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新疆滴灌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水氮运筹模式,以新冬41为试材在田间采用水、氮2因素3水平裂区试验,设置9个水氮处理(W灌水量,N施氮量),W_1N_0(2 775 m~3/hm~2、0kg/hm~2)、W_2N_0(3 900 m~3/hm~2、0kg/hm~2)、W_3N_0(4 350 m~3/hm~2、0 kg/hm~2)、W_1N_1(2 775 m~3/hm~2、180 kg/hm~2)、W_2N_1(3 900 m~3/hm~2、180kg/hm~2)、W_3N_1(4 350m~3/hm~2、180kg/hm~2)、W_1N_2(2 775 m~3/hm~2、270kg/hm~2)、W_2N_2(3 900 m~3/hm~2、270kg/hm~2)和W3N2(4 350m~3/hm~2、270kg/hm~2)对0~100cm土层耗水量、小麦自拔节期到开花期0~60cm土层根干重、根长、活性和产量等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滴水量直接增加拔节至成熟期0~60cm土层含水量,间接减少60~100cm土层储水消耗量,增加施氮量对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W3N2、W3N1处理开花期0~60cm土层根系干重分别较W3N0处理增加15.4%和7.5%;根系总长度分别增加53.9%和18.3%;W3N2、W2N2处理开花期0~60cm土层根系干重分别较W_1N_2处理增加9.4%和7.4%,根系总长度分别增加27.0%和21.5%,主要是0~20cm土层增加的结果,并增加开花期0~40cm土层根系活性;以W2N2、W3N2处理的根量和根活性较高,W2N2根系干重和根系总长度分别较W1N0增加19.2%和49.2%,0~20cm土层根系活性较W1N0增加97.2%;产量也以W2N2和W3N2处理较高,分别比W1N0增加19.1%和20.9%,却降低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综合产量和成本,W2N2(3 900m~3/hm~2、270kg/hm~2)为本试验条件下产量为9 000kg/hm~2左右的适宜水氮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稻花香2号为材料,设置3个氮(N)水平N_1 (0 kg/hm~2)、N_2 (90 kg/hm~2)、N_3(180 kg/hm~2)和3个硫(S)水平S_1(0kg/hm~2)、S_2(45kg/hm~2)、S_3(90kg/hm~2),配制9个氮硫互作组合,进行完全随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五常香稻产量构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增施硫肥可显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9个氮硫互作处理中,N_2S_2的实际产量(7583kg/hm~2)最高,较N_1S_1增产56.3%,氮肥利用率为60.0kg/kg;低氮高硫的N_2S_3和高氮低硫的N_3S_2均浪费氮肥,增加水稻生产成本,增加环境污染风险。综合分析,90 kg/hm~2施氮量和45 kg/hm~2施硫量是五常香稻生产较理想的氮硫互作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3.
氮素运筹对滴灌春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氮素运筹对南疆滴灌春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新春6号(大穗型)和宁2038(多穗型)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氮素运筹与施氮量两因素试验,设置N_0(0 kg/hm~2)、N_1(103. 5 kg/hm~2)、N_2(207. 0 kg/hm~2)和N_3(310. 5 kg/hm~2)4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下设置4个施氮时期:R_1(100%基肥)、R_2(60%基肥+40%拔节肥)、R_3(40%基肥+40%拔节肥+20%孕穗肥)和R_4(20%基肥+40%拔节肥+20%孕穗肥+20%灌浆肥)。结果表明:(1)增施氮肥和氮肥后移显著提高春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蜡熟期N_3R_4和N_2R_4处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各器官氮素转运量大小为:茎秆+叶鞘叶片穗轴+颖壳,对籽粒的贡献率大小为:叶片茎秆+叶鞘穗轴+颖壳,且大穗型品种氮素运转性能受氮素运筹的影响较大,而多穗型品种的氮素积累量受施氮量的影响较大;(3)施氮量及施氮时期对滴灌春小麦的产量构成及氮素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氮肥后移可以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穗数,但施氮量过多并不能提高小麦产量;(4)新春6号和宁2038在R3N3和R3N4处理下的单穗质量最大,分别达1. 22~1. 26 g/株(折合产量8 506. 16~8 929. 10 kg/hm~2)和1. 09~1. 12 g/株(折合产量8 187. 02~8 357. 62 kg/hm~2),表明在施氮量为310. 5 kg/hm~2、施氮时期及比例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灌浆肥=4︰2︰2︰0或2︰4︰2︰2时可获得较高产量,且施氮量越高,大穗型小麦更应注重氮肥后移。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和水氮互作对南疆棉花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和水氮互作对南疆棉花生长、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棉田合理密植和水氮优化调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新疆库尔勒市尉犁县31团进行大田棉花滴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种植密度、灌水量和施肥量3个因素,其中种植密度设置2个水平:26万株/hm~2(D_1,当地种植密度,株距10 cm)和32万株/hm~2(D_2,株距8 cm);灌水量设置2个水平:80%ET_C(W_1,ET_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和100%ET_C(W_2);施氮量设置3个水平:200 kg/hm~2(N_1)、300 kg/hm~2(N_2)和400 kg/hm~2(N_3)。在生育期(苗期、蕾期、花期、铃期和吐絮期)测定棉花生长指标,收获时统计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种植密度和水氮交互对棉花生长、干物质累积、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在高种植密度(D_2)下,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累积量均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低种植密度(D_1)下,各指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吐絮期棉花株高和茎粗均在低密度高水中氮(D_1W_2N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5.33 cm和11.16 mm,较D_1W_2N_1、D_1W_2N_3处理分别提高了10.10%,6.40%和6.69%,3.65%;全生育期内各处理棉花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增长量均于铃期达到最大值,D_1W_2N_2和D_2W_2N_3处理的最终干物质累积量较大,但二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以D_1W_2N_2处理较大,分别为7 421.0 kg/hm~2和1.50 kg/m~3。在相同种植密度和灌水量下,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吸收效率(UPE)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以D_2W_2N_1处理的氮素吸收效率最高,为0.77 kg/kg,较产量最高的D_1W_2N_2处理高4.05%,但其产量较D_1W_2N_2下降约7.0%。【结论】综合高产、节肥和水氮利用效率等因素,种植密度26万株/hm~2、生育期灌水100%ET_C(311.98 mm)和施氮量300 kg/hm~2是南疆棉花膜下滴灌施肥管理的最优栽培方式组合。  相似文献   

5.
探明水肥互作对菏麦2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旨为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实现品种高产潜力的充分发挥。采用裂区二因素(主因素为灌水,副因素为施肥)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小麦春季的水肥管理,灌水条件设返青水(W_1,CK)、拔节水(W_2)、拔节水+开花水(W_3)和返青水+孕穗水(W_4) 4个水平,施肥条件设尿素225 kg/hm~2(A_1,CK)、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A_2)、尿素225 kg/hm~2+硫酸钾75 kg/hm~2(A_3)和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硫酸钾75 kg/hm~2(A_4) 4个水平,肥料在春季浇第1水时施用,研究了水肥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W_3处理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最大,产量最高,3个指标与W_2和W_4处理差异均不显著,但穗粒数和产量较W_1处理显著增加;A_4处理的产量构成三因素均最大,产量最高,但与其他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所有水肥组合中,W_3A_4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最为合理,产量最高,与除W_3A_1和W_3A_3外的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灌水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其他2个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均不显著,其中水肥互作的影响程度略高于施肥因素。在保证春浇拔节水和开花水的条件下,氮磷钾肥配施,菏麦21产量最高,达到9 762.3 kg/hm~2;仅施氮肥或氮钾肥配施,产量水平(9 596.5~9 617.8 kg/hm~2)也很高。  相似文献   

6.
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获取高产水平时的玉米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组合,设置种植密度3个水平,分别为M1 (6.0×10~4株/hm~2)、M2 (7.5×10~4株/hm~2)和M3 (9.0×10~4株/hm~2)。施纯氮量设5个水平,分别为D1 (0)、D2 (80 kg/hm~2)、D3 (160 kg/hm~2)、D4 (240 kg/hm~2)和D5 (360 kg/hm~2)。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生长状况及产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有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各生育期株高、茎粗、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收获期根系形态指标呈现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根系N含量和P_2O_5含量呈现上升趋势;随施氮量增加,玉米生长各项指标均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随种值密度的增加,产量和每公顷穗数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每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为先增后降。产量在M3D2处理下达到最大,为8 254 kg/hm~2。综合分析建议,敦化地区裸地早熟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施纯氮量为80 kg/hm~2。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减施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 4 个氮素(纯氮)用量, 分别为 270 kg/hm~2、 189 kg/hm~2和 135 kg/hm~2开展试验。 结果表明, 减施氮肥对水稻茎蘖数影响不大, 但是对叶龄影响较大, 减氮 50%条件下, 明显对水稻长势造成了不利影响。 施氮量189 kg/hm~2为最适宜施氮量。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减施氮肥造成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增加,说明减施氮肥不利于穗数的形成,但可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虽然增施氮肥有利于获得较多的穗数,但是施氮水平过高,反而不利于产量的稳定与提高,当施氮量为 270 kg/hm~2时,增穗、增穗粒数效果不明显,反而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产量低于施氮量为189 kg/hm~2的田块。  相似文献   

8.
滴灌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豫北地区滴灌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施用量,选用矮抗58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0(N_0)、120(N_1)、180(N_2)、240(N_3)、300(N_4)kg/hm~2]对0~40 cm土层冬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0~40 cm土层冬小麦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均表现为抽穗期灌浆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随着施氮量(0~240 kg/hm~2)增加,0~40 cm土层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均随之增加,当施氮量达到300 kg/hm~2时,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均有所下降。根长和根质量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各处理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的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总体上逐渐降低,少数处理在30~40 cm土层有小幅回升;拔节期至灌浆期,0~40 cm 4个不同土层根系的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均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抽穗期,在一定范围内(0~240 kg/hm~2)增施氮肥既有利于增加表层又有利于增加深层土壤根系的根长密度,然而根系生物量却主要集中在表层。冬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也呈逐渐增加趋势,N_3和N_4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两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合理增施氮肥可以通过促进冬小麦根系的生长,进而提高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的施氮量为240~300 kg/hm~2,在此条件下产量为9 286.62~9 306.04 kg/hm~2。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不同施肥水平研究对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中梁30号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肥(折合施N 50.60 kg/hm~2,P_2O_514.88 kg/hm~2,K_2O 10.20 kg/hm~2)、中肥(折合施N 101.20 kg/hm~2,P_2O_536.60 kg/hm~2,K_2O 25.50 kg/hm~2)、高肥(折合施N 151.8 kg/hm~2,P_2O_554.96 kg/hm~2,K_2O 40.80 kg/hm~2)处理下中梁30号的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前1~2 d,而成熟期则推迟,说明施肥能促进冬小麦的前期生长。成穗数、结实小穗数和有效穗数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穗均粒数和千粒重在中肥水平下为最高,高肥处理反而使穗均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氮磷钾配施高肥与中肥相比增产不显著,中肥施用量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不同施肥水平研究对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中梁30号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肥(折合施N 50.60 kg/hm~2,P_2O_514.88 kg/hm~2,K_2O 10.20 kg/hm~2)、中肥(折合施N 101.20 kg/hm~2,P_2O_536.60 kg/hm~2,K_2O 25.50 kg/hm~2)、高肥(折合施N 151.8 kg/hm~2,P_2O_554.96 kg/hm~2,K_2O 40.80 kg/hm~2)处理下中梁30号的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前1~2 d,而成熟期则推迟,说明施肥能促进冬小麦的前期生长。成穗数、结实小穗数和有效穗数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穗均粒数和千粒重在中肥水平下为最高,高肥处理反而使穗均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氮磷钾配施高肥与中肥相比增产不显著,中肥施用量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泾惠渠灌区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为泾惠渠灌区提供合理的灌水施肥运筹方式。【方法】在泾惠渠灌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W_(90)和W_(120),即灌水定额为90和120mm)和施氮(底肥60和120kg/hm~2,追肥0,60和120kg/hm~2,即施氮的底追肥处理组合为N_(60/0),N_(60/60),N_(60/120);N_(120/0),N_(120/60),N_(120/120))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各部位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除净积累量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及氮素收获指数外,灌水和施氮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各器官氮素积累量、氮素转移量、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低水处理(W_(90))的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显著高于高水处理(W120),其中产量增幅为4.88%~7.44%,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幅为6.15%~18.66%,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增幅为19.48%~35.94%。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均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籽粒产量表现为N_(0/0)(5 653.68kg/hm~2)N_(60/0)(6 777.71kg/hm~2)N_(60/60),N_(120/0)(7 165.63kg/hm~2)N_(60/120),N_(120/60)(7 376.92kg/hm~2)N_(120/120)(7 659.88kg/hm~2);氮素积累量表现为N_(0/0)(188.97kg/hm~2)N_(60/0)(229.49kg/hm~2)N_(60/60),N_(120/0)(275.23kg/hm~2)N_(60/120),N_(120/60)(310.00kg/hm~2)N_(120/120)(327.40kg/hm~2);当施氮量过高时,继续增加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积累量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适当提高追肥的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及各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其中N_(60/60)与N_(120/0)处理相比,W_(90)和W_(120)灌水水平下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92%和4.44%,各器官氮素积累量提高11.43%~27.99%,各营养器官转移量提高18.37%~71.81%;N_(60/120)与N_(120/60)处理相比,各营养器官转移量提高15.06%~39.63%。【结论】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等因素,灌水定额为90mm、底肥施氮量60kg/hm~2、追肥施氮量120kg/hm~2,即W_(90)N_(60/120)为本试验条件下泾惠渠灌区冬小麦的最佳水氮组合。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施用硫酸锌肥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纯氮207 kg/hm~2、纯磷60 kg/hm~2、纯钾60 kg/hm~2的基础上,增施硫酸锌26.25~52.5 kg/hm~2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中穗粒数增加12.6~22.4粒,百粒重增加0.4~0.5 g,增产率3.9%~6.3%,新增纯收益334.8~515.1元/h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氮素运筹对南疆滴灌春小麦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新春6号(大穗型)和宁2038(多穗型)为供试材料,采用土柱栽培的方法,开展施氮配比与施氮量两因素试验,设置N_0(0 kg/hm~2)、N_1(103. 5 kg/hm~2)、N_2(207 kg/hm~2)和N_3(310. 5 kg/hm~2)4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下设置4个施氮时期:R_1(100%基肥)、R_2(60%基肥+40%拔节肥)、R_3(40%基肥+40%拔节肥+20%孕穗肥)和R_4(20%基肥+40%拔节肥+20%孕穗肥+20%灌浆肥)。结果表明:(1)增施氮肥和氮肥后移能促进春小麦植株的生长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增加,其中,N_3R_2、N_3R_3和N_3R_4处理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新春6号N_3R_4、N_2R_4和N_3R_3处理及宁2038 N_3R_4、N_2R_4和N_1R_4处理的单株叶面积最大,两品种的平均SPAD值、Pn、Tr均以N_3R_3、N_3R_2及N_3R_4处理最高,WUE则以N_0处理最高。N_3处理及R_3处理的产量最高,但与N_2及R_4处理差异不大,其中新春6号的N_3R_3、N_3R_4、N_2R_3处理产量较高,达7 842. 93~8 930. 72 kg/hm~2,宁2038的N_3R_3、N_3R_4、N_3R_2处理较高,达8 010. 87~8 362. 59 kg/hm~2;(2)施氮量对各性状的影响程度均高于施氮配比,氮肥运筹对大穗型品种光合性状及产量因子影响较大,而对多穗型品种的生长性状影响较大,其中大穗型品种对施氮配比更敏感;(3)施氮量为207. 0~310. 5 kg/hm~2、施氮配比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灌浆肥=40︰40︰20︰0或20︰40︰20︰20是本地区较为适合的氮素运筹方案,大穗型品种更应注意后期追肥。  相似文献   

14.
西北荒漠灌区紫花苜蓿产量和营养品质对水肥调控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水肥组合对苜蓿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探明西北荒漠灌区紫花苜蓿合理的水肥管理模式.【方法】以不同程度水分调控水平(土壤含水量下限占田间持水量百分比)45%~55%(W_0)、55%~65%(W_1)、65%~75%(W_2)、75%~85%(W_3)为主处理,不同施氮水平(N0:0kg/hm~2、N1:60kg/hm~2、N_2:120kg/hm~2、N_3:180kg/hm~2)为副处理进行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随施氮肥水平的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同一施肥水平下,随水分调控程度的减轻,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ADF和NDF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水肥交互作用下,苜蓿产量和营养品质对水分的响应较施肥作用的影响更加敏感,W_2N_2较W_3N_3处理全生长期干草产量增加了206.51kg/hm~2,低于W_3N_2处理,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W_2N_2处理下粗蛋白含量最高,ADF和NDF含量最低,全生长期相对饲喂价值(RFV)值最大为204.1.【结论】W_2N_2水肥调控处理组为苜蓿最佳水肥组合,有利于提高西北荒漠灌区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5.
超迟播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kg/hm~2N,实粒数增加1.07个、产量增加450.75 kg/hm~2。氮肥运筹方式的影响随播种量、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最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播种量480 kg/hm~2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方式、施氮量240 kg/hm~2N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方式。[结论]该研究为超迟播稻茬小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水氮供应对温室滴灌施肥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水氮供应水平对温室黄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温室黄瓜的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温室小区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W_1(60%ET0(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W_2(80%ET0)和W_3(100%ET0))和4个施氮水平(N0(0kg/hm2)、N_1(180kg/hm2)、N_2(360kg/hm~2)、N_3(540kg/hm2))共12个水氮处理组合,在盛果期对黄瓜的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在拉秧后统计总产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黄瓜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灌水量与施氮量对黄瓜产量、果实品质指标均有显著影响。灌水量对黄瓜产量有显著正相关作用,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在不同灌水条件下表现不同,其中W_3N_3处理的产量分别比W_2N_3、W_1N_3处理提高了11.8%和33.7%,W_2N_3处理的产量比W_1N_3处理提高了19.6%,而W_2N_2处理比W_2N_3处理仅降低了0.87%。与W_3N_3处理相比,W_2N_2处理的黄瓜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6.6%,35.3%和2.8%,而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了2.9%。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黄瓜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表明适量的节水控肥措施对黄瓜品质提高有积极作用。【结论】综合考虑产量与品质指标,认为水氮供应组合W_2N_2(80%ET0、360kg/hm~2 N)不仅能保证黄瓜的产量,而且能获得较好的品质,可作为优质高产黄瓜栽培的适宜水肥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高淀粉甘薯品种龙薯24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不同氮肥施用量[0、45、90、135、180、90(缓释氮肥)kg/hm~2]对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的性状、产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甘薯蔓粗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薯的平均蔓长、基部分枝数呈增长趋势,施氮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不施肥的N_1的产量水平最低,N_2、N_3、N_4、N_5、N_6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最高的是N_5,即施磷量(P2O5)90 kg/hm~2、施钾量(K2O)180 kg/hm~2,施氮量(N)135 kg/hm~2时,最高鲜薯产量达53857.5 kg/hm~2,最高薯干产量16071.1 kg/hm~2,最高淀粉产量11552.4 kg/hm~2。  相似文献   

18.
以产量为导向,通过施氮量的调整,探寻玉米杂交种邯丰79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响应,实现氮肥的高效利用,指导农业生产。于2018年在邯郸市邱县梁二庄镇高产试验田,在密度为63 000株/hm~2的种植条件下,分别设置施氮量为0(CK)、N1(140.10 kg/hm~2)、N2(182.13 kg/hm~2)、N3(224.16 kg/hm~2)和N4(266.19 kg/hm~2)共5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处理以基施和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的比例各占50%。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均逐渐增加,而果穗秃尖长度则逐渐缩短;当施氮量≤224.16 kg/hm~2时,不同处理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秃尖长度以及产量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当施氮量224.16 kg/hm~2时,增加氮肥的用量,则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变化不明显,且施氮量为224.16 kg/hm~2与266.19 kg/hm~2的各项指标间均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对不同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与增产率比较分析发现,N3处理与N4处理的增产率间差异不显著,但N3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N4处理。因而,在该试验条件下,N3处理(即施氮量为224.16 kg/hm~2)的效果最佳,实现了氮肥的低投入与产量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以杂交籼稻冈优725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90、180 kg/hm~2)和施硅量(0、150、300 kg/hm~2),研究氮硅配施对冈优725干物质积累和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氮水平下,施硅均能够显著促进水稻根系干物质的积累和地上部氮的积累,施氮量为0、90 kg/hm~2时,施硅均能够显著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与不施硅相比,施硅量为150 kg/hm~2处理可显著增加有效穗数,显著降低水稻千粒质量;施氮为0时,与不施硅相比,施硅可显著增加每穗粒数;各施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均随施硅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施硅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各施氮水平下,施硅能显著降低根、茎、穗、精米中镉的含量及地上部镉的积累量,但叶片中镉含量升高,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施硅量为150 kg/hm~2和300 kg/hm~2处理精米中镉的含量差异不明显。综合本研究结果,施氮量180 kg/hm~2+施硅量150 kg/hm~2对冈优725的增产降镉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探索种植密度及施氮水平等关键栽培技术要点,为"群优2号"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水稻"群优2号"为材料,设施氮水平及种植密度两个因素单独试验,各5个处理3次重复,对产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对"群优2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数随之增加,而穗粒数及结实率、千粒重均减少,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以施氮量240kg/hm~2产量最高,为7944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随之增加,而穗粒数及结实率、千粒重均降低,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以种植密度30万蔸/hm~2最高,为8178kg/hm~2。【结论】"群优2号"品种高产稳产性较好,以施氮量240kg/hm~2和种植密度30万蔸/hm~2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