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向日葵茎秆切割阻力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向日葵收获机械在使用现有往复式切割器收割向日葵茎秆时存在适用性差及切割质量差等问题,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模拟直刃切刀配合的切割方式,对向日葵茎秆进行切割试验,研究刃口倾角、削切角度及斜切角度等参数改变对切割阻力和切割能量消耗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条件下向日葵茎秆的切割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切割速度一定,切刀刃口倾角为0°~20°时,切割阻力峰值及切割能量消耗随着刃口倾角的增大逐渐减小,滑切效果逐渐增强,当刃口倾角在20°时的切割能量消耗较其他角度小。2)切割速度一定,削切角为0°~45°时,切割阻力峰值与切割能量消耗先逐渐减小而后急剧上升,削切角为15°时,切刀对向日葵茎秆的切割阻力和切割能耗较小。3)切割速度一定,斜切角度为0°~60°时,切割阻力峰值和切割能耗先逐渐减小而后迅速增大,斜切角为30°时,其切割阻力和切割能耗最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甘蔗切割器刀片切割甘蔗的质量及提高刀片的使用寿命,本文对单圆盘甘蔗切割器上采用的3种形状刀片建立切割器仿真模型,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刀片模型进行切割力仿真试验研究.以刀片节点变形量和应力值为判别指标,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数理统计分析,建立影响刀片工作性能的多因素(刀片刃角、切割长度、节点位置)数学模型,在相同切割力作用下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同形状刀片在不同位置下的变形量和应力值,通过优化分析,得出较优的形状刀片及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弯形刀片形状优于梯形和矩形刀片,机械强度较好,结构参数优化为刀片刃角15°,切割长度75mm,该研究结论对甘蔗收获机械的研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新疆生态气候条件下,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基部节间解剖结构及其对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中单909(ZD909)和新玉41号(XY41)为材料,分别设置低、中、高3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茎秆形态结构及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参试品种的株高、穗位高和重心高度升高;基部节间长度增加,直径变细;其机械组织厚度降低、机械细胞层数减少、皮层厚度/半径降低;田间倒伏率增加.种植密度对穗位高的影响远大于株高和重心高度.基部节间皮层结构(机械组织厚度、机械细胞层数、皮层厚度/半径)与节间直径具有显著正相关,与节间长度和田间倒伏率呈负相关.[结论]种植密度增加,玉米基部节间的皮层组织机械化程度降低,茎秆抗倒伏能力下降,田间倒伏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更加精确地表征甘蔗茎外皮的机械特性。[方法]将传统拉伸试验与像素分析法相结合,测算出不同组别甘蔗茎外皮试件的拉伸强度及弹性模量,进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表明,4组试件的拉伸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经碱处理不带有甘蔗节的试件的拉伸强度最高,而未经碱处理带有甘蔗节的试件,其拉伸强度相对微弱;较带有甘蔗节的试件而言,不带甘蔗节的试件的弹性模量相对较大。[结论]综合来看,碱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甘蔗皮的机械性能;甘蔗节对甘蔗皮机械特性有所影响,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小麦茎秆弯曲特性与密度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小麦茎秆弯曲特性与密度间的关系。[方法]取郑麦9023和豫麦25茎杆基部第2节间,去掉叶鞘,做弯曲试验以及密度测定试验。利用微机控制非金属材料万能试验机,采用三点弯曲法对去鞘茎秆做弯曲试验。加载前,用游标卡尺测定茎秆外径及节间长度。采用非接触式光学应变引申仪测定变形量,加载速率为10mm/min。当茎秆发生明显的曲折时,停止加载。根据荷载挠度曲线,计算弯曲强度值、弹性模量值、抗弯刚度值。密度测定试验:用电子天平测定茎秆第2节问的重量,根据茎秆的外径、壁厚以及节间长,计算其体积,重量/体积即为密度值。[结果]在小麦灌浆期,茎秆基部弹性模量、惯性矩、抗弯刚度及密度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弯曲强度及含水率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其基部第2节间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抗弯刚度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茎秆密度值越大、含水率越低,抗弯刚度值、弯曲强度值越大,茎秆越不易倒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小麦的高产栽培、抗倒伏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芦蒿Artemisia selengensis茎秆柔性体模型。【方法】根据芦蒿茎秆的物性参数,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茎秆力学模型,对芦蒿茎秆在不同生长部位的轴向、径向压缩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比较模型计算值和试验测试值。【结果】模型计算值和试验测试值最大偏差为14.46%。芦蒿茎秆具有各向异性特征,其轴向压缩力学特性远大于径向;在3种不同位置段,径向压缩时,茎秆破碎出现在加载面的两端边缘位置,轴向压缩时,茎秆破碎出现在加载面,且应力由接近加载区域向周围逐渐减弱。【结论】可以运用模型仿真分析芦蒿茎秆力学特性,结果可为减少芦蒿在收获、运输、加工、储藏过程中的机械损伤和芦蒿收获机具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设施栽培中不同芍药品种茎秆直立性表现差异,以茎秆直立性不同的大富贵和桃花飞雪为对象,对比研究了其茎秆形态、解剖特征、力学特性和细胞壁化学组成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两品种的茎秆形态明显不同,直立性较好的大富贵花枝较短、茎较粗、基部节间占总节间长的比例低;解剖分析显示其维管束数目、表皮细胞及皮层细胞厚度均较桃花飞雪高;茎力学分析表明,两个品种也有明显差异,大富贵的抗压、抗弯、穿刺强度均优于桃花飞雪;茎组成成分测定显示大富贵的木质素及纤维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桃花飞雪。相关性分析揭示,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含量、上段5 cm处抗弯强度、髓茎面积比、基部节间长与芍药茎秆直立特性高度相关,明显影响茎秆直立性。因此,在筛选和培育设施栽培芍药切花品种时,应特别关注这些指标特征。  相似文献   

8.
小麦茎秆弯折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高秆、中秆和矮秆3个品种的小麦为试验对象, 进行了不同生长期、不同节间惯性矩、弹性模量、抗弯刚度等力学指标的测定和相应变化规律的研究, 旨在探索指导小麦优种筛选相应的生物力学性能指标和评判方法。试验结果表明: 在乳熟期内, 节间位置对三品种的茎秆惯性矩、弹性模量、抗弯刚度等三个指标均影响极显著; 生长期对三品种茎秆基部第二节段的弹性模量、抗弯刚度两个指标影响也极显著, 而生长期对茎秆基部第二节段惯性矩的显著性影响因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
玉米成熟期茎秆石蜡切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玉米成熟期茎秆木质化、纤维化程度高,材料硬度大等结构特点的石蜡制片方法。[方法]以成熟期玉米基部茎秆节间的部分组织为材料,在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玉米成熟期茎秆的结构特点,对脱水、透明、透蜡、包埋、染色等重要制片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到了适合玉米成熟期茎秆的石蜡制片方法。[结果]玉米茎秆石蜡制片方法较传统方法整体上缩短了制片周期,结合玉米成熟期茎秆水分含量低减少脱水时间、采用蜡屑逐级透入弥补了传统透蜡不能使皮层致密的厚壁细胞组成的机械组织透蜡完全的缺点,并根据玉米成熟期茎秆木质化程度高的结构特点缩短染色周期,获得了厚度为10μm且染色清晰、组织结构完整的玉米成熟期茎秆横切切片。[结论]该方法进一步从解剖学上观察和研究玉米的生长机制和品种鉴定提供基础,同时为成熟期单子叶禾本科植物茎秆的石蜡切片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专用金得乐对夏谷茎秆特性、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计,在拔节期对6个夏谷品种分别喷施2 000 mg/kg金得乐,研究其对夏谷茎秆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金得乐可以提高夏谷穗粒重和出谷率,对结实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千粒重影响不大,不同夏谷品种产量增幅为2.23%~15.71%,平均增产270.27 kg/hm2。株高平均降低11.97 cm,降幅5.17%~13.94%,茎杆重心高度平均降低6.5 cm,茎秆4节长度3.47 cm,但不同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穗茎长与CK均缩短,平均缩短0.89 cm。40 cm根重变化不明显。茎秆抗折力增强,增幅为7.86~36.50 g。各处理倒伏系数均不同程度降低,植株抗倒性越强,表明金得乐可有效提高谷子抗倒伏的能力。[结论]该研究对金得乐在夏谷上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3种树木节和节间导管接触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林  沈繁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31-7132
[目的]探索导管在植物形态学及水分输导中的作用。[方法]以白蜡、杜仲和五角枫为试材,以枝条为样本,对节和节间木质部的导管进行解剖,在复水处理的条件下测定接触角。[结果]节和节间木质部导管特征明显不同,节间导管较为均一,基本上为大导管,小导管数量极少,且节间细胞多为分化细胞,呈长柱状,细胞排列方向确定。构成节的细胞不均一,小导管较多,导管迂回盘绕,节区细胞分化程度也不均一,有的细胞仍处于分化阶段,原生质浓厚,细胞排列方向不规则。接触角的大小明显不同,节间的接触角均大于节的接触角。[结论]节区导管对水分具有更强的拉伸作用,节在植物体水分运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的物理力学性能,可为研制低能耗、高效率的秸秆收获及加工设备提供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术参数,减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方法]利用万能试验机,测试了不同收获期玉米秸秆的剪切力性能,并分析刀具的刃角、剪切速度、取样位置等因素对剪切力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试验指标(最大剪切力)的影响按大小次序是取样位置→收获期→刀刃角→剪切速度。刀刃角越小,剪切力越小,越省力;剪切力随着剪切速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根部秸秆剪切力稍微大于中部,上部秸秆的剪切力明显小于其他2个部位。[结论]随着玉米收获期的延迟,秸秆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增加,对应的剪切力增大,作为饲料适口性变差,所以应该在玉米成熟后尽早收获秸秆并进行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13.
甘蔗尾茎泊松比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甘蔗断尾机构的设计及数学模型的建立进行动力学仿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精密型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和静态电阻应变仪对甘蔗尾茎生长点以下第5、6节甘蔗皮、芯、节部位进行拉伸试验,并用电测法与力学分析得出各组分的泊松比参数。【结果】甘蔗尾茎生长点以下第5节甘蔗皮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028,异性面泊松比为0.233;第5节甘蔗芯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174,异性面泊松比为0.271;甘蔗尾茎生长点以下第6节甘蔗皮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001,异性面泊松比为0.238;第6节甘蔗芯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223,异性面泊松比为0.289;甘蔗节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305,异性面泊松比为0.344。【结论】甘蔗尾茎内部不同部位的同性面泊松比存在显著差异,异性面泊松比差异不大;甘蔗尾茎生长点以下第5、6节皮、芯同性面泊松比有显著差异,异性面泊松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使用有限元方法对甘蔗剪切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刀片几何角度对甘蔗断面形态的影响。通过编写VUMAT子程序,将Hashin单向纤维复合材料失效准则应用于甘蔗剪切过程的仿真。仿真包括甘蔗剪切过程的断裂形态、剪切过程的最大剪切力、刀片楔角、后角和间隙对剪切断面的影响。结果显示,断裂形态仿真结果与已有的试验和仿真结果一致,最大剪切力为270 N;刀片楔角从30°减少到5°,可使甘蔗的上下断面都趋于平整;刀片具有正的后角,会使下断面平整;2 mm刀片间隙的存在,导致甘蔗下部断口接近静止刀片一侧出现撕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云南红皮果蔗在贵州蔗区的试种表现。[方法]2007年底,云南果蔗当家品种云南红皮果蔗被引入贵州,植于望谟县岜赖村。2008~2009年进行试种观察。[结果]云南红皮果蔗出苗率为45.9%,分蘖率为105.1%,株高为282 cm,茎径为3.2 cm,糖分锤度为19.1%,有效茎为75 037.5条/hm2,产量为143 769.75 kg/hm2;茎皮紫红,商品性好;蔗汁多,清甜蜜香,口感好,品质优良;宿根性好,适应性广,较抗旱抗寒,较抗病虫害;中早熟,糖分积累早,上市早,丰产稳产,效益好。[结论]云南红皮果蔗适宜贵州蔗区栽培,可以大力推广应用,促进贵州果蔗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材料力学和弹性地基梁理论对直刃刀片剪切树枝过程进行理论建模,并根据该模型计算出直刃刀片剪切树枝所受的剪切力。【方法】以石硖品种龙眼树枝为试验材料,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摩擦试验台等仪器测定龙眼树枝的相关力学特性参数和滑动摩擦因数,测量并用模型计算树枝不同含水率(w)、直径和不同刀片刃角下动刀片剪切龙眼树枝的峰值剪切力,剪切试验所用刀具的刃角分别为10°、20°和30°。【结果】当树枝直径为20.4 mm、相对含水率为76%、刀片刃角为20°时,刀片剪切力理论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趋势一致,峰值剪切力的误差约为2.3%;当树枝直径为15.3 mm,刀片刃角为20°,且树枝含水率大于纤维饱和点(30%)时,刀片峰值剪切力随含水率升高而增大,计算值在试验值的误差范围内;当树枝直径为24.6 mm、含水率为76%,且刀片刃角从10°增大到30°时,峰值剪切力显著增大,计算值处于试验值的误差范围内。【结论】该理论模型可用于预测剪切力并分析不同力学参数对峰值剪切力的影响,为修剪机具剪切机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茎烘烤烟叶失水干燥特性,为优化烤烟烘烤工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带茎烘烤过程烟叶叶片和主脉的水分含量、状态及形态收缩率,与不带茎烟叶进行比较,并将烟叶水分指标与形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带茎烘烤烟叶的整叶、叶片及主脉水含率均高于不带茎烟叶;带茎烟叶水分迁移表现为茎秆中的自由水向主脉和叶片迁移,使带茎烟叶叶片和主脉自由水含量和所占比例均高于不带茎烟叶.干叶前带茎烟叶叶片厚度收缩率显著小于不带茎烟叶叶片(P<0.05,下同),干叶后带茎烟叶叶片厚度收缩率显著大于不带茎烟叶叶片;烘烤过程带茎烟叶主脉直径收缩率显著小于不带茎烟叶;烘烤过程烟叶叶片和主脉自由水含量与其水含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烟叶形态收缩与自由水含量及其水含率密切相关,可根据烟叶形态收缩判断烘烤过程烟叶水分含量和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收获方式对蔗田土壤容重及甘蔗宿根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机械收获对宿根甘蔗出苗及根系生长的影响,为筛选适宜机械收获的甘蔗品种及改进相应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设A1(人工收获)、A2(机械收获)为主处理,以B1(ROC22)、B2(桂糖29号)、B3(桂糖33号)3个副处理进行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容重、宿根出苗发株和宿根根系生长情况等参数研究机械收获对宿根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与人工收获相比,机械收获处理显著增加蔗地土壤容重.与人工收获方式相比,机械收获下,B1和B2的单位面积根数和单位面积根鲜重极显著降低,出苗数显著增加;同品种甘蔗宿根单位面积生物量差异均不显著;B2和B3的根冠比均显著降低,其中B2达极显著水平;B1新根单重极显著降低,其他两个品种新根单重差异均不显著;3个品种单株苗重均显著降低;B2和B3的单株活根数均显著降低.与新植有效茎相比,人工收获处理3个参试品种宿根有效茎数均有所增加,增幅均在10.00%以内,其中B3增幅最高,为9.47%;机械收获处理B1和B2宿根有效茎数增幅分别为12.55%和18.08%,B3宿根有效茎数降低13.26%.[结论]甘蔗机械收获后,行沟间土壤容重明显增加,对甘蔗根系的生长产生限制作用,不同品种耐机械碾压能力不同,桂糖29号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