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斜带髭鲷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红莉  梁拥军  杨广  刘金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10-14212
[目的] 丰富斜带髭鲷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数据库。[方法]以60尾斜带髭鲷成鱼为材料,运用常规血液指标和血细胞涂片方法,测定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斜带髭鲷成鱼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分别为(215.25±14.33)万和(1.87±0.43)万个/mm^3;血红蛋白含量为(62.30±7.50)g/L;红细胞压积为(23.3±1.01)%;红细胞沉降率为(0.58±0.21) mm/h。血涂片经显微镜观察显示可以明显分出血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液中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肌酐浓度分别为(32.13±8.61)、(26.46±2.75)和(16.15±3.86)μmol/L;乳酸脱氢酶活性为(1 446.30±523.58)IU/L;磷酸脱氢酶活性为(30.33±13.92)IU/L;甘油三酯为(1.80±0.46)mmol/L;总胆固醇为(2.68±0.51)mmol/L;Ca^2+、Na^+、Cl^-和K^+浓度分别为(1.31±0.22)、(191.74±5.27)、(154.14±8.51)和(2.11±0.58) mmol/L。[结论]该试验为斜带髭鲷鱼的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血液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长吻鎨(Leiocassis longirostris)为试验对象,对其血液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长吻鎨血液红细胞数为(2.29±0.53)×1012个/L,白细胞数为(1.51±0.27)×1010个/L;血红蛋白含量为(8.26±1.00)g/d L;渗透脆性测定中,开始溶血氯化钠浓度为(0.41±0.02)%,完全溶血氯化钠浓度为(0.32±0.03)%;血清中血糖浓度为(5.56±2.41)mmol/L;总胆固醇含量为(4.22±1.10)mmol/L;甘油三酯含量为(2.65±1.95)mmol/L;乳酸脱氢酶活性为(4 022.37±604.71)U/L;碱性磷酸酶活性为(7.66±2.98)U/L;酸性磷酸酶活性为(13.25±2.24)U/L;谷草转氨酶活性为(106.30±22.84)U/L;谷丙转氨酶活性为(42.53±20.26)U/L;肌酐含量为(22.18±9.16)μmol/L。  相似文献   

3.
以5尾稀有白甲鱼为材料,测定了其血液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白蛋白(ALB)、肌酐(CREA)、总蛋白(TP)、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GLU)等12项生化指标,按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稀有白甲鱼血液血清中TP的含量为98.28 (+7.89)g/L,ALB的含量为15.64(±1.61)g/L,GLU的含量为7.36 (±0.34)mmol/L,CREA的含量为14.96(±4.06) μmol/L,BUN的含量为7.38 (±0.13) mmol/L,TG的含量为3.57(±1.06)mmol/L,TC的含量为4.43(±1.29) mmol/L,CK的酶活力为29.79(±2.61)U/mL,LDH的酶活力为23.26(±.5.50) U/mL,GOT 的酶活力为132.74(±19.23)U/L,GPT的酶活力为49.73 (±11.34)U/L,ALP的酶活力为18.31(±1.39)U/L.  相似文献   

4.
匙吻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莲  何川  马立鸣  宣廷孝  潘镜  顾泽茂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69-5970,5973
[目的]探索匙吻鲟(Polyodom spathula)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方法]以50尾二龄匙吻鲟为材料,运用常规血液指标和血细胞涂片方法,测定生理指标3项;利用现代试剂盒测定生化指标11项,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匙吻鲟的红细胞平均数为1.02×1012/L,白细胞数为0.42×1012/L,红细胞比积值为0.41;血液中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肌酐、血糖浓度分别为(28.83±3.39)g/L、(11.65±1.49)g/L、(17.99±2.62)μmol/L、(3.09±0.29)mmol/L;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分别为(18.81±2.34)U/L、(2.68±0.54)U/ml、(100.44±27.23)U/mgpro、(18.82±6.32)U/mgprot;总胆固醇为(1.16±0.51)mmol/L;甘油三脂为(9.99±4.19)mmol/L;结合胆红素为(0.015±0.007)mg/dl。[结论]结果为匙吻鲟的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了血液学基础资料,并为其病害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饥饿对斑点叉尾鲴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于(21±1)℃条件下,在室内水族箱中对斑点叉尾鮰进行为期5周的饥饿试验,分别在饥饿的第0、1、2、3、4周取样并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分别在饥饿2周和4周内显著下降(P<0.05);而白细胞数和红细胞沉降率分别在饥饿1周与2周内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血糖对饥饿特别敏感,在饥饿的1~3周内显著下降(P<0.01),此后1周变化不明显(P>0.05);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在饥饿3周后均显著降低(P<0.01);饥饿使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饥饿对血清氯离子和钙离子浓度没有显著性影响,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饥饿1周显著增加(P<0.05)、谷丙转氨酶活性在饥饿1~2周有非常显著的下降(P<0.01).总的试验结果显示,饥饿对斑点叉尾鮰大部分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血液生理指标与外周血细胞组成及显微结构。【方法】以血细胞计数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和浓度梯度法分别测定其血液生理指标中的血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脆性;以瑞士和吉姆萨联染法对外周血涂片染色,进行血细胞的分类计数、大小测量和显微观察。【结果】瓦氏黄颡鱼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分别是1.91×1012/L、4.19×109/L和60.89g/L;血细胞比积和血沉值分别是0.45L/L和20.64mm/h;刚开始溶血和完全溶血对应NaCl浓度为(0.45±0.01)%和(0.27±0.01)%,抗逆幅度是(0.18±0.01)%;血液涂片鉴定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栓细胞等五种细胞,未观察到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各类血细胞体积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红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血栓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表明血栓细胞数目最多,其次是小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目最少。  相似文献   

7.
张芹  宋威  陈杰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7):1447-1449
对斑点叉尾鮰的血液学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与健康组对比,患病组除嗜碱性粒细胞及平均HGB浓度略有升高外,其他数据都降低。健康组红细胞数为2.54×1012个/L,患病组为2.28×1012个/L,患病组红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健康组白细胞数为224.99×109个/L,患病组为116.20×109个/L,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健康组红细胞压积为42.30%,患病组为37.26%,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健康组血小板总数(血栓细胞)为24.67×109个/L,患病组为2.60×109个/L,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升高,白蛋白含量降低,其中患病组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改变与健康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血液是脊椎动物的重要组织之一,鱼类血液指标变化可反映机体健康状况、行为能力及环境胁迫等。开展了罗非鱼氯化镉(CdCl_2)短期(7 d)半静态暴露试验,浓度梯度为0、0.05、0.50、5.00 mg/L,通过鱼血液生理指标、血气及血浆生化指标评估氯化镉暴露对罗非鱼血液系统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氯化镉暴露导致罗非鱼血液嗜中性粒细胞水平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单核细胞比例、嗜碱性粒细胞比例、红细胞数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容呈显著下降趋势。高浓度处理组中血浆pH值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二氧化碳分压和红细胞积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05、5.00 mg/L处理组中血氧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重金属暴露导致血浆尿素含量升高,其中高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升高趋势;葡萄糖和总蛋白含量仅在0.05 mg/L处理组中存在显著性变化。结果表明,重金属镉暴露可引起鱼类血液系统紊乱。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方法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大小进行了观测。在光学显微镜下可鉴别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未发现嗜碱性粒细胞。中华鲟外周血细胞中红细胞占大多数,其密度为(4.82±0.15)×1011个/L,白细胞数量较少。在白细胞中,血栓细胞数量最多[(48.56±1.38)%],其次是淋巴细胞[(32.44±1.92)%],嗜酸性粒细胞最少[(0.37±0.14)%];嗜中性粒细胞体积最大[(20.29±1.62)μm×(16.07±2.89)μm],淋巴细胞体积最小[(9.74±2.65)μm×(7.20±0.97)μm]。  相似文献   

10.
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Ⅱ, CyHV-2)感染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种严重病毒性疾病,已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缺乏有关该病发病机理的相关研究。以CyHV 2感染异育银鲫的患病鱼内脏组织超微过滤匀浆液,腹腔注射感染健康异育银鲫,分别对感染组与对照组鲫尾静脉采血,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吞噬细胞活性检测以及血清生化指标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感染组鲫血细胞总数变化不明显,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其中淋巴细胞上升呈极显著差异(P<0.01),单核细胞上升呈显著差异(0.01<P<0.05);嗜中性粒细胞及血栓细胞显著下降,均呈显著性差异(0.01<P<0.05)。单核细胞的吞噬指数与吞噬百分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的吞噬指数与吞噬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0.01<P<0.05)。感染组鲫血清总蛋白为(34.32±2.52)mmol/L,对照组为(28.00±2.17)mmol/L,呈显著差异(0.01<P<0.05);血清中谷丙转氨酶为(21.50±1.58)U/L,谷草转氨酶为(407.50±4.52)U/L,碱性磷酸酶为(51.00±5.27)U/L,极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12.67±1.32)U/L,(346.50±3.07)U/L,(17.50±4.88)U/L(P<0.01);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血糖则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外周血细胞的组成及其显微与超显微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土池饲养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成鱼在室内养鱼系统中充分恢复,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外周血细胞的组成及结构进行观察。在血涂片上可鉴别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电镜观察可确认这些细胞类型。血涂片上还观察到幼红细胞及正在分裂的红细胞。血栓细胞是数量仅次于红细胞的血细胞,在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占78%。淋巴细胞是核质比最高的血细胞,在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占17.5%。一种与斑点叉尾鮰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相似的淋巴细胞被观察到。嗜中粒细胞是所观察到的唯一一种有粒细胞,是最大的白细胞,在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占3.7%。在嗜中粒细胞中只观察到一种有丝状内涵物的特殊颗粒,呈椭圆状或杆状。单核细胞在白细胞分类计数中不超过1%。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黄霉素对建鲤和斑点叉尾耐缺氧能力、红细胞(RBC)数及血红蛋白(HB)含量的影响.用添加黄霉素(4 mg/kg饲料)和未添加黄霉素的饲料饲喂建鲤和斑点叉尾60 d,测定其在密闭性缺氧条件下溶解氧耐受底限、浮头时间、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建鲤和斑点叉尾对水中溶解氧的耐受底限分别为0.36、0.73 mg/L,耐受时间分别为5.11、5.35 h,溶解氧耐受底限、耐受时间以及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黄霉素以4 mg/kg饲料的添加量长期饲喂建鲤和斑点叉尾对其耐缺氧能力不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弄清3种类型普安鲫鱼的血细胞及血液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丰富普安鲫的基础生物学资料,采用尾静脉取血法,对A型、B型和C型普安鲫鱼的血细胞数量、大小、分类及血红蛋白和血浆葡萄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类型普安鲫鱼的血细胞均包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其中,白细胞又包含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红细胞大小,A型普安鲫鱼最大,C型次之,B型最小;红细胞数,C型普安鲫鱼最多,A型次之,B型最少;血浆葡萄糖含量,A型最高,B型次之,C型最低;血红蛋白含量,C型最高,A型次之,B型最低.  相似文献   

14.
运用传统的形态测量方法结合分类特征研究了采自浙江省新昌县的光唇鱼样本。结果显示:背鳍为3,8;胸鳍为1,14-16;腹鳍为1,8;臀鳍为3,5;体长/体高、体长/头长、体长/吻长、体长/眼径、头长/吻长、眼径/头长数值分别为3.18±0.47、4.22±0.42、13.02±4.55、20.56±3.00、3.08±1.03、0.21±0.03。其体侧有纵条;唇后沟的间隔距离较宽,大于口宽的1/3;并对其血液生理生化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唇鱼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平均数目分别为1.20×107个/mm3、1.74×104个/mm3、4.50×102个/mm3;检测的13项血清生化指标中除尿素氮、磷、肌酐和谷草转氨酶等几项指标外其余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总蛋白为44.00 g/L,葡萄糖为15.87 mmol/L,总胆固醇为7.32 mmol/L,甘油三酯为6.61mmol/L,钙为2.37mmol/L,镁为1.12mmol/L,铁为6.00mmol/L,尿酸为15.00μmol/L,谷丙转氨酶为180.00 U/L;其中血清铁的含量要明显高于钙、磷、镁,谷草转氨酶的活性要高于谷丙转氨酶;与一些不同食性淡水鱼类相比,光唇鱼血液中甘油三酯、总蛋白、血糖和钙、镁离子含量较高;结果可作为光唇鱼的正常生理常数参考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甲醛、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甲醛、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对斑点叉尾鮰幼鱼24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74. 51 mg/L、5. 58 mg/L、6. 97 mg/L,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9. 20 mg/L、3. 84 mg/L、4. 99 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6. 45 mg/L、0. 54 mg/L、0. 77 mg/L。三种药物毒性大小依次为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甲醛。研究结果可以为预防和治疗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阿维菌素对斑点叉尾鮰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阿维菌素对斑点叉尾鮰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生物毒性方法,记录96h内斑点叉尾鮰的死亡情况和观察其毒性反应。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斑点叉尾鮰96h半数致死浓度为9.869×10-3mg/L,95%可信区间范围为9.629~10.103×10-3mg/L,安全浓度为2.754×10-3mg/L。本研究结果说明,阿维菌素对斑点叉尾鮰为剧毒药物,在其养殖生产中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红面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的诊疗方法,对1只素食5年后出现拒食、腹泻、四肢瘫痪、有抽搐等神经症状的红面猴进行血常规检验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RBC)为3.67×1012/L低于正常红面猴RBC参数(5.71±0.89)×1012/L、血红蛋白浓度(HGB)为85 g/L低于正常红面猴HGB参数102.8±9.2 g/L、红细胞压积(HCT)为28.5%低于正常红面猴HCT参数(38.24±2.33)%,且红细胞胞体较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占白细胞总数的20%。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此说明红面猴长期素食可引起维生素B12缺乏,并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后给予维生素B12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本诊疗过程测得的各项血液细胞学参数,为MA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籽鹅血液生理常值(包括红、白细胞数,凝血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沉,凝血时,白细胞分类)与血细胞中的POX及ALP进行了测定。血液生理常值测定基本按北京农业大学《全国畜禽生理生化常值测定》规定进行;血细胞中酶的测定以组织化学方法进行:POX测定用Washburn氏法;ALP测定用改良Gomori氏法。测定结果如下:红细胞数:2.4676M/μl;白细胞数:27.4905k/μl;凝血细胞数:58.1930k/μl;血红蛋白:9.8814g%;红细胞压积45.2821%;血沉:15min—0.3931mm,30min—0.8397mm);60min—1.4724mm,120min—3.0190mm;凝血时:163.1865S;白细胞分类:异嗜性粒细胞—36.1290%,嗜酸性粒细胞—3.9820%,嗜碱性粒细胞—1.7900%,淋巴细胞—50.9070%,单核细胞—7.2400%;血细胞含POX情况:除嗜酸性粒细胞为阳性反应外,其余均为阴性;含ALP情况:除嗜酸性粒细胞和红细胞为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9.
条石鲷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right′s和Giemsa双重染色法对条石鲷外周血液有形成分的形态进行观察研究,观察到的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未发现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各类血细胞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白细胞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6.03%、26.97%、11.86%和25.14%.在外周血液中还观察到核影、未成熟和正在分裂、降解的红细胞以及正在分裂的血栓细胞.  相似文献   

20.
毁灭炭疽菌RAPD和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PCR反应的主要因子-Md2+、dNTP、Taq酶、引物浓度进行优化,建立起适合于毁灭炭疽菌基因组DNA的RAPD和ISSR反应体系.RAPD反应体系(25μL):Mg2+浓度为2.5 mmol/L,dNTP浓度为200 μmol/L,Taq酶用量为1U,引物浓度1μmol/L.ISSR反应体系(25μL)为:Mg2+浓度为2 mmol/L,dNTP浓度为150μmol/L,Taq酶用量为0.5 U,引物浓度为1.25 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