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省淮河以南1958年陆续发展起来的苹果新区,面积约2万亩左右。目前除个别果园产量,质量较好之外,一般均不够理想。有的幼年苹果树生长旺而不结果;有的到了盛果期而不丰产。除本区高温多雨、地下水位偏高、病虫较多等原因外,修剪不当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 我省水稻栽培遍及全境,淮河以南为主要产区.全省常年稻田面积约2400万亩,占耕地面积36%,播种面积约3255万亩,占粮食作物34%.我省稻作按栽培季节分为早稻、中稻、单季晚稻、双季晚稻四种类型.近年来全省稻谷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每亩775斤左右,总产量约200亿斤,占粮食总产量50%左右.水稻生产的丰歉,对我省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初叶之前,我省的稻作生产基本上是沿用几千年以来的传统耕作方法,即以种植一季稻为主,大多实行冬作物与水稻轮作换茬,部份稻田为一水一稻.种植品种是叶色较淡耐瘦的高秆地方品种.主要施用有机肥料,不施无机肥和喷洒农药.  相似文献   

3.
<正> 一、引言目前我省双季晚稻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以下简称淮南地区),种植面积约占水稻总面积的30%,产量占水稻总产的四分之一上下,所以抓好双晚生产的合理布局是实现均衡增产的重要一环。温度是双季稻栽培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草莓生产发展迅猛,栽培面积已达36700公顷,居世界各国之首。年总产量35.7万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品种单一,缺乏早、中、晚熟搭配品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苗木质量低劣;栽培新技术推广不到位;采后包装和贮藏保鲜意识不强;全国草莓平均单产及商品果率低;科研与产后服务滞后等。 我国草莓产区可划分为秦岭和淮河以北的北方区、秦岭与淮河以南的长江流域区和南岭以南的华南区三大区域。北方区是传统产区,过去主要采  相似文献   

5.
<正>京郊果树栽培面积发展迅速,目前已超过17万公顷,其中苹果栽培面积已达2.3万公顷,但目前郊区苹果栽培仍基本采用树体高大的乔化稀植模式,与当前发展都市型农业和设施栽培、观光采摘十分不协调,所以,京郊应适度加快发展矮化砧密植苹果,这既是提高苹果品  相似文献   

6.
苹果是我省重点发展的果树。据统计,我省现有苹果栽培面积已达120余万亩,2400余万株,年产量约在5亿斤左右。由于品种、栽培等方面存在一定向题,严重影响了苹果的产量和质量,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迠设发展的需要,对今后我省苹果大发展,实现苹果品种良种化,提出如下(乙心)见: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手机报设畜禽养殖、规模种植、园艺栽培、综合信息4个版。每周一、三、五上午8点,准时送上天下农事。天气变化及时传递——★淮河以南昨入梅明后两天多降水昨日起,我省淮河以南地区正式进入梅雨期,江淮之间北部到17日前后入梅。今年梅雨期降水将呈  相似文献   

8.
杨梅是我国著名的特色果树,其栽培面积占全球的99%以上。在我国,杨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以我省的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种最多,品质最优。杨梅为我省的主要果树,其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柑桔,面积约4万hm^2。我省的杨梅产区主要在宁波、台州、温州3市,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的近80%。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是苹果生产大省,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第三位和第四位,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之一。种植模式也经历了稀植大冠、齐砧密植到矮化密植的过程,矮化中间砧是我省苹果产区矮化栽培的主要应用形式。矮砧栽培是世界苹果发展的趋势,是许多苹果发达国家的主要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 竹子是我省林业重要资源之一.全省近五十万亩竹林,年产竹材六千多万斤,除伏牛山和淮河干线以南的北亚热带竹子自然分布区外,以北的广大地区,特别是黄河流域到处都有面积大小不等的经济栽培竹林.有些是千百年的古老竹区;有些是培植  相似文献   

11.
让油茶林覆盖山区 我国现有油茶林面积300万hm^2,主要生长在淮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荒山丘陵,不与粮食争地。其中,湖南种植面积最大,118.53万hm^2,占全国油茶总面积近40%,其次是江西,现有油茶林74.67万hm^2.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湖南、江西两省被列为我国两大油茶中心产区。  相似文献   

12.
<正> 1 来自市场的挑战近十年来我省果树生产迅猛发展,栽植面积由“六五”时期的166.2万亩,猛增到1992年的321.1万亩,去冬今春的“果树热”又使栽植面积突破400万亩。1992年全省水果总产量50.59万吨,其中苹果产量23.61万吨。果树生产已不再局限于种植业,从生产领域的栽培管理,产后贮藏、加工,到流通领域的包装、运输以及最后进入市场销售,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正在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我省西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84年48万亩,1985年83万亩,1986年126万亩。由于种植面积成倍增加,老瓜区轮作倒茬困难,重茬地增多,新瓜区栽培管理技术不熟练,对病虫害防治经验不足,导致西瓜枯萎病发生逐年加重。根据两年  相似文献   

14.
苹果配方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是南疆环塔里木盆地主要的栽培果树之一,目前种植面积3万hm^2左右。阿克苏地区特别适宜苹果种植,种植历史悠长。但是,长期以来缺乏科学合理的施肥观念,基本停留在凭经验施肥阶段,主要表现在氮肥施用不合理、偏重施用磷肥、忽视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因此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另外,由于不注重补施钙肥和铁肥,导致苹果缺钙和苹果黄花病严重,苹果树生理病害加重,  相似文献   

15.
<正>辽宁省凌源市位于大凌河上游地区,多年来寒富苹果种植规模较大,在全市苹果种植面积中寒富苹果拥有量占苹果总量的75%以上,寒富苹果已成为凌源市发展农村经济的骨干产业,全市寒富苹果栽培面积达到6万余亩。在寒富苹果栽培管理中,由于冬季极端低温冻害、修剪造成树体创面、肥水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苹果腐烂病已成为一种主要病害。寒富苹果栽培的实践表明,寒富果园管理水平低,肥水供应不足,疏花疏果不合理,对腐烂病病斑刮治不及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是苹果生产大省,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第三位和第四位,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之一。种植模式也经历了稀植大冠、乔砧密植到矮化密植的过程,矮化中间砧是我省苹果产区矮化栽培的主要应用形式。矮砧栽培是世界苹果发展的趋势,是许多苹果发达国家的主要栽培模式。矮砧栽培在我国引入较早,但发展缓慢,目前我国矮砧栽培面积占总栽培面积的不足10%,河北省不足1%,矮砧栽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提高苹果高效生产栽培意识,普及苹果矮砧栽培知识,推动苹果产业发展,本刊特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技术骨干鄢新民撰稿,就矮化苹果栽培的意义、矮化砧木知识、苗木标准、栽植技术、幼树整形技术等关键问题进行连续讲解,以饷广大基层苹果技术员和果农朋友。  相似文献   

17.
(一)枇杷种植分布情况枇杷原产我国,已有2200多年栽培历史。目前,世界上栽培枇杷的国家有20多个,我国栽培面积占世界种植面积的83%。栽培面积达11.28万公顷,产量38.79万吨以上。我国枇杷品种资源丰富,分布区遍及北纬33.5°以南的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可划分为4大产区,即东南  相似文献   

18.
江苏丰沛地区红富士苹果产销出口创汇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苹果栽培面积至2005年底达6.6万hm^2,产量为61.5万t,在全国排位第八,为苹果生产大省,也是江苏果树栽培面积最大的一个树种。江苏苹果主要分布在淮北地区,其中丰县和沛县两个县的红富士苹果栽培面积达4.2万hm^2。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全国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的迅猛上升,丰沛地区红富士苹果种植比较效益下滑,作为曾多次获得全国优质果评比优秀奖的丰县、沛县红富士苹果,将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也就是说必须提高红富士苹果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红富士苹果的品质,加强苹果产后处理、包装、营销和苹果消费市场的开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挥红富士苹果产业优势,推动苹果出口,确保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是苹果生产大省,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第三位和第四位,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之一。种植模式也硅历了稀植大冠、乔砧密植到矮化密楂的过程,矮化中间砧是我省苹果产区矮化栽培的主要应用形式。矮砧栽培是世界苹果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吉县是山西省西部丘陵地区苹果生产重点县,苹果种植成为该县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现有苹果栽培面积28万亩,是山西省2011年首批公布的“一县一业”苹果生产基地县。吉县苹果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丘陵坡地,并以产地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果园光照充足成为全国苹果最佳优质产地。以往当地苹果比较注重果园有机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