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鳞鲃性腺发育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法,对苏北地区养殖大鳞鲃的性腺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系统地描述了各期精巢和卵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大鳞鲃精巢和卵巢发育均分为6个时期。6月龄性腺开始出现分化,卵巢和精巢发育在时间上基本是一致的,第Ⅰ期都是最早出现在9月龄,第Ⅱ期出现在第12~18月龄,第Ⅲ期出现在第22~24月龄,第Ⅳ期都在28月龄开始出现,在这之后,雄鱼发育开始稍快于雌鱼,雄鱼在32月龄达到性成熟,此时体重为(686.49±25.38)g,成熟系数10.69%,雌鱼在34月龄达到性成熟,此时体重为(1 349.63±29.56)g,成熟系数10.36%。卵巢发育属于同步分批产卵类型,为一次分批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2.
1.亲鱼雌雄鉴别乌鳢2龄时性成熟.性成熟的雌鱼体长小于同龄雄鱼,胸部丰满圆滑,胸鳞白嫩微黄,腹部膨大突出明显,生殖孔大而突出,呈三角形、粉红色,背鳍上有不规则的淡黄色不透明的斑点.雄鱼体较雌鱼长,性腺发育成熟后体侧呈紫红色,腹部肥软,生殖孔较小,背鳍上有白色小斑,自上而下整齐排列.  相似文献   

3.
人工养殖七彩神仙鱼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彩神仙鱼是一种名贵的观赏鱼,近年来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研究其性腺发育规律将为该鱼的人工繁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人工养殖七彩神仙鱼的性腺发育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通过常规石蜡切片对其性腺发育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七彩神仙鱼的卵巢发育可分为6期,卵子的发生可划分为5个时相.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存在高度不同步性,这与其分批非同步产卵的特点相一致.人工养殖条件下,9月龄雌鱼的卵巢可发育到第Ⅳ期,达到性成熟.七彩神仙鱼的精巢为小叶型.精巢发育也可分为6期,精子的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阶段.人工养殖条件下,10月龄雄鱼的精巢可发育到第Ⅴ期,达到性成熟.雌鱼的性成熟比雄鱼早1个月.七彩神仙鱼经过多代人工驯化饲养后雌鱼的繁殖能力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4.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 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 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 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鲃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添加剂对黄颡鱼繁殖性能及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6年4月至7月,在7个池塘中放养3冬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亲鱼,分别给雌、雄鱼投喂添加枸杞、女贞子等和淫羊霍、杜仲等中草药的饲料。结果表明:摄食添加中草药饲料的雌鱼性腺指数(26.00%-26.17%)、受精率(80.10%-87.50%)和每尾亲鱼的出苗率(2683—4965尾)显著高于对照组(15.30%-19.55%、63.56%~77.42%和2413—2870尾);雌亲鱼性腺和肌肉中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n-6系列显著低于对照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雌亲鱼血液中雌二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雄鱼血液中睾酮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文中还讨论了中草药促进性腺发育成熟,提高繁殖效率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以金钱鱼为对象,测定1龄雌、雄个体日摄食量(IDF)、特定生长率(SGR)、食物转化率(FC)、性腺成熟指数(GSI),及不同年龄阶段(1龄以下、1~2龄和2龄以上)金钱鱼胃、肝胰脏和肠等组织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结果显示:雌性金钱鱼日摄食量、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3-5月期间雌、雄金钱鱼GSI均上升,且实验结束时(5月底)雌鱼GSI显著大于雄鱼(P<0.05)。对不同年龄阶段雌、雄金钱鱼消化酶比活力的研究发现,1龄以下和1-2龄组金钱鱼,雌鱼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后肠除外)、肝胰脏和前肠淀粉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而2龄以上金钱鱼雌鱼上述消化酶及各年龄阶段脂肪酶比活力与雄鱼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金钱鱼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比活力均表现为1龄以下组>1-2龄组>2龄以上组,而脂肪酶表现为2龄以上组>1-2龄组>1龄以下组,且1龄以下与2龄以上组(除个别组织外)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2龄以下雌性金钱鱼生长快于雄鱼与其具有较高的摄食量、食物转化率及较高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关,而2龄以上金钱鱼雌、雄间生长速度出现差异与消化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7.
一、亲鱼 1,来源与选择 可从江河、水库、湖泊中捕捞,也可在人工养殖的商品鱼中挑选。要求个体大,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2,成熟年龄与体重 年龄2-3龄,黄颡鱼体重150克以上,江黄颡鱼200克以上,雌、雄鱼比例可1:2搭配。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好亲鱼选择体质健壮、体形肥满的无病无伤的亲鱼。雌鱼应选择3龄以上,体重一般3~5千克的,雄鱼选择2龄以上,体重1.5~2千克的个体即可。在非繁殖季节,雌鱼、雄鱼要分塘饲养,以便日常管理,特别是避免有些成熟早的亲鱼在雌、雄同塘时提前产卵。一般每667平方米放雌鱼50尾  相似文献   

9.
一、亲鱼 1,来源与选择 可从江河、水库、湖泊中捕捞,也可在人工养殖的商品鱼中挑选。要求个体大,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2,成熟年龄与体重 年龄2-3龄,黄颡鱼体重150克以上,江黄颡鱼200克以上,雌、雄鱼比例可1:2搭配。  相似文献   

10.
1、选择好亲鱼 选择体质健壮,体形肥满的健康亲鱼。雌鱼应选择3龄以上,体重一般3—5公斤;雄鱼选择2龄以上。体重1.5—2公斤即可。在非繁殖季节,雌、雄鱼要分塘饲养.以便管理。特别是避免有些成熟早的亲鱼在雌、雄同塘时提前产卵。  相似文献   

11.
尼洋河双须叶须鱼年龄与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4-2015年在尼洋河收集的203尾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样本,以鳞片为主要的年龄鉴定材料,对尼洋河双须叶须鱼种群进行了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尼洋河双须叶须鱼种群由2~15龄和18龄共15个年龄组成。其中优势年龄为2~10龄(占87.19%)。体重和体长的关系方程为W=1.44×10~(-4)L~(2.537)(n=203,R~2=0.876,P0.01)。其生长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为L_t=489.938[1-e~(-0.119(t+1.245))];W_t=1 202.529[1-e~(-0.119(t+1.245))]~(2.573)。生长拐点位置在t=6.697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为L=299.578 mm,W=399.028 g。双须叶须鱼生长较慢、体型较小,是对尼洋河生态与环境适应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2.
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性腺发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组织学方法对1.5~2.5龄红笛鲷的性腺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雌性红笛鲷GSI在3—5月处于较高水平,5月达到最高值(0.14%),6-7月呈下降趋势,8月略有回升,而后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雄性红笛鲷GSI的周年变化趋势与雌性红笛鲷基本相似;雌雄红笛鲷HIS的周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3月最高(雄性红笛鲷为1.73%,雌性红笛鲷为1.71%);雌性红笛鲷除6-8月外,其GSI与HSI均呈负相关,而雄性红笛鲷在5~12月GSI与HSI呈正相关,其他月份呈负相关。另外还发现精巢中精原细胞与卵巢第Ⅱ、Ⅲ时相细胞的出现几率与雌雄红笛鲷的GSI周年变化一致。精巢的发育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整个发育过程,但结合解剖学特征总体判断,精巢仅发育到Ⅳ期早期;在雌鱼只观察到卵原细胞、第Ⅱ时相卵母细胞、第Ⅲ时相卵母细胞,结合解剖学特征判断卵巢只发育到Ⅱ期。  相似文献   

13.
梁子湖团头鲂的年龄和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梁子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种群现状,于2011年7月-2012年6月采集310尾样本,以鳞片作为鉴定材料,对团头鲂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团头鲂年轮环纹呈疏密切割型,偶见幼轮,3龄以上个体可见生殖痕;种群体长分布范围为74.1~362.8mm,优势体长为180 ~320 mm,占群体总数的81.29%;群体由1~6龄共6个龄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4龄,占总渔获物的55.48%;体长(L)与鳞径(R)呈线性关系,关系方程为L=34.656R+25.21;体长与体质量(W)呈幂函数关系,关系方程为W=1×10-5L3.1228,幂指数接近3,属匀速生长型;拟合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452.36(1-e-0.2407(t+0.2813)),Wt=2034.61(1-e-0.2407(t+0.2813))3.1228,生长拐点时间ti=4.46龄,此时体长Li=307.78 mm,体质量Wi=607.70 g.研究表明,梁子湖的团头鲂资源量日趋减少,种群出现了明显的小型化趋势,应当采取保护措施,以利于资源的恢复和增殖.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基因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各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以及在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等过程中的作用,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对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肾脏、脑、心脏、脾脏、肝脏、精巢和卵巢等组织进行了amh基因的表达分析以及不同发育时期(23、30、40、60、80日龄及2龄和3龄鱼)红鳍东方鲀个体水平上amh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3龄成鱼脾脏、肾脏和肝脏中的am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精巢和心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巢和脑(P0.01),其中脾脏中表达量最高,脑中表达量最低;红鳍东方鲀23日龄、30日龄、2龄和3龄鱼中,雄鱼amh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同期雌鱼(P0.01),而60日龄和80日龄时雌鱼表达量显著高于雄鱼(P0.05),40日龄时雌、雄鱼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龄时雌、雄个体性腺中amh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龄鱼(P0.05);雄性幼鱼amh基因的表达量从23~30日龄呈增长趋势,且在30日龄时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而雌鱼整体amh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80日龄时雌鱼amh基因表达量最高。研究表明,amh基因在红鳍东方鲀的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千岛湖采集了709尾细鳞鲴及295尾黄尾鲴,对这两个相近种进行年龄、生长及繁殖的研究,旨在了解千岛湖细鳞鲴与黄尾鲴种群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细鳞鲴与黄尾鲴所获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5龄,优势年龄均为2~3龄,分别占整个样本的84%和76%;其中细鳞鲴体长与体重的生长关系式为W=0.0223L2.8785(R2=0.9439);Von Bertalanffy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 t=38.82×[1-e-0.2450(t+1.2636)]、W t=836.21×[1-e-0.2450(t+1.2636)]2.8785,拐点年龄为3.05龄,对应体长为25.33 cm,体重244.78 g;雌雄比例为0.9568∶1,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4 893~132 521粒,平均71 283粒。黄尾鲴体长与体重的生长关系式为W=0.0381L2.7172(R2=0.9439),Von Bertalanffy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 t=41.99×[1-e-0.2264(t+0.9746)]、W t=980.22×[1-e-0.2264(t+0.9746)]2.7172,拐点年龄为3.45龄,对应体长为26.54 cm,体重281.88 g;雌雄比例为1.4513∶1,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39 813~228 541粒,平均109 141粒。  相似文献   

16.
长江常熟江段似鳊的生长特征及形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8月-12月在长江常熟江段采集的362尾似鳊Pseudobrama simoni样本,对其年龄、生长特征和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似鳊种群由1-3龄共3个年龄组组成,1龄鱼为优势群体,占总数的51.3%;体长分布范围为62.33-133.65 mm,优势体长范围为75-110 mm (占总数的75.41%),体质量分布范围为3.70-46.10 g,优势体质量范围为3.70-18.70 g (占总数的80.11%);雌、雄个体的体长、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丰满度、体高、头长等31个形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长与鳞径的关系式为L♀=391.67R4-2211.8R3+4609.7R2-4171.4R+1463.2(n=156,P〈0.001,r2=0.6973), L♂=171.22R4-895.44R3+1719.8R2-1406.4R+486.47(n=178,P〈0.001,r2=0.7821);体长和体质量的关系式为W♀=4.52×10-6L3.2901(n=156,r2=0.94), W♂=1.09×10-5L3.0915(n=178,r2=0.98);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142.31×[1-e-0.1125(t+8.3442)], Lt♂=153.73×[1-e-0.1024(t+6.8309)]。研究表明,雌性似鳊体质量生长拐点年龄为2.24龄,雄性为3.96龄,常熟江段似鳊呈低龄化态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6年至2007年4个季度月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初步分析了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底拖网渔获物中棘头梅童鱼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棘头梅童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1.2284×10-5L3.1023(R2=0.9730,n=736);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183.75[1-e-0.60(t+0.27)],Wt=125.90[1-e-0.60(t+0.27)]3.1023.2)优势体长组为100~120mm;优势体重组有两个,分别为0~5g和25~30g,体重生长拐点为1.62龄.3)性腺分化和性成熟时间在冬季、春季,摄食强度在春季、夏季较强.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体色与繁殖的关系,于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大连市黑石礁海域连续采样,比较了体色青绿的花盖和体色暗红的赤甲红两种蟹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在选择交配试验中,研究了正常体色蟹及人工染色蟹的配偶选择。结果表明:花盖和赤甲红的性腺指数均在5—6月间明显升高,其中赤甲红涨幅明显,6月时达最大值6.64%,而花盖为5.22%,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赤甲红、花盖的性腺指数与其肝胰腺指数均呈负相关,但后者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赤甲红和花盖雌蟹多与雄性赤甲红交配,交配率分别为80.0%和66.7%,显著高于与雄性花盖的交配率(P0.05);相近的15组试验蟹中,人工染成红色的花盖雄蟹和未染色雄蟹与花盖雌蟹的交配率分别为40%、60%,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体色并不是日本蟳选择配偶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贵阳市红枫湖鲢、鳙鱼年龄结构及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11月,对红枫湖鲢、鳙进行调查、取样分析。结果显示,红枫湖的鲢、鳙均由1~4龄组成,其中以2龄为主。鲢、鳙体长与龄径的线性函数分别为:L鲢=13.28×R+6.54、L鳙=13.94×R+6.95;鲢、鳙体长与体重拟合的幂函数公式分别为:W鲢=0.0275×L2.885、W鳙=0.0442×L2.695;鲢的体长、体重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80.60[1-e-0.1317(t+0.6899)]、Wt=8703.24[1-e-0.1317(t+0.6899)]2.885,鳙的体长、体重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96.60[1-e-0.1317(t+0.40784)]、Wt=9884.07[1-e-0.1317(t+0.40784)]2.693。  相似文献   

20.
研究随机抽取福建纹胸鮡标本238尾,以脊椎骨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胸鳍棘切片作对照,相符率达91.89%。年轮主要形成于3,4,5月,种群由5个年龄组组成,以2,3年龄组为主。生长特点属均匀生长型,体长与体重呈指数关系:W=0.0128L^3.2131(r=0.9019)。推算各龄体长,得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t=14.02[1-e^-0.2541(1 0.0696)],Wt=61.9193[1-e^-0.2541(1 0.0696)]^3.2131/。体重生长拐点年龄t=4.53龄,对应L=9.6743cm,W=18.7977g。第1-2龄生长迅速,且2龄年增积量最大。对年龄鉴定材料和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