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生物入侵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受到关注,而鱼类入侵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也日益显现。鱼类入侵不仅会造成生物多样性不可弥补地消失,而且其对入侵地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更是深远而不可估量。为减少鱼类入侵的负面影响,一是要尽快开展预测预警研究,二是采用管理手段控制入侵的发生及发生后及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综述了鱼类入侵所能引起的各种效应,初步提出了鱼类入侵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江苏水产养殖鱼类外来物种调查及其生物入侵风险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江苏水产养殖鱼类的外来物种进行实地调查和资料信息采集,共统计整理出51个外来鱼种,总结了这些物种原产地、食性、耐受温度、生态类型等基本信息,并从繁殖特点、生活习性和入侵历史等方面选择评价指标,对部分外来鱼种的入侵风险做出初步评估,提出了防治外来鱼类入侵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Toll样受体是鱼类Toll信号传导途径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员,对激活鱼类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先天免疫应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鱼类Toll样受体的结构、组织分布、功能及Toll信号传导途径进行了概述,并对鱼类Toll样受体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云南抚仙湖外来鱼类现状及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抚仙湖现有外来鱼类26种,1995年以来增加了12种,外来鱼类在种类和数量上已经占据了优势。外来鱼类的引入途径和数量在不断增加,不仅改变了抚仙湖原有的鱼类区系组成,对土著鱼类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通过“下行效应”产生了一些连锁的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云南湖泊外来鱼类入侵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鱼类消化道菌群的作用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微生态学在鱼类中的研究较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深度有较大差距。本文介绍了鱼类消化道菌群对鱼类的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对病原菌入侵的拮抗作用和自身的致病作用;介绍了水体中的微生物、盐度、水温,鱼类摄食的饵料、药物,鱼类不同的生理状态和发育阶段对鱼类消化道菌群的影响;并认为鱼类早期发育阶段肠道菌群的演替、肠道菌群的免疫机理和利用肠道菌群进行环境监测等是今后鱼类肠道微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调查组于2021年10月11—15日和11月8—12日对柳江及其支流龙江、洛清江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工作。结果显示,本次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的鱼类有54种,隶属于3目12科45属。其中鲤形目为绝对优势类群,包含39种鱼类,占本次调查鱼类总数的72.22%。本文对柳江鱼类资源现状、外来入侵物种情况及资源保护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宁夏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防控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宁夏、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类及危害,介绍了国内外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策略,并对宁夏的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策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李仙江流域外来鱼种调查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李仙江流域鱼类进行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调查,确认外来鱼种6个,分别为麦穗鱼、食蚊鱼、波氏吻鰕虎鱼、子陵吻鰕虎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和高体鰟鮍。其中,波氏吻鰕虎鱼为常见种,其余5种均为偶见种。利用"外来鱼类入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和FISK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麦穗鱼、食蚊鱼、莫桑比克罗非鱼、波氏吻鰕虎鱼和子陵吻鰕虎鱼均存在高风险,高体鰟鮍存在一定风险。后续工作需要对存在入侵风险的外来鱼类进行风险监测和管理,并建立、健全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9.
于2008-2010年对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青海省湟水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并对渔业资源变化、生物多样性和鱼类面临的生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湟水流域有鱼类36种,隶属于4目8科26属,鲤形目鱼类为主要类群,有2科19属25种,鲑形有3科4属6种,鲈形目有2科2属4种,合鳃鱼目有1科1属1种,其中土著鱼类有14种,外来鱼类有22种;湟水流域土著鱼类呈现出个体小型化趋势,生物多样性指数整体不高,水域污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以及外来鱼类物种的入侵,对湟水鱼类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为此,提出了保护湟水渔业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云南拉市海渔业退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7月到8月期间,笔者对云南省丽江市拉市海的鱼类作了初步的调查,发现近几年来该湖泊渔业退化严重。2001年调查时记录到15种存在的鱼类,但是3年后的今天拉市海的鱼类已经降到10种以下,当地渔民已经到无鱼可打的地步。经初步调查发现,造成此现状主要有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水体污染、出水口鱼类流失、水温下降孵化率下降等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鱼类引种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黄河流域目前共引入鱼类31种。鱼类引种丰富了黄河流域水产种质资源,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不规范的引种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的后果。描述了黄河流域鱼类引种现状,分析了鱼类引种对黄河流域土著鱼类的潜在威胁,提出了鱼类引种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eDNA宏条形码技术探究喀斯特高原人工湖泊鱼类多样性,并综合评估环境因子对鱼类分布的影响,为喀斯特地区水域鱼类多样性评估提供新方法、新思路,也为红枫湖和阿哈湖鱼类保护管理措施的制定积累基础资料。【方法】以红枫湖和阿哈湖为代表采集水样,以Tele 02硬骨鱼类通用引物PCR扩增eDNA,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完成高通量测序;对优质序列按照98%相似性进行OTU聚类,生成OTUs表格,通过基因注释获得鱼类物种信息,并以R语言分别进行PerMANOVA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结果】在红枫湖鉴定出鱼类32种,隶属于5目11科27属,其中鲤形目鱼类18种,红枫湖南、北湖鱼类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R2=0.08,P=0.562>0.05);在阿哈湖鉴定到鱼类33种,隶属于6目12科28属,其中鲤形目鱼类18种,各采样点检出鱼类总数差异不明显,保持在28~32种。现阶段的红枫湖和阿哈湖鱼类组成以鲤形目鱼类为主,但存在以日鲈目为主的养殖鱼类生态入侵。红枫湖环境因子与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决定系数(R2)排序为溶解氧(DO)>总溶解固体(TDS)=水温(WT)>pH>离子氨(NH4+),DO(P=0.034)是引起红枫湖各采样点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阿哈湖环境因子与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决定系数(R2)排序为TDS>WT>Tra>NH4+>DO,TDS(P=0.005)是引起阿哈湖各采样点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现阶段的红枫湖和阿哈湖鱼类组成以鲤形目鱼类为主,但存在以日鲈目为主的养殖鱼类生态入侵。eDNA宏条形码技术在喀斯特高原水域鱼类多样性评估方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快速监测到鱼类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但通用引物可能对某些鱼类存在扩增偏好性;此外,不同人工湖泊水质理化因子特异性较强,研究环境因子与湖泊鱼类群落的关系时应对每个湖泊单独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草鱼四联疫苗在网箱养殖中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养殖面积广,是我国传统的优质养殖鱼类,但在养殖过程中病害较为严重。除病毒性出血病外,还流行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败血症等,苗种期还经常受到车轮虫等寄生虫的侵袭,它们通常交织并发,严重困扰草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广东东莞松木山水库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其结构特征在沉浮网间的差异性,在该水库设置3个采样点采用多网目刺网对鱼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17种,隶属4目、6科,物种数以鲤形目为主(占58.82%)。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优势种为海南似鱎(IRI占比29.66%)、?(18.98%)、尼罗非鲫(18.46%)、鲢(14.85%)和莫桑比克非鲫(11.36%),其中单位努力捕捞数量(NPUE)以海南似鱎(45.72%)占优、单位努力捕捞重量(BPUE)以尼罗非鲫(34.60%)为主。聚类分析表明,鱼类物种组成在季节间无显著差异,物种数、NPUE和BPUE亦无季节变化(P>0.05)。鱼类群落物种数、NPUE和BPUE沉浮网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鱼类数量组成沉浮网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与海南似鱎有关,其NPUE浮网显著高于沉网(P<0.05),其他5种主要鱼类沉浮网间无显著差异(P>0.05)。透明度、pH和总磷是影响鱼类物种数量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松木山水库鱼类多样性低,可能与水面积较小、连通性低、外来种入侵及入库河道以人工排渠为主有关,为科学合理评估鱼类数量组成建议水库鱼类调查需要同时使用沉浮网。  相似文献   

15.
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较为复杂,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更新,对鱼类性别决定及分化相关基因的鉴定和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环境因子如温度、光照、p H、低氧、水压等均能影响大多数鱼类的性别决定和分化过程。本研究中,阐述了鱼类遗传型性别决定(GSD)和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TSD)方式,并对TSD与遗传型性别加温度影响(GSD+TE)性别决定机制下,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在雌雄异型中的表达及结合温度诱导性逆转进行概述,分析了温度对鱼类性别比例的影响,并提出今后应加强对性别决定基因的鉴定、解析和基因功能研究,为科学制定鱼类繁殖计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徐立蒲  张振国  曹欢  王姝 《北京农业》2012,(18):105-107
北京地区水产养殖鱼类中发生病毒病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病毒独特的生物特性及鱼类特定的水生环境特点,使得鱼类病毒病在预防与治疗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所以防控工作非常重要。概述鱼类病毒病发病的主要特点,对病原种类及北京地区需要重点防控的疾病进行了归纳,提出鱼类病毒病应采用的主要防控技术措施,以防止北京地区养殖鱼类病毒病的蔓延流行。  相似文献   

17.
乌伦古湖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乌伦古湖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有土著鱼类7种,引种移植和引水入湖后增加到22种,其中经济鱼类18种,优势种由土著鱼类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leuciscus baicalensis (Dybowski))转变为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as (Pallas)),鱼类区系组成由2个增加到6个。40多年来,年鱼产量在800—4400t之间波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域环境发生变化,鱼类资源失衡,尤其特优土著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显著。为此采取加强依法管渔,科技兴渔即降低捕捞强度、保护渔业水域环境、改变仅依靠自然繁衍来补充资源的局面、科学对待引种移植、充分利用渔产潜力、建设优质鱼类种质资源库、重视加工保鲜业、发展休闲渔业等对策,可达到该湖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