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花生蛋白质含量空间分布预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光、温、水、土与花生品质表现的耦合性,选择影响花生蛋白质含量的9个生态因子,建立花生蛋白质含量空间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我国花生蛋白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状况。预测结果表明,花生蛋白质含量从北至南呈增高趋势,高含量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最低值为13.3%,出现在吉林省;最高值为32.9%,出现在台湾省;平均值为26.9%。该预测结果对花生生产及育种部门有针对性的提高花生蛋白质品质,开展品质育种工作,建立花生专用生产基地、优化区域生产布局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引导和深化长江中下游区域花生生产的区域分工、高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为提升花生产品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花生种植规模与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生产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单产水平较低,增产潜力较大,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确保花生收晒质量;受生态条件所致,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主要是珍珠豆型花生,花生品质属食用高蛋白、油用中脂肪花生区,且O/L比值普遍偏高,有利于增强花生制品的稳定性;在空间分布上,花生蛋白质含量由西北向东南、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脂肪含量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降低,沿江高砂土区和江南丘陵区花生O/L比值明显高于长江以北地区.气候与土壤肥力条件是影响花生蛋白质、脂肪含量及O/L比值高低和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栅格化坡面径流路模拟与LS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研究旨在研制建立适合我国黄土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基于GIS栅格化的坡面长流路径及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异分析模拟模型,以View GIS为平台,将流域图经栅格化处理和建立基于栅格化处理的关系型数据库,利用D8方法和DEMON方法,分析模拟径流路径;开发出了适于分析模拟黄土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的模块,以小流域为单元对坡面径流路径进行了模拟,并模拟计算了通用水土流失方程的地形图因子LS值在该流域坡面的分布,最后将计算结果存放于关系型数据库中,该研究深入View GIS内核,在开发DEM径流分析、土壤侵蚀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整个流域径流路径及土壤侵蚀地形地貌分异规律的计算机分析模拟与成图,为研制开发防护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智能化规划设计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福建龙眼在低温冻害中的损失,实现科学合理的种植布局,进行本研究。根据龙眼的生长情况、受害程度与年度极端最低气温、种植区域的坡向、坡度的关系,确定龙眼冻害等级指标。利用福建68个气象台站的地理信息资料,建立龙眼冻害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模型,通过GIS技术推算出50m×50m分辨率的冻害指标空间分布。利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得出福建龙眼低温冻害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针对房地产研究领域中房价与地价关系,从房价和地价空间分布特征、房价与地价空间关系以及房价与地价空间趋势分析3个方面着手,在GIS空间统计支持下从区位角度出发,利用趋势分析、变异函数、Voronoi图和剖面图的方法研究房价、地价空间分布特征,对重庆市渝中区房价与地价分异特征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栅格化坡面径流路径模拟与LS值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旨在研制建立适合我国黄土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基于GIS栅格化的坡面径流路径及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异分析模拟模型 .以ViewGIS为平台 ,将流域图经栅格化处理和建立基于栅格化处理的关系型数据库 ,利用D8方法和DEMON方法 ,分析模拟径流路径 ;开发出了适于分析模拟黄土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的模块 ,以小流域为单元对坡面径流路径进行了模拟 ,并模拟计算了通用水土流失方程的地形因子LS值在该流域坡面的分布 ,最后将计算结果存放于关系型数据库中 .该研究深入ViewGIS内核 ,在开发DEM径流分析、土壤侵蚀等功能的基础上 ,实现了对整个流域径流路径及土壤侵蚀地形地貌分异规律的计算机分析模拟与成图 ,为研制开发防护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智能化规划设计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规划河南省小麦的区域性生产,最大限度地利用气候和土壤资源,系统分析了基于GIS条件下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流程,利用.NET开发技术、Super Map GIS组件技术和Oracle 9i网络数据库技术,设计了Windows平台上基于GIS的河南省小麦生产潜力评价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对不同区域小麦自然生产潜力的空间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以曹妃甸新区为例,提出了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方法,运用RS与GIS技术,采用最小积累阻力模型,模拟曹妃甸新区生态保护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扩张过程,合理的划分土地空间分布格局并提出各区域的管制要求。结果表明,曹妃甸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上由北向南分异明显,呈现中、高、低分布趋势。区域可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适宜建设区、优化建设区,面积分别为214.39、809.42、499.11、424.91 km~2,结果突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差异,完善了土地空间优化方法 。  相似文献   

9.
 GIS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精细农业生产,特别是对烟草生产和管理方面的辅助决策操作的运用还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利用GIS的多种分析方法将土壤、气象、品质等与烟叶品质相关的重要数据进行空间化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可视化的统计和分析,进而为烟草品质特色区域规划、辅助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归纳总结“基于GIS的丽江金沙江特色烟叶信息管理及应用系统”的关键GIS技术和实现方法,为研究丽江金沙江区域特色烟叶风格形成机理、烤烟新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烤烟质量风格特征研究与培育、金沙江区域优质烟叶及其相似性风格的定位与开发、烟草种植规划等方向的研究和GIS系统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行政村作为研究单元,基于2015年田阳县各类土地利用和贫困度相关数据,建立贫困度指标体系,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与二元局部Moran的I指数等方法,分析该县贫困村空间分异特征,并研究其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结果表明:贫困村在空间分布上受到生产生活条件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连片特征,空间分异明显;贫困村的土地利用程度与该地区的贫困程度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土地利用程度的提高会降低区域贫困度。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该区花生种植分布广,规模种植区域相对较集中,但生产上存在着品种混杂、种性退化、商品性差及栽培技术不规范和深加工滞后等问题。文章介绍了研究区域的概况,分析了花生生产现状特征及花生品质特征。结果表明,受生态条件限制,花生脂肪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中等,油亚比值普遍偏高。在空间分布上,蛋白质南高北低,而脂肪含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油亚比则是东部丘陵区高于西部平原区,主产区低于非主产区。指出该区应紧紧围绕花生作为区域性的重要经济作物和优势农产品,以大幅度提升花生种植效益为核心,强化空间合理布局,实施标准化无公害和基地化生产,提高单位面积投入产出率,提升深加工水平,铸造国家"植物蛋白源、加工原料源、农田生物互补源",促进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区域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贵州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的合理判断及耕地质量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依托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贵州省1989—2010年耕地数据,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全省耕地质量进行空间全局和局域Global Moran’s I分析,以探明全省耕地质量空间差异分布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贵州省总体上在1989—2010年优等地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差异,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的空间差异较小;通过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贵州省大部分区县耕地质量都表现为正的空间相关性,HH类型在毕节地区和遵义地区表现最为活跃,HL类型表现不显著,毕节的优等地及贵阳、贵定、凯里的高等地有此类型;LH类型分布较广且比较分散,主要分布于六盘水等地区,贵州的东部、中部、东北方向、东南方向及西南方向有此类型,全省耕地质量在局域空间自相关上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型与GIS的小麦籽粒品质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芬  朱艳  姜东  荆奇  曹卫星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9):3087-3095
 【目的】基于小麦籽粒品质预测模型和GIS技术,探索主要籽粒品质指标区域模拟与空间变异分析的方法。【方法】首先利用文献资料对已有小麦籽粒品质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价,并基于江苏省40个生态点2000-2003年逐日气象数据和5个生态点、6个品种类型的小麦田间试验数据,对籽粒品质预测模型进行先计算后插值(calculate first,interpolate later,CI)和先插值后计算(interpolate first,calculate later,IC)两种升尺度方法的研究与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3项籽粒品质指标的区域模拟;最后,运用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江苏省3项籽粒品质指标的空间变异,获取3项籽粒品质指标的空间分布栅格图。【结果】IC方法的模拟精度较高,3项籽粒品质指标在不同地点、不同品种上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基本小于20%;江苏省3项小麦籽粒品质指标在最大变程7.16 km范围内显著相关,表现为东西经向和南北纬向变异较大的各向异性分布;空间栅格图能直观显示3项籽粒品质指标的空间分布以及纬度和经度方向的变异趋势。【结论】利用基于IC的小麦籽粒品质模型升尺度方法进行区域籽粒品质模拟和空间变异分析是可行的,为小麦籽粒品质的生态变异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适合我国北方广大花生产区种植的产量高、品质好、出油率高及适应性、抗逆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花生品种,选出8个花生材料,以花育19为对照,通过不同试验比较,观察其生育期、抗病性、生物学性状、各品质指标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L15-3产量高,稳产性好,2015-2016年连续2a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花育19提高34.31%,居所有参试材料第一位;在8个参试花生品种中,L15-3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26.5%,居所有参试品种第一位,粗脂肪含量最高达到57.6%;出油率高达56.4%,属于高含油量类型。L15-3不仅高产稳产,而且品质好出油率高。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对花生品质粗脂肪及高蛋白优质花生品种需求逐步提高,L15-3选育成功,很好解决了我国大果花生高产与品质、大果与品质呈负相关的矛盾,集大果、高产、稳产、品质好、出油率高于一身。适宜在我国北方广大花生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基于RS与GIS的森林立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RS、GIS为技术支持,以CBERS-1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人工目视校正的方法,对贵阳市森林立地因子进行遥感解译;运用GIS空间分析、自动分类,制作出立地空间分布图,并对立地分类结果给予评价.实现了森林立地分类的高效和计算机自动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张家川县耕地土壤肥力指标的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土壤肥力质量、结合GIS分析各肥力指标及土壤综合肥力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呈碱性,恭门镇南部地区碱性较强;有机质含量中等,闫家乡有机质含量最丰富为1279.79 mg/kg;全氮含量较丰富而速效氮缺乏,均呈现从西到东逐渐升高的空间分布;速效钾、有效磷的含量丰富,呈现东高西低、南低北高的分布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张家川镇、恭门镇土壤速效养分供应能力强、但保肥能力较差;闫家乡土壤养分蓄积能力强。土壤综合肥力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闫家乡、张家川镇、恭门镇,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综上,研究区内土壤养分及综合肥力分布不均,需协调氮、磷、钾肥施用比例,做到“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精准施肥,促进肥效发挥。  相似文献   

17.
吕小莲  王海鸥  刘敏基  胡志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47-1749,1752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机械化播种是实现其机械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当前,花生播种机具多采用机械化覆膜播种技术,按铺膜、播种先后不同可分为先播种后铺膜的膜下播种铺膜机及先铺膜后播种的膜上打穴铺膜播种机。典型机型主要有先播种后铺膜式的青岛万农达2BFD-2B(C)型多功能花生覆膜播种机等,该类机具具有保墒节水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小苗出膜需人工辅助;先覆膜后播种式的有河北2BMHF-2型多功能覆膜播种机等,该类机具有效地解决了前者需人工放苗的缺点,节约了工时,但其存在作业效率低、可靠性差、膜上打穴、播种均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在分析现有播种机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新型苗带覆土技术、膜上打穴及播种技术,以提高机具播种精度、质量及出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中国县域棉花生产空间分布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 1990和 1999年中国县域棉花生产状况及 2年间的差异进行处理 ,建立基于GIS的棉花生产空间信息系统 ,分析棉花生产的空间分布差异并进行地图表达。结果表明 ,1990年中国棉花生产以山东西北部和西南部为中心 ,黄淮海地区、江苏沿海、南襄盆地和江汉平原是重要的产棉区 ;1999年中国棉花生产重心已转移到新疆 ,东部地区的河南及其南部相临地区仍是重要产区。 1999年与 1990年棉花生产相比 ,变异最大的是新疆棉花生产的崛起和山东、河北棉花生产的萎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棉花生产空间分布还会出现调整以适应需要。  相似文献   

19.
基于空间信息的农作物苗情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大面积、无损的农作物苗情监测为目标,采用GIS、RS、GPS等空间信息技术,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空间信息的农作物苗情监测系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筛选了能够表征作物长势、产量和品质的农学参量及遥感植被指数,提供自定义监测预报模型的方式实现对农作物长势、产量及品质监测。最终,以2012年北京地区冬小麦长势监测为例,展示了农作物长势分析过程,获得了同实际情况相吻合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