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74-80
为筛选既有优良果蔬发酵特性又有利于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功能性果蔬发酵专用益生菌,本研究以新鲜鲍芹根为试材,结合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根际分离得到的乳酸菌进行鉴定,对筛选出产酸能力强、生长旺盛的菌株进行耐受性和抗氧化能力评价。经鉴定,分离得到的两株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产酸能力强、生长旺盛)和戊糖片球菌。对植物乳杆菌进行人工模拟耐受性评价发现,该菌在pH值为2.5、3.5、4.5的人工胃液中处理3 h后菌量仍保持在10~6 CFU/mL以上;人工肠液培养2、3 h的存活率分别为155.9%、191.9%,4 h后菌种数量开始下降,存活率仍为35.7%;随盐浓度增加,该菌的存活率下降,但7.5 mg/mL的胆盐溶液和70 mg/mL钠盐溶液中菌量仍能维持在10~6 CFU/mL以上。抗氧化能力试验表明,该菌发酵上清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91.8%,固形物醇提液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比发酵上清液的高出13.7个百分点。综上,植物乳杆菌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抗氧化能力,后期可用于益生菌相关产品的研发。  相似文献   

2.
采用干酪素平板透明圈法从垃圾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产蛋白酶的优良菌株,通过测定其16S r DNA基因序列,鉴定该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以酪蛋白为底物对该菌所产蛋白酶粗酶液进行了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最适反应p H为8.5,为碱性蛋白酶;在p H 6.0~9.0的缓冲液中于4℃放置12 h后仍有90%以上的酶活性,说明该酶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非常稳定。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70℃和80℃处理30 min后仍分别保有68%和45%的残余酶活性,从而表明该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Mg2+和Fe2+对该酶活性几乎没有影响,K+和Mn2+对该酶活性有轻微的抑制作用,EDTA对该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u2+对该酶活性也有26%的抑制作用,只有Ca2+对该酶活性有10%左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株菲降解菌筛选鉴定及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菲降解菌筛选方法从大庆油田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对菲具有较好降解效果的菌株,命名为H3。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该株菌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研究其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在30℃,接种量10%条件下,菲菌株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在12 d内降解率高达98.6%。研究发现,H3菌对高质量浓度菲有较好的耐受性,其最高耐受质量浓度可达1 000 mg.L-1,且菌H3具有较广泛pH耐受性,其可适应pH范围是6.5~9.0。  相似文献   

4.
肉中两种致病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肉中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和单增李斯特菌hly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和PCR反应体系,建立这两种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并分析其反应特异性和敏感性。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到人工模拟肉样中,并分析其敏感性。结果表明,建立的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PCR检测方法应用于人工模拟肉样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2和103 cfu.mL-1。该方法的建立为食品中多种致病菌的同时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测植物促生菌对石油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以扶余采油厂石油污染土为参照、人工模拟石油污染土(校园土和石油混合)为试验土壤,通过添加植物促生菌和保水剂、氮磷肥料的不同组合配置,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保水剂、促生菌和氮磷元素不同处理,对向日葵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菌后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过氧化物酶含量明显提高,丙二醛含量降低。三因素中,氮磷肥料对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和比较2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D28(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28)和粪肠球菌B21(Enterococcus faecium B21)的生长曲线,对Na Cl和胆盐的耐受性,对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耐受性,以及它们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胆盐水解酶活性,判断其是否具有益生菌特性,以期为后期菌株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生长曲线试验表明,L.plantarum D28的最大生长速度出现在18 h左右,而E.faecium B21为16 h左右。起始pH对2株菌生长的影响很大,L.plantarum D28的最适生长pH为5.5~7.0,而E.faecium B21为pH 6.0~7.0。耐受性试验表明:E.faecium B21对Na Cl和胆盐的耐受性较好,高于L.plantarum D28;L.plantarum D28在人工胃液(pH 2.0,180 min)和人工肠液(pH8.0,240 min)中的菌群存活率均显著高于E.faecium B21。采用DPPH(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来测定2株菌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2株菌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L.plantarum D28的抗氧化活性(34.86%)显著高于B21(25.32%)。采用茚三酮法测定菌株的胆盐水解酶活性发现,E.faecium B21的胆盐水解酶活性(0.415 U/mg)显著高于L.plantarum D28(0.114 U/mg)。综上表明,L.plantarum D28和E.faecium B21均具有一定的益生特性,且这2个菌株均可应用于乳酸菌降低胆固醇活性的研究,且L.plantarum D28还可以用于应用乳酸菌提高体内抗氧化活性的进一步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2株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适合制作水产类微生态制剂的益生菌。【方法】从养鱼塘底泥和健康鲫鱼Carassius auratus肠道中分离芽孢杆菌,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对菌株安全性、高温耐受性、酸性耐受性、拮抗性及产酶情况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到2株芽孢杆菌,分别命名为B1和B2,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B1和B2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特性研究结果证实B1、B2菌株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高温耐受性和酸性耐受性,可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以及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有良好的体外抑菌能力,均具有产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结论】分离到2株性能优良的枯草芽孢杆菌,可将其作为水产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8.
乳酸菌是生物体中有益菌的重要组成,筛选出产酸能力强、能够起到肠道医生作用且安全性高的乳酸菌,并应用于相关发酵产品生产对生物健康至关重要.该研究通过碳酸钙-MRS透明圈法从酸菜中筛选乳酸菌,利用对羟基联苯法测定乳酸菌发酵液中乳酸含量,选取产乳酸超过30mg/mL的菌株4株作为候选菌株,对其进行常见致病菌的抑菌能力和十大类常见抗生素的药物耐受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备选菌株对常见致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其中2个菌株在抗生素耐药性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安全性.筛选出的2株菌株的产酸性能强,肠道有害菌抑菌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本实验室研究构建的表达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重组干酪乳杆菌在模拟动物胃肠道内的稳定性,在人工模拟胃肠道环境中,即模拟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胆汁环境下进行活菌耐受力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菌能够在含有胃蛋白酶pH1.5的盐酸存活2h和在pH为2.5的盐酸耐受性良好,能够耐受胰蛋白酶溶液和0.3%的胆汁。  相似文献   

10.
毛白杜鹃耐碱突变体的离体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由NaHCO3建立的高pH值筛选培养基对毛白杜鹃组培再生的丛生芽进行了耐碱筛选,并对获得的耐碱突变体植株在碱性环境中叶绿素古量和根系Fe^3 还原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mmol/LNaHCO3是合适的选择压,突变体植株对碱性环境比对照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耐受性;该筛选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校园污水处理站污泥中筛选具有较强脱色能力的微生物,并且研究其脱色特性。[方法]将带有染料的细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筛选得到一株脱色性能高的真菌,初步鉴定为霉菌属。该试验初步研究了该菌对刚果红的脱色条件和脱色机制。该菌在28℃培养时脱色率高达97.3%。该真菌在刚果红浓度≤60mg/L时,脱色率达到95%以上。当刚果红浓度高达105mg/L时,脱色率仍达到58.6%。这说明该菌对刚果红的耐受性较好。研究表明,该菌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中脱色效果更好,在pH≤7时脱色率均能达到95%以上;当脱色48h时,该菌对刚果红的脱色率就能达到95%以上。该菌株的脱色能力是以吸附为主,是在生长过程中将色素吸附包裹起来达到对染液的脱色效果。[结论]该菌株对刚果红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废纸产纤维素酶复合菌系的筛选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1组能够高效分解废纸并产胞外纤维素酶的复合菌系,采用外淘汰法,在常温条件下以土壤及枯枝落叶为菌源,以废打印纸为唯一碳源,筛选得到1组复合菌系PSD。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系能够在6 d内分解纸总质量的71%,其中纤维素降解率为72%,半纤维素降解率为48%。此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在分解3 d时达到最高值3. 26 U/m L,半纤维素酶活性在分解4 d时达到最高值6. 37 U/m L。当培养温度在25~35℃,培养基p H值在6. 0~8. 0,培养基为Hutchinson时,复合菌系具有较好的纸分解效果和产酶活性。利用16S及26S rRNA克隆技术分析微生物组成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系由细菌和真菌组成,其中细菌主要包括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及拟杆菌门,真菌主要包括波氏假性霉样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由研究结果可知,得到的复合菌系PSD能够有效分解废纸并同时分泌纤维素酶,对打印纸废弃物的分解及资源利用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的细菌学分离方法,从胖听的高温火腿中分离出一株产生芽孢没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该菌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蔗糖不定,乳糖和杨苷不发酵,细菌具有酯酶活性,不产生外毒素,对实验动物无致病性,其特性符合产芽孢梭菌(Cl.sporogenes)。实践证明,该菌可以引起罐头食品的腐败或变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能用于生物印染的碱性淀粉酶产生菌。[方法]利用Horikoshi培养基从农田土壤中分离碱性淀粉酶产生菌,并采用DNS法和碘量法测定粗酶液中淀粉酶的酶学性质。[结果]共分离到9株碱性淀粉酶产生菌,对其中水解圈最大的菌株703进行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其与嗜碱性芽孢杆菌Bacillus pseudofirmus OF4的16S rDNA序列一致性达100%。对该菌发酵粗酶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碱性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9.5,50℃下处理30 min后酶活残存74.7%。[结论]该研究筛选出了能用于生物印染的碱性淀粉酶产生菌,所产淀粉酶热稳定性较好,且具有强的碱耐受性,表明该酶具有应用于生物印染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餐厨垃圾、畜肉市场和屠宰场等处采样,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猪皮消化试验初筛胶原蛋白降解菌,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虾壳消化试验初筛几丁质降解菌,通过测定发酵液胶原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复筛菌株,对目标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 DNA序列鉴定,并用该菌室外原位降解富含胶原蛋白和几丁质的餐厨垃圾。分离到11株高效降解胶原蛋白的菌株,其中的B3和C3具有较高的几丁质酶活,并能有效消化虾壳;B3的胶原蛋白酶活性和C3差异不显著(P0.05),而几丁质酶活性显著比C3高(P0.05)。B3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室外原位降解富含胶原蛋白和几丁质的餐厨垃圾2 d,降解效果达到24.78%,比对照高15.74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耐甲醇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宗浩  张志敏  王琰  万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01-12004
[目的]筛选耐甲醇脂肪酶产生菌,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甲醇(0、5%、10%、15%、20%)的方法筛选甲醇耐受性脂肪酶产生菌,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确定菌株的种属关系,硫酸铵分级沉淀和DEAE-Sepharose FF纯化脂肪酶,并对纯化的酶进行耐甲醇试验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筛选到183株脂肪酶产生菌,菌株SXL-107对浓度20%甲醇具有较好耐受性,脂肪酶活力达104 U/ml;ITS同源性分析确定该菌为Galactomyces geotrichum;经过纯化的SXL-107脂肪酶在浓度10%甲醇溶液中作用48 h后,剩余酶活为96.15%;该酶最适温度为40℃,pH为7.0,50℃温浴60 min仍有80%的酶活力,在pH 4.0~9.0间稳定,微量的Mg2+、K+和Zn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Mn2+和CO2+有抑制作用,分子量约为66 kDa。[结论]筛选到一株耐甲醇能力较强的脂肪酶产生菌,为该酶在生物柴油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自制腐烂稻草及附近土壤筛选分离到一株高纤维素酶活性的纤维素分解菌ZJ-8,经初步鉴定为根霉菌.经紫外诱变后,该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最高达11.07~14.5 IU/mL,对滤纸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并且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该菌最适生长条件温度为30 ℃,pH值为5.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平板筛选的方法从油菜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产脂肪酶菌株C1,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Burkholderia cepacia。研究其酶学性质,得出该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65℃,最适pH为8.0,具有优良的耐温性和pH稳定性;对正己烷、乙醇耐性较好,对乙腈和乙酸耐性较差;K+、Mg2+对其酶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Ca2+、Cu2+对其酶活性有严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外源微生物在生物堆肥过程中的作用是否稳定对生物堆肥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获得具有较好环境耐受性的复合微生物菌,增强菌剂在生物堆肥中的竞争力和实用效果。【方法】将前期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到的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20株菌,构建25组复合微生物菌剂,经过拮抗关系试验筛选到21组复合微生物剂,并通过液体发酵培养,采用DNS法测定复合菌的纤维素酶活:包括滤纸酶活(FPA)和不同环境条件下(温度、酸碱)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CMC酶活)。【结果】筛选得到的复合微生物CM17,该菌系在35、45、55℃,pH值6、7.5、10,都能正常分解纤维素,具有良好的环境耐受性。16SrDNA分子鉴定表明,CM17复合菌剂中包含有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链霉菌(Streptomyces sp.)、厄氏菌(Oerskovia sp.)和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sp.)等。CM17复合菌剂的纤维素酶活远远比单菌株强,当4种菌的混合体积配比为1∶1∶1∶1时,其分解纤维素的酶活功能表现最佳。【结论】CM17复合菌剂具有较强的环境耐受性,对复杂环境下生物堆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株嗜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其酶学性质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海南热泉附近腐烂朽木及土壤,筛选分离到一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纤维素分解菌WQ-50,经生理生化特性及遗传分析初步鉴定其为环状芽孢杆菌属菌株。当以复筛培养基发酵培养时, 该菌株在55℃、pH 6条件下生长较好。在该条件下,以经碱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粉为唯一碳源发酵培养5 d时产酶达到最大值,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6.8 IU/mL,滤纸酶活性为3.5 I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