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研究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地下水的防污能力,在分析以往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位埋深(D)、包气带权重厚度(T)、含水层单井涌水量(I)和地下水流速(V)作为固有脆弱性评价指标,建立了指标评分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该方法对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地下水主要为一般脆弱区,占研究区总面积88.3%;较低脆弱区面积较小,占总面积0.8%;较高脆弱区占总面积的10.9%,较高脆弱区分布于珲春盆地上游及珲春河漫滩区,建议该区应注意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地下水水质。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在保障我国居民生活、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地下水污染仍呈加重趋势。2019年印发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对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做出了总体的部署和具体的要求,而脆弱性评价是制订地下水污染防治方案的重要前提。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改进DRASTIC模型的陕西省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模型,利用ArcGIS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赋予7个影响指标不同的权重,并对影响指标的大小进行分级评分,再利用栅格代数运算获得了陕西省地下水脆弱性指数,进一步用加权平均的方法通过7个图层的叠加计算了地下水脆弱性的相对大小,最终获得了陕西省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DRASTIC模型可以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和资料数据的收集情况灵活地进行改进,且易于在ArcGIS平台下实现,因此非常适宜用于不同范围的地下水的脆弱性评价;整个陕西省低脆弱性区、较低脆弱性区、中脆弱性区、较高脆弱性区、高脆弱性区分别占陕西省总面积的22.6%、18.9%、33.8%、17.6%、7.1%,陕西省南部地下水脆弱性整体高于北部。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地下水脆弱性内涵的基础上,评述了常见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以及典型的评价模型,从地下水本质脆弱性、特殊脆弱性以及脆弱性的定量研究方面归纳了地下水脆弱性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地下水脆弱性理论研究中的不足以及评判方法的优劣,建议查明研究区的水文地质背景条件,选用合适的脆弱性评价方法,着力考虑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即根据生产的需要评价除了潜水含水层以外的半承压含水层以及承压含水层的脆弱性,力求评价的规范化,同时将信息技术融于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当中,在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期待一种集成工具,收集所需的各类评价参数并将评价工作最终定量化,旨在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地下水风险的评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择人类活动频繁、环境脆弱的静升盆地作为典型研究区,在了解区域地质背景环境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度法与Gis技术相结合,评价了静升盆地地下水脆弱性,并对不同年份的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动态分析,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静升盆地地下水脆弱性有增高的趋势,其中脆弱性升高一级的面积为8.1 km2,占总面积的32%,升高二级的面积为2.22 km2,占总面积的9%,升高三级的面积为0.18 km2,占总面积的1%;从空间上看,地下水脆弱性从盆地西部到东部逐渐减弱,盆地西部地下水脆弱性等级的变幅大于盆地东部;从与地下水位关系看,在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地下水脆弱性与地下水水位埋深之间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以为静升盆地国土整治,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其它地区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含水层脆弱等级法(AVI)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电阻率勘探数据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通过一维与二维电阻率勘探获得视电阻率数据,利用反演计算获得包气带厚度及真实电阻率值,再根据建立的定量模型计算出能够反映地下水脆弱性的综合电阻率值(IEC)。研究表明,电阻率成像技术能够准确的确定含水层上方的包气带厚度,计算出的IEC值能够反映出包气带的总体特征,进而实现地下水脆弱性的定量评价。因此,利用电阻率勘探数据可以实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代维  肖长来  梁秀娟  张楠 《节水灌溉》2012,(10):21-23,26
分析傍河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环境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GSAHV脆弱性评价模型。将5个不同评价指标分成5级,利用改进的集对分析方法确定地下水的脆弱性等级。该模型在进行地下水源地脆弱性评价时,综合考虑了水量、水质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因素。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比,将污染物的来源从降水入渗方式转为与地下水联系更为密切的地表水体,而且加入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和生态环境影响等重要指标。新的评价体系是对传统方法的改进,更加适合傍河地下水水源地的脆弱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喀什噶尔河流域灌区地下水质量空间变化及影响因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Piper三线图解法分析地下水化学组分特征及水化学类型,采用F值评分法和USSL图、Wilcox图解法分别对灌区地下水质量和灌溉适宜性进行了评价,运用因子分析和离子比值等方法对灌区地下水质量劣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噶尔河流域灌区地下水质量按水质优劣排序:单一结构潜水>承压水>承压水区潜水。按灌溉适宜性评价适宜灌溉与不宜灌溉水样占比为2∶3。灌区地下水质量受蒸发浓缩和矿物溶解的复合作用、原生地质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受到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新疆喀什地区2003年和2011年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所取得的地下水水质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同一水井2011年和2003年化学组分浓度对比法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显示,2011年喀什地区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或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的地下水水井占调查总井数(22眼)的40.9%,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59.1%;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天然化学组分主要为总溶解固体(TDS)、总硬度、SO2-4、Cl-、高锰酸盐指数等。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质量等级变差的水井占调查总井数(11眼)的45.5%,质量等级不变的占36.3%,质量等级变好的占18.2%。从研究区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等方面简析了喀什地区地下水质量恶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新疆伊犁河谷地2003年和2011年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所取得的地下水水质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同一水井2011年和2003年化学组分浓度对比法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显示,2011年伊犁河以北地区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或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的地下水水井占调查总井数(7眼)的100%,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0;以南地区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或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的地下水水井占调查总井数(10眼)的90%,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10%。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天然化学组分主要为氨氮、总硬度、总溶解固体(TDS)、SO2-4、Cl-、高锰酸盐指数等。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伊犁河以北地区地下水质量等级变差的水井占调查总井数(4眼)的50%、质量类别变好的占50%、质量类别不变化的占0;伊犁河以南地区地下水质量等级变差的水井占调查总井数(8眼)的0、质量类别变好的占62.5%、质量类别不变化的占37.5%。从研究区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两方面简析了伊犁河谷地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现状,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对于地下水资源的配置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评价指标的赋权是研究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针对传统DRASTIC模型评价指标权重分配方法存在的弊端,采用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赋权。主观方法采用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客观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基于DRASTIC模型选取7种影响地下水脆弱性的评价指标,将提出的综合赋权方法用于云南省安宁市草铺片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使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并将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经过综合权重法计算后,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等级与氨氮浓度具有更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604,表明综合赋权法在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下辽河平原作为辽宁省最大的冲积平原,是省内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伴随着农业发展,农业污染也较为严重.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进行评价,对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综合考虑了含水层本质脆弱性、农业活动和地下水价值三方面因素,重点突出地下水功能价值的重要性,对下辽河平原农业活动对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应用熵权系数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利用GIS软件做出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图,为下辽河平原地下水资源保护及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地下水脆弱性机理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系统学的观点出发,辩证地研究了干旱区地下水系统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自然-人工二元复合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及其环境,揭示了其脆弱性机理,建立了地下水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对石羊河流域各分区的地下水脆弱性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民勤县和古浪县为极端脆弱,凉州区为严重脆弱,金昌市为一般脆弱。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分别于平水期和枯水期采集了花溪河流域典型农业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利用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对研究区不同水体的补给来源、季节变化及主要影响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值进行了空间插值分析,同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影响下的主要水文过程。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水体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当地大气降水,月亮湖水库受蒸发作用影响明显,地表水和地下水的δD和δ~(18)O整体上呈现平水期高于枯水期的特征。(2)地下水的δD和δ~(18)O在枯水期与平水期均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性特征,西部水田/水库集中区富集,东部旱地集中区贫化,土地利用对研究区环境水文过程影响明显。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影响,为流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地下水环境保护与决策的有力工具,岩溶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尚无有效方法.基于汇流、上覆岩层和降水等因素,以济南地区为例,对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COP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应用,针对COP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承压含水层埋深、水力传导系数、隔水顶板岩性和隔水层厚度4个因子的BCAT指标法评价承压区岩溶水的脆弱性.最后,指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孝新合气田区地下水铁锰污染分析及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孝新合气田区地下水铁锰污染成因及环境健康风险。【方法】在37个地下水水样和8个土壤样品分析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量统计分析工具(SPSS)对地下水中铁、锰离子质量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采用单因子指数、加权综合水质指数和健康风险评价法对研究区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源进行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研究区主要特征污染物为总铁、锰和总氮,其重要来源是地下水铁锰离子,在还原环境下有机质和总氮的输入是造成该区地下水中铁、锰离子量较高的原因,而地下水总氮超标主要受到农田灌溉和施肥的氮污染影响;综合水质等级从优良水质到极差水质,极差水质样品数占27%,表现为同时受总铁、锰和总氮超标影响;铁、锰离子非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1,为风险可接受水平,即对饮水居民健康不会产生致癌慢性毒害效应,但铁锰污染需给予充分重视。【结论】为提高研究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议饮用之前应该进行预处理,并将铁锰作为重点控制污染物。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新疆吐鲁番地区2003年和2011年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所取得的地下水水质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同一水井2003年和2011年化学组分浓度对比法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显示,2011年吐鲁番地区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或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的地下水水井占调查总井数(24眼)的58.33%,不能饮用的地下水(Ⅴ类水)占41.67%;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天然化学组分主要为总溶解固体(TDS)、总硬度、SO2-4、Cl-、高锰酸盐指数等。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质量等级变差的水井占调查总井数(7眼)的42.86%,质量等级不变的占28.57%,质量等级变好的占28.57%。从原生环境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简单分析了吐鲁番盆地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差和水质污染的原因。为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态势,有效保护吐鲁番盆地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DRASTIC指标评价法的基础上,联合集对分析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将7个不同评价指标分成5级,利用集对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与评价等级之间的联系度U,从而确定地下水脆弱性的等级。将DRASTIC指标评价法与集对分析法联合应用的好处是:一定程度避免了原有评价方法中人为因素的干扰。新的评价体系具有计算简便,评价合理,结果较为客观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目前广泛采用的DRASTIC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地下水脆弱性定义为模糊性概念,结合模糊分析评价理论及三标度分两步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套改进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模型,使得指标定额的确定及权重的分配更具科学性。为测试模型可靠性,将其应用于祁县东观镇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并利用GIS 软件绘图功能,绘制出脆弱性分布图。评价结果与相关资料显示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验证了改进DRASTIC模型的合理可靠性,丰富和完善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FMECA方法对水库枢纽区进行风险分析,按其故障模式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将水库枢纽区分为水库大坝区、流域区和植被覆盖区。结合云南省某工程实际情况,科学选取3个准则、9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整个水库枢纽区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整个水库枢纽区的脆弱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水库枢纽区的脆弱性等级为“一般”。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证明该方法可用于水库枢纽区的安全评估和灾害预防,打破了以往单一研究水库大坝安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评价傍河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风险。以傍河水源地地下水为研究对象,以河流为风险源、傍河区水源地地下水为风险受体,构建以河流风险性H、地下水脆弱性V、地下水水质容量指数C、水源地价值W为评价指标的傍河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榆次区西窑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结果表明:西窑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风险等级为"中",西窑水源地地下水越流补给和侧向补给强烈,评价结果符合实际。研究成果可为傍河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