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紫杉醇的结构特点和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合成机制,选取4种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红豆杉内生真菌合成紫杉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的第10天,补加下列任一生长调节剂,使发酵液中初始浓度分别达到水杨酸20.0 mg/L,茉莉酸甲酯100.0μmol/L,赤霉素2.0 mg/L,矮壮素2.0 mg/L,均能提高紫杉醇产量。同时,在发酵过程的第10天补加蔗糖,在含量不高于15 g/L时,对紫杉醇的积累和菌丝体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是高于此浓度时,菌丝体生长受抑制,紫杉醇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明确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 1-IA)黑色素形成前体物质酪氨酸等氨基酸成份在不同培养处理中的差异。【方法】利用氨基酸分析仪对水稻纹枯病菌在3种培养处理(PDB对照,添加了300μg/mL质量浓度莨菪碱的PDB和50μg/mL质量浓度儿茶酚的PDB)后菌丝体和发酵液的氨基酸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水稻纹枯病菌菌丝体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丙氨酸3种氨基酸含量相对比较丰富,而谷氨酸的含量最高,达到总氨基酸的15.49%;水稻纹枯病菌发酵液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最为丰富,分别达到了总氨基酸的17.83%和58.21%;在3种处理中,不管是菌丝体还是发酵液中,都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最为丰富。影响水稻纹枯病菌菌丝体黑色素形成的前体物质酪氨酸的含量在3种处理的菌丝体中没有显著差异;但300μg/mL质量浓度的莨菪碱处理组与对照组和儿茶酚处理组中的苯丙氨酸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和50μg/mL质量浓度的儿茶酚处理组的苯丙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水稻纹枯病菌发酵液中对照组和50μg/mL质量浓度的儿茶酚处理组酪氨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300μg/mL质量浓度的莨菪碱处理组与对照组和儿茶酚处理组酪氨酸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而苯丙氨酸在发酵液中差异不显著。【结论】影响水稻纹枯病菌菌丝体和发酵液黑色素形成的氨基酸不同,苯丙氨酸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体黑色素形成更加重要,而酪氨酸对水稻纹枯病菌发酵液黑色素形成更加重要,以上结果为氨基酸对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形成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紫杉醇合成的前体物质,提高愈伤组织紫杉醇含量和细胞生物量.在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L-丝氨酸、L-苯丙氨酸和D-苯丙氨酸,培养40 d后,测定愈伤组织紫杉醇含量和细胞生物量.分析得到甘氨酸、丝氨酸、L-苯丙氨酸能提高细胞紫杉醇的合成能力,但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抑制作用.D-苯丙氨酸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也显著提高紫杉醇合成能力,愈伤组织中紫杉醇含量高达0.224%.  相似文献   

4.
前体物质和诱导子对红松松多酚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不同浓度的前体物质(苯丙氨酸和肉桂酸)和诱导子(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对红松树皮中松多酚合成 的影响,初步探讨前体物质和诱导子影响红松松多酚合成的机制。结果表明:苯丙氨酸和肉桂酸作为松多酚合成 的前体物质,可以显著提高红松树皮中松多酚的含量,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400 和100 μmol/ L,与对照组相比含量 增加了(11.74 ±1.09)mg/ g 和(8.90 ±0.912)mg/ g,两者不具有协同作用;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可以有效诱导松多 酚的合成,最佳诱导浓度为60 和80 μmol/ L,松多酚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23 ±1.05)mg/ g 和(14.68 ±1.04)mg/ g, 两者之间存在拮抗作用。前体饲喂和激素诱导这2 条途径均可以促进红松树皮中松多酚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紫杉醇及其前体在中国红豆杉植株中合成和积累部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紫杉醇及其重要前体物质巴卡亭Ⅲ在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esis)中合成和积累部位,通过HPLC分析代谢产物在中国红豆杉植物中的空间分布,定量PCR技术研究代表紫杉醇合成途径中不同步骤的6种关键酶基因在植株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巴卡亭Ⅲ主要分布在针叶中,而紫杉醇主要分布在树皮和树根皮中;针叶中,紫杉醇代谢途径上游步骤的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较高,树皮中催化紫杉醇侧链连接的酶转录表达水平高,而树皮中能检测到较高含量的6种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表明紫杉醇的骨架结构主要在针叶中合成,而树皮中转化这些前体物质生成紫杉醇的能力较强,树根中含有完整的紫杉醇代谢酶系,暗示根组织培养是生产紫杉醇很有前景的方法。进一步建立了组织扦插培养红豆杉离体组织体外生产紫杉醇的系统。在茉莉酸甲酯的诱导下,红豆杉针叶在体外能够生产紫杉醇;树皮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前体物质,离体培养中紫杉醇含量不断下降;枝叶培养中,产生的紫杉醇主要集中在树皮中。上述研究结果暗示,紫杉醇及其前体物质在中国红豆杉体内存在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氨基酸对蛹虫草发酵液中虫草素含量的影响,并确定8种氨基酸最佳添加浓度。[方法]考察24种氨基酸(添加浓度为1 g/L)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采用DPS V18.1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并对促进虫草素合成作用显著的8种氨基酸添加浓度进行研究。[结果]L-赖氨酸、L-半胱氨酸、L-精氨酸、L-天门冬酰胺、L-甘氨酸、L-丙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L-组氨酸、肌氨酸对蛹虫草发酵液中虫草素含量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4 g/L的L-甘氨酸对虫草素的合成促进作用最强,发酵液中虫草素含量为1 022.25 mg/L。[结论]该研究为蛹虫草液体发酵生产虫草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鸡血藤细胞悬浮培养的动力学基础上,研究诱导子(茉莉酸甲酯)、前体(苯丙氨酸、乙酸钠)以及两者协同添加对鸡血藤细胞产异黄酮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培养的鸡血藤细胞的异黄酮合成与细胞生长之间存在半偶联关系,指数生长期前期的第3d有最大生长加速度,此时是最优添加时间。诱导子和前体单独添加均能促进异黄酮的合成,茉莉酸甲酯、苯丙氨酸和乙酸钠的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100、300、100μmol/L,异黄酮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34、1.83和1.57倍。诱导子和前体协同添加对异黄酮合成的促进作用强于单独添加,茉莉酸甲酯+苯丙氨酸+乙酸钠处理下异黄酮含量高达19.32mg/L,为对照的3.62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添加前体化合物和诱导子对内生真菌XT5(Ectostroma sp.)发酵培养生产紫杉醇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7的发酵培养基添加10 mg/L苯丙氨酸、80 μmol/L茉莉酸甲酯、4 mg/L水杨酸后,28℃、200 r/min培养15d,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紫杉醇产量达366.654μg/L,较优化前提高32.48%.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银杏液体悬浮细胞培养条件下产生黄酮的工艺条件,以银杏液体悬浮系为试验材料,在250 mL的三角瓶中装入80 mL液体培养基,置于25℃,100 r/min转速下摇床培养,试验设计分别为光照与黑暗、培养时间、细胞聚集体的大小、前体物对银杏液体悬浮细胞系产生黄酮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培养14 d黄酮含量最高,3~4 mm粒径的细胞聚集体是黄酮合成的适宜细胞聚集体,前体物L-苯丙氨酸和乙酸钠对黄酮合成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初步探索到银杏液体悬浮细胞培养条件下产生黄酮的工艺条件,为银杏细胞悬浮培养工业化生产黄酮类物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应用响应面法对乳酸乳球菌DU101发酵产生乳链菌肽(Nisin)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培养基中8个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葡萄糖和无水乙酸钠两个因素对Nisin效价影响显著。然后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了上述两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得到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玉米浆5 g.L-1,葡萄糖6.57 g.L-1,柠檬酸铵3 g.L-1,K2HPO4 2 g.L-1,无水乙酸钠7.11g.L-1,MgSO4.7H2O 0.2 g.L-1,MnSO4.H2O 0.05 g.L-1,吐温80为2 mL.L-1。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中Nisin效价达到1 564 IU.mL-1,比优化前提高了12.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验证TiCl3法筛选L-苹果酸高产突变株的可行性。[方法]将34株米根霉诱变株及出发株(CK)分别接种到含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96 h,发酵液经稀释后加入TiCl3,根据沉淀发生情况,筛选L-苹果酸高产突变株。[结果]当发酵液稀释40倍时,有4株诱变株发酵液产生沉淀,而出发株发酵液未产生沉淀。据此筛选出4株发生显著正突变的诱变株,其L-苹果酸产量约为16~20g/L。其发酵液经HPLC测定分析,表明4株突变株发酵液中L-苹果酸的产量为15.88~18.26 g/L,而出发株L-苹果酸产量为11.76 g/L,突变株L-苹果酸产量增幅达35%~55%。[结论]TiCl3法可有效应用于L-苹果酸高产突变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12.
将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水杨酸、茉莉酸甲酯3种诱导子的试验优化B5继代培养基上,黑暗培养30 d,研究不同诱导子对紫杉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诱导子浓度提高,各处理的愈伤组织细胞生长不同程度地受限制。当硫酸铜浓度为0.10 mg/L时,紫杉醇含量最高达到0.57‰;当水杨酸浓度为1.0 mg/L时,紫杉醇含量最高达到0.72‰;当茉莉酸甲酯浓度为100μmoL/L时,紫杉醇含量最高达到0.87‰。  相似文献   

13.
杨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17-9319,9422
[目的]研究苯丙氨酸、草酸和油酸等前体对黄芪细胞生长和黄芪多糖合成的影响.[方法]在细胞培养的第O天,向细胞悬浮培养液中加入3种前体,测定细胞干重增殖倍数和黄芪多糖的含量.[结果]添加2 mmol/L的草酸可以明显地促进黄芪细胞中黄芪多糖的积累,其含量为对照组的1.80倍;较低浓度苯丙氨酸能有效促进黄芪细胞中黄芪多糖的合成;当苯丙氨酸浓度为1.Ommol/L,黄芪多糖的含量达最大,为33.429 mg/g,为对照组的1.70倍;当油酸添加浓度由0.1mmol/L增加至2 mmol/L时,细胞中黄芪多糖的含量逐渐提高;2 mmol/L的油酸使黄芪多糖的含量达37.565 mg/g,为对照组的1.91倍.[结论]前体的添加可有效促进黄芪悬浮培养细胞中黄芪多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红豆杉中分离筛选可以产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内生菌,本研究以红豆杉为试验材料,对其针叶和枝条通过划线分离法共筛选得到9株内生菌,对所得菌株用不同发酵培养基进行摇瓶发酵培养,发酵液及菌体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后以紫杉醇标准品为对照进行薄层层析(TLC)检测。试验发现9株内生菌中有4株可以产生紫杉醇及其类似物,其中内生真菌有3株,内生细菌有1株。通过细菌16S rDNA扩增测序和真菌Its扩增测序分析可知,3株内生真菌初步确定为1株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和2株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1株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相同菌株用不同发酵培养基时,样品Rf值不同,表明培养基成分会影响菌体进入次级代谢的时间,并进一步影响前体物质向紫杉醇的转化。试验结果为后续紫杉醇这一天然中药成分的生物合成及其代谢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ORCA3转录因子对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RCA3是一个受MeJA诱导的调控植物基础和次生代谢的转录调控因子。本文拟探讨ORCA3转录因子对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旨在为创制紫杉醇稳定高产的红豆杉细胞系,解决细胞大规模培养中紫杉醇含量低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从长春花中克隆ORCA3基因后,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入红豆杉细胞中,通过PCR、组织化学活性染色等检测法,筛选得到20余株转基因细胞系。HPLC检测转基因细胞系内紫杉醇含量表明:与阴性对照相比,转基因细胞系的紫杉醇含量增加了0.5~2.5倍,最高可达159.315μg/g。因此,ORCA3转录因子可以调控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合成。  相似文献   

16.
以红豆杉内生真菌发酵的紫杉醇产量为指标,利用HPLC法进行检测,筛选确定了发酵产紫杉醇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硝酸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L9(33)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培养基最佳组合为A1B2C1,即葡萄糖50.0 g/L、硝酸铵6.0 g/L、无水硫酸镁0.3 g/L,从而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葡萄糖50.0 g/L、NH4NO36.0 g/L、KH2PO40.5 g/L、无水Mg SO40.3 g/L、维生素B10.05 g/L,其紫杉醇平均含量达到938.6μg/L。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曼地亚红豆杉的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为紫杉醇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曼地亚红豆杉幼茎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以B5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利用单因素试验或正交试验,研究愈伤组织接种量、蔗糖质量浓度、激素类型及配比和防褐化试剂对曼地亚红豆杉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曼地亚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B5+2,4-D 0.6mg/L+NAA 0.8mg/L+KT 1.0mg/L+柠檬酸220mg/L+PVP350mg/L+水解乳蛋白450mg/L+蔗糖30g/L(pH=5.8),接种量0.1g/mL,在培养箱中110r/min、25℃暗培养。【结论】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在所建立的培养体系中经过多次继代后,生长状况良好,表明该细胞悬浮体系比较稳定,可以用于大规模培养红豆杉细胞。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的生物活性及其药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紫杉醇的生物活性、天然资源以及药源开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紫杉醇抗肿瘤在,作用机制,在我红豆科植物及其近缘植物中含有紫杉醇及其类似物或前体物,但含量都很低。不同的红豆杉树种之间以及同一植株不同部位间紫杉醇含量均存在差异。目前人工合成和半合成紫杉醇已获得成功,利用植物细胞培养和在生真菌发酵生产杉醇也取得许多成果,而人工栽培红豆杉植株仍然是获得紫杉醇最简便,成本最低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激素对2种红豆杉离体胚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BA、GA3、和BR 3种激素对红豆杉离体胚培养的影响,并建立了2种红豆杉的离体胚培养和植株再生系统。结果表明,6-BA对2种红豆杉种胚的萌发促进作用最大,BR次之,GA3最小。南方红豆杉种胚萌发的最佳激素组合为1.5 mg/L 6-BA 1.7×103ng/L BR 2 mg/L GA3。短叶红豆杉种胚萌发的最佳激素组合为1.0 mg/L 6-BA 1.7×103ng/L BR 4 mg/L GA3。  相似文献   

20.
北冬虫夏草深层发酵高产虫草素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3个北冬虫夏草菌株发酵液中虫草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发酵液中虫草素含量最高的菌株为21号;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 g/L.蛋白胨15 g/L,MgSO4·7H2O0.5 g/L,KH2PO4 0.5 g/L,K2HPO4·3H2O 0.5g/L,pH自然;在此培养基中添加0.5 g/L腺嘌呤进行培养,可使发酵液中虫草素含量提高约30%,同时腺嘌呤的添加可以加快虫草素的合成.培养方式的考察结果表明:纯静置培养有利于虫草素的产生和积累,静置培养28 d,所得发酵液中虫草素含量达2.05 g/L,比优化前提高了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