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乙醇和低温处理黄粉虫蛹后对繁育川硬皮肿腿蜂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或者没有乙醇处理,不同蛹龄的黄粉虫蛹均对肿腿蜂寄生效果有明显影响。肿腿蜂对蛹龄小的黄粉虫蛹寄生效果好,但对蛹龄大的黄粉虫蛹寄生率相对低,且不能寄生未经乙醇处理过的2日龄以后的黄粉虫蛹。用75%乙醇处理蛹龄0~12 h的黄粉虫蛹2 h可以显著提高肿腿蜂的产蜂量;-6℃低温冻藏黄粉虫初蛹24 h也可显著提高肿腿蜂的寄生效果,肿腿蜂出蜂率可达65%,平均产蜂量达21头左右。由此可见,黄粉虫蛹经过75%乙醇溶液处理或低温贮藏处理后,可明显提升肿腿蜂的寄生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花鸟市场购买的普通黄粉甲幼虫和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培养的川硬皮肿腿蜂为试材,就黄粉甲的饲养方式对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24、28℃3种温度条件下培养的黄粉甲的老、熟、幼虫体长、初化蛹时间及蛹个体大小均有差异,随着饲养温度的降低,黄粉甲老、熟、幼虫体形变长、蛹的个体变大、初化蛹时间延长;3种温度下所化黄粉甲蛹按蜂蛹比1∶1接入川硬皮肿腿蜂后,其寄生率有显著性差异,而子代出蜂量无显著差异,20℃条件下所化蛹的寄生率和出蜂量分别较其它处理组提高了12%~22%和3~5头;在相同温度下饲喂葡萄糖的黄粉甲组与没有饲喂葡萄糖组相比,其肿腿蜂寄生率和子代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黄粉虫蛹为寄主,开展人工繁育管氏肿腿蜂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28℃、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黄粉虫1日龄蛹经过酒精浸泡或冷藏不同处理后再接蜂,可显著提高出蜂率及子代蜂产量。用75%酒精浸泡黄粉虫1日龄蛹2 h后接蜂,平均出蜂率达47.37%,出蜂管子代蜂平均产量达44.56头,其2∶3的虫蜂比为接蜂最佳组合;冷藏黄粉虫1日龄蛹3个月,平均出蜂率达48%,出蜂管子代蜂平均产量达45.92头。未经处理的黄粉虫1日龄蛹,肿腿蜂无法成功寄生。因此在适宜条件下,利用处理过的黄粉虫1日龄蛹人工繁育管氏肿腿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黄粉虫蛹不同处理对繁育管氏肿腿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麻醉、低温处理黄粉虫蛹对繁育管氏肿腿蜂的影响。肿腿蜂寄生率、产卵量、出蜂量等随麻醉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在-4℃贮存1,5,10,20,30,45,60 d后,上述各项生物学指标以20 d和30 d为最优;在4,0,-4,-8℃分别低温贮存20 d后接蜂,生物学指标以-4℃最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繁蜂替代寄主黄粉甲蛹经-9℃贮存5、15、25、35和45 d后所繁育出的管氏硬皮肿腿蜂对青杨天牛寄生的影响.母代蜂在产卵前期、幼虫期、寄生率、幼虫存活率以及产卵量、出蜂量间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但子代蜂各阶段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出蜂量等各方面与对照则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双条杉天牛幼虫、双条杉天牛蛹、家茸天牛幼虫、桃红颈天牛幼虫作管氏肿腿蜂替代寄主的可行性,其中条杉天牛幼虫、双条杉天牛蛹、家茸天牛幼虫均能成功的繁育出管氏肿腿蜂,但在寄生成功率和单管出蜂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温度25℃、相对湿度30%~60%繁育条件下,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寄生成功率最高为100%,其次为家茸天牛幼虫作寄主寄生成功率为90%。平均单管出蜂量方面每头双条杉天牛幼虫平均繁育出蜂131头,每头家茸天牛幼虫平均繁育出蜂80头。综合天牛幼虫获取时间和出蜂量,双条杉天牛幼虫和家茸天牛均可成为替代寄主。  相似文献   

7.
利用松褐天牛转管繁育管氏肿腿蜂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转管繁育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研究转管对发育历期、繁蜂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转管繁育缩短了管氏肿腿蜂的产卵前期,对管氏肿腿蜂的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的数量有较显著影响,第1次转管时这3项指标较为理想.综合比较了发育历期、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数量和性比等各项指标后认为:转管繁育是提高管氏肿腿蜂繁蜂量的一种优良技术,繁蜂量比不转管增加3.97倍.  相似文献   

8.
用双条杉天牛3~5龄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在温度25℃,相对湿度50%,弱光等条件下,寄生成功率90.44%,子代蜂平均单管(每管1头寄主)出蜂量112头,平均千头重0.8333g,雌雄性比为11.20:1,子代蜂各项指标均优。双条杉天牛幼虫可人工繁养,且能控制获得期和量,做到寄主获得时间与繁蜂时间衔接,可用作寄主规模化繁育管式肿腿蜂。  相似文献   

9.
利用松墨天牛繁育管氏肿腿蜂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松墨天牛幼虫作为中间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并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管氏肿腿蜂的发育历期、寄生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显示:在被测温度范围内,管氏肿腿蜂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正比关系。温度对管氏肿腿蜂的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的数量有较显著影响,当温度为27℃时,这3项指标较为理想。综合比较了发育历期、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数量和性比等各项指标后认为:25~27℃是利用松墨天牛繁育管氏肿腿蜂的适宜温度,27℃为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在5~10℃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管氏肿腿蜂的繁蜂效果呈下降趋势,子代蜂的平均单管出蜂量下降幅度较大,平均千头重和平均体长下降幅度较小。经分析得出:0~30d为最佳贮藏时间,31~45d为适宜贮藏时间,46~60d为最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11.
在柏木段内分别采用双条杉天牛和黄粉虫幼虫培育川硬皮肿腿蜂,观察其在室内搜索寄生能力的差异,并利用双筒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试图找出其外部形态和内部遗传的差异。结果表明:以黄粉虫幼虫为替代寄主长期繁殖的实验室蜂在搜索寄生双条杉天牛的能力上明显低于以双条杉天牛为寄主繁殖的野外蜂,两者除了触角的板型感器和坛型感器的分布有差异外,在外部形态上和同工酶图谱上均未发现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2.
利用川硬皮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川硬皮肿腿蜂的繁殖习性观察、室内繁蜂和野外放蜂防治试验,总结了利用黄粉甲作为中间寄主繁殖川硬皮肿腿蜂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应用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两种杉天牛的生态适应性及对其寄生蜂种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杉木林区的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sinoausterGresit)和杉棕天牛(CalidiumvilosulumFairmaire)及它们的寄生蜂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和两色刺足茧蜂(ZombrusbicolorEnderlein)的生态学特性的研究,阐述了两种天牛共存对寄生蜂种群的意义。提出在林间适当保留杉棕天牛这种典型的次期性害虫以滋养寄生蜂,提高对粗鞘双条杉天牛的自然抑制能力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选用黄粉甲初蛹、松褐天牛4龄幼虫、大麦虫初蛹等为替代寄主,在实验室对中华甲虫蒲螨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2℃、湿度为75%±10%条件下,中华甲虫蒲螨对黄粉甲初蛹和松褐天牛幼虫的选择性以及形成的膨腹体数量等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替代寄主大麦虫初蛹;在寄生率与发育历期上3种替代寄主间无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15.
采用Y型嗅觉仪和触角电位仪,研究羽化初期川硬皮肿腿蜂对花椒挥发物、花椒虎天牛虫粪木屑混合物诱导的学习效应,比较有无学习经历的川硬皮肿腿蜂对不同浓度花椒挥发物的行为反应,以探索利用学习行为提高川硬皮肿腿蜂防治花椒虎天牛效果的途径。结果表明:羽化期经历10g·mL-1花椒枝条挥发物诱导的川硬皮肿腿蜂对味源的行为反应率最高,达到66.67%,与其余9种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次是羽化期经历10g·mL-1虫粪木屑挥发物诱导的肿腿蜂,其对味源的行为反应率为64.44%,而经历0.01g·mL-1花椒枝条与虫粪木屑挥发物诱导的肿腿蜂反应率最低,表明经花椒挥发物和花椒虎天牛虫粪学习处理的川硬皮肿腿蜂对防治花椒虎天牛有正面影响,且花椒枝条挥发物在同类因素中对川硬皮肿腿蜂防治花椒虎天牛有最突出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川硬皮肿腿蜂携带白僵菌主动传染松墨天牛的室内探索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个体大小对川蜂能否成功寄生影响很大,在4龄天牛幼虫上,川蜂不能寄生;3龄幼虫中,以每头10蜂处理的寄生率达到70%,以每头5蜂处理的寄生率为40%,寄生成功后川蜂能在寄主上完成生活史。Bxs菌株对川蜂的毒力不强,可以忽略白僵菌对川蜂的毒力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韶山市、南岳区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和花绒寄甲2种天敌昆虫,开展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结果表明:2种天敌昆虫对松褐天牛有良好的控制作用,4个试验区的平均虫口减退率为92.65%,校正虫口减退率为91.41%;混合释放2种天敌昆虫的寄生率为92.42%,高于单独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和花绒寄甲的寄生率62.00%和87.34%。  相似文献   

18.
核桃叶片内多酚黄酮类成分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物,植物多酚对研究植物防御极端环境的基础有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核桃内多酚类成分对不同寒冷温度响应的含量变化,采用0℃、-2℃、-4℃、-6℃、-8℃几个低温进行处理,研究了在不同时间核桃叶片多种成分(多酚、黄酮、花青素、还原型VC)对低温胁迫响应的规律。结果表明:核桃叶片黄酮、茶多酚、花青素含量在不同低温胁迫下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还原型VC含量在不同的低温胁迫下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黄酮含量在-8℃胁迫24h后达最高值23.64mg/g,多酚含量在-6℃胁迫72h后达到最高值36.71%,花青素含量在-6℃胁迫48h后达到最高值5.22 mg/g,还原型VC含量在-2℃胁迫72h后达到最高值193.60mg/100g。这些结果表明,核桃叶片内源物质含量和低温胁迫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川硬皮肿腿蜂是近年研究中发现的一个新种,为尽地应用于生产,对其人工敏育技术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初步解决了肿腿蜂人工繁育的持 生产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