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棉花膜下滴灌需水规律和最大耗水时段及耗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 1998~ 2 0 0 1年棉花膜下滴灌蒸散量测定值及试验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棉花播种至停止生长全生育期间的蒸散量为 5 91.4mm ,滴水量应为 4 770 .0m3 ·hm-2 ;最大耗水时段为 6月 18日至 8月 11日 ,日均耗水量5 .6mm ,总耗水量 30 7.7mm ,以每次滴水量 30 .0~ 37.5mm计算 ,应滴水次数 8~ 10次 ,间隔时间 5~ 7d。  相似文献   

2.
单环刺螠摄食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的摄食节律,试验中将粉末状饲料与水按1∶10混合均匀后形成浊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浊度变化,通过计算每个时段投饵1 h后养殖水体因单环刺螠摄食造成浊度的改变值,来获得各时段单环刺螠的摄食强度。结果表明:单环刺螠不同时段的摄食强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一天中单环刺螠摄食最高峰出现在18:00,次高峰为6:00,且6:00、18:00两个时段的摄食强度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摄食最低峰出现在3:00,次低峰为21:00,此2个时段的摄食强度显著低于其他时段(P0.05),单环刺螠摄食无明显的昼夜节律(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单环刺螠的投喂策略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饲养期间不同投饲频率对鹅的养分利用及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将36羽体重相似的21日龄合浦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6羽(3公3母),预饲1周后进行42 d的饲养试验,期间对照组每天分别在8:00、10:00、12:00、14:30、17:00和21:00时投料6次;试验组投料3次,分别在08:00、14:30和21:00.鹅自由采食和饮水.后期同时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结束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试验前、后期间,两组鹅的日均饲料采食量、日均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鹅的中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养分的表观消化率也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鹅的屠宰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饲养实践中对28日龄后的鹅采用3次投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黄淮区域直播栽培条件下不同播期对日本粳稻品种‘越光'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越光'的最适播期及其生长发育特点,以‘越光'为试材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2013年设T'_5,(6月10日)、T'_6(6月20日)、T'_7(6月30日)3个播期处理,2014年设T_1(5月1日)、T_2(5月11日)、T_3(5月21日)、T_4(5月31日)、T_5(6月10日)、T_6(6月20日)、T_7(6月30日)7个播期处理,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2013年试验结果是:T'_5产量最高,为6 252.3 kg/hm~2;T'_6产量次之,为5 805.4 kg/hm~2;T'_7产量最低,为3 897.1 kg/hm~2;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试验结果是:T_5产量最高,为6 601.1 kg/hm~2,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T_6产量次之,为6 110.3 kg/hm~2,除与T_4之间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T_7产量最低,为2 773.4 kg/hm~2,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两年试验的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以T_5和T_6为最好,表现为分蘖集中、蘖位较低,一次大分蘖所占比例大,分蘖成穗率高,群体整齐,后期不早衰,抗倒伏能力强,落黄好。结论:‘越光'适宜在黄淮区域作麦茬直播栽培,最适播期为6月中旬,全生育期117 d左右;在能够安全成熟的范围内尽量推迟播期是避免早衰、防止倒伏、提高单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饲养期间不同投饲频率对鹅的养分利用及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将36羽体重相似的21日龄合浦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6羽(3公3母),预饲1周后进行42 d的饲养试验,期间对照组每天分别在8:00、10:00、12:00、14:30、17:00和21:00时投料6次;试验组投料3次,分别在08:00、14:30和21:00.鹅自由采食和饮水.后期同时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结束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试验前、后期间,两组鹅的日均饲料采食量、日均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鹅的中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养分的表观消化率也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鹅的屠宰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饲养实践中对28日龄后的鹅采用3次投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冬季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6年1月份连续7 d,对龙岩国家森林公园5类游憩地15个检测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气象因子等数据进行实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均值为7 108.06个/cm3,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具有保健效果的浓度;(2)园内林地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基本为双峰式,在07:00—09:00出现第1次峰值,在13:00—15:00出现第2次峰值;次生林在13:00—15:00达到1 d中的最高值;茶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整体呈现从07:00—17:00逐渐下降的趋势;动态水的峰值出现在09:00—11:00,15:00—17:00 2个时段内;(3)园内日均负离子浓度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水体旁、茶园、次生林、空旷地、天然林;(4)气象因子与负离子浓度的相关性研究显示,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同气压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杂交粳稻徐优502的母本(不育系徐8908A)和父本(恢复系徐恢502)3年观察和调查结果表明,父本叶片数比母本多0.8 ~1.2张,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小,播种期4月20日至5月30日,平均每晚播10 d,叶片数就减少0.2张;同期播种的父本播始历期与母本相差3~7d;父本群体日开花高峰值出现时间较母本迟2~3 d;父本、母本同时段开花量重合率在12:00前合计46.09%,在11:40-12:40时段内达74.67%;割叶喷洒赤霉素,自然异交结实率提高0.50~ 11.12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条件下成年公梅花鹿的行为差异。【方法】于2006-04-10及2007-03-10,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鹿场圈养的15只成年公梅花鹿和扬州市动物园半散放的13只成年公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瞬间扫描取样法对其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其他行为进行观察,每周观察4 d,对收集的数据以60 min为单位合并归为一组后进行统计分析,研究2种饲养条件下成年公梅花鹿昼间行为节律。【结果】2种饲养条件梅花鹿群体昼间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等行为频次所占比例依次减少,其取食、卧息和观望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80%以上。昼间圈养条件下,梅花鹿有2个取食行为高峰(07:30-08:30,16:30-17:30),而反刍行为高峰发生在13:30左右,卧息行为主要发生在11:30-13:30,观望行为主要发生在13:30-16:30。半散放条件下,梅花鹿取食行为也有2个高峰(08:30-09:30,16:30-17:30),反刍行为主要发生在07:30-08:30,卧息行为主要发生在11:30-13:30,观望行为主要发生在07:30-09:30和15:30-16:30。对2种饲养条件下梅花鹿昼间行为节律分析表明,除07:30-08:30圈养梅花鹿取食行为频次显著高于半散放梅花鹿外,半散放公鹿取食行为频次在08:30-09:30,12:30-13:30,13:30-14:30,15:30-16:30这4个时段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圈养梅花鹿;2种饲养条件下梅花鹿反刍行为频次除08:30-10:30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另外的07:30-08:30,10:30-11:30,11:30-12:30,12:30-13:30,13:30-14:30,14:30-15:30,15:30-16:30,16:30-17:30共8个时段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种饲养方式梅花鹿卧息行为频次在08:30-09:30存在极显著差异,在13:30-14:30,14:30-15:30 的2个时段存在显著差异;圈养梅花鹿观望行为频次在10:30-11:30,12:30-13:30,13:30-14:30,14:30-15:30,15:30-16:30共5个时段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半散放梅花鹿。2种饲养方式下梅花鹿移动行为频次在08:30-09:30,09:30-10:30,16:30-17:30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修饰行为频次在12:30-13:30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不同饲养条件下,成年公梅花鹿昼间行为存在明显差异,饲养环境不同是造成梅花鹿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密度和播期对石玉9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度与播期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主要的栽培因素。为探索石玉9号高产栽培的适宜密度和播期,2010~2011年设置了52 500株/hm2(A1)、60000株/hm2(A2)、67500株/hm2(A3)、75000株/hm2(A4)、82500株/hm2(A5)和90000株/hm2(A6)6个密度处理以及6月10日(B1)、6月15日(B2)、6月20日(B3)、6月25日(B4)、6月30日(B5)和7月5日(B6)6个播期处理,研究不同密度和播期处理对石玉9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1年石玉9号产量均随密度的加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分别在A4和A5处理下达到最高,均在A1处理下最低;6个密度处理的2 a平均产量顺序为A5A4A3A6A2A1,其中,A4与A5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两者均极显著其他处理。2010年和2011年石玉9号产量均随播期的推迟呈逐渐降低趋势;6个播期处理的2 a平均产量顺序为B1B2B3B4B5B6,且不同播期处理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密度和播期均对玉米产量产生极显著影响,在冀中南地区石玉9号适宜密度为75000~82500株/hm2;适宜播期为6月10日,且不晚于6月25日,在茬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早播。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内观察研究了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成虫的行为习性,结果表明:成虫大部分羽化于晚上20:00-次日5:00,高峰时段为20:00~22:00;雌雄成虫在1~5日龄均可交配,羽化后次晚为高峰期;成虫一天中的交配发生于20:00-6:00,高峰期为1:00-3:00;成虫交配持续时间15~130min,平均83.53 min;成虫在夜间产卵,平均单雌产卵429粒;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12.13天和11.45天.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雌雄配对隔离饲养的方法,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取食、交尾、移动、静息4种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各活动行为的高峰期不同。取食行为发生在21:30(49%)、交尾行为在12:00(34%)、移动行为在10:30(36.5%)、静息行为在8:00—9:00(36%~41%)。2活动行为在发生时段上存在显著差异。取食和静息行为黑夜高于白天,交尾、移动行为白天高于黑夜。凌晨、上午、中午、下午、黄昏、晚上6个时间段,交尾、移动和静息行为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取食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性别对各行为日节律有一定影响,雌雄虫发生各行为的高峰期存在差异。白天和黑夜,雌雄虫各行为事件的发生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个时间段,雌雄虫中午的取食行为、上午和中午的移动行为呈显著性差异、凌晨移动行为呈极显著性差异,其它时间段无显著性差异。综上可见,光肩星天牛成虫活动行为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别对其活动行为节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河南奶山羊(青年羊、怀孕羊和哺乳羊)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奶山羊在特定饲养管理条件下昼夜的行为时间为运动占22.35%;卧息占29.13%;采食占21.44%;反刍占25.59%;其他行为时间占1.49%(包括饮水、排便、修饰、嗅闻、站立和发声等)。(2)不同生理期河南奶山羊取食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极显著(P0.01);卧息时间分配差异显著(0.01P0.05);而运动、反刍及其他行为则差异不显著(P0.05)。(3)奶山羊白昼运动多发生在8:00-11:00和16:00-19:00,放牧时间约6 h;采食有两个高峰期(8:30-10:30和16:00-18:00);反刍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13:00-15:30和23:30-2:00);卧息则多发生在夜间,伴随着反刍。其他行为随机发生,排便多在采食过程中发生。河南奶山羊行为和节律的发生与放牧条件和饲养管理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梨小食心虫成虫行为节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梨小食心虫成虫行为节律,为开展梨小食心虫化学生态学研究及其综合治理奠定基础。【方法】在人工气候箱(温度(24±0.5)℃、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为15h光期和9h暗期)条件下,系统观测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交配及产卵行为节律。【结果】梨小食心虫成虫的羽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主要发生在光期05:00-10:00这个时段,此时成虫的羽化数量占总羽化数量的90%以上,其中以05:00-06:00羽化率最高,与其他时段差异显著;成虫的求偶交配行为多发生在羽化后第3天,呈"一"字形交配,单次交配持续时间为11~35min,平均为22.07min,成虫交配活动主要发生在17:00-21:00,交配率超过90%;梨小食心虫雌成虫的产卵节律与其交配节律颇具相似性,其产卵活动也主要发生在17:00-21:00,该时段所产卵量达到总产卵量的87.43%,显著高于其他时段。【结论】梨小食心虫成虫的羽化、交配及产卵行为具明显的生物节律,其中羽化行为主要发生在上午05:00-10:00,交配和产卵行为主要发生在傍晚17:00-21:00。  相似文献   

14.
影响核桃芽接成活率的制约因子及其有效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洛南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限制核桃芽接成活率的主要制约因子包括气温(嫁接期)、接前放水、复叶保留和嫁接速度;制约因子的有效控制为:适宜嫁接期为6月10日至7月10日,最佳期为6月20至6月30日;气温20.0~23.0℃,22.0℃~22.5℃最佳;采取接前2~ 3 d灌水,2 d最佳;同步进行2~3片复叶保留;操作方法正确、熟练,在1 min内完成单株嫁接即可显著提高核桃嫁接苗木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亚洲型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asiatica)的羽化和生殖昼夜节律,在自然光周期和温湿度条件下对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配及产卵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利用触角电位反应测定了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合成量与日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型舞毒蛾雌蛾在化蛹后11 d,雄蛾在化蛹后12 d分别出现羽化高峰;雌雄蛾的羽化行为均发生在光期前2 h(02:00)至暗期3 h(21:00),雄蛾羽化高峰期为光期6 h(09:00),较雌蛾(11:00)提前2 h。雌蛾羽化约2 h后开始求偶,1日龄雌蛾的求偶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而其他日龄的雌蛾仅在光周期开始后的1 h内求偶率降至当日最低(75%),其余时间达到或接近100%;2日龄雌蛾体内的性信息素合成量最高,以后逐日下降。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室内交尾高峰期发生在光期11 h(14: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6 h(00:00)。产卵高峰期发生在光期3 h(06: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2 h(20:00)。综上可见,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和生殖行为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6.
岩扇贝幼贝滤食率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幼贝的摄食率,采用静水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6、10、14、18、22℃)、体质量(小、中、大3种规格)、饵料(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湛江等边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饵料浓度(15×10~4、30×10~4、45×10~4、60×10~4、75×10~4 cells/mL)条件下岩扇贝的滤食率及其昼夜节律。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饵料种类和饵料浓度对岩扇贝幼贝滤食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在试验温度和体质量范围内,幼贝单位体质量的滤食率均随温度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幼贝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依次为新月菱形藻湛江等边金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且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当新月菱形藻浓度为30×10~4 cells/mL时,幼贝的滤食率达到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饵料浓度组(P0.01);幼贝的滤食率存在显著的昼夜变化(P0.05),一天中存在一个滤食高峰时段,即17:00~21:00[40.161×10~8 cells/(g.h)],且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存在两个低峰时段,即9:00~13:00[32.496×10~8 cells/(g.h)]和1:00~5:00[29.934×10~8 cells/(g·h)],均显著低于其他时段(P0.05)。研究表明,岩扇贝的适温范围及对饵料的适应性较广,可作为中国重要扇贝引进品种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17.
将70头30日龄仔猪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头,在口蹄疫免疫过程中按1%添加剂量使用中草药复方制剂,1组、2组和3组分别在免疫前5d、3d、当天开始连续饲喂3d,4组、5组、6组分别在免疫前5d、3d、当天饲喂1d,对照组(7组)不喂药。分别于免疫前1d和免疫后14d、21d、28d和二免后28d,采血检测口蹄疫抗体。结果表明:免疫后4次检测,1、2、3、4、5、6组平均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2、3组平均抗体水平均高于4、5、6组,其中2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1、3、4、5、6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1%添加中草药复方制剂可以提高口蹄疫抗体水平,抗体提高水平与添加剂量和添加程序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幼贝的摄食率,采用静水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6、10、14、18、22℃)、体质量(小、中、大3种规格)、饵料(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湛江等边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饵料浓度(15×104、30×104、30×104、45×104、45×104、60×104、60×104、75×104、75×104 cells/mL)条件下岩扇贝的滤食率及其昼夜节律。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饵料种类和饵料浓度对岩扇贝幼贝滤食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在试验温度和体质量范围内,幼贝单位体质量的滤食率均随温度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幼贝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依次为新月菱形藻>湛江等边金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且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当新月菱形藻浓度为30×104 cells/mL)条件下岩扇贝的滤食率及其昼夜节律。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饵料种类和饵料浓度对岩扇贝幼贝滤食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在试验温度和体质量范围内,幼贝单位体质量的滤食率均随温度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幼贝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依次为新月菱形藻>湛江等边金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且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当新月菱形藻浓度为30×104 cells/mL时,幼贝的滤食率达到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饵料浓度组(P<0.01);幼贝的滤食率存在显著的昼夜变化(P<0.05),一天中存在一个滤食高峰时段,即17:004 cells/mL时,幼贝的滤食率达到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饵料浓度组(P<0.01);幼贝的滤食率存在显著的昼夜变化(P<0.05),一天中存在一个滤食高峰时段,即17:0021:00[40.161×1021:00[40.161×108 cells/(g.h)],且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存在两个低峰时段,即9:008 cells/(g.h)],且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存在两个低峰时段,即9:0013:00[32.496×1013:00[32.496×108 cells/(g.h)]和1:008 cells/(g.h)]和1:005:00[29.934×105:00[29.934×108 cells/(g·h)],均显著低于其他时段(P<0.05)。研究表明,岩扇贝的适温范围及对饵料的适应性较广,可作为中国重要扇贝引进品种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19.
 电取蜂毒不利于蜜蜂群势发展和养蜂生产。电取蜂毒 3d 1次 ,连续 10次 ,可使蜂蜜减产 4 5 .6 4 %~4 9.90 % ,差异显著 (P <0 .0 5 ) ;蜂王浆产量平均降低 4 6 .17%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移虫接受率平均降低31.0 5 %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但对单台产浆量、饲料消耗量、蜂王有效产卵量等影响不大。连续取毒后 11d ,对蜜蜂群势的发展影响不大 ,而 2 3d后蜜蜂群势比对照组低 12 .87% ,35d后低 2 8.81% ,差异均极显著 (P <0 .0 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源A5、源A10的开花习性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为其更好地应用于三系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3~6月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农场对源A5、源A10、珍汕97A、金23A的开花习性进行观察试验,调查和测量开花历期、单穗逐日开花动态、日开花动态、闭颖开花率、柱头外露率和开颖角度。[结果]在南宁的自然天气条件下,源A5整体开花历期为14d,单穗开花历期为6 d;开花后第2天进入盛花期,占开花数的30.71%;开花时间为08:00~14:00,开花高峰期出现在12:00;闭颖开花率占47.7%,柱头外露率为66.9%,颖壳张开度29.1°。在南宁的自然天气条件下,源A10整体开花历期为14 d,单穗开花历期为6 d;开花后在第2天进入盛花期,占开花数的33.79%;开花时间为08:00~14:00,开花高峰期出现在12:00;闭颖开花率占49.2%,柱头外露率为72.9%,颖壳张开度30.3°。在南宁的自然天气条件下,珍汕A整体开花历期为15 d,金A整体开花历期为17 d,单穗开花历期均为7d;开花盛期均出现在开花后第4天;开花时间分别为09:00~13:00、08:00~14:00,开花高峰期分别为11:30、11:00;闭颖开花率分别占30.2%和35.4%,柱头外露率分别为46.7%和77.3%,颖壳张开度为26.4°和25.6°。[结论]该研究可为新的不育系在生产上大面积杂交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