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滇池作为全国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项目,在经过多轮治理后取得了显著成效,湖泊水体污染得以缓解,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2018年全湖水质提升至Ⅳ类后,后续几年均保持在Ⅳ类水质等级。为进一步提升滇池水体品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显得愈加重要。本文梳理了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历程及成效,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并提出了滇池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对策,为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湖泊水质进一步改善以及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3S技术,以滇池周边为研究区,研究1988—2018年滇池周边的土地利用状况。以TM遥感影像为基准进行配准、剪裁之后监督分类,再运用ArcMap软件进行相交、融合,得出滇池周边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在滇池北部的主城区和滇池的东南部地区不断扩张,林地逐年减少,水体面积大致不变,未利用地逐渐减少。另外,本文结合滇池水体治理和土地利用现状,提出加大治理力度,坚持入湖河道治理;坚持河段长责任制与河道生态补偿机制;优化滇池周边土地利用,减轻滇池污染,使滇池水体治理更具成效。  相似文献   

3.
概述以鱼控藻技术的研究历程,介绍该项生物治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要点,指出以鱼控藻技术对治理滇池水质污染具有良好的效果,综合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4.
<正>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云南有九大高原湖泊,近几年以滇池为主的很多湖泊被污染的非常严重,滇池是我国三池三湖重点治理对象。九大高原湖泊现在大概有4-5个现在已经是重度污染,有很多湖泊出现的是富营养化。而滇池、星云湖本身就处在磷矿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云  相似文献   

5.
徐祥云  彭君  和智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76-4577,4580
主要综述了滇池的污染现状,并阐述了以往治理滇池污染的方法。通过对滇池的底泥用生物试剂进行改性,并把经过改性后的粘土投入滇池处理蓝藻和污染物,达到了除藻和除氮、磷污染物的双重效果。改性原位粘土方法对滇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滇池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温雯  焦一之  关轶  解明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79-12680
通过对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考察,及对流域10条入湖河流的水土流失和污染物负荷监测,整理得出该流域的降雨侵蚀力,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针对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的水土保持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滇池水富营养化现状及对其治理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水面种植高等植物净化和修复的思路.即利用水上种植技术,在以富营养化为主体的滇池污染水域水面种植粮食、蔬菜、花卉或绿色植物等各种适宜的陆生或湿生植物,在收获农产品、美化绿化水域景观的同时,通过根系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富集N、p等元素,降解、富集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当植物被运输出水生生态系统时,被吸收的营养物质随之从水体中输出,达到化害为利、净化滇池水质的目的,使滇池水域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水面种植高等植物在滇池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滇池水富营养化现状及对其治理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水面种植高等植物净化和修复的思路。即利用水上种植技术,在以富营养化为主体的滇池污染水域水面种植粮食、蔬菜、花卉或绿色植物等各种适宜的陆生或湿生植物,在收获农产品、美化绿化水域景观的同时,通过根系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富集N、P等元素,降解、富集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当植物被运输出水生生态系统时,被吸收的营养物质随之从水体中输出,达到化害为利、净化滇池水质的目的,使滇池水域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滇池总面积309.5 km2,湖岸线163 km,是昆明市最重要的生态湖泊,涵养着流域内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云南最大的高原湖泊,同时也是我国最难治理的湖泊之一。在滇池湖滨生态带,休养生息着无数的陆、水生植物和其他生物,是水陆交换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的生命线,作为滇池最后一道生态屏障的湖滨湿地,其生态修复是滇池保护治理的重要部分,拯救滇池,削减入湖污染,大力保护治理滇池,构建湖滨湿地生态系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的研究推行,生态学原理已经延伸拓展到多方面。就生态学原理在滇池水体治理中湖滨生态系统修复、水生生态系统恢复及生态农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思考。生态学原理的应用对于滇池治理非常重要,也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对于农村非点源污染治理也有参考意义,但是必须与其他手段相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2008年春全国受到广泛持续低温、降雪和冻雨等灾害性天气下,南方的果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脐橙是柑桔中的优良品种,而又是比较容易受冻害的品种。就此对广西富川等地的脐橙灾后受冻情况,针对脐橙冻害后表现采取相应的护理技术和补救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同君  王筱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62-16664
在村民自治的近30年中,村民与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显现,且对此类冲突的救济途径不畅通,广大农村农民的权益保护遭遇瓶颈。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以及诉讼体系来看,应赋予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自治组织以准行政主体的资格,通过修改和完善村民自治基本法律、宪法、行政诉讼法、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村民的合法权益进行相对畅通的司法救济,并辅之以调解救济,以到达保护村民利益最大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形成,是未成年人自身的主观因素与外界不良因素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积极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是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遏止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论述高校毕业生求职和就业两个方面的权益及其保护,并指出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和就业中常见的侵权行为及其救济。  相似文献   

15.
果树冻害与预防补救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冻害一直是制约我国果树生产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为加快我国果树生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文章详细分析了果树冻害的成果和冻害类型,并对影响果树冻害的因素进行了阐述,最后从树种园址选择、田间管理、树体保护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湘西自然条件、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基本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洛塔水土资源、生态环境治理的经验与技术方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示范,分析洛塔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在湘西岩溶石山区应用推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可推广的示范区或小流域,为在湘西实施“水源·土地·生态”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生态经济,实现脱贫致富,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呈良性循环,推动湖南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较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20年冬季的极端低温天气对全国晚熟柑桔产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为将冻害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以南充地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对比冻害发生情况,提出了晚熟柑桔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为促进南充及相似产区晚熟柑桔产业有序恢复及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目前属于行政内部监督机制的一环,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有效性。本文在对国外和地区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理论与模式介绍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进行探析,并从理论和具体制度上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罗汉果组培苗植株发生徒长、不结果或结果少、果实小的原因,2005年采取培育健壮无病大苗带土提早移栽;科学运筹水肥,做到“前促、中控、后攻”;低节位多次打顶摘心,促进侧蔓生长;对徒长株进行回缩短截;喷施催花剂诱导花芽分化,喷施多效唑抑制节间徒长等预防与补救措施,当年结果株率达94.47%,比2004年提高了13.69%。  相似文献   

20.
油茶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其主要产品茶油是高级保健食用油。油茶耐低温能力强,短时可耐低温-10℃,但持续低温对油茶生长和产量会造成影响。尽管在中国南方油茶主产区极少发生持续低温现象,但2008年冰冻使经济林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针对此现象,文章分析了油茶冻害发生的原因,总结了油茶不同部位发生冻害的主要症状,提出了预防油茶冻害的物理和化学方法,最后提出了油茶冻害后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