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对几种主要针叶树种从外部形态特征变异上进行了自然类型研究,其中,主要形态特征包括树皮颜色、厚度、开裂程度,树冠形状、浓密、分枝类型,针叶叶色、长度、卷曲度,球果颜色、横径/纵径、种鳞松紧,种子及种翅的长宽,植株性别(雌雄同株、雌雄异株)的变异等,以期为自然类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雅砻江上游地区河岸带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宏观上初步划分了雅砻江上游地区河岸带的结构,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依据河岸带自然结构的质地和坡度,把雅砻江上游地区河岸带划分为30种类型.江心洲有无作为1级分类依据,河岸质地作为2级划分标准,缓冲坡坡度作为3级划分标准,缓冲区坡度和类型作为4级划分标准.本文还分析了地形地貌、人为干扰和植被特征等因素在河岸带类型形成中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5.3ha油松母树林设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对油松自然变异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根据形质指标的差异制定划分标准,从变异最大的针叶长短、树皮开裂方式,以及其它性状标准,初步分为长针叶纵裂类型,长针叶片裂类型、短针叶纵裂类型和短针叶片裂类型。对各类型的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和S检验,结果表明,类型间差极显著。其中,长针叶纵裂类型生长、结果、抗性方面表现最好,短针叶纵短针叶片裂类型次之,最差的是长针叶片裂  相似文献   

4.
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和标准地调查材料,运用数量化理论、聚类分析等数学手段,结合林业生产现状,将该区刺槐用材林划分为3个经营类型:甲类型,轮伐期20年,培育目标为胸径大于12cm、树高大于10m的坑木林,初植密度1995株/hm2,最终密度900株/hm2;乙类型,轮伐期15年,培育目标为胸径8—12cm、树高8—10m的椽材、脚手架材,初植密度3990株/hm2,最终密度1350株/hm2;丙类型,萌生林,轮伐期12年,培育目标为胸径大于8cm、树高8—10m的椽材、脚手架材,更新后密度2700株/hm2,最终密度1350株/hm2。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浙西南野生小叶蚊母植株及其无性繁殖苗木的性状观测,结果表明:小叶蚊母个体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花色、嫩叶叶色、叶形、树体结构和枝条特性、抗寒性、抗病性、开花结果习性等方面。花色可分为2个色系3种颜色;嫩叶叶色可分为2个色系4种颜色;叶片形状可分为3种类型,叶片大小可分为2种类型;树体结构和枝条特性可分为2种类型。可将浙西南小叶蚊母划分为12个园艺类型,其中LHWM01、LHWM02、LHWM04、LHWM05、LHWM11、LHWM12等6个类型具有枝叶密集,树冠紧凑,适应性强,观赏效果好等特点,被选为优良园艺类型,可在今后小叶蚊母产业化生产中直接推广应用,也可作为小叶蚊母新品种培育的优质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6.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以覆沙厚度为主要依据进行立地条件类型划分,Ⅰ类适宜育苗;Ⅱ类是营造大、中径材的最佳宜林地;Ⅲ类、Ⅳ可通过开沟和带状整地造林方法营造大、中、小径材林;Ⅴ类宜林地应做为育苗用地,而不适宜营造椽材林.  相似文献   

7.
河南银杏资源特点与自然栽培类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总结出河南银杏资源有以下特点:银杏多为散生木。但分布相对集中;结果树多为古树,年龄结构及产量结构极不合理;银杏多为实生树。雌雄比例失调:单株问差异显著,大小年变幅大,并根据营养器官的差异、种子的形态特征及种子成熟时的颜色分别划分了不同的自然类型。  相似文献   

8.
晋东南石灰岩山地油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沈佐  曹雅宁 《林业科学》1996,32(1):16-23
利用118块野外标准地资料,对晋东南石灰岩山地油松人工林进行了立地类型划分及生长评价。经分析坡向、海拔、土层厚度为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3个主导立地因子共构成24个组合立地,每个组合立地可视为一个立地类型,用最优分割法将24个立地类型划分为4个立地类型组。在优势木与平均木树高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以椽材林木为标准。对4个立地类型组进行了林木生长评价与预测。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扎兰屯地区绿化资源为对象,对红皮云杉枝型,冠型,叶型的变异及性状的表现特征,应用主分量分析法,作了树型基本类型的划分,确定出3个自然类型,即宽冠型,中冠型,窄冠型,为科学地选择绿化树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依据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大娘山地区进行线路调查及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将大娘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划分为以下9个群系:薄片青冈林、多变石栎林—瘤足蕨林、多变石栎—云南铁杉林、多变石栎—玉山竹林、多变石栎—箭竹林、毛脉青冈林、粗枝杜鹃—粗毛箭竹矮林、革叶杜鹃—银灰杜鹃—粗毛箭竹灌丛、花楸灌丛、藨草草甸、玉龙薹草—粉竹草甸、香箐草甸。并从不同类型、层次的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大娘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河南臭椿属观赏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河南臭椿属 6个观赏类型 (变种 ) ,即①千头臭椿 ;②红果臭椿 ;③塔形臭椿 ;④扭垂枝臭椿 ;⑤白材臭椿 ;⑥赤叶刺臭椿的主要形态特性、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技术等 ,为发展和推广臭椿属优良观赏类型 (变种 )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调查分析鄂托克旗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立地类型划分的原则、依据和标准,将鄂托克旗划分为5个立地类型小区、13个立地类型组和36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3.
对广西香椿人工林主要分布区的11个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广西香椿类型的划分、生长特性及叶片功能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香椿类型根据木材颜色可划分为红木类型和白木类型;不同类型香椿木材颜色与硬度、冠形、树皮颜色及开裂特征、展叶颜色、种子横径、千粒重、复叶长、小叶数量、小叶厚度与大小及平均年生长量存在明显差异;白木类型香椿的年平均生长量、枝叶功能性状相对优于红木类型,其萌芽时间、落叶时间比红木类型的提前7~10d。两种香椿类型的生长特性差异及枝叶功能性状差异主要来源于遗传特性与其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木荷天然林分个体类型及材性性状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浙、闽2省选取成一定纬度和海拔梯度的6个木荷天然林分,开展树干形质、树皮形态、木材纹理扭曲度、木材颜色和基本密度等个体类型表型变异及产地纬度和海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荷天然林分个体树皮厚度、颜色、形状及木材颜色等类型多样,除木材纹理扭曲度外,树干形质、树皮形态和木材基本密度等在林分间存在显著表型差异,但在林分内个体间变异以木材纹理扭曲度最大,树干圆满度、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最小。木材性状的径向变异研究发现:木材基本密度由髓心向树皮方向逐渐下降,而年轮则先变宽后变窄,15~25年轮为平稳生长期。较高纬度的天然林分其树干相对通直圆满、树皮较薄、木材颜色较浅,而其他性状则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性;随海拔升高,木荷天然林分具有树干圆满、树皮薄而光滑,但树干通直度低、年轮窄、木材基本密度小的变化趋势。基于中心产区2个不同海拔天然林分个体性状相关分析表明,性状相关因林分所处海拔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高海拔林分中,树皮性状是材性和径生长较好的指示指标,树干圆满的个体树皮光滑且颜色较浅、木材基本密度较小,而树干越通直的个体,树皮颜色越深,径生长也越快;在低海拔林分中,树皮厚度对树皮的其他性状和木材密度也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树干通直...  相似文献   

15.
望春玉兰幼龄树体结构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250株9年生望春玉兰幼龄树的调查,根据枝条分布状态、主侧枝多少、枝角大小和自然类型,将其划分为疏枝型、密枝型和自然开心型等三种主要树体结构类型,并研究了树体结构的成层规律、成层数与侧枝数分布规律、层枝数、棱角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枝量分布规律、冠层内叶片分布规律、植株类型与蒸腾强度的关系以及根系分布与冠幅的关系。最后,就培养速生丰产树体结构提出了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太行山侧柏林地类型及生产力数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利用96块标准地资料和41株解析木对山西省境内太行山区的侧柏群系进行了立地类型的划分和生产力评价。立地类型划分为36个,生产力分成4个等级。编绘的地位指数曲线可直接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开张型、直立型两种嫁接银杏雄株在形态特征、物候期、雄花产量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了开张型雄株适于建设采花圃;直立型雄株适于营建农田林网和公路、街道绿化,为雄株的大量栽植、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园林树种中的垂枝类型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以环保为中心 ,以绿化、净化、美化、香化为目标的园林建设中 ,我们接触到千万种形态各异的植物种类。尤其垂枝类型的树木 ,以其所有枝条自然下垂 ,形成伞形或蘑菇状树冠来展示其优美的形态 ,是宝贵的植物资源之一 ,应加以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经多年的调查、研究、引种和繁育 ,我国已汇集了大量的垂枝类型树木资源 ,现将部分适于山东栽植的介绍如下 :1 主要种类1.1 垂枝银杏 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有明显的长、短枝。长枝柔软下垂达数米以上 ,风吹枝摇叶动似垂帘 ,形成立体的画卷。单叶 ,互生 ,扇形 ,秋季黄色。花单性 ,异株 ,各生…  相似文献   

19.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树冠形状的模拟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李凤日 《林业科学》2004,40(5):16-24
以长白山地区 2 6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采用枝解析的方法 ,测定了 2 5株林木 (直径 10 5~2 4 9cm)的树冠变量 ,并建立了预测树冠外侧形状的冠形模型。基于枝条着枝深度 (DINC)和林木变量所建立的树冠形状模型包括 :基径、枝长、着枝角度和弦长等预估模型。对于大小相同树木的主要枝条来讲 ,这些树冠变量是随着DINC的增加而增大 ;而林木的胸径 (DBH)和树高 (HT)变量很好地反映了不同大小树木的冠形变化。冠形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 ,充分体现了树冠结构的变化趋势 :树冠形状在树冠的中上部呈抛物线体 ,而在树冠的下部则为近圆柱体。文中所建模型 ,可以合理地描述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树冠形状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关于立地类型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立地分类的基本单位——立地类型的概念。提出依据选择出的环境主导因子来划分立地类型。为适应立地类型编制和生产应用的需要,在立地类型之上划分立地类型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