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出现诸多弊端阻碍了畜牧业发展的脚步。以辽宁省朝阳市养殖户为调查对象,通过收集能对养殖户创办家庭农场意愿产生影响因素的数据,从而分析影响养殖户创办家庭农场意愿的主要因素。通过收集养殖户愿意创办家庭农场的原因的数据,为鼓励养殖户创办家庭农场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基于全国1 706个种植业家庭农场调查数据,借助Pr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检验契约农业对家庭农场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影响。  结果  Probit模型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参与契约农业对其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621;PSM模型结果表明:与未参与契约农业的家庭农场相比,参与契约农业的家庭农场平均处理效应为0.19,技术培训、农场主从事农业规模经营年限、农场主的从业经历、家庭农场具有规范的日常收支记录以及未来扩张意愿对技术采纳也有影响。  结论  契约农业是影响家庭农场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契约农业参与机制,支持家庭农场提升资源禀赋水平。图2表3参18  相似文献   

3.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示范推行农业新科技,是进一步提高科技贡献率的有效路径,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专家学者研究了家庭农场的发展途径,并对家庭农场的发展提出很多有益的见解。但是多数见解都是大而散,缺乏区域特性。针对以上问题,分析了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新形势下家庭农场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山东省42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订单农业参与行为对家庭农场绿色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参与订单农业的家庭农场采纳绿色生产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参与订单农业的农场,且与订单方联系紧密的农场采纳绿色生产的比例高于与订单方联系不紧密的农场。2)订单农业能够显著促进家庭农场绿色生产,特别是能够促进家庭农场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废弃物回收。3)农场经营年限、质检追溯、“三品一标”、参与培训等其他控制变量也对其绿色生产具有显著影响。为此,应加快家庭农场采用“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订单农业模式,同时鼓励家庭农场与订单方建立紧密的联系,加大农场绿色生产培训,促进农场绿色生产意识到意愿、意愿到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苏省苏州市范围内的吴江区、常熟市、张家港市的23个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采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规模报酬可变模型对这些家庭农场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3.04%的被调查家庭农场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达到了最优的要素配置阶段,同时有13.04%的被调查家庭农场的粮食生产处于技术有效率但规模无效率的状态;69.23%的被调查家庭农场在粮食播种面积、劳动总工时和农业生产总成本方面投入冗余,粮食生产总成本过高是影响粮食生产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协调好粮食生产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劳动力以及农业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结构,并有效控制粮食生产总成本。  相似文献   

6.
以河南省山区烟叶家庭农场为例,对其种植规模进行分析评价并尝试测定其适度规模。首先对106户河南山区烟叶家庭农场的生产成本收益数据进行了描述分析,运用DEA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效率结构和非参数前沿分析,结果表明,(1)当前河南省山区烟叶家庭农场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处于较低水平;(2)河南省山区烟叶家庭农场烤烟适度种植规模为1.87~4.6 hm~2。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提高烟农综合管理水平、引导烟农正确看待适度种植规模和积极扶持适度规模烟农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198份河南滑县种粮大户调研数据,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理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种粮大户小麦新品种采纳意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技术特征、生产特征、外部环境既可以对种粮大户采纳意愿产生直接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内部信念变量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采纳意愿产生间接影响,但感知易用性对采纳意愿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生产特征通过感知易用性间接影响采纳意愿的效果不明显。研究变量对采纳意愿的总效应由大到小分别为:外部环境0.288、感知有用性0.263、技术特征0.259、生产特征0.215、感知易用性0.055。  相似文献   

8.
家庭农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及收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仅有利于减少化肥的施用,还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民节支增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基于理性小农理论,利用东北地区种植型家庭农场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影响家庭农场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行为因素,探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家庭农场农业收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家庭农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率仅为44.62%,采纳率偏低。年龄对该技术采纳呈现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农业技术培训、风险偏好、经营规模、土地流转期限和示范农场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农场对该技术的选择;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风险偏好和示范农场对采纳该技术的家庭农场增收效果显著,经营规模大的家庭农场其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收入提升效果最好。研究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明显正向收入效应,能够显著提高家庭农场农业收入。因此,提出加快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机制,提升家庭农场主的人力资本水平,逐步改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的约束条件,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提倡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湖南省4县(市)218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和Logistic模型,对农户创办家庭农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性别、家庭劳动力数量、周围已有的家庭农场数、雇工的难易程度等是影响农户是否决定创办家庭农场的关键性因素,而农户年龄、文化程度、政策支持的力度以及对家庭农场的预期收益等并不是农户创办家庭农场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沈琼  李家家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9):1894-1900
[目的]分析土地流转对家庭农场扩大规模意愿和经营绩效的影响,为促进我国家庭农场科学稳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的形式,以湖北省武汉市和安徽省郎溪县的563户家庭农场调查材料为依据,分析土地的流转面积、流转年限、流转合同和流转租金对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意愿的影响,以及经营规模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农场主的意愿经营规模与实际经营规模有一定差距,实际经营规模为21.78 ha,意愿经营规模为24.57 ha,调查表明60.75%农场主都愿意扩大经营规模.土地流转面积对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对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来说,经营规模的增加能有效提高农场的经营性净收益,但并未提高单位面积效益.[建议]引导土地有序向家庭农场流转,做好对土地流转的指导和服务,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促进家庭农场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家庭农场作为联合体的重要参与者,其参与意愿既关系到联合体的培育和发展,更关系家庭农场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通过构建扩展的TPB模型,利用安徽省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和二元Logistic模型对家庭农场参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场主的年龄、家庭收入、家庭农场性质、家庭农场对加入联合体的发展预期、政府对联合体的宣传是否到位、是否有亲友已经加入联合体对家庭农场参与联合体的意愿均呈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推动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加入联合体:加强联合体的政策宣传力度,强化联合体参与各方的沟通交流;加强职业农民培训,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参与联合体的动力机制;大力推介联合体典型案例,激发"头雁"效应。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底线任务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家提倡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以保障粮食安全,而家庭农场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作物的“非粮化”问题突出,需要对家庭农场“非粮化”行为进行研究。以江苏徐州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利用家庭农场“非粮化”行为的调查数据,通过扩展分布式认知同心圆模型,构建家庭农场种粮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框架进行验证,探究在粮食安全底线下家庭农场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家庭农场“非粮化”行为的矫正对策。结果表明,在调查样本中,明确表示愿意种粮的家庭农场仅有5.55%,愿意逐步改种粮食作物的约占12.35%。在分布式认知同心圆模型的个人力、资产力、地域力和文化力四个变量中,地域力所代表的资源约束和社会环境、文化力所代表乡土文化对家庭农场的种粮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个人力所代表的个体经历和经验等个体特征、资产力所代表的资产专用性水平对家庭农场的种粮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家庭农场种粮意愿的提升,要充分发挥政府行政强制力和乡土文化的道德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山东省家庭农场经营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家庭农场的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普遍偏低,家庭农场从业人员素养、技术与管理手段的运用和创新以及经营方式等对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建议进一步培育职业农民,注重培育农业储备人才,合理引导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推进农业科技融入以及支持发展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14.
刘鑫  董继刚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9):1691-1694
基于319份泰安市家庭农场参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调查问卷,探究家庭农场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模型对家庭农场主特征、家庭农场基本特征、贷款需求3类共13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户主年龄、风险偏好、政策了解、农业保险、近3年平均利润、是否扩大生产规模、借贷经验、贷款期望额等8个变量对家庭农场参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家庭农场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发展我国农业经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177个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家庭农场农业技术信息应用的主要特征,指出当前家庭农场的农业技术信息应用存在技术采纳单一、农业技术知识获取落后、农业信息技术推广程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宁夏自治区246个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农场借贷需求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户主的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加入合作社等因素对家庭农场的借贷意愿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要加强政策性支农力度,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规范推进土地流转及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措施,来满足欠发达地区家庭农场的借贷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对江苏省睢宁县家庭农场的实地抽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家庭农场融资渠道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农场融资渠道的选择与农场主自身因素和家庭农场经营特征有关。在农场主自身因素中,农场主年龄越大、学历越高,越偏好选择正规金融渠道融资;在家庭农场经营特征中,农场注册品牌、平均年收入越高、常年雇工人数越多或者规模越小,农场主越偏好选择正规金融渠道融资。  相似文献   

18.
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是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目前家庭农场属于探索阶段,金融政策支持显得尤其重要.以江西省粮食主产区5县(区)114个家庭农场(样本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根据以往相关研究和专家经验甄选出14个自变量作为影响因素,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针对政府的贷款贴息政策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农场投资规模、银行借贷是否满足需求、劳动力人数和是否签署土地流转合同与贷款贴息有显著正相关;家庭农场主年龄、经营土地面积与政府贷款贴息政策有显著负相关;家庭人口数、农场主文化程度、农机总数等对贷款贴息没有显著影响.鉴于对贷款贴息政策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政府政策建议,为江西省粮食种植型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家庭农场发展中,对农户创办意愿具有影响作用的因素具有多样化特征。通过调查分析,影响因素来自个体、家庭、社会三个方向,制约因素主要来自于自有资金不足、缺乏创办意识、不懂科学经营,因此需要利用农资信贷支持、加强宣传推广、树立创办标杆等举措提升创办意愿。  相似文献   

20.
以对云南省山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各位学者对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测算研究,推断出云南山区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与影响云南山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以期对云南山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收益提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