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胡德军 《中国林业》2012,(12):54-54
沙棘又名酸刺、醋柳、黑刺,是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光,对气候和土壤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是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沙棘浑身都是宝,沙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一、沙棘的培育种子育苗。用40℃~60℃温水浸种24~28小时,温水可放2%高锰酸钾进行种子消毒处理,浸好后捞出再混入河沙催芽,待有1/3的种子裂嘴,即可播种。每亩5公斤左右播量,采用条播,行距25~30厘米,种子覆土2厘米厚。播前圃地要施足底  相似文献   

2.
沙棘叶中烃类的分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阮栋梁  王晖  李和 《沙棘》2003,16(2):18-20
应用柱色谱和制备薄板的分离技术,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以NBS标准质谱图对照为主要的定性手段,对山西省五台县产的沙棘叶中不皂化物的烃类成分进行了分离分析研究。在实验中检出了沙棘叶中含有角鲨烯,并且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相似文献   

3.
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可作为薪炭林、经济林和绿篱树种用。沙棘根系发达,不仅防风固沙,改土作用强,而且花、叶、果实和种子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沙棘适应能力强,繁殖容易、在华北、西北丘陵和风沙地区已广泛用于荒山保土固沙。但在泰山周围却少有栽培。目前,我们引进了一批沙棘种子,进行繁育栽培,试验表明,其基本适应在泰山周围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4.
沙棘属于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在立地条件好时可以长成小乔木。介绍了沙棘果实综合利用、沙棘油的作用、沙棘叶的作用,分析了沙棘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沙棘果汁油沙棘果渣油和沙棘种子油的区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俊旺  魏彩云 《沙棘》1994,7(4):24-27
综合分析沙棘果汁油、沙棘果渣油和沙棘种子油在理化指标和生化成分上的差异发现,沙棘果汁油与沙棘果渣油的生化成分基本相同。在理化指标(除碘价外)方面三者差异不大,沙棘种子油的碘价明显偏高。在生化成分方面,抄棘果渣油和沙棘果汁油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远高于沙棘种子油,三者V—E的含量近似,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沙棘果汁油和沙棘果渣油主要是榈酸、棕榈油酸和油酸,沙棘种子油主要是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不皂化物方面,果汁油中含有豆甾醇类和谷甾醇类化合物,种子油中不含谷甾醇,仅含一种豆甾醇。  相似文献   

6.
前苏沙棘生化研究者,从七十年代开始研究沙棘叶以来,发现沙棘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 经鉴定证实,叶中含有17种环多醇组分,6种脂溶性维生素,9种类黄酮组分,8种多酚类化合物组分和高脂族醇。叶中不皂质含量比果汁含量高9.92%,类黄酮含量依其生境海拔高度比果汁含量高112.55%(西帕米尔)。同时,发现叶含0.29mg/100g的具抗癌等多种生理活性的5-羟色胺。动物实验表明,沙棘叶氟氯烷制剂,对愈合烧伤的修补疗效达97%,愈合速度比向日葵油快。 因此,他们把沙棘叶作为配制维生素和类黄酮制剂的重要原料。为了综合利用,俄罗斯农业机械研究所,在西伯利亚沙棘农场研制建成了叶渣回收利用固定站装置。净化回收  相似文献   

7.
陕西沙棘叶片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饲料营养分析方法,首次对陕西省的宜君、黄龙、靖边、吴旗、永寿5地沙棘叶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陕西沙棘叶片中含有较高的粗蛋白、粗脂肪和丰富的氨基酸,其营养价值优于或等于苜蓿草粉及白三叶青干草等常规饲料,证明沙棘叶是应该大力推广应用的优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水浸提沙棘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王尚义  郑玉霞  刘声普 《沙棘》2001,14(2):27-29
研究了水浸提法从沙棘叶中提取黄酮的工艺,该工艺路线是,沙棘叶先脱脂,后经热水浸提,酸沉淀分离杂质,再用低浓度乙醇淋洗,进一步分离杂质,最终使产品总黄酮达8.4%,这种工艺使总黄酮得率高达1.05%。而且操作简便,成本降低,是提以沙棘黄酮可行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9.
沙棘叶的饲料价值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分析表明,沙棘是一种含营养物质种为在多,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的优良畜禽饲料资源,沙棘叶粗蛋白质量分数在11.47%-22.92%之间,粗脂肪质量分数为4.69%,富含大量的微量元素(约24种),沙棘叶含有丰富的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并含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C质量分数为1270mg/kg),沙棘叶是极好的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在畜禽的发病防治和促进生长方面有优良效果,沙棘饲料产业有广阔的前景,发展沙棘饲料产业,能把林牧工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产业,推动沙棘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北方沙棘研究所隶属于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是专门从事沙棘专业研究的科研单位。沙棘研究所从1993年开始,先后引进俄罗斯沙棘优良品种20个,共计2.3万株。经过3年试种,俄罗斯沙棘完全适应齐齐哈尔市自然条件,其中优胜、向阳、橙色和楚伊等品种表现尤为突出。表现为果实大,无刺或少刺,单株产量高。为进一步丰富种质资源,1995年又从俄罗斯引进实生种子12.3kg,共计播种100万粒,同时扦插嫩枝8万株。为了进一步优中选优,1995年,又从山西、陕西、内蒙、甘肃、新  相似文献   

11.
沙棘,别名醋柳、酸溜、酸刺,系胡颓子科植物,对气候、土壤适应性强。其主根浅,根系发达,萌蘖性强,生长发育快,5年生可高达2m以上。根系带有根瘤菌,是防风固沙、培肥地力、保持林地植被的优良树种,其经济和药用价值较高。叶做饲料适口,营养丰富,含蛋白质20%左右,高于前清粉和高梁粉。果实酸甜,富含VA、VC、VP和有机酸、糖类。种子和果汁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类必需的氨基酸。果实可加工成果露、果酱、果酒。种子油对胃病、烧伤、烫伤也有一定疗效。枝条提取液有降低血液粘度和抗凝血作用。在土壤贫瘠、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2.
李映丽  苏艳芳 《沙棘》1994,7(4):44-47
对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叶从来源、药材性状、显微组织结构、粉末特征及理化鉴别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为沙棘叶的鉴别、品质评价、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叶水势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依据1998年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塞的观测资料,对沙棘叶水势的日、季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沙棘叶水势均值为-1.171MPa,具明显的日、季变化,日、季化变曲线无呈单峰型。(2)沙棘叶水势的日、季变化与气温,大气相对湿度,照度,蒸腾强度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为0.9654 ̄0.9975。(3)沙棘叶水势的日、季变化与土壤水分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土  相似文献   

14.
孙荣军  白丽杉  吴克汶 《沙棘》2003,16(4):33-34
实验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7月上旬采集自神兴沙棘种植园的中国沙棘叶和俄罗斯大果沙棘叶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比较,从经济实用角度考虑,采用两种提取方法,为国内沙棘种植和沙棘资源的高效和无废物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徐永昶 《沙棘》2004,17(3):34-35
从我国沙棘开发利用的现状看,在重视沙棘优良品种和生产高科技的沙棘产品的同时,还应根据我国的实际,重视以下方面的研究与开发:(1)沙棘果(包括种子)、叶的食用研究;(2)沙棘造林适地研究;(3)中国沙棘选育研究;(4)沙棘果、叶的采收与加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了3种4亚种沙棘果肉及种子油中的生理活性成份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种子油的维生素E含量高于果肉油,果肉油的胡萝卜素含量高于种子油。以新疆产的中亚沙棘和蒙古沙棘品质为佳。  相似文献   

17.
杜英君  刘海玲 《沙棘》1997,10(3):26-28
对沙棘鲜叶与荫干叶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鲜叶与荫干叶SOD、V-C没有明显差异,而V-E、β-胡萝卜素、总体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从而为沙棘荫干叶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验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月份晋北沙棘叶中总黄酮含量,为科学有效利用当地沙棘叶资源提供依据。选用芦丁为标准品,硝酸铝作为显色剂,在510 nm波长下测定沙棘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6月中旬到6月下旬,沙棘叶中总黄酮含量较高。建议最佳采摘期在6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9.
沙棘育苗     
沙棘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先锋树种已大面积栽植,特别是在山川秀美工程及绿化西部的宏伟工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种子育苗 1.采种:秋季将成熟的沙棘果实采收后,用简单的器械将其挤碎,用清水清洗若干次,果肉(含籽)置于背荫处凉干至松散状态,把种子与干果肉及果皮分开,将晒干的  相似文献   

20.
沙棘叶与几种植物叶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沙棘叶、黄芪叶、山楂叶、银杏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水提方式,浸提这4种植物叶中总黄酮,浸提出黄酮量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表明,沙棘叶资源丰富,是潜在可利用的天然资源,试验结果为有效利用和评价沙棘叶品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