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2013年5~6月对泾河陕西段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种类为6门198种(属),平均密度为26.68×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314.4×10-3mg/L,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没有明确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4~6月,对黄河下游利津河段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结合浮游植物种群特征,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该河段共有浮游植物5门114种,丰度为0.90×104~303.35×104ind/m3,平均丰度是27.20×104ind/m3;生物量为0.008~5.890 mg/m3,平均生物量0.641 mg/m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59、0.36和0.55。SPSS数据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透明度,浮游植物丰度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393.8+115.5x-11.1x2+0.35x3(n=18,R2=0.952,F=92.665,P0.01)。[结论]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透明度是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4~6月,对黄河下游利津河段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结合浮游植物种群特征,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该河段共有浮游植物5门114种,丰度为0.90 × 104~303.35×104 ind/m3,平均丰度是27.20 × 104 ind/m3;生物量为0.008~5.890 mg/m3,平均生物量0.641 mg/m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s多样性指教分别为1.59、0.36和0.55.SPSS数据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透明度,浮游植物丰度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393.8+ 115.5x- 11.1x2 +0.35x3(n=18,R2=0.952,F=92.655,P<0.01).[结论]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政变,透明度是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上海白莲泾生态环境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建设项目.2006年3月至9月对白莲泾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浮游藻类与水质理化参数的关系.共检出浮游藻类181种,隶属于7门82属,主要优势种为水华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湖泊鞘丝藻、巨颤藻、小席藻和扭曲小环藻;浮游藻类密度年平均值为21.03×104 ind./L,生物量年平均值为4.027 mg/L;浮游藻类的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为0.94~2.47,丰富度指数为0.58~2.75,均匀度指数为0.39~0.78;涨潮时生物密度均值为17.60×104 ind./L,生物量均值为0.775 mg/L;落潮时生物密度均值为24.78×104 ind./L,生物量均值为1.569 mg/L.  相似文献   

5.
初步研究了 1998年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生态系中的浮游生物状况。各塘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幅较大 ,平均含量为 36 .33± 2 8.4 0mg/L ;浮游植物总密度均值为 3.0 5± 2 .18× 10 8cells/L ,水体已呈富营养化状态。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及种类数均以蓝藻占优势 ,其次是绿藻和硅藻 ,这与我国传统家鱼高产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各塘浮游动物丰度与组成变化较大 ,不如浮游植物稳定。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生物量之比平均为 0 .90 3:1,斑节对虾塘尚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浮游生物状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初步研究了 1998年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生态系中的浮游生物状况。各塘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幅较大 ,平均含量为 36 .33± 2 8.4 0mg/L ;浮游植物总密度均值为 3.0 5± 2 .18× 10 8cells/L ,水体已呈富营养化状态。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及种类数均以蓝藻占优势 ,其次是绿藻和硅藻 ,这与我国传统家鱼高产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各塘浮游动物丰度与组成变化较大 ,不如浮游植物稳定。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生物量之比平均为 0 .90 3:1,斑节对虾塘尚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新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特征,于2019年夏季对新沂市主要河流、湖泊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84属,其中以绿藻门居多,其次是硅藻门和蓝藻门.采样点浮游植物密度在303.3×104~8676.8×104个/L,生物量在2.46~21.11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26~3.32,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3~0.86,Margalef多样性指数为0.37~2.42.基于优势种的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结果表明,样本群落可分为2组.不同空间的环境差异造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沭河和沂河的浮游植物组成相似度较低,但沭河和水库的浮游植物组成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2017年上海青草沙水库建设了生态护坡,为探究其对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8年1-12月逐月对该水库生态护坡区和库内对照区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比较。共鉴定出生态护坡区浮游植物201种,库内对照区194种,两区域物种达中等相似,且种类组成均为绿藻-硅藻-蓝藻型。各季节生态护坡区和库内对照区优势种以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且基本相同,优势度较大的优势种为隐球藻属未定种(Aphanocapsa sp.)、湖泊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小环藻属未定种(Cyclotella sp.)和模糊沟链藻(Aulacoseira ambigua)。生态护坡区生物密度、生物量年均值依次为(578.46±455.30)×104cells/L、(1.55±1.03)mg/L,库内对照区依次为(706.95±643.24)×104cells/L、(1.66±1.12)mg/L,两区域浮游植物现存量无显著差异(P>0.05)。主坐标PCOA分析表明生态护坡区和库内对照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2012年7月和10月分别对白云湖中华鳖养殖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7月采集到浮游植物5门23种,10月采集到5门36种,种类组成上均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其次是蓝藻门或者硅藻门;7月池塘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优势度为0.02~0.32,优势种数共10种;10月份优势种的优势度为0.02~0.37,优势种数共13种;7月份池塘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70×107 ind/m3,变化范围为(0.75~12.5)×10^7 ind/m3,10月平均密度为13.16×107 ind/m3,变化范围为(2.88~18.2)×10^7 ind/m3;7月份浮游植物生物量8.10~90.70 mg/L,平均为35.57 mg/L,10月份生物量为23.10~295.86 mg/L,平均为165.55 mg/L,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种类种群、密度和生物量都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他拉红泡浮游生物共计81个种属,其中浮游植物44个种属,浮游动物37个种属,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687.56×104 ind/L,生物量8.8883mg/L,浮游动物平均数量270.69 ind/L,生物量1.5842mg/L。8月份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和生物量最高,5、10月份种类和数量下降。全库总渔产潜力515580.5kg,总放养量3237613尾。  相似文献   

11.
2012年4—5月对丹江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种类为3门17种(属),密度为10~160ind/L,平均密度为100ind/L。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为0.0016-17.5mg/L,平均生物量为9.023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月至2010年11月,在不同季节对湘江流域浮游生物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湘江浮游植物有127种,隶属8个门,其中,绿藻门44种,硅藻门38种,蓝藻门l3种,裸藻门9种,隐藻门7种,黄藻门6种,甲藻门和金藻门各5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91万个/L,平均生物量0.15 mg/L,其中硅藻门生物量最大,占总量的41.8%,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尖针杆藻和缘花舟形藻;浮游动物91种,其中,轮虫最多,有38种,枝角类有19种,原生动物有18种,桡足类有16种,浮游动物平均数量为13.94个/L,平均生物量为0.24 mg/L,其中桡足类生物量最大,占总量的47.7%,优势种为剑水蚤和哲水蚤。从种类组成来看,湘江浮游生物属于典型的河流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其种群结构特征表明湘江水体属于贫–中营养型。  相似文献   

13.
2013年5~6月对泾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种类为3门47种(属),平均密度为238.8 ind/L,平均生物量为18.98×10-3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海蜇-缢蛏-牙鲆-对虾"和"刺参-对虾"两种混养模式海水池塘生态系统特征,于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辽宁省两种混养模式的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粒径特征。结果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48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6.50×10~5 ind./L、0.90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24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1.57 ind./L、0.51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8、1.49;"刺参-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57种,也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99×10~5 ind./L、0.41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33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3.19 ind./L、0.13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0、0.93;两种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粒径为2.50~69.62μm,浮游动物粒径为11.09~560.41μm。研究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的浮游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其密度和生物量较大。  相似文献   

15.
林启存  徐玉裕  许宝青  蔡丽娟  刘凯  沈理  戴瑜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26-13528,13542
[目的]了解贴沙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2009年,按月对贴沙河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结果]全年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82种,以硅藻门、绿藻门种类为主,分别占41.46%、35.37%;浮游植物密度变化为0.40×104~2.33×106ind./L,以2月最低,7月最高,年均值为7.80×105ind./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超过2。[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贴沙河生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为水源区水质生物监测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吴文化  刘博  袁龙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30-17133
[目的]获取连环湖渔业资源和放养技术的相关参数。[方法]2008年5月中旬、8月初和9月末分别对连环湖(火烧黑泡)进行了水质监测、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调查,并对水质理化指标、营养元素和水域饵料生物的特点进行了评价。[结果]水质pH为8.53,硬度为3.04 mmol/L,碱度为8.75 mmol/L,化学耗氧量为8.69 mg/L,水质主要离子浓度高低次序为HCO3->Na+和K+>Ca2+>Cl->Mg2+>SO42-。水质为弱碱性,碳酸盐类钙组I型水(CICa),泡水为富营养化水体(总氮为0.667 3 mg/L,总磷为0.563 0 mg/L)。浮游植物共6门24个种属,其中绿藻门13个种属,占54.17%,数量为909.02×104个/L;蓝藻门和硅藻门次之,均为4个种属,均占16.67%,数量分别为525.03×104和84.56×104个/L;其他藻门共有3个种属,占12.5%,数量为39.18×104个/L。浮游动物共10个种属,其中轮虫5个种属,占50.00%,数量为12.7个/L;枝角类3个种属,占30.00%,数量为66.7个/L;桡足类1个种属,占10.00%,数量为28.3个/L。[结论]为盐碱湖泊的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水体中施用鸡粪、牛粪等有机肥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容积为1.2 t的塑料桶(直径为1.3 m,高为1.0 m)中,装入1 t曝气20 d的自来水和从周边池塘水源水中用25#浮游生物网捞取的含有浮游生物的水体1000 m L,每个桶中放养体质量为(2.49±0.58)g的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 50尾,投喂约为鱼体质量5%的配合饲料,分别施发酵的腐熟鸡粪、牛粪、鸡粪-牛粪(1∶1)混合肥,以不施肥作为对照组,养殖试验为期60 d,前20 d每10 d施肥1次,后40 d每20 d施肥1次,共施肥4次,研究施用有机肥对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鸡粪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的藻类总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525~6990)×104、(1472~4299)×104、(1355~8795)×104、(575~9104)×104cells/L,藻类总生物量均呈升高趋势;各组蓝藻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300~4095)×104、(702~3278)×104、(700~4080)×104、(328~3278)×104cells/L,对照组的蓝藻生物量高于同期有机肥组;蓝藻比例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绿藻比例总体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均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研究表明,在养殖水体中添加鸡粪、牛粪,具有抑制蓝藻生长、促进绿藻生长和改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功效,且鸡粪优于牛粪。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水系格尔木河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秋季(9月)对格尔木河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格尔木河浮游植物共计4门28种(属)。其中硅藻最多(14种属),占50.0%;绿藻次之(8种属),占28.6%;蓝藻(3种属),占10.7%;甲藻(2种属),占7.1%;隐藻(1种属),占3.6%。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占61.5%,种类有小环藻(Cyclotell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针杆藻(Synedr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菱形硅藻(Nitzschi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席藻(Phormidium sp.)和栅藻(Scenedemus sp.)。格尔木河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4.43×104~60.66×104cells/L之间,平均数量23.35×104 cells/L;生物量变化在0.0260~0.0476mg/L之间,平均0.0363mg/L。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以蓝藻最高,占86.0%;生物量以硅藻最高,占52.1%。分析显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不高,平均值分别为1.80、0.43和1.49。上述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体现了格尔木河贫营养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