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了11个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沣油737、7-36两品种丰产性和综合抗性较好,适宜机播机收;宁杂1818是油蔬兼用型品种,每亩可采摘菜薹150~200 kg,及时补肥促进下部分枝生长仍可收获油菜籽200kg以上,经济效益较高,但成熟期相对偏迟,较适宜作育苗移栽种植。  相似文献   

2.
2015~2016年在洋县对2014~2015年筛选出的7个直播机收油菜品种进行集中示范,目的是进一步验证已筛选出直播机收油菜品种的大田综合表现,继续探索总结配套的栽培技术和机械收获技术,为油菜全程机械化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示范结果表明以丰产、抗病的沣油737、秦荣4号两个品种作为直播机收油菜早熟的主推品种,以抗病、高产的陕油15、陕油28、秦优28作为直播机收油菜的晚熟主推品种,搭配早熟品种宁杂11和中熟品种油研52号,播期9月25日~9月30日为宜,播量亩用种以旱地250g,稻茬水田300g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培育适合全自动机械移栽的毯状油菜苗,以HY4为材料,探讨烯效唑浸种和不同基质配比对油菜种子萌发及育苗质量的影响。[方法]以7个不同浓度(0、5、10、20、30、40和50 mg/L)的烯效唑溶液分别浸种0、1、2、4和8 h,自然晾干。经培养皿室内试验筛选,得到适宜的烯效唑浸种浓度和时间。以5个浓度(0、5、10、15、20 mg/L)分别浸种0、1和2 h进行室外盆钵试验,同时进行毯状菜苗的育苗基质配比筛选,在油菜适宜播期进行水稻秧盘育苗验证试验。[结果]培养皿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可延缓种子萌发,降低种子发芽率,抑制胚轴伸长,并促进根系生长。当浸种浓度大于30 mg/L或浸种时间超过2h,则对种子萌发影响较大且抑制根系生长。室外盆钵试验结果表明,4个烯效唑浸种浓度和时间能够有效降低苗高、延缓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部生长,有利于培育高密度毯状机械移栽苗。育苗基质配比试验中,土壤配比量越少,越有利于幼苗生长,发芽率、株高、根系活力和干物质重增加,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油菜适宜播期水稻秧盘育苗试验结果与盆钵试验一致。烯效唑浸种浓度≤10 mg/L、浸种时间<1 h时,对幼苗生长调控能力较弱,幼苗偏高。基质中土壤配比量<50%时,肥力充足,相对弱化了烯效唑对幼苗生长的调控,幼苗较大。[结论]用15~20 mg/L烯效唑浸种1~2 h,育苗基质中土壤配比量为50%,可培育苗高≤18 cm、保有叶片5~6张、苗龄30~40 d的毯状机械移栽苗,实现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的耐盐碱能力,以"科乐521"、"沣油737"和"陇油9号"的种子和幼苗为试验材料,将NaCl、Na_2SO_4、NaHCO_3和Na_2CO_3 4种盐依次按9∶1∶1∶9和1∶1∶9∶9的摩尔比例混合,配成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mmol/L的混合液,研究了混合盐碱胁迫对3个油菜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盐碱胁迫下,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胚芽与胚根长度以及油菜幼苗苗高、根长、茎粗、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荧光参数随混合液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总的来看,混合盐碱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强弱表现为碱性较高混合盐组碱性较低混合盐组;3个油菜品种中,"科乐521"耐盐碱能力最强,"沣油737"居中,"陇油9号"最弱。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薹肥对毯状苗移栽油菜成熟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2012—2013年以宁杂1818和苏油4号为材料,在水稻标准硬质育秧盘内培育油菜毯状苗并移栽,设置不同的薹肥施用时期和施氮量处理。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主茎干物质量和分枝干物质量显著增加,而主序轴干物质量呈下降趋势;高氮条件下主茎干物质量增加15.11%,分枝干物质量增加7.54%,而主序轴干物质量减少4.32%;随着薹肥施用时期的推迟,主序轴干物质量、主茎干物质量和分枝干物质量均呈上升趋势;增加施氮量、推迟施肥时期均能显著增加成熟期主茎、分枝角果壳的干物质积累量;2个品种主茎籽粒平均干物质量高氮比低氮处理高0.78 g,增幅为10.5%;与薹高0、30 cm时施肥相比,薹高50 cm时施肥主茎籽粒千粒干质量分别高0.91、0.26 g,增幅分别为12.55%、3.29%。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油菜育秧盘毯状苗移栽,大田不同氮肥和密度耦合对油菜碳氮积累、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植株碳氮代谢与油菜产量形成的关系。【方法】以宁杂1818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毯状苗的培育和移栽试验,比较不同年份、氮肥以及密度条件下碳氮积累、运转以及利用效率差异。【结果】油菜毯状苗适宜条件下移栽也可以获得3 750 kg·hm~(-2)高产。不施氮肥以及225 kg·hm~(-2)氮肥处理条件下随着密度增加产量显著增加,在300 kg·hm~(-2)氮肥处理和125 000穴/hm~2移栽密度条件下1穴1株、1穴2株和1穴3株间产量无显著差异。油菜植株中碳素积累能力显著高于氮素积累能力,初花期前植株C/N比较低,为16.30,初花期后C/N比较高,为114.37。碳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随施氮量增加下降幅度更大。初花期至成熟期叶片氮素运转率最高,不同处理变化范围为73.90%—78.56%,其次是茎枝氮素运转率,变化范围为38.96%—67.08%,根中氮素运转率最低,变化范围为24.45%—37.06%。不同处理叶片中氮素运转率差异较小,茎枝和根中氮素运转率随着氮肥用量增加逐渐降低。初花期至成熟期叶片碳素运转率为正值,不同处理变幅为23.16%—29.08%,随着密度增加叶片碳素运转率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不同氮肥处理间差异相对较小。初花期至成熟期根和茎枝仍然以积累碳素为主,两者碳素运转率表现为负值。【结论】油菜毯状苗机械移栽,可有效提高茬口较迟地区的油菜生产能力。油菜在初花期之前氮代谢能力强,初花期以后碳代谢能力强,前期氮素供应有利于植株营养体的建成,从而使得后期积累更多的碳素,促进后期的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移栽机在油菜移栽过程中苗块易翻倒导致分苗装置分苗失效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油菜基质块苗移栽机的倾斜式分苗装置。分析了分苗装置结构组成与分苗过程,确定了分苗装置主要结构参数;构建了分苗过程依次连续输送和夹持分离阶段苗块力学模型,依据动力学分析明确了影响分苗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析得出,当苗块摩擦系数一定且同步带倾角在24.5°~35.0°时,有利于依次连续输送阶段苗块不翻倒;分苗夹持力越大,夹持分离阶段苗块分苗效果越优。优选得出分苗装置关键参数:同步带倾角γ为30°,分苗夹持力f_(j1)0.8 N,分苗气缸工作气压P为0.5~0.8 MPa。分苗装置分苗试验表明:苗块翻倒率为4.2%,分苗成功率为92.5%,满足油菜基质块苗分苗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