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广东省作物(茶叶组)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英红一号、英红九号、黑叶水仙、黄叶水仙、乐昌白毛1号、白叶单丛等六个无性系茶树品种被认定为我省茶树良种。英红一号、英红九号、黑叶水仙、黄叶水仙系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培育的优良茶树品种,其中英红一号、英红九号适制红茶,品质优异;黑叶水仙、黄叶水仙兼制  相似文献   

2.
1984年11月在厦门召开的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对全国各产茶省申报的传统茶树良种进行审定.按照茶树良种审定条件,结合茶树在生产中应用的实际情况,认定了三十个传统茶树优良品种作为全国第一批茶树良种,我省的凤凰水仙、乐昌白毛茶、海南大叶种属于第一批认定品种.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举足轻重,对全国第一批认定的茶树良种,各地应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加速我国茶树良种化,以不断提高茶叶质量,发展茶叶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3.
正江西省修水县振泰良种茶树繁育有限公司是农业部在江西省的定点繁育基地,九江市修水县茶叶科学研究所的下属科研单位,多年来,专业从事茶树良种的繁育与推广。现有茶树良种母本园500亩,苗圃200亩,年可提供无性系良种茶苗5000万株。所繁育品种主要是国家审定良种,茶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纯度高、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4.
由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引种驯化培育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英红一号,1987 年1月被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全国茶树良种。英红一号具有生长势强,经济性状好,产量高,红茶品质优异的特点,适应性尚好,抗逆性尚强,适宜于我省红茶产区推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为鉴定全国茶树良种并为推广良种提供科学依据,在全国不同茶区分设十个区域试验点,分别承担有关品种区试任务。该试验任务由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下达,所在省农业厅协同领导和监督,全国区试指导小组指导实施,采用统一计划、统一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从1988年开始执行,1993年结束。  相似文献   

6.
张弩 《茶叶》2000,16(3):172
宜红早茶树良种是湖北省宜昌县茶树良种站于1973年采用单株选育法从宜昌县太平溪宜昌群体种中选育的无性系红绿茶兼制品种,属小乔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1998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良种,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该品种主要分布在三峡茶区,是渝东鄂西主栽品种,其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7.
无性系特早生茶树良种——宜红早,是笔者从宜昌大叶茶良种群体中,采取单株分离选育而成。因选于湖北省“宜红”菜区的宜昌县太平浪落沸村,发芽特早而命名。历经1973年——1998年共二十五年,经过现场调查——单株筛选—一扩大繁殖——省级品试——一全国区试五个阶段的系统选育鉴定,宜红早晨“两高一代”特早生无性系茶树良种。适制红绿茶,宜在华南、江南菜区推广种植。97年审定为湖北省省级良种(鄂菜四号),98年审定为国家级无性系特早生良种。先后获得县、市、省成果登记证书及科技进步奖。为加速宜红早的选育和推广速度,早在1979…  相似文献   

8.
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于1984年11月21日至26日在厦门召开。会议对全国传统的茶树良种进行审定;并讨论新育成品种审定办法。到会委员对全国各产茶省申报的45个传统茶树良种进行审定,认定了鸠坑种、祁门种、福鼎大白茶、凤凰水仙、云舌山种、湄潭苔茶、早白尖、宁州种、宜昌种、政和大白茶、毛蟹、铁观音、大叶乌龙、梅占、  相似文献   

9.
江济和 《茶叶》1992,18(2):23-26
茶树新品种一波毫是以贵州苔茶为原始材料,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经过1982~1990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其产量和品质均明显超过标准种(安徽3号)。研究结果表明,波毫是一个中芽、高产、优质、多毫、抗寒性较强、繁殖力高的优良品种。1987年被安徽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同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核审同意,参加全国第一批茶树良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0.
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于1984年11月21日至26日在福建厦门召开第二次会议。农牧渔业部农业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负责人和专家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认定全国传统的茶树优良品种。根据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的认定品种条件(1.跨省、市、自治区推广种  相似文献   

11.
江济和 《茶叶》1994,20(4):10-13
黄山早芽是从黄山种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经1982~1990年品系比较实验,同等面积内比安徽一号增产39.64%,红绿茶品质优于标准种。此外,还进行经济性状和主要内含物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早芽是一个早生、优质、高产、抗寒性强适宜北方茶区推广的茶树新品种,1987年安徽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潮州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是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和潮州市政府联合投资的建设项目.建场宗旨是收集、选育、示范推广高香型茶树品种.建场四年来,已建设示范母本园100多亩,种植黄枝香、桂花香、  相似文献   

13.
岭头单丛,在2002年4月第三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通过为国家级茶树良种。 该品种源出自广东省饶平县坪溪镇岭头村,遂以此得名,因其芽叶色泽黄绿,又称白叶单丛,是从凤凰群体水仙种中单株选育而成。选育过程:1961年岭头村民许木溜等,在该村1957年种植的凤凰水仙茶园中,发现一株特早发芽、芽叶黄绿的茶树,经连续三年对这株茶树单独采制,样茶送汕头茶叶公司、我县茶叶收购站等部门的专家鉴定,认为该茶树所产茶叶质量稳定,具有花蜜香味特点,品质达到单丛茶级档;扦插繁  相似文献   

14.
《茶叶》1990,(4)
1990年9月27~29日省农业厅在湖州召开了浙江省茶树良种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我省茶树良种工作经验;研究确定了我省“八五”期间茶树良种工作方针和重点推广的茶树良种;讨论修订了我省良种茶苗的分  相似文献   

15.
“元霄茶”是省农业厅重点推广的省级茶树良种(1999年3月被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茶树良种),系霞浦县茶叶局选育的无性系特早芽优良茶树品种,树型灌木状,中叶种,嫩叶黄绿色,芽梢持嫩性强,叶质柔嫩,茸毛尚多,有光泽,品质优,抗逆性较强,适宜江南绿茶区推广栽培。寿宁县于1999年底从霞浦引种“元霄茶”5万株,在斜滩不同海拔区(引种山场海拔分别为低海拔区98—200米、中海拔区320—400米、高海拔区500—580米)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经过两年的精心培育,至今高海拔区的引种失败,中低海拔区的引种获成功,且低海拔…  相似文献   

16.
<正>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是育种过程的一项重要程序,其目的是研究品种的适应性,明确品种适宜的推广范围,为茶树品种审定和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第四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于2008~2013年进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作为全国6个区试点之一,承担了江南茶区的试验工作,主要参试品种为重庆、湖南等省选送的4个茶树新品种,鉴定各参试品种在长江以南地区的适应性、制茶品质、  相似文献   

17.
黄叶早是浙江省温州市"五大"特早生茶树良种之一,1992年通过浙江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大力开发生产黄叶早名茶,是山区农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门路.根据温州市瓯海区科技项目计划,笔者于2003年进行了高科技新型调理剂对黄叶早产量影响的初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1福建茶树良种概况1.1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良种选育成果匪然。福建省素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美誉,在闽南、闽东、闽北的三大老茶区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为良种选育提供了基础素材。1984年11月国家农作物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首批认定的30个茶树良种中我省的福大、大毫、政大、水仙、梅占、毛蟹、铁观音、黄旦、大叶乌龙、本山、福安大等11个被认定,占国家级良种的36.67%,其中福大被列为全国区试品比的标准税;1987年1月在第二批认定的22个国家级良种中我省新选育的福云6、7、10号通过认定;1999年我省的八仙茶晋升为国家级良种。在三批…  相似文献   

19.
优良的茶树品种,具有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强抗逆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作用,建国以来,我国茶叶科技工作者育成了不少优良茶树品种,这些良种在茶叶生产上起了重大的作用。从这一期开始,“茶叶专业户园地”将陆续向广大茶农推荐经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国家级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20.
我国茶树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东 《茶叶》1997,23(3):21-24
经全国家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先后三次认定和审定了76个国家级茶树品种,收集种质资源3300多份,建立了两个国家级茶树种质圃,已筛选出一批有特色的种质材料,开展了组织培养保存各质资源研究。在茶树单株选种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提高选种效率,诱变育种也有一定的成果。可以通过生化成分、单株叶面积、水分状况等指标对茶树进行日期鉴定。在利用生物技术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基础研究。但目前全国茶树良种的推广面积不大,且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