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技术在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燕  刘海映 《水产科学》1996,15(2):25-28
计算机技术在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上的应用赵燕,刘海映,马志强(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鱼类,种群数量变动数理统计方法是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资源评估和编制渔业预报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利用计...  相似文献   

2.
估算鱼类种群数量的方法很多,其中鱼卵和仔鱼也可用来作为评估成体种群数量的指标。许多海洋鱼类的卵和仔鱼都是浮游性的,只需用简单的浮游生物网就可进行采样。采样用的调查船无需特殊要求,设备简单,花费较少。并且,使用仔鱼指标估算出的种群数量较为可靠。由于具有这些优点,所以使用鱼卵和仔鱼来评估种群数量的方法开始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青鱼胚后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奕佐 《水产学报》1964,1(1):39-59
鱼类种群的数量变动,往往决定于仔鱼和幼鱼的成活率,因此,研究经济鱼类仔鱼和幼鱼的形态-生态特点,即鱼类在胚后发育时期中与环境(主要是营养条件)的相互关系,无论对掌握鱼类生长生物学和鱼类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以及在渔业生产上,都有极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耳石微化学分析的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鱼类的种群生态学,破解其数量特征、生境利用、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等种群属性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天然渔业资源的基础。耳石微化学分析是破解鱼类的种群生态学难题的新颖而有力的手段,不仅可以反演鱼类生活史过程中所经历的环境条件,还可溯源资源群起源的产卵场等关键生境,在鱼类资源种群空间结构形成机制研究及动态评估中具有优势。本文在分析耳石元素组成及其沉积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如反演鱼类生活史、评估种群结构、把握关联性和破解混合群体的构成与来源等)中的应用进展,也客观评述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局限性与解决途径,并对今后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需要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鱼类标志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标志技术已在鱼类种群密度、死亡与补充、生长和生产力等研究中广泛应用,并已成为鱼类种群估算、资源评估、以及洄游与分布调查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鱼类标志技术方面已取得的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与讨论,并对各种标志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鱼类标志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洋中的大型鱼类数量剧减 一项新的全球分析指出,旗鱼、金枪鱼以及其它大型的食肉鱼种的数量是工业化捕鱼开始之前的10%,过渡捕捞使一些鱼种的数量剧烈降低。该研究还给出了早先种群数量估计的一个基线,这将有助于鱼类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哲罗鱼是我国珍稀冷水性鱼类,由于分布区域日趋缩小,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已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其主要致危原因是生态环境改变和人为活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繁殖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体只有通过繁殖才能使种群得以繁衍。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大多数鱼类产卵后不加保护,任凭卵子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随波逐流,结果常常被其它鱼类和水生动物所吞食,侥幸存活者只是极少数。因此,唯有凭借产卵数量的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9.
东海带鱼Trichiurus haumela(Forskal)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生殖力的研究是分析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与补充群体的联系最为密切。此外,生殖力指标及其变动规律也是探讨鱼类种群特征的重要资料。 带鱼是我国最主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产量一直居于首位。但对其个体生殖力的研究还很少,仅在某些综合性的研究报告中有些零星记载,以此作为探索带鱼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的生物学基础资料是不够的。本文就东海近海所采集的部分带鱼卵巢标本,对它的个体生殖力的变动规律及特点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鱼类生殖力的研究是分析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与补充群体的联系最为密切。此外,生殖力指标及其变动规律也是探讨鱼类种群特征的重要资料。 带鱼是我国最主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产量一直居于首位。但对其个体生殖力的研究还很少,仅在某些综合性的研究报告中有些零星记载,以此作为探索带鱼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的生物学基础资料是不够的。本文就东海近海所采集的部分带鱼卵巢标本,对它的个体生殖力的变动规律及特点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控制刀鲚等低值小型鱼类数量变动的方法,作者提出,提高大银鱼的种群数量,逐步降低刀鲚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2.
张堂林 《水产学报》1999,23(4):409-414
鱼类生产力的研究 ,大约始于 4 0年代 ,因研究群落代谢和深入研究种群生态学 (populationecology)的需要而被提出 [Ivlev 194 5,Ricker 194 6] ,随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鱼类生产力是种群现存量、补充量、生长和死亡等重要种群参数的综合体现 ,不仅可用于评价水体生态系统的变化对种群的影响 ,而且可用于估算鱼类种群最适捕捞量 ,因此在渔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外许多学者在河流和湖泊广泛开展了鱼类生产力研究 ,但是 ,在国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特别少。本文介绍了鱼类生产力概念、研究方法及进展。1 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珠江沿岸工农业的发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和工业污水的影响,使江河鱼类产卵场和渔场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亲鱼因渔场环境不适合,少产卵或不产卵,鱼苗成活率亦低.鱼类不能维持其种群各个世代所需的数量,资源补充量不足。同时,随着渔船数量的增加,捕捞方法的变革,以及电、毒、炸鱼等破坏资源的违禁作业屡禁不止,使江河鱼类资源逐年下降。这种情况己引起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水产部门己在江河进行人工放流增殖,建立了渔政管理机构,加强了江河鱼类资源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Ji亚科有3个尾20种,作者确认苏州及邻近地区有Ji亚科14种,占70%,占该地区鱼类总数的11.02%,本文首次报道了苏州及邻近地区Ji亚科鱼类的重新定名和种名的重新整理。Ji亚料鱼类是以亚洲为中心而扩菜的,亦即Ji亚科是以亚洲为发生中心的,因而是亚洲的固有种,针对该地区Ji亚科鱼类种群数量减小和鱼体小型化趋势,作者认为应对其资源采取繁殖保护,经济种类增殖和种群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前言鱼类种群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渔业生产。特别是现在,随着捕鱼技术的提高和渔船数量的增多,捕捞能力大大加强。所以,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已经引起广大渔业管理人员和资源研究工作者的关切和注意。渔业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是以鱼类种群的再生补充为前提的,而资源数量的变化,根  相似文献   

16.
高首鲟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首鲟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上)北美鲟鱼类种群数量和它们的历史产量相比显示出明显的下降,这是过度捕捞和种群产卵环境恶化的结果。这些种群中的一种:高首鲟(A·trans-montanus)是美国太平洋北岸所特有鱼类,它栖息于沿岸带、海湾和萨克拉门托河(...  相似文献   

17.
《水产养殖》2011,(2):15-15
"过度捕捞"是指人类的捕鱼活动导致海洋中生存的某种鱼类种群不足以繁殖并补充种群数量。现代渔业捕获的海洋生物已经超过生态系统能够平衡弥补的数量,结果使整个海洋系统生态退化。  相似文献   

18.
水库作为一种开放型的养殖水域,除水体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拦、养设备的设置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之外,水体中凶猛鱼类种群和数量的多寡也是影响水库投放鱼类成活率、回捕率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梅山水库曾因鳡、鮊等凶猛鱼类的大量繁衍,形成种群优势,抑制了投放鱼类的生长,导致水库成鱼产量急骤下降,影响了水库渔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银鱼增养殖技术讲座(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大银鱼的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利用及保护鱼类资源经常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幼小群体(个体)的不断成长与年老的群体(个体)逐渐死亡,使整个种群结构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鱼群自然的新陈代谢(繁殖、生长、发育和死亡)和不断的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使这种鱼得以维持最适数量,同时在自然选择中得以保存下来。大银鱼属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种群结构简单,仅有一个世代,一年即成熟产卵,产卵后亲体绝大部分死亡,仅有极少数个体可以存活到2龄。因此,对已经成熟的亲体,如果不加以充分利用,就会造成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但是这种利用又必须…  相似文献   

20.
秦伟 《水利渔业》2002,22(5):48-50
首次报道苏州及邻近地区Bai亚科鱼类的重新定名和种名的重新整理,确认该亚科有7个属13个种及亚种,占全国Bai亚科17个属66个种及亚种的41.18%和19.70%,首次报道尖头Bai C Oxycephalus Bleeke为本地区的新记录种。Bai亚科种类在中国淡水鱼类区划分布华东区鱼类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地区鱼类属江可平原区鱼类区系复合体种类,属、种数量明显超过中印山麓鱼类及印度平原区系复合体种类。针对该地区Bai亚科鱼类种群数量减少和鱼体逐渐小型化的趋向,认为亟待对其资源采取繁殖保护以及经济种类增殖和种群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