自然保护区开发康养旅游产业。乡村康养旅游的发展,不仅保护利用了当地的生态资源,更是给当地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助力当地的乡村振兴,对民族地区的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是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旅游生态资源开发的依据,澳大利亚农牧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稀有动植物的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本文以澳大利亚农牧生态旅游资源为对象,对澳大利亚农牧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澳大利亚农牧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澳大利亚农牧生态旅游资源中资源的独特性、生态型、多样性等指标权重相对较大,属于第一层次;开发潜力、适游期、绿化率等一些外部因素权重相对较低,属于第二层次。这就说明澳大利亚生态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价值非常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康养旅游逐步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促进了各个地区探索康养旅游开发。秦岭西安段区位优势明显、康养资源丰富,具备康养旅游开发的先天优势。在全面统计和分析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从市场、产业、环境等角度指出了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挖掘特色文化、创新产品内容、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营销、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的开发建议,为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的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铜陵的产业转移,利用AHP法,根据铜陵矿山旅游资源特点,建立了针对矿山旅游资源类型的评价体系模型,向专家征询问卷,得到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分值和综合评分,进而实现了铜陵市矿山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铜陵市矿山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秦趣  杨琴  冯维波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2):162-164
重庆都市区两江四岸滨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分析“两江四岸”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参考旅游资源评价的国家标准,根据滨水旅游资源吸引力因素、开发潜力因素、旅游条件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评价模型.对重庆都市区两江四岸滨水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两江四岸”滨水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评价,有助于考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理想的可持续利用状况的差距。从土地利用条件、土地利用结构与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可持续利用潜力4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用信息熵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指标层和准则层的权重,引入各指标的合理值,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其中南宁市、北海市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钦州市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防城港市处于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国家相关规范与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白沙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沙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条件3项指标的累积得分为38.9,达到二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标准.其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得分20.9,各旅游资源之间关联性极强,说明该区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环境质量得分为9.0,说明该公园康复休疗水平高,适宜开发度假、疗养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7.
在参考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综合性等准则,构建符合中国农业特点的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层次23个指标,从基地自然条件、资源产业价值、旅游开发条件和投资开发意愿4个方面对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地测量,同时给出相应指标的评价标准,并通过制订评分等级标准与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及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按提出的评价体系对浙江省磐安县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为后期的磐安县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并证明了体系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对林芝市巴宜区休闲农业资源进行评价,为巴宜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发展模式及开发潜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频度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筛选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休闲农业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通过对权重值排序,可得在准则层中基础条件权重值最大,子准则层中区位条件权重值最大,指标层中交通条件所占权重最高。通过对权重的总结分析,得知对林芝市巴宜区休闲农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盐城市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但现有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对资源现状认识,对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考虑较少,往往导致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不够客观和全面,生态旅游资源潜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潜力系统,在综合分析生态景观资源、客源市场、生态环境和外在开发条件4个子系统及其协调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潜力价值进行分析,提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潜力开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0.
旅游资源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旅游规划的前提。为更好的保障以地质遗迹为基础的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适用于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类,11个亚类,31个指标,并划分为四个旅游资源等级。利用该体系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野三坡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加上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开发潜力非常大,适宜扩大开发生态旅游、地质旅游。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野三坡地质公园开发的一些对策: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与周边景区合作开发区域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