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严重干旱、冰冻、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多发,指出了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除自然科学的研究外还应加强社会人文科学的研究,实现多学科的联合,探讨了在减灾防灾时提供人文科学的方法,将灾害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对学科间加强交流合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极端温度气候下园林花卉苗木业抗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极端温度气候频繁发生及对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文章分析了在极端温度气候下我国园林花卉苗木业抗灾减灾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增强园林花卉苗木业抗灾减灾能力。必须建立灾害预警制度,加强灾害评估体系建设,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灾前防范和灾后恢复自救等对策;并建议设立专门园林花卉苗木业国家政策性保险基金,以促进园林花卉苗木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议林业与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化成 《中国林业》2010,(16):56-56
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和生物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而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不可替代性作用也日益显现。极端的天气,会毁灭林业,发达的林业将优化气候,已经成为世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内蒙古地区近半个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气候较为异常,突发性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数和强度均有增加。2003年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是继2000年草地虫灾之后的又一个土蝗发生范围广、灾害之重的年份。  相似文献   

5.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一份题为“极端气候:自然界能跟得上吗?”的最新报告指出:大自然正苦苦地和极端气候造成的负面影响做斗争,许多物种和生态系统由于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应变能力不足而将会消失。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竹类资源丰富,竹产业发达,是全国重点产竹省。2008年初特大雨雪冰冻灾害致使该省竹林遭受重创,受灾面积52万hm~2,占竹林总面积的66.4%;直接经济损失36亿元,占林业总损失的37.7%。在介绍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成因的基础上,首先评估了竹林受灾、民生问题、生态功能、次生灾害等4方面的灾害影响;其次,从海拔、混交林和纯林、年龄结构、毛竹钩梢、林地垦抚和使用除草剂、坡度和生长位置等方面分析了竹林受灾原因;最后提出了6项灾害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春季以来,由于受雨、风、气温等多种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出现了林业病害的高发期,对森林资源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及时控制灾情扩散蔓延,减少灾害损失,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切实维护林业生态安全,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此时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全球气候恶化,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发生,使低碳经济也随之备受关注;但是缺少了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不全面的。本文简要介绍了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潜力,并为今后的林业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极端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极端气候的时空异质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选取中国、朝鲜和俄罗斯三国交界处的珲春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通过RClimDex模型对1979~2018年间极端气候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水库运行的反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流域呈变暖趋势,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呈增加趋势且年际波动较大,近10年达到峰值。从空间上看,极端气温事件大体呈纬度越高,高温事件发生越少、低温事件发生越多的规律,极端降水事件呈近10年过度降雨事件和持续湿润情况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持续干燥情况则相反。同时水库的运行可以对局部气候变暖情况起到抑制作用,减少局部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缓解局部持续干燥气候,但也会促进夜晚局部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总体而言,老龙口水库的运行可以缓解局部极端气候现象,提高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应对新疆干旱、少雨气候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护造林绿化成果和林业生态安全,及时有效遏制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确保今年新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指标的顺利实现,新疆各级林业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2008年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全省竹林受灾面积52万hm2,占竹林总面积的66.4%,直接经济损失36亿元,占林业总损失的37.7%。本文从海拔、混交林和纯林、竹林年龄结构、毛竹钩梢、林地垦抚和使用除草剂等方面分析了竹林受灾原因,提出了受灾竹林更新复壮原则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叶航  高丽  邓清文 《林业科技情报》2021,53(2):32-33,36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情况的不断扩大,地球生态失衡事件频频发生,极端天气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现针对低碳经济环境现存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索,并从四方面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以创新林业经济管理体系,健全林业经济发展制度,并为低碳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3.
发展碳汇林业,应对气候变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危害分析,提出了减排的主要途径及生物减排的意义。着重论述了国际国内在发展碳汇林业,应对气候变暖所做出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4.
环境问题是当今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环境问题有其特殊性。一是无边界性或外溢性。许多环境问题如二氧化碳过度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各种极端天气灾害、环境(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对人们健康造成的危害、水土流失加剧造成的土壤丧失、河湖库渠淤积和洪水灾害、沙漠化扩展造成的土地退化和沙尘暴危害、生物物种丧失导致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降低等,  相似文献   

15.
依据2008年云南省发生雨雪冰冻灾害调查数据,采用直接对比法,分析云南不同区域、地类、树种(组)、龄组、损失类型的森林资源受灾情况和抗灾能力。结果表明,昭通市、文山州灾害损失最为严重,未成林造林地灾害损失最大,外来树种灾害损失最大,中龄林受灾比例高,受灾类型主要是树木主干折断。藉此,提出在今后的森林资源管理中,应加强对极端气候的预测、预报,造林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慎重开展天然林改造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灾害增多的严峻形势,笔者分析了山西省林业的发展形式、森林资源基础和发展林业的其他有利因素,提出了今后林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与发展任务,建议保护现有资源、发展碳汇林业、加大灌木林和疏林的改造力度。  相似文献   

17.
气候波动对黔东南州林业病虫害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黔东南州16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1991~2005年逐年气候因子与林业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与林业病虫害发生面积占有林面积的比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4~9月降雨日数存在负相关关系;利用一元线性拟合趋势、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分析方法对选定的气候因子进行历年演变趋势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要气候因子均不程度地向有利于黔东南州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造成的灾害逐年增加,灾害损失评估也越来越得到林业管理部门和研究部门的重视,构建一套适宜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也成为关注的热点。【方法】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和可比性原则,采用技术经济法、重置成本法、防护支出法、市场价值法和支付意愿法等构建了一套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结果】3个一级指标分别是直接经济损失、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及社会效益损失;14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林木经济损失、林果经济损失、预防治理费用损失、造林营林费用损失、涵养水源功能损失、保育土壤功能损失、固碳释氧功能损失、积累营养物质功能损失、净化大气功能损失、森林防护功能损失、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损失、森林游憩损失、森林文化损失及非林业行业损失,30个三级指标分别是森林蓄积量损失、林木生长量损失、木材等级降低损失、林果产量损失、林果质量损失、预防费用损失、治理费用损失、造林费用损失、营林费用损失、调节水量损失、净化水质损失、固土损失、保肥损失、固碳损失、释氧损失、积累氮损失、积累磷损失、积累钾损失、积累有机肥损失、提供负离子损失、吸收污染物损失、降低噪音损失、阻滞降尘损失、农田防护损失、牧场防护损失、路渠防护损失、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损失、游憩环境影响损失、森林文化影响损失和与森林有关的非林业行业损失。该评估指标体系规范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各项评估指标的含义与定量计算模型,森林游憩、森林文化以及非林业行业的社会效益损失评估难以做到完全统一量化,可以采用支付意愿法进行计算,也可以采用调查法直接计算经济损失。【结论】应用该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就某一地区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损失进行系统地评估,也可以为其他森林火灾、森林气象灾害和森林滥砍滥伐等造成的灾害损失进行评估,同时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灾害损失计算模型也同样适用于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效益评价。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灾害损失评估以及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影响我国森林生态安全的因素(全球气候变暖),从目前碳汇林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浅析现代林业科学技术如何在生态安全保护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农牧业、生态系统、水资源、海岸带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大力培育和开发利用林木生物质资源可以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森林碳汇功能。结合贵州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大力培育和开发利用木本生物质能资源林,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的协调发展,将对减缓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