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何建清  张格杰  岳海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62-18165
[目的]探究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及抑菌活性,为放线菌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提供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及琼脂块法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放线菌进行分离及拮抗性测定。[结果]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不同,放线菌的数量分布均有明显差异。农田土放线菌数量最多,人工林与原始森林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少。在同一剖面内表层放线菌数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有机质含量减少,放线菌数量亦相应降低。该区放线菌种类较复杂,共分离到10个属,其中链霉菌属占绝对优势。链霉菌属分离到11个类群,以白孢类群、灰褐类群和粉红孢类群为主。供试菌株抗病原真菌强于细菌,抗革兰氏阳性细菌强于抗革兰氏阴性细菌。[结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蕴含着种类和拮抗活性丰富的放线菌,可进一步用于生物农药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根际微生态。[方法]采取土壤分离培养分析了施用木霉菌制剂后甜瓜根际土壤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在甜瓜生长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结果]接种木霉菌制剂后,甜瓜根际不同生长时期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多。[结论]施用木霉菌制剂,能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性,提高甜瓜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海南药用植物根际分离得到对淮山炭疽病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方法]采用HV培养基从盾叶鸡蛋花根际土壤分离放线菌菌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发酵代谢产物抑菌试验筛选活性放线菌;根据形态特征,结合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活性放线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盾叶鸡蛋花的根际土壤分离到12株放线菌,筛选到1株对淮山炭疽病菌具有良好拮抗活性的菌株51173,菌株51173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violaceusniger16S rRNA gene clade中的成员。[结论]放线菌菌株51173在淮山炭疽病菌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开展元江芦荟根际放线菌的研究,为促进元江芦荟的生长及品质的改良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涂布平板法对芦荟根际放线菌进行分离纯化,再对纯化的放线菌进行形态显微结构观察、生理生化及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结果表明,从元江芦荟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3株放线菌,属于链霉菌属的小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早期链霉菌(Streptomyces praecox)及克兰斯基链霉菌(Streptomyces krainskii)。研究结果将为芦荟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应用资源。  相似文献   

5.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8种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和测数,根据菌体形态、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对部分优势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8种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大,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相差不大;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组成较复杂,细菌共分离到9个属,其中以芽孢杆菌属、土壤杆菌属为主;真菌共分离到11个属,其中以青霉属、毛霉属、曲霉属和木霉属占主要优势;放线菌中链霉菌属占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6.
济宁市土壤放线菌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济宁市采集土样,采用高氏1号琼脂和淀粉铵琼脂两种培养基分离放线菌,按国内外通用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土壤放线菌主要属——链霉菌属的类群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同一样品在高氏1号琼脂培养基上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要高于淀粉铵培养基上的。放线菌组成中,链霉菌占绝大多数,达放线菌总数的70%以上,其次是小单孢菌属,马杜拉放线菌属和诺卡氏菌属;链霉菌类群的组成较复杂,主要为白孢类群和粉红孢类群。  相似文献   

7.
海南野生阿宽蕉根际土壤产纤维素酶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从海南野生阿宽蕉居群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具有较高酶活的产纤维素酶的放线菌,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从而探索阿宽蕉居群根际土壤产纤维素酶的潜力。从海南不同的野生阿宽蕉居群采集7份根际土壤,采用GA培养基和HV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分离放线菌,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对分离得到菌株进行产纤维素酶活性筛选,并对具有活性的菌株进行16S rRNA鉴定,以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7份野生阿宽蕉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210株放线菌。其中, 55株菌具有纤维素酶活性, 12株菌表现出强活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属于放线菌纲下5个亚目6个科8个属,分别为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野野村氏菌属、疣孢菌属、戈登氏菌属、假诺卡氏菌属、拟诺卡氏菌属和球孢囊菌属,其中链霉菌属、小单菌属和野野村氏菌属为优势菌属。菌株X2303、 X2502和X2733与已知菌的序列相似率最高,分别为98.52%、 98.79%和99.11%,可能分别为链霉菌属、戈登氏菌属和疣孢菌属潜在的新分类单元。具有最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X2407为链霉菌,其与Streptomyces iranensis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率最高,为99.64%,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所以,海南野生阿宽蕉根际土壤中存在产纤维素酶的放线菌资源,主要以链霉菌为主。阿宽蕉根际土壤中存在一些新的放线菌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8.
西藏亚高山草原土放线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采用常规方法了分布于西藏海拔4000-4680m之间6个亚高山草原土的放线菌数量与组成,并从分离纯化所得355株放线菌中选出98株代表菌株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放线菌分为9个属和2个未定属,链霉菌属和小单孢菌分别占土壤放线菌总数的52.7%和27.3%,钦氏菌属,孢囊放线菌属及孢链囊菌属共占14.1%;链霉菌属共分为12个类群,白孢类群,粉红孢类群及黄色类群分别占土壤链霉菌总数的49.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喀什地区土壤中的放线菌区系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土壤中含有7个属的放线菌,以链霉菌属为主,占供试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96.9 %;从各种土壤类型所分离的放线菌数量上看,耕作土>林地土>草甸土>沼泽土>盐渍土>风沙土;供试土样中的链霉菌可分为11个类群,其中优势类群为白孢类群,占链霉菌总数的23.2 %.对其分离得到放线菌406株,以1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靶标菌进行平板拮抗试验,得到42株拮抗活性菌株,占供试放线菌总数的10.3 %,发酵复筛试验结果表明有16株(RI>80 %)供试菌株对14种靶标菌表现出了较好的生防效果,占供试菌株的1.2 %;其中对苹果轮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生防菌(RI>80 %)最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西藏林芝县米瑞乡大花黄牡丹根际土壤中分离耐盐青霉菌菌株,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高盐察氏培养基从大花黄牡丹根际土壤中分离青霉菌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转录间隔序列ITS测序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ZP-01菌株菌落无特定形态,镜下可见扫帚状结构,属于青霉菌(MF942929.1),同源性达99%。[结论]耐盐青霉菌ZP-01在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四川中江县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与放线菌数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容平  龚国淑  杨皓  卢代华  叶慧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43-13744,13789
[目的]探究四川中江县主要药材种植区土壤真菌与放线菌分布规律。[方法]采集中江县6个药用植物种植基地24个样点的药用植物根际土壤,采用常规方法对土壤真菌及放线菌进行分离与计数,并通过SPSS数理统计软件分析种植方式对数量的影响。[结果]中江药用植物种植区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为(2.11×10^4±7.08×10^4)cfu/g,数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为(1.51×10^5±2.73×10^5)cfu/g,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小。不同的药用植物间土壤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差异不一,表现为丹参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高于白芍,其他差异不明显;4种药用植物间土壤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的种植方式对土壤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均有较大影响,表现为混种下其数量显著高于单一种植。  相似文献   

12.
陈森洲  梁爽  刘菁  陈建宏  钟毓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84-16785,16788
[目的]了解广西北海山口、大冠沙红树林海泥中的放线菌资源。[方法]采用海水配制高氏培养基,分离来自广西北海红树林海洋淤泥中的放线菌样品,从中筛选、分离、提取10株典型放线菌菌株总DNA,用放线菌通用引物对16Sr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10株典型放线菌菌株中,8株(80%)是链霉菌属,为常见放线菌;2株(20%)是拟诺卡氏菌属,为稀有放线菌。[结论]广西北海红树林海洋淤泥蕴含着种类丰富的放线菌。  相似文献   

13.
常显波  杨启霞  刘英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218-2219,2222
[目的]研究烟台海岸潮间带泥样中放线菌分布规律及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琼脂块拮抗性测定法。[结果]从烟台海岸潮间带泥样中共分离得到357株放线菌,拮抗细菌的放线菌菌株数比拮抗真菌的多,抗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放线菌菌株数较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多,拮抗青霉的放线菌菌株数多于抗白色假丝酵母的放线菌菌株数;从泥样分离筛选所得的拮抗性放线菌中,中等拮抗性放线菌占多数,而且随着参试靶标菌个数的增加,对靶标菌均有拮抗性的放线菌菌株数却在减少。[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烟台海岸的海洋放线菌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选用4种培养基进行涂布平板分离塔里木盆地北缘土壤放线菌样,所分离菌株初步鉴定为6个属,链霉菌是优势菌(占51.2;~100;).在几种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中,耕作土壤中放线菌分布最丰富.典型相关分析得出,放线菌分布多样性主要受土壤总盐含量的影响,随总盐含量的升高而降低,总盐含量与放线菌数量和种类之间呈负相关,结合回归分析得出,在土壤总盐中,Mg2+和Cl-1含量是影响放线菌分布的主要因素;其次,对塔里木盆地北缘土壤放线菌而言,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及速效氮含量对其分布多样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马铃薯连作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资源状况,并从中筛选有应用价值的马铃薯连作土传真菌病害生防放线菌,采用皿内琼脂块和发酵液抑菌试验法筛选对马铃薯黑痣病病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2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及马铃薯黄萎病病原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有较强拮抗性的放线菌;采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其中3株高活性拮抗放线菌进行鉴定;盆栽试验研究高活性广谱拮抗菌娄彻氏链霉菌 (Streptomyces rochei)孢子粉对盆栽马铃薯植株生长及抗逆性影响。结果表明:(1)在甘肃省定西市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根区及根外土壤中均存在少量对马铃薯土传病原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在大部分病、健株根区及根外土壤中,拮抗菌所占比例呈病株大于健株的趋势。(2)筛选到3株高活性广谱拮抗放线菌,经鉴定放线菌G5和G43均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G108为仙台链霉菌( Streptomyces sindenensis)。(3)盆栽试验表明,娄彻氏链霉菌孢子粉对马铃薯有促生作用并能提高其抗逆性。拌土和包衣接种娄彻氏链霉菌孢子粉后,处理马铃薯地上鲜质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9.0%和7.5%;生长期株高较对照分别增加7.3%和9.5%,基部茎周长较对照分别增加10.7%和4.1%;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11.6%和25.2%。表明该菌对马铃薯生长有促进作用,并能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6.
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艳丽  王艳  李金英  薛艳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5):2740-2741,2744
[目的]研究大蒜不同时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白皮蒜和紫皮蒜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不同时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各时期2个大蒜品种均促进了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间接提高了根际土壤中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大蒜根际土壤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周转与循环,为下茬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微生态环境。[结论]该研究为大蒜作为一种良好的前茬作物的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茹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09-6411
[目的]初步研究气侯变暖对农业生产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利用7月中旬至9月中旬玻璃温室的高温环境模拟变暖的气候条件,测定温度升高时玉米生长速率、生物量、菌根侵染率及主要根际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温度升高极显著地促进了玉米的生长,使玉米的株高和地径均增加了1.1倍,但其根长和叶绿素含量与温室外对照玉米无显著变化;地上、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3和1.5倍;抽雄期提前6d,生长发育期缩短;玉米菌根侵染率降低了1.1倍;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分别降低了1.8、1.6和1.7倍。玉米各生长指标与菌根侵染率、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该研究为针对气候变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而尽早制定应变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蒜不同时期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变.[方法]以白皮蒜和紫皮蒜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不同时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活性。[结果]各时期2个大蒜品种均促进了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间接提高了根际土壤中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大蒜根际土壤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周转与循环,为下茬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微生态环境。[结论]该研究为大蒜作为一种良好的前茬作物的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放线菌快速检测方法的PCR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的优化。[方法]以5种存在于16SrDNA序列中的放线菌特异性的特征序列为引物,通过对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最佳扩增体系及反应条件,并对供试菌株进行测定,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所采用的特异性引物能够有效检测出特定类群的放线菌,从而达到快速检测不同类群放线菌的目的。[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放线菌的快速检测,为放线菌的分类鉴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柳条根系土壤对营养物质富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工程施工的最佳植物材料。[方法]在现场岸坡扦插4种柳条(垂柳、杞柳、柽柳、馒头柳),比较不同植物材料对环境的适应性、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养分指标及根际土对营养物质的富集作用。[结果]4种柳条成活率均在84%以上,垂柳的平均基径最大,而柽柳的枝条生物量最大、株高最高。比较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养分指标可知,垂柳和馒头柳的根际土全氮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垂柳的根际土全磷含量高于非根际土;4种柳条根际土的有效磷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p H均低于非根际土;垂柳、杞柳、柽柳的根际土有机质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垂柳和馒头柳对土壤全氮有很高的富集效应;垂柳对土壤全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4种柳条均能有效地将有效磷富集在根际土中。[结论]可根据工程施工的要求,筛选不同柳条品种用于岸坡扦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