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MAXENT预测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在中国的适生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引起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防控对策,及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区域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MAXENT与ArcGIS,结合橡胶树在中国的分布预测该病在中国的适生区。[结果] 预测结果显示,该病在我国的橡胶园几乎均可适生且适生程度较高,适生区内监测及预警对橡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预测结果的AUC值为0.978,预测效果较好。[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该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Cassiicolin毒素蛋白是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本研究对分离自海南省5个市县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进行了鉴定,形态学鉴定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多主棒孢。利用Cassiicolin毒素不同亚型编码基因特异性引物和菌饼活体接种法分别鉴定了分离菌株的毒素蛋白类型和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的35个菌株都含有Cas5基因,未发现含其他类型的毒素基因,表明海南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为含Cas5毒素蛋白优势群体;所有菌株对橡胶树品种‘RRIM600’都能够致病,但是在不同抗性品种上致病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巴西橡胶树品系对棒孢霉落叶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接种和其毒素接种分别测定了国内天然橡胶主产区9个主栽品系的抗病性,结果表明过滤灭菌毒素划伤接种橡胶离体小叶片可以产生与分生孢子接种相似的症状,而不划伤接种则不产生病害症状;121℃、20 min湿热灭菌毒素接种无论划伤与否均不产生病害症状;分生孢子和病原菌毒素两种接种方法所测橡胶品系的抗病性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毒素接种可以用来代替病原菌接种测定橡胶品系的抗病性。抗病性测定结果显示,供试9个巴西橡胶树品系中,PB86、热研88-13、南华1、PR107、热研7-33-97对病原菌表现出高抗,而RRIM600、南强1-97、热研44-9则表现高感,GT1则表现中感。  相似文献   

4.
植物棒孢霉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一种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能够侵染530余种植物.由多主棒孢霉引起的棒孢霉叶斑病在大戟科、茄科、葫芦科等多科植物上流行性暴发,对农作物产业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本文介绍了多主棒孢霉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病原主要寄主植物、病害特征、病害流行以及主要防治方法,总结我国棒孢霉叶斑病在诊断和防治中取得的成果的同时,提出了我国未来多主棒孢霉病原学及病害防治的研究方向,为多主棒孢霉的研究和棒孢霉叶斑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甜瓜真菌性叶斑病作为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甜瓜叶部斑点病害的统称,主要包括链格孢菌引起的甜瓜叶枯病、甜瓜黑斑病和甜瓜大斑病,瓜类尾孢引起的甜瓜斑点病,瓜灰星霉菌引起的甜瓜叶点病以及棒孢霉引起的甜瓜棒孢叶斑病.针对这几种真菌性叶斑病的病害症状、发生为害、病原菌种类、病害循环及其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其引起的草莓棒孢霉叶斑病对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潜在威胁。小柱孢酮脱水酶(scytalone dehydratase,SCD)是真菌多聚二羟萘类(DHN)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在植物病原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了草莓多主棒孢霉小柱孢酮脱水酶基因(CcSCD1)的敲除突变体,并进行了回补和RT-PCR验证。与野生型相比,敲除突变体△CcSCD1-2表现为菌落无色素沉积、菌丝稀疏、产孢量显著下降、分生孢子无色较小以及致病力明显减弱。结果表明,CcSCD1参与调控多主棒孢霉的黑色素生物合成、营养生长、分生孢子产量及致病力。  相似文献   

7.
棒孢霉落叶病是近年来我国橡胶树新发病害, 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已经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潜在限制性因素。培育和种植抗病种质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控制措施, 而育种材料的抗性评价是相关工作的前提。在前期工作基础上, 本研究通过4种方法对国内46份橡胶树主要种质进行了抗病性评价。结果发现, 不同接种方法获得的抗病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且抗感种质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供试的46份橡胶种质中, 高抗(HR)种质3份, 占6.52%, 中抗(MR)种质13份, 占28.26%, 轻感(S)和中感(MS)种质各11份, 分别占23.92% , 高感(HS)种质8份, 占17.40%。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防治重庆烟草棒孢霉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有效药剂,本试验选取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克菌丹、木霉复合菌剂和枯草芽孢杆菌共6种药剂,采用叶面喷施的施药方式对田间烟草棒孢霉叶斑病进行防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80%代森锰锌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分别为89.08%,87.74%和83.88%.同时,将代森锰锌和百菌清混配在叶面喷施可以有效降低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发病率,防效为80.68%,但无增效作用.由于多菌灵残效期较长,建议今后在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防控中轮换施用代森锰锌和百菌清,以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保证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河南省草莓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致病性、寄主范围及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同时对其前期侵染过程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从草莓病叶中共分离得到5株形态特征一致的菌株,其菌落中央略隆起,呈浅灰褐色,边缘呈白色,气生菌丝绒毛状且致密;分生孢子呈圆柱形或倒棍棒形,大小为30~252μm×5~10μm,呈半透明至浅棕色,假隔膜6~17个,基脐加厚;基于ITS、EF-1α和TUB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代表菌株ZM170455与不同寄主来源的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聚为同一分支;该病原菌寄主范围广,除草莓外还能侵染黄瓜、辣椒和空心菜等10种经济作物,形成典型病斑。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河南省草莓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多主棒孢霉C. cassiicola。多主棒孢霉侵染前期,其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而芽管顶端可在远离气孔的位置形成类似附着胞的结构。多主棒孢霉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pH为6~10,在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KNO3<...  相似文献   

10.
多主棒孢和棒孢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广泛,能够侵染530余种植物。由多主棒孢引起的棒孢叶斑病在橡胶、蔬菜等作物上流行性暴发,对农作物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该文简述了多主棒孢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对该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和毒素蛋白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另外,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棒孢叶斑病诊断和防治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多主棒孢病原学及病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海南橡胶园16份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6株拮抗木霉,通过对峙培养、非挥发性和挥发性物质及几丁质酶活测定,从中筛选出一株对橡胶树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均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菌株T008;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龚标勋 《植物医生》1996,9(4):10-10
橡胶白粉病的防治技术龚标勋(海南省白沙县植保植检站572800)白沙县白沙镇詹州村民营胶园近来发生白粉病。病情中等偏轻,橡胶白粉病是橡胶树的重要病害之一。白粉病是粉孢属真菌引起的病害。白粉病主要为害橡胶树的嫩叶、嫩芽和花序引起落叶、落花,从而推迟开割...  相似文献   

13.
<正>柑橘棒孢霉斑病又名柑橘霉斑病、柑橘叶斑病等。该病在我国柑橘产区均有分布[1],是一种常年发生的真菌性、落叶性叶斑病害,目前发现只为害叶片,常引起大量落叶,导致枯枝,影响树势和产量。在重庆万州区该病常年零星发生,一般不会造成大的损失,但是不同年份、品种、区域之间发生程度差异很大。个别年份在个别品种、个别区域发生很重。  相似文献   

14.
为发掘具有防治茶园杂草潜力的生防菌,本研究从江苏、浙江和安徽3省共16个茶园采集感病杂草,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原菌,通过菌饼回接验证获得了44株具有致病力的植物病原菌,从中筛选出了10株致病性较强的优势菌株。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优势菌株后,通过观察优势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确定10株优势菌株分别为平脐蠕孢属的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链格孢属的链格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弯孢属的间型弯孢Curvularia intermedia和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镰刀属的再育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棒孢属的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茎点霉属的荸荠茎点霉Didymella bellidis,共6属8种的病原真菌。结合作物安全性问题,木贼镰刀菌、再育镰刀菌、狗尾草平脐蠕孢、间型弯孢和新月弯孢5种病原菌被认为具有开发成防除茶园杂草生物除草剂的较好潜力。  相似文献   

15.
2011年5月和8月,在广东省高要市和增城市黄瓜主产区发现黄瓜褐斑病,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广东黄瓜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本文是多主棒孢霉在广东引起黄瓜褐斑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正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猕猴桃褐斑病是一种重要的猕猴桃病害,在四川、广西、江西等地均有报道,主要导致早期落叶,促使秋稍萌发,消耗树体养分,影响树势和次年的开花座果,使猕猴桃的品质和产量受到严重影响~([1~3])。多主棒孢菌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除危害猕猴桃外,还可危害橡胶、黄瓜等100余种寄主植物~([4])。  相似文献   

17.
杜鹃茎基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3年江苏省宜兴市的比利时杜鹃上发生了严重的茎基腐病,大量植株枯死。从植株和基质中获得的38个分离物中,14个为腐霉Pythium spp.,13个疫霉Phytophthoraspp.,7个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p.,3个青霉Penicillium spp.和1个刺盘孢Collectotrichum sp.。其中,只有腐霉和疫霉具有较强的致病力。作者对代表菌株RH-1和RH-3进行了种的鉴定。结果表明,昆明腐霉Py.kunmingense和柑橘褐腐疫霉Ph?citrophthora为杜鹃茎基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玉米茎腐病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于1992~1995年,从江苏省玉米主产区采集的玉米茎腐病标样中分离获得105个菌株,经鉴定,致病菌种类有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禾生腐霉(P.graminicola)、串珠镰孢浙江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 var.zhejiangensis)、串珠镰孢中间变种(F.moniliforme var.intermedium)、串珠镰孢胶孢变种(F.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禾谷镰孢(F.graminearum)、拟枝孢镰孢厚膜变种(F.sporotrichioides var.chlamydosporum)、尖孢镰孢芬芳变种(F.oxysporum var.redolens)、接骨木镰孢(F.sambucinum)、茄病镰孢(F.solani)、半裸镰孢(F.semitectum)等11个种或变种。其中串珠镰孢浙江变种出现频率最高,占44.8%,肿囊腐霉和禾生腐霉致病力最强,这两类菌是江苏玉米茎腐病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9.
茶扦插苗根腐性苗枯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扦插苗根腐性苗枯病在各地苗圃中都有发生,造成相当程度的损失,经该病多由刺腐霉和腐皮镰孢茶专化型复合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20.
杨叶  王兰英  张宇  胡加来 《植物保护》2010,36(1):118-121
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株橡胶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 &; Curt.) Wei]对12种杀菌剂原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两个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供试药剂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和抑霉唑的EC50均小于5 μg/mL,抑菌活性高;在加入SHAM后嘧菌酯的抑菌活性也很高,与SHAM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他供试杀菌剂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依次为戊唑醇、腈菌唑、异菌脲、溴菌腈、代森锰锌、百菌清和三唑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